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外勞基本工資爭議觀察與思考

是說本週外勞工資是否脫鉤的新聞熱門躍上頭版: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971256.shtml
外勞基本工資是否與本勞脫鉤?經濟部與勞委會立場大不同,勞委會近日強烈表態脫鉤絕不可行,更有和經濟部槓上的意味。經濟部長施顏祥今強調,上周是在接受立委質詢時,表態支持外勞基本工資與本勞分開處理。
面對立委質詢,施顏祥說,雖理解勞委會的立場,但站在產業界的角度,他支持外勞與本地勞工的基本工資應該要脫鉤。但他也坦言有難處,這不是單純的經濟議題,還牽涉到我方對國際間的承諾,且勞基法已有對基本工資的規定。


以下稍微整理了近日劇情的演變與轉折


勞委會立場: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971253.shtml
說法:
  1. 重申台灣外勞成本已較香港、新加坡、韓國都低,並透露印尼、泰國都已表明未來不會再輸出外勞,(外勞薪資低)台灣可能面臨找不到外勞處境。
  2. 兩者脫鉤,不只對人權、勞工不利,也會面臨無法與其他國家簽經濟協議問題,對資方更不利。(台灣與外國洽談FTA或其他經濟協議時,會被認為是剝削勞工獲利、不公平競爭的國家)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972881.shtml
  • 勞委會上周五直接在官網「重大勞動政策Q&A」中,公布各國聘用外勞成本,我國以基本工資加上雇主需繳交給政府的就業安定費來計算,外勞成本每人每月最低僅2萬780元,比香港2萬1,082元、南韓2萬7,156元、新加坡3萬315元都要便宜。
  • 對於資方屢舉香港與新加坡質疑,王如玄表示,香港從去年5月1日開始有基本工資,其外勞不只高於基本工資,而是以所從事「行業的中位數」作為基準;至於新加坡並未訂有基本工資,因此沒有所謂脫鉤問題。
  • 王如玄表示,外勞本身就是補充性原則,企業應以聘僱本勞為優先,未來面臨外勞來源國減少人力輸出,我國應以多重管道因應,包括產業升級以轉換不同人力需求,或者提高薪資,也可提高本勞工作意願。
應援的看法: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971255.shtml
  • 產業界以「適用基本工資只有外勞,本勞都已超過基本工資」,顯然就與事實差距極大。根據勞委會官方資料,今年調整基本工資受惠勞工就有180萬人左右,其中產業外勞只有20萬人,可見仍有150萬以上本勞只領基本工資,調高基本工資,並非「只有外勞受惠」。
  • 勞團質疑,過去十幾年台灣每年經濟成長,本勞薪資卻不進反退,如何相信,外勞薪資與基本工資脫鉤,本勞就會加薪? 也需要更有力的說服。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6973784.shtml
二年前國道6號工程意外,赫見6名非法外勞枉死,如今立委聘僱外勞也傳逃跑,凸顯台灣好用外勞,制度卻無力管理窘境。當逃跑外勞人數不斷飆升,不但雇主困擾大,非法外勞滯留台灣,更造成管理上難題。
外勞制度開放以來,一開始從保護國人角度,對外勞有諸多限制,但隨著外勞人權事件常常登上國際版面,以及外勞團體奔走,勞委會才一步步放寬外勞相關規定,但因開放幅度不夠,且查緝外勞一事操之移民署,致勞委會對外勞管理顯得有心無力。
外勞人權團體一再要求的自由轉換雇主為例,勞委會幾乎是被逼一步走一步。如今雖然開放到可經三方合意轉換,但是主導權仍在雇主手上,外勞尚不能單方決定轉換,一旦外勞遇到惡雇主,或是生活習慣相差太多,仍只能隱忍;另一方面,轉換期間的程序與等待期太長,也造成雇主不願輕易放外勞走,外勞最後逃逸無蹤,形成惡性循環。
對勞委會來說,若是全面鬆綁外勞自由轉換,也可能面臨轉出外勞找不到新雇主的新困境,這批難以轉出的外勞會不會變成另一批「逃跑外勞」? 外勞總量管制會不會破功? 也是兩難之處。
外勞管理不只涉及外勞人權,雇主多是國人,勞委會在兩者之間如何取捨? 輕重之間,的確很難面面俱到。


