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

筆記: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下)

作者的網頁

 
這本書的開放課程
 



 
13    成敗的祕密
馬後砲的論述誤謬是歷史學的特色:
歷史上的每個時間點,都像是叉路口。雖然回首來時路,從過去到現在只剩單行道,事後看來某些無可避免的事,在當時的人看起來卻毫不明顯,歷史發展就是選擇了一條完全出人意表的道路。
歷史紀錄只能告訴後人與重建從A點到B點之間事件演變(How),但是無法解釋為什麼發展軌跡會從A點到B(Why)
事件的發展與演進雖然受限於各種自然定律、地理空間、生物與經濟力量,但總是有許多發展的可能與不同的方向。
也就是沒有一套決定性的法則可以預測歷史的演進,換言之,今天的民族主義、資本主義和人權民主等,很可能都只是偶然的產物。
就算沒有羅馬帝國、基督教、金錢貨幣,歷史還是會繼續發展下去。
 
如果真能預測會發生革命,那麼革命就不會發生
一階渾沌系統:不受人為預測干擾的系統
例如天氣,可以加入越來越多的因子,讓預測與預報更準 
二階渾沌系統:會受人為預測干擾的系統
例如股市與政治事件,當中的成員都在預測未來與猜測其他參賽者的反應,當其中成員對於未來發展做出因應時,整個系統會立刻變動,造成原來的預測不準
盲目的歷史命運女神
歷史的進展不是為了人類的利益或真善美,原因在於對於「利益」與「善」沒有所謂客觀衡量標準,而且成者為王,存活的勝利者永遠相信自己的價值觀才是正確與真理
 文化與各種觀念就如同是某種精神寄生蟲,人類就是不知情的宿主。這些文化與觀念之所以流傳下來,不過是如同自私的基因的繁衍與複製(特別擅於繁衍與複製的哪些),而這些成功繁衍與複製流傳下來的文化信仰(例如:愛國、上天堂),可是絲毫不考慮其宿主人類當事人的幸福與福祉(例如:伊斯蘭教的殉道者、日本神風特攻隊的隊員、為戰友犧牲的軍人)
 
很多時候如同賽局理論,一些宗教觀點與風俗習慣,其實對於所有信仰的人都有害(例如割包皮陰唇),但是這些(有害整體福祉的)觀念與習俗就是有辦法流傳下去!
以這點來看,人類的盲目與盲從並沒有比螞蟻蜜蜂高明多少
 


 

第四部    科學革命

 

14    發現自己的無知

過去五百年,人口增加了14(五億膨脹到70),產值增加240(2500USD增加到60),關鍵在於人類相信可以靠投資科學研究來提升人類的能力

科學結合了軍事,為政治與經濟服務。
 

現代科學和先前知識體系的差異

1.願意承認自己無知
沒有什麼概念、理論或想法是神聖、不可挑戰推翻的
而古老的知識體系,往往以宗教為主,通常只有先知才會宣稱自己無所不知
科學否証的方法論取代了宗教絕對真理的信念,成為近代的普世價值觀
 
2.以觀測和數學為中心
進行種觀察與測量,用數學工具把這些觀測結果彙整、描述與形成理論
1687年,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提出三大定律
之後數學的分支-統計學更被廣泛用在經濟學、社會學等自然或社會科學的領域。

有了數學與統計,人們才能更精準的描述各種現象與其可能影響
也一舉扭轉了教育課程內容=>以往中世紀歐洲教育的核心課程是:邏輯、語法和修辭


3.取得新能力
能夠解釋、預測、預防與改進的能耐
以往新技術的發明通常是一些未受過教育的工匠經由嘗試錯誤產生。
現代社會,醫療、能源到廢棄物等各種層面,都會投資讓科學家有系統的分析物提、提出解決方案。 

然而綜觀歷史,決定帝國興衰的,通常不是科技上佔有優勢;古時候的將領與領導人也不認為研發新科技武器是自己的責任。

一直到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登場,科學、產業與國家研發才發生水乳交融的關係,急速改變世界。

 

科技的正反兩面

正面:
讓現代人類社會不太存在生物性貧窮=>缺乏食物與住宿、活不下去;平均壽命大幅延長

負面:
拉大社會性貧窮=>只有某些人有發達的機會;(中立的)科學往往只能為各種意識形態與追求利益的政治、經濟與宗教服務。
 

科學無力決定自己的優先順序,也無決定如何使用其發明(為善或為惡)

 

 

 

15    科學與帝國的聯姻

科學一開始伴隨帝國擴張,進行必要的地理、天文、人類學調查,位政治與經濟服務。 

為什麼科學是在歐洲崛起?(而非中國或印度)

中國、波斯、印度缺乏的不是製造蒸氣機的科技,而是背後的價值觀、共同虛構的故事、司法體制和社會政治結構。

科技發展需要搭配資本主義

 

