網頁

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語言、語意與誤謬

出處:
邏輯與人生:語言與謬誤
http://blog.roodo.com/travis212/archives/13798489.html

Disclaimer:內容真的很哲學



認識語言
必須問的四個問題:
1. 人類語言真的能百分之百表達出你腦中所想到的全部思想內容嗎?
2.人類語言真的能百分之百表達出具體世界中的豐富內容嗎?
3.人類語言真的能百分之百具有絕對的普遍性嗎?
4.人的能力真的能夠認識所謂絕對、普遍、必然的真理嗎?

人類語言基本上可區分為說寫語言及非說寫語言
說寫語言:
(1)口說語言(oral language):同樣的語言形式在不同的生理及物理結構中經常形成不同的清晰度及意義。如:一個人口吃,就算大腦思維再清楚,也表達不清楚。 (2)書寫語言(written language):一個人所寫的字若其幾何圖形再不怎麼美觀,就給人壞印象,甚至誤解其內容。如國文作文書寫的字跡潦草而被認為內容也不豐富而得了低分。
非說寫語言:各種藝術的表現方式,例如:音樂、雕刻、繪畫、舞蹈、默劇 肢體語言

語言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功能
 ()人優於動物的重要特徵---語言的強化當然有些高級動物也會產生為人可辨識的單音節的口說語言如:動物的叫聲。但卻未形成更複雜、更高級的書寫語言或高級的非書寫語言更說明了人所以為人優於其他動物的特徵。
()文明儲存的寶庫---文字語言的演化由古代語文之稀少且含混不清走向豊富化、清晰化、明確化,如白話文、語體文。
()語言即是生活方式的表現不同的語言結構下會影響不同語言系統中不同種族的思維方式及生活方式。
()語言的溝通功能人類使用語言在表達及溝通上有顯現的四種功能:
1.報導功能(中性語言):主要是傳遞、溝通資訊的事實,較具有科學認知的功能,也較能透過經驗對其加以檢證。 如:地心引力的存在
2.表情功能(情緒語言):表達內心的一種情感或情緒,甚至也有的使用者想藉此感染對方。從深層文法而言,它卻隱藏了許多不同的特殊文化因素在作用。
3.導引功能: 一種人類的規約、約定俗成的條例 (:喝酒不開車)
4.儀禮功能及執行功能:及儀禮語言 :宣示結婚、典禮開始等詞、客套話
辨明語言的功能與語意,往往需要上下文的脈絡,才能得知如何使用、了解其功能與意義例如: 人常見面時,會說:「哇~你變漂亮了」 這句話可能是無情緒性的意義所說出的客套話、亦可能是真心話 甚至同樣的人使用同樣的上下文、同樣的字句,但態度不同,其功能也會有所差異。

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第一招,即是區分清楚中性語言及情緒語言
1.中性語言(neutral language) 指不包含主觀價值判斷、掌試表達赤祼祼的中性事實的語言。
2.情緒語言(emotive language):包含了情緒的表達方式,且價值語言及情緒語言往往具有誇張性
很多人引用專家所說的話、或是較具權威的專門雜誌所寫的論述來做為參考的中性語言,然而這些引用為文獻的來源可能包含過濾誇張、過度概化、臆測性的語言缺乏了客觀的標準(缺乏信度),而卻因為其本身具權威性(後面有訴諸權威的謬論來說明),而使人不加以猜想就全盤將之視為中性語言,成為我們腦中的圖像、腦中的標準尺量了。

一件事實,可以使用不同的語言加以美化或惡化。且看以下的例子:
一個男生同時和不同的女生交往,
使用情緒語言時: // 我們可以說他是「花花公子」、「濫情」 // 也可說他是「博愛」
使用中性語言時: // 某男生或某女生前前後後交往了許多女生

如果我們使用語言的人,想維持正常的關係,則必須了解:雙方由家庭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自然會有不同的觀點與為人處世的原則。則須透過冷靜而理性的溝通、相旦協調、相互讓步,以形成具體的、有認知意義的價值判斷。 要達成冷靜、理性的溝通時,至少一方須儘量使用不含情緒色彩的中性語言及描述更多的中性事實。

然而,中性語言也可能是假話或謊言,而不一定百分之百即是中性事實。
要注意史學有些文獻檔案上的文字史料也可能是人假造的史料當然若由此假造的史料所形成的包含歷史解釋的歷史,自然也是假歷史。
因此,在培養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必須搜集更多的相關的中性語言所蘊含的中性事實,藉以相互比較,看是否有所矛盾,以便鑑定其是否為真。

認識語言----詭論

語言是有層次、層級之分
最基本可分為:
(1)對象語言
就某事物或事態為對象,做為描述和談論。(東西本身)
(2)後設語言
就語言本身為對象,做為描述和談論。(為了描述東西本身而形成的語言)

一個層次的語言,就有二個層次的語言(對象+後設)
若有n個語言,就有n+1個層次的語言(對象+n個後設)