贊成的看法
http://www.tri.org.tw/industry/file/908.doc
http://tw.news.yahoo.com/%E7%AB%8B%E5%A7%94%E6%8F%90%E6%A1%88-%E6%9C%AC%E5%A4%96%E5%8B%9E%E5%9F%BA%E6%9C%AC%E5%B7%A5%E8%B3%87%E8%84%AB%E9%89%A4-041022864.html
  1. 相對於既無一技之長的泰、印等國家勞工而言,來台工作一年所得將遠勝於其同胞數年工作所得,來台工作當然趨之若鶩。
  2. 在此一情形下,於是各方有力人士(甚至外勞本國特權人士)必然紛紛伸出黑手以分享其中可能衍生的利益,因而形成如今所傳出的剝削外勞從中牟取暴利的醜聞之根本所在。
  3. 如經濟學理所述,任何一項經濟活動若又管制數量且又管制價格,不但可能扭曲市場運作的機制,甚至導致透過種種特權造成貪污腐敗之惡果。但是,我們主管外勞行政部門卻又一再忽視此一基本原理,因而使得我們外勞問題始終無法解決,且讓國家形象受到如此傷害。
  4. 每次調漲基本工資都是外勞受惠,本國勞工享受不到,為了拚經濟,財經部門都同意本勞外勞基本工資脫鉤,勞委會卻以人權為由反對;事實上,重視人權的歐美國家本勞外勞基本工資也脫鉤。(勞基法本來是要保障本勞的權益,但現行勞基法有關基本工資規定,竟然透過行政解釋擴及外國勞工,使得表面上保護本國勞工權益的立法宗旨,變相圖利外國勞工,甚至迫使台灣企業因外勞薪資過高而出走)

幾年前,總工會對於新上任主委的建言
http://www.tpfl.org.tw/article.php?id=85

陳院長跳出來排除糾紛/解圍的選項建議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6975644.shtml
行政院長陳冲昨天在立院表示,利用類似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虛擬境外」,是解決相關爭議的唯一可能選項。
陳冲說,從法制面來看,外勞與本勞工資沒辦法脫勾;從國際公約層面,也不可以對外勞有不同待遇;但從業務面來看,業者有需要,否則就要「跑到國外去脫勾」;唯一可能是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舉出的自由經濟示範區,類似馬來西亞那閩島(Labuan)的例子,在國內有一個虛擬境外區。

大老闆的此一解套提議,底下兩邊都不買帳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6975640.shtml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表示,在她的認知裡,「虛擬境外」、「經貿特區」都是經濟上的概念,在這些專區工作的外勞,都該適用我國的勞動法令。
王如玄堅持,本勞、外勞基本工資不脫勾,這是為國家整體且長遠的利益著想,如果因虛擬境外導致脫勾,她會為政策負責下台。
自由經濟示範區是否將本勞與外勞基本工資脫勾?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昨天表示,「院長還沒交代我有這種事」;大家不能把想到的議題都往自由經濟示範區塞,否則「示範區豈不變成大滷麵?」

反對這個一國兩制解套方案的看法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6972523.shtml
碰上政策左右為難時,常常就推出「雙軌制」,人為地切割問題,分而治之,這點大大不可,將會害了台灣。
雙軌制,本質上就是「鋸箭法」,身體中箭,先把外部的箭身鋸掉,繼續打仗,體內的箭頭以後再說。中國體大人多,地方經常和中央對著幹,政令無法貫穿,因此只能用雙軌思維,走一步看一步,摸著石頭過河。
台灣許多官員不花時間與企業界大老深談,不下鄉與中小企業主懇談,遇到實務時動不動就拿西方巨國經濟模型來推論,或將彼岸作風取來為台灣打補丁。如此下去,政府本就稀疏的頭髮(政策工具),最後可能真的只能「做個瀏海吧」!

賭上烏紗帽的宣告
王如玄說,各部會基於不同職權,難免對此事有不同意見,但勞委會是勞基法主管機關,「最後決定是勞委會」。她對府院挺她非常有信心,立場也非常堅定。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6979079.shtml
拚命三娘王如玄,昨天一整天動員勞委會,搞懂「虛境境外」概念,並比較世界各國「經貿特區」做法,幕僚人仰馬翻。王如玄自己則是邊看罵她的政論節目邊整理資料,直到深夜11點才離開勞委會。
「脫鉤派」立委賴士葆與王如玄就此激烈論辯後,當面批評王如玄,「妳的堅持一定失敗」、「妳的做法對自己的老闆是很大的負擔」,甚至認為「打了陳冲一巴掌」王顯得臉色沈重。
就政務官而言,值得給她個讚,也肯定與尊敬主委對自己理念的堅持、用心與勇於面對衝突
(然而擔心她在堅持個人理念價值而奮戰的同時,不知是否意識到=>自己強烈的價值觀點、意識型態與我說了算的本位主義,可能會蒙蔽理性造成思考盲點....底下的幕僚大概沒人敢跟部會首長唱反調吧.)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6979146.shtml
馬英九總統昨天下午在國民黨中常會表態,支持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反對基本工資脫勾。但行政院長陳冲接受電視專訪時,卻表示指示經建會以一年為期,研究脫鉤可能,引發府院不同調的質疑。
欸,劇情爭議張力都還沒達到高潮,大大老闆自己就跳出來表態,對於他的身份與角色扮演而言,真是失格。這以後叫"政院的大老闆"如何能夠按耐各部會首長的小老闆呢?(還是在上位者有其他內線與判斷考量,就不是看熱鬧鄉民所能理解與議論)