新領地帶來的財富與利益,讓帝國贊助研究語言、植物、地理與歷史,也讓意圖帝國的統治合理化、正當化(除了壓榨殖民地之外,幫助殖民地開化是冠冕堂皇的理由)

 
要不是商人想賺錢,哥倫布不會抵達美洲、庫克船長不會抵達澳洲;要不是發現新大陸帶來的巨大財富,帝國不會爭相前往地圖空白之處探險,要不是為了探險,帝國不會投資探勘與科學研究,而這些探勘與科學研究又進一步助長了資本主義與帝國壓榨殖民地的效率。

 

 

 

16    資本主義教條

讓銀行與現代經濟得以存活的是我們對於未來(機會)的信任

正向雙贏循環/現代經濟
信任未來有機會=>取得銀行貸款=>進行各項投資=>回收、償還貸款=>取得更大信用額度/再擴大投資
對未來信任多=>信用貸款多=>成長快速
利潤來自於放大生產規模、新技術(用利潤去不斷擴大投資、研發) 

逆向雙輸循環/古代經濟
沒有錢=>沒有辦法投資掌握機會=>沒有創造實績/收入=>眼光更短線
對未來信任少=>信用貸款少=>成長緩慢
利潤來自於生產過程中的壓榨剝削(所有者自己享用)

 

亞當斯密斯推翻了財富不道德的對立觀念,人會富有不是因為剝削鄰人,而是大家讓餅變得更大


近年來,各國政府擔心經濟成長停滯,瘋狂印製鈔票、降低借款利率,背後就是希望科學家、技術人員與工程師能夠在經濟泡沫破裂前,提出刺激經濟繼續成長的新發明或技術。
備註:
不知道近代的科技進展是否遭遇瓶頸、不應該奢望摩爾定律能夠持續
投資股票與股價變化背後的概念就是ㄧ家公司未來的成長性


很多時候這些投資與對於未來的賭注,其實很依賴運氣,時間過去,西歐首先發展出複雜的金融制度與股份公司架構,讓大家分可投資共享獲利與風險

偶而這些集體對於獲利的執著追求,也會演變成金融泡沫。
 

而在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的交錯下,各國政府變成資本家的工會,資本和政治緊緊相擁(官商勾結是天經地義、非常合情合理的事情)

 信任是經濟最重要的基礎,然而光靠市場本身,無法避免暴力、詐欺與竊盜的行為;必須靠政治立法,透過警察、法院與監牢來執行法律。如果市場交易規範無法維持,就會失去信任、使信用縮水,造成經濟衰退。

 

善良人也會幹壞事
中世紀蔗糖在歐洲被視為難得的奢侈品、價格驚人,16-19世紀大約有1000萬非洲奴隸被送到美種植甘蔗。奴隸貿易的背後不是國家或政府,而是依據供需法則提供資金的經濟。

販奴公司甚至在阿姆斯特丹、倫敦與巴黎證交所上市、出售股份,一些中產階級歐洲人為了賺錢,就投資這些公司、成為幫兇。

販奴扣掉種種費用與奴隸的死亡,毛利率約在6%比台灣一些從事代工業務公司的毛利率還要高

隨著現代經濟成長,全球各地還有無數的大小罪惡與災難(雛妓、人口器官買賣、血鑽石、雨林破壞….)隨著人類的貪婪與冷漠正在上演

 

經濟大餅能夠無限制的變大嗎?

過去能夠抗衡資本主義的只有共產主義,然而共產主義不敵人類的貪婪私慾。

製造經濟大餅需要原料和能源,遲早人類會耗盡地球所有原料和能資,問題是:這會在什麼時候發生?

 

 

 

17    工業的巨輪

工業革命的核心其實是能源轉換的革命

現在人類所有活動和產業每年銷後的總能量,約只要90分鐘從太陽接收到的能量。

 

工業革命其實是第二次農業革命

除了機械化生產外,也讓植物的生產與動物的養育同樣機械化=>不人道的養殖豬、牛、雞 

大西洋奴隸貿易並非出於對非洲人的仇恨,而現代畜牧業同樣不是出於對動物的仇恨。兩者背後共同的推手是冷漠。大多數的人不管是生產或消費各種奶蛋肉類的時候,都很少想到這些雞、牛或豬也都是活生生的生物。 

現代資本主義經濟活動,靠的是不斷成長與提高產量才能存活,如果消費和生產之間的循環轉速降低或停止了,就會造成經濟衰退、停滯的大災難

即便是當中的物萬之靈,其實也是活在枷鎖當中 

以前中世紀的歐洲,物質貧乏,所以鼓勵大家清貧、克服各種欲望、放下私利。

今天大家幾乎都已經衣食無虞了,然而卻不斷被各種廣告洗腦、激發各種新的欲望。


對於榮華富貴與欲望的追求,要有勇氣與智慧懂得Say When/適可而止(但經濟學家認為節儉正是會掉入通縮衰退的陷阱,大家要努力消費才對)

 

 

 

18    一場永遠的革命

工業革命讓全球用相同的度量單位、統一標準時間,擊潰傳統家族與地方社群,讓政府有了一大群公務人員、教師、警察和社工可供差遣

雖然近代個人較為自由,但相對的卻也較為疏離與孤單
 

國家和市場,取代了傳統150人左右的家族與地方社群
網路社群取代了原先的家族與地方社群
球迷、粉絲會、不同消費者、各種意識形態依舊形成不同的隔閡與潛在衝突。

 

 

 

19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現代人整體來說,真的有比較快樂與文明嗎?