當我們要解釋某層次的語言意義或性質時
是採用比他更高一層次的語言(我自以為是其“定義”)來解釋
並不能使用同一級的語言來說明同一級的語言意義
例如: A 相對於BAB的對象語言,BA的後設語言
亦即AB為不同層級的語言
若將A層次語言的性質或意義當作B層次語言的性質或意義
B當作A,則是犯了混洧語言層次的謬誤(也就是犯了混淆對象與後設語言的謬誤)

舉個實例來釐清:
月亮是天上的手電筒
月亮->對象語言; 天上的手電筒->後設語言
月亮這個性質就不同於天上的手電筒這個性質
把天上的手電筒當作月亮,則是犯了上述的謬誤
然而 我又提出天上是沒有手電筒這句話時
天上的手電筒就是我的對象語言 天上是沒有手電筒則是後設語言
故,要解釋天上是沒有手電筒這個後設語言時,就要解釋為了"天上的手電筒" 這個對象語言
-------------------------------------------------------------------------------------------------------

自我指涉(self-reference)
就是一個語言指涉或描述了他自身所形成的人類語言上的弱點
(這句話非常文言,我自以為是這樣解釋: 「一個語言說出時,同時也指涉(攻擊)到說出這語言的人本身的弱點」)
例如: 我說不要論斷別人時,我同時也在論斷別人
或這世上沒有絕對的真理時,同時這句話也不是絕對真理

自我指涉所形成的弱點可透過加上「除了…之外」即可消除。

另外,可採取下列方式來解決:
1. 區分:「指」與「所指」
2. 分清後設語言及對象語言兩種語言層次,同時在後設語言上加上引號「」,以示有別於對象語言
3. 區分集合名稱的性質及集合中每個元素的性質兩個層次。 前者的性質並不必然是後者性質,反之亦然。

釐清後,我們來分析「不要論斷別人」這句話
「講這句話的人和不要論斷別人這句話」是「指」;「被談論的對象是「所指」
前者是後設語言;後者是對象語言。

而「世上沒有絕對的真理」這句話
此集合的元素並不包括「世上沒有絕對的真理」
因這句話本身並不能構成真理(不是種道理,而是種論述)


詭論可分成:
1.邏輯及語意性的詭論
由於語言的錯誤用法或日常語言本身的本來限制所說的含混、歧義及混洧語言層次或其他原因所引起。
() The Liar's Paradox:
西西里島的人說:「西西里島的人所說的話都是謊話」
若這句話為真,那麼這位說話的西西里島人已經說了句真話;也可能他就是說謊者,西西里島的人所說的不一定是謊話。又真又假變成了一種矛盾。(其實是混洧了語言層次,一個是指(後設);一個是所指(對象))

倍利以一個簡潔有趣的邏輯難題做見面禮,遞給他一張紙,上面寫著:「
這張紙反面的陳述是錯誤的」,紙的背面又寫著「這張紙反面的陳述是錯誤的」

這種分析為: 若這張紙兩面有不同顏色來做更清楚的陳述
白色這面寫: 這張紙反面的陳述是錯誤的
此時白色這面是「所指」;這張紙反面的陳述是錯誤的是「指」,反之亦然。

2. 存有詭論
當人們嘗試將所謂神祕的終極真實或全體真實等不可思議的神祕領域加以理性化,並使用人類抽象的有限制性的語言加以表達,或在提昇至那玄之又玄的不可思議之境的過程,往往形成存有的詭論,可將此詭論視為和諧對比的統一體,然後透過創造想像力或直覺去構思出一幅圖像或意境,而不要執著於此存有詭論的語言的表面意義,以便更接近更體悟上述的神祕之境。
:鬼魂

語言的意義
例如: 張三說:「我喜歡小姐。」
那麼張三說此句話可能蘊含或指涉下列六種意義:
1. 我喜歡陳小姐某一剎那的具體活動(轉身回眸那刻)
2.我只喜歡陳小姐的某一張照片,或某些不同時期的照片
3.我喜歡陳小姐的許多剎那
4.我喜歡陳小姐的個性、氣質、言談、學歷、富有(非陳小姐具體本人)
5.我喜歡陳小姐的一生或過去的一切具體活動、具體的人
6.所有都是喜歡的對象


分析命題:
意指述詞是主詞的一部份、或述詞的意義包含或暗中包含在主詞的意義中
述詞對主詞的念毫無增補,只是把主詞原有的概念分析成好幾種構成分的概念
這些構成概念本來已包含於主詞中

例: 一葉紅花是紅色的。一個等邊三角形是每個角度都是六十度的三角形。
運用分析命題,是因為讀者單單看到主詞,未必可能了解其性質而指出其述詞來解釋。
此外,真的分析命題是「接近」必然為真,因此,真的分析命題稱為恒真式(Tautology)


綜合命題:
指主的意義並不包含述詞的意義,或其述詞並非由主詞抽離所得
述詞之填入會增加了主詞的內容。
例:月亮大於地球、人有五個眼睛 為綜合假命題
  淡水在台灣北部,西元一九八五年東京人口是佔日本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為綜合真命題