-----------------------以下為無關緊要的個人想法--------------------------

  1. 平行部會間一定存在衝突與問題,彼此之間應該先行溝通,找出一些共識與可能選項(讓老闆做選擇題而非申論題,也在相互辯論攻防的過程中,讓政策決策可以更周延)。目前看起來像是一齣鬧劇=>各自悲情鋪陳自己的立場與無奈、把問題搞大讓老闆跳火坑/面對新聞媒體做申論題。或許這種生態反應出了官場上的文化亦或主事者的EQ與心態? (底下部屬搞這種分工不合作、比大小與作秀搶績效的把戲,明眼的老闆肯定會把他們都找來 修理各打五十大板 好好心海羅盤一番)。
  2. 勞委會與經濟部如同政府的"左"、"右"手,左右之間不應該是對立的關係,而是一體的兩面,相生相依。到最後政策該左傾還是右傾,不過是像央行的利率政策一般(景氣好,調高利率減少貨幣供給,避免過熱泡沫;景氣不好,降低利率/寬鬆貨幣供給,刺激投資)=>景氣好/企業有賺錢,可以強調勞工權益;景氣不好/失業率高,應該協助雇主創造就業機會(不要奢言勞工權益/基本工資,讓勞工有工作比較實在)
  3. 如果按照前順勢而為的邏輯,則問題在於:現在的景氣是好還是壞?  景氣好,勞委委會可以大聲講話;景氣不好,換經濟部大聲。那麼,如果目前的總體經濟態勢就像此時的氣候=>乍暖還寒呢?  左右手之間如何協調與排定先後呢? 這個大哉(災)問,考驗著上頭主事政治人物腦袋的智慧。
  4. 再者,如果問題不是景氣好壞,而是目前台灣產業生態面臨轉變與轉型呢? 例如製造業式微/新產業尚未成形成熟,外加人口老化/新新人類不願意投入3D/3K行業,還有新一波國家間的貿易賽局,台灣已經落後(FTA/ECFA)....這個內憂外患的態勢變化該如何因應,對於主事者而言,更是大災(哉)問吧。當年的孫運璿院長,是否也是摸著石頭過河,職不過是運氣加持(才成為今日大家歌頌的典範呢)?
  5. 以上這些大哉問,兩邊各說各話,見解都也頗有道理,要下決策的話,恐怕不是看誰講話大聲或老闆的偏好拍板定案;過程需要兼聽(則明),同時針對兩邊論點的一些前提與假設進行檢證(例如外勞薪資脫鉤,真的會影響FTA的簽訂嗎?減少與禁止外勞可以減少本勞的失業情況嗎?....)站在前述這些證據與數據的基礎上,才能擺脫意識形態的盲點,做出好的決策與找出各種可能選項方案。 (可惜,目前看來流於政治表現/意識型態口水爭辯,沒能好好就事論事/理性決策)

再按照順勢而為的邏輯來想 ,外加台灣太小的限制條件(大前研一:一個國家要有6000萬左右的人口,才能撐起內需市場)台灣要經濟發展進步,沒有條件搞自閉鎖國(好歹不能被排除在中美日三大經濟體的關稅壁壘之外)
經濟學把產業分類成三級:第一級農漁牧礦業、第二級工業/製造業、第三級服務業;而這三級產業都必須朝向更有附加價值的一端去求生存與留在台灣(也才有機會留在台灣)
從目前的發展,已經可以看到以下趨勢:
  • 以農業而言,棄守大宗的糧食和經濟作物,轉攻高附架價值的有機作物乃至於特有的水果花卉,亦或轉型成為生態休閒農場(=是休閒觀光與餐飲業,而非農業)
  • 以製造業而言,必須棄守大量生產的產品,轉進代工客制化的高毛利(技術)產品;技術成份低/勞動力高的職務,必須移往勞動成本低的國家設廠或引進外勞
  • 以服務業而言,需要的是高階的國際人才(金融、法律/行銷)與低階的勞力人才(外籍看護/清潔人員)
此以上趨勢看來,本勞與外勞是互補、而非競爭取代();開放低薪外勞來協助本國產業昇級,未嘗不是壞事(反正好逸惡勞的本勞,也不做低薪的苦勞工作) 備註:需要實証=>外勞與本勞間替代性的高低!

至於未來會是如何,只能順其自然(不是你我所能預見、還有政府黑手能夠干預)

在產業變遷轉變的過程中,企業的存亡興衰如同生態物種間的滅絕,企業與人民自會找尋出路,不是主事者憑著一己盲目的善意乃至於意識形態所能左右。

2 則留言:

  1. http://blog.udn.com/cindy19870504/6258503
    一篇值得參考的格文
    有些企業,如果可以不關掉家鄉的廠,咬著牙都會硬撐的。如果政府希望能在本地留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可以考慮給企業多一點的生存機會。

    有人認為,企業不會照規範來做的。但還是有很多守法的企業,嚴苛的條件限制對守法的企業造成不利,等於鼓勵不守法的企業,這是不公平的競爭。

    至於有人人道的認為,給外勞相對高的工資,是對外勞的尊重。
    可惜這筆錢並沒落入外勞的口袋,而是進了仲介的荷包。

    我不知道這一切是為了什麼。當企業失去競爭力,只能關廠撤守時,我們到底在爭取什麼。

    回覆刪除
  2. 最後,大家不過是在爭取自己的工作權,為自己的生存而奮戰
    不過自己的生存與工作權,最終還是要靠自己,依賴政府的德政與主事者的美意是不切實際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