現代人的生活富裕是建構在實驗室的猴子、輸送帶上的雞隻、幾百億隻的動物遭現代工業的剝削,殘酷程度前所未見。


快樂不是健康、財富或社群歸屬之類的客觀條件,快樂是來自於客觀條件與主觀期望之間的差異與是否相符

對於現代人來說,雖然有各種鎮靜劑與止痛藥可供使用,但相對於古人,我們對於疼痛與不適的忍受度更低,說不定我們感受到的痛苦還高於前人。
 

快樂或痛苦其實來自於比較

金錢只能提高短期的快樂,而病痛雖然會造成人的幸福感下降,但除非不斷惡化或疼痛持續不止,否則人自覺的幸福程度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對於快樂與否,人際關係與歸屬感比金錢或健康來得重要 

雖然現代人相對於古人比較自由與富有,但是社群與家庭凝聚力下降,大家越來越孤單;而且現代新聞與媒體廣告,很可能讓大家在不知不覺當中更不安、不快樂。

 

快樂程度會自我調節、快樂是看差異

例如,演化把快樂當成獎賞,讓男女為追求性高潮而發生性行為傳遞基因。如果沒有性高潮與快感,大概就不會讓人如此熱中,而演化也確保高潮來得快、去得也快。 

快樂的生化機制如同空調系統,一些外在的刺激,不論悲喜,都會讓人回到原來的快樂程度。

現代住豪宅、有直昇機的香港企業家,和古代有小土屋可以住、旁邊有自己養的豬的土豪,兩者腦中的血清素濃度是差不多的(快樂幸福度相同) 

快樂真正的關鍵在於大家腦袋當中的生化機制(血清素濃度),而非出生的時代、個人成就、國家是否清平。

因此不用浪費心力處理政治與社會改革,發百憂解給大家比較實際。


金錢、社會地位、握有大權、整形美容都無法帶給你長久的快樂,想要長期擁有快樂,只能靠血清素、多巴胺與催產素。

 

生命的意義

追求快樂、(成就)快感?
而快樂的感覺只是一種生化的刺激與反應。從科學的角度而言,人的存在只是繁衍基因,當事人的生命與生活沒有任何意義。人類的存在也只是沒有特定目標的演化過程下,隨機產生的結果。

人類自己主觀的認知
尼采-只要有活下去的理由,能夠忍受生活中的所有磨難
然而個人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與認同,很可能只是一種錯覺=>自己騙自己
而人類主觀的感知往往每個瞬間都在不斷改變。

佛法無我
別再追求外在成就、狂喜或執著於內心(不斷變化)主觀感受,讓內心澄明、自在才能帶來長久的快樂喜悅。 

痛苦不是來自於外部刺激或感受本身,而是來自於對於各種感受的不斷貪求或逃避。




20    智人末日
人類是否該打破生物因素的限制?
不久之前,微生物還是地球上的唯一生物;微生物沒有意識、生活目標、不會未雨綢繆為未來準備。
演化到了某個階段,像是海豚、黑猩猩與尼安德塔魯人已經有了意識,也會替未來準備。
而農業革命之後,人為育種開始取代天擇
經過漫長實驗與摸索,生命或許將由智慧設計來操控
達爾文的演化論驅趕了上帝創世說,現在人類開始藉由基因工程扮演上帝。
 
三種取代天擇的人為設計,或許會滅絕現代智人
  1. 生物工程(在其生物身上長出人類需要的器官組織、耐寒的馬鈴薯、60歲的人卻擁有三十歲的體力)
  2. 半機械人(人工心臟、關節、機械手臂,人只剩大腦的機械戰警)
  3. 無機生命工程(模擬神經元與意識反應、如同電腦病毒的數位生命)
 
人類的進化將脫離生物學的束縛,不只能夠改造周遭世界,更能改造自己的身體與內心;沒有人可以預見以上變化帶給社會、倫理與政治的種種衝擊。

儘管現代世界是有史以來人類第一次認為人人應享有平等;然而以上人為的改造,卻很可能創造出一個不會平等而且更不平等的世界。(在道德上,人做好成為神的準備了嗎?

未來科技真正的潛力不在於發明什麼武器或交通工具,而在於改變智人本身,包含我們的情感與慾望。
 
未來人類社會的與世界的意義,不是現在我們所能想像
(正如同現代人類無法想像尼安