綜合命題也有一種純屬無認知意義,即無法檢驗其真假、無法印證的命題
此種綜合命題分為「有無知意義」及「全無意義」
有無知意義:
1.規範意義下的綜合語句: 例如法律上人人須靠右邊走
2.評價意義語句: 受情誠可貴,自由價更高
3.情感意義語句
4.美藝意義語句
2,3,4屬象徵語言,知識上具有非常強化的認知意義及公有性,亦即其反例太多,
但可印證的例子也多,只能私下共鳴,不接近於公有的事實與知識


所謂邏輯謬誤意指:由前提推論至論,缺乏必然性的因果關聯或不夠緊扣。
然而由於心理上的錯誤聯想、盲目的情緒作祟、一廂情願的希望與信念、理性的限制及語言表達上的不清楚,往往使人類心理上感覺「似乎」某些前提結論間具有必然關聯或合邏輯的論證之假相;而實際上卻是缺少必然性的關聯、不合邏輯的論證。依上表可知各種形式的邏輯誤謬

下一章將從語意不清的謬誤說起


非形式謬誤之---語意不清的謬誤
語意不清的謬誤可分為兩大部份:

(1)含混籠統所形成的謬誤

所謂含混籠統(vauge)意指:當一個語詞的應用範圍或指涉的對象及意義缺少截然明確的界限時或其範圍太大而喪失了此語詞的真正實際作用時所稱。

=> 一個字或詞之使用未經充分明確指出其界限(boundary)或級距(range)或程度(degree)

例如: 他是個「有在做事的」政治人物// 未說明做什麼事?好事、壞事?
再舉一個我在知識+回答的一個關於信仰的問題
發問者也是犯了含混籠統的命題:
「如果在信仰中我們跌倒--------發怒,仇恨。

如何幫助我們的心復興神的寬諒與慈愛?
我便回問他幾個問題:
首先,你的主題太廣泛而模糊(至少包含二個以上的命題)
(1) 基督徒如果在仇恨中跌倒了?是你個人跌倒?還是基督徒們跌倒?
誰讓你跌倒?這個信仰?還是信仰這個的人?
(2) 該如何復興?你個人的復興?基督徒的復興?復興的定義又是什麼?

因為太過廣泛以致無法回答出他心中想要的答案,所以我只好想將我認為她所表達的意思,先定義她要表達的問題是什麼,好讓我針對此有限定的問題範圍內回答到她心中所想要的答案。

為了避免含混不清及籠統,使我們的語言表達更清楚,最基本的方法有下列幾種:

1.將語詞加以定義:雖然定義也有流弊,仍不失為語意清楚及使人們了解的方便法門。
2.區分層次及分類:過份細節可能顯得瑣碎失去焦點,而不能忽略整體的把握。因適當及可
3.儘量在可能情形下加以定量(統計及概率的運用/統計數字顯示/以數學語言去表達)
4.儘量用清晰的現代語文表達,不要使用古代語文、或讓一般人不懂的術語並注意到文法結構,並一定要使用標點符號,甚至借用肢體語言表達才會更生動
5.在解說抽象的原理時,除了理論加以解說外,更要以圖形、例子生活實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實例來作此通則理論的見證。

例子: 身材高大?需指出數值。東方人而言,180算高了,但西方人則是普通
經濟狀況:富有、小康、貧困,個人對其測量方式不同,應具體寫出收入多少

我們需了解: 含混籠統的語詞使人不容易把握其精確意義,要儘量把含混的程度減低至儘可能小的程度,盡力學習把自己的意思表達的更清楚。

歧義與歧義的謬誤
當自然語言中一個字詞過語句同時具有多種意義,而導致了一個單句或理論的意義不清,誤導了讀者對該理論或語句的意義,或形成過多的解釋甚至形成了幾乎不相容的解釋形成了歧義的謬誤。
歧義又分為
                      
1.字詞的歧義
a原始義 b衍生義 相混的謬誤

由於語言本身是一種生命,它也會演化成長、僵化或消失,由於其社會環境的變動、知識、工具的進步或生活方式的改變,而使得一個字詞增添了許多意義,此增添的意義即稱為「衍生義」與「原始義」有相當大的差異

: 張老大告訴王老五說:「你大嫂正在廚房裡「吃醋」,不用管他
,等他「醋」吃得差不多,就可以用餐了。」王老五說:「你怎麼可以讓他吃那麼多「醋」呀。」

叫林美麗的小姐,我們叫他美麗小姐
是指她美麗呢 還是只是稱呼他的名字美麗?

另外一個作者舉的義和團「刀槍不入」為例,
他說到有些學氣功的人的確能達到「某部位」刀槍不入
但走偏了就可能致命
再來,這個槍是中國的長矛槍呢?還是西洋的槍呢?

還有同音異字異義相混的謬誤:
1.刎頸之交: 吻頸之交
2.前途無量: 前途無亮

2. 語句的歧義(模稜語句)
一個語句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義形成謬誤。
例如未加標點的謬誤:

1.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 男人沒有了女人便會迷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