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從抉擇關照自己的心性

是說在偶然接觸學習到人際網絡Social network theory,裡面提到社會學大師GranovetterBurt的研究,談論解釋「為什麼人們通常是從親近的朋友以外,得到寶貴資訊與工作機會




Disclaimer: 內容為個人牢騷,非Social network theory..沒有建設性.





受到Social network theory的啟發(+自己覺得中年失業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因此在臉書上會留意一些有頭有臉人物的動態。

沒想到有位敝人崇拜的業界偶像竟然透過臉書徵才,見機不可失,敝人主動毛遂自薦;在一個週末約在捷運站旁的星巴克見面交流意見想法,結果竟然這樣就談定一個工作機會(千里馬找到伯樂? or 瞎貓碰到死耗子?!)

 

這樣一個天上掉下來的工作機會讓人憂喜參半

先說喜的部份
覺得自己被肯定,有大展長才的機會

 

憂的部份則是
未來的老闆提醒我,要做好(工作繁重、醒的時間差不多都是在工作)被老婆趕出家門的心理準備

 

To go or not to go ?

以上問題困擾著我,去或留下來其實都是一樣的好或是糟:

去了,可以見見世面,做一些或許可以改變世界或者產業的事情,但代價是犧牲家庭生活,自己身體也不知道能否承受的了。

貪圖公司給的高薪,相對的除了要付出以上代價外,更要評估自己是否能夠辦得到:大大老闆希望營收每年要成長15%,轉型成效3年要看到,小老闆希望自己的這個BU兩年內要損益平衡=>這如果不是口號的話,恐怕底下必須會血流成河吧!

 

不去留下來,可以游刃有餘,多些時間陪老婆散步/幫忙女兒複習功課;而代價則是被動等待中年危機的到來

 

去或不去的猶豫掙扎,讓人認清楚自己的心性與經濟學上講的機會成本

1.      自己渴望成就一番事業,但卻不想付出太忙的代價(矛盾與卑劣的人性)

2.      在亞特蘭大時,自己自我勉勵要相信上天的安排,如今機會來了(還是自己厚臉皮去毛遂自薦),卻還是沒能放心相信上天。

3.      就機會成本而言,原來可以準時上下班、有空閒散步/陪家人(不要被老婆碎碎念),其經濟效益與機會成本對於我個人而言 約值數十/=>原來中年宅男我是一個富有、不需考量多賺一些錢的上班族!?





再從接不接受這份工作來看自己的心性:

以前在學校/剛出社會,不懂事狀況外,可謂寬以待己,覺得社會與公司上司應該要多幫忙自己、多給新人一些指引和協助

工作一陣子之後,發現世界很大/競爭很激烈/人外有人,自己要更加努力,與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思考,慢慢越來越自我要求=嚴以律己

 升任幹部之後,需要站在老闆與資方的立場去思考,其實企業/大公司也是需要面對殘酷的商業競爭與環境變化,很多時候底下的員工其實是狀況外、跟不上變化與沒有危機意識,於是乎這個階段的自己變得很機車,可謂嚴以律己+律人

 等到再讀了多一點書、社會歷練與人情世故體認再更深一點,慢慢發覺扣除掉所謂身分地位的表相:你是開進口車/住豪宅/養N奶的大老闆、他是嚼檳榔/喝維士比在工地曬太陽做苦工的營造工人,其實大家都是人,無法逃脫柴米油鹽、生老病死、七情六慾與貪嗔癡慢疑;自己沒有比別人高級或高明到哪裡,得饒人處且饒人,無須處處與人爭執或計較,這個階段可謂寬以待人(副作用是自己也變得寬以待己,不夠積極與振作…XD)



以目前「寬以待人/律己」的散漫心態而言,的確不適合轉換東家。

拒絕此一能賺大錢又能做大事的寶貴機會,讓我更懂得珍惜老天的恩典:
應該要好好珍惜這個錢多事少離家近又可以自由思考的情境,好好的努力/發揮天賦成就一些對於社會有貢獻的事物=>嚴以律己、自我要求

也哪天或許時機成熟、老天看我做好準備的時候,就會再拉我ㄧ把、點我ㄧ下
(至少是這麼自我安慰)





林義雄家書-只有香如故
http://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626355
摘錄:
「你要活下去,還是要死掉?」對這個問題大多數人會不假思索地答覆「我要活下去!」如果再問:「為什麼要活下去?」一般人就會遲疑、支吾其詞,沒有迅速而明確的答案。
雖然沒能確切地說出為什麼要活下去,但卻也能好好地活著的人很多。求學、工作、結婚、生子、旅遊、退休後種花玩鳥、詩酒唱和、遨遊世界,都可用來填滿漫漫長日,也都成了應該活下去、值得活下去的理由。如果人真能得到這些,並深感滿足,也許就會有一個快樂的人生。而不需要旁人多事來為他們操心。
不幸的是,很多人並沒有機會過那樣的生活,他們勞苦終生,經常飢寒交迫,享受年夜飯的三杯黃湯,或者努力掙錢好讓兒子求學後脫離貧困,就成了活下去的理由。更不幸的是很多人豐衣足食,但卻煩悶憂苦,對別人興味盎然的事物提不起興趣,經常問自己「活著有什麼意義?」

 

 
人生各自精彩,就算不能賺更多,最少可以多一份自主的尊嚴和拚搏的意義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MAIN_ID=488&f_SUB_ID=6018&f_ART_ID=521684
摘錄:
我發覺沒有選擇的機會是很大的問題。不是沒有職缺,而是職缺都差不多糟,換工作只不過是從一條賊船跳到另一條。當你知道外面根本沒有更好的選擇,其實很難在職場上面保有完整的尊嚴。我做過一份工作,老闆規定經理以下的員工要輪流洗廁所,週五下班一定要一起去打羽毛球,所有公司的聯歡活動都必需參加,老闆多次說不參加者視為曠職。我有潔癖,要洗公用廁所真的哭出來,我不喜歡運動也不愛交際,最不喜歡的是被強迫,但當其他員工都乖乖配合,我一個新來的人如果反抗,其實就等同不想幹了。
我在台灣觀察到的公司,管理作風都像家長式統治,而且是很沒安全感的家長。有的會在職員坐位後方裝攝錄機,有的乾脆在所有公司電腦灌監視軟體,老闆會隨時在自己的房間裡「收看」各同事的電腦畫面,看你上什麼網,跟客戶或朋友講什麼話。上班打卡一定要準時,否則每分鐘扣錢,下班卻是「責任制」。不管你自以為的專業是什麼,或自以為職務範圍是什麼,老闆也可能叫你做跟公事無關的,他自己家或朋友的事。他們會毫不忌諱讓你看到他和家人的物質生活多麼優裕,名車、豪宅、家族渡假都屬基本, 但同時又會抱怨公司賺的不夠多,還要幫我們繳勞健保負擔很重,好像員工的勞健保反倒是奢侈。
除了在社會上早就卡到好位子的人上人,或在經濟好的時候已累積不少財富和房產的老闆們,我覺得其他絕大多數的上班族都不太好過。就算看起來比較穩定和薪優的公教人員、工程師,也有他們不為人知的壓力和困境。媒體時常有一種故作驚訝的標題:「XX新貴,放棄高薪厚職,毅然回鄉種XX/開手工XX店」每次看到我也想說,這有什麼好驚訝的,當然是那份所謂的高薪其實不怎麼好賺,表面風光背人垂淚,人家百般思量覺得人生不值得那樣耗下去,還不如回鄉種XX比較快樂有意義,或開一間手工XX店比較有希望。
「高薪厚職」也常有這種故事,更何況不怎麼高薪的窮忙族。多年來一直不乏放棄正職的上班族,寧願冒險當SOHO或開小店。我想不是他們不珍惜穩定的收入,而是一年一年過去,只有加辛沒有加薪,腦力體力被公司榨乾,利潤卻都落在老闆的口袋,攢來保障他們自己的下一代將來不用在底層掙扎。
當一般小職員看不見待下去有任何往上流動、改善生活的希望,趁還有力氣不如放手一搏為自己努力,就算不能賺更多,最少可以多一份自主的尊嚴和拚搏的意義。台灣有許多有趣的小店、小攤檔和出色的自僱創作者,我覺得他們就是在這困難冷硬的大環境當中,憑藉僅有還可以自由生長的有限土壤,很努力蹦出來的美麗小生機。
P.S. 如果你過得很苦悶,想改變卻缺乏冒險的勇氣,可以看看這個日本的熱血廣告「人生不是一場馬拉松」。
http://youtu.be/MoKLWIW8ZZQ

 







http://tw.aboluowang.com/2014/0716/416947.html
摘錄:
如果小事都做不好,也成就不了大事業。
一個人無法改變世界,你需要有人幫你划槳。
以人們內心的大小而不是他們腳蹼(體型、學經歷、職稱)的大小來衡量他們。
有時,不管你準備多麼充分,或者表現多麼優異,事情依然會變成一個砂糖曲奇(一團糟);有時生活就是這個樣子。請克服淪為砂糖曲奇帶來的影響,繼續前進。
生活中充滿了馬戲(挫折失敗落後)。你會失敗,你很可能經常失敗,那是件痛苦的事,讓人灰心喪氣。有時,它可以考驗你的內在本質(激發提升出你的潛能)。
在最黑暗的時刻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
當泥漿沒及你的脖子時,開始唱歌,如果一個人能夠從痛苦中超脫出來,那麼其他人也可以做到。
永遠不要敲鐘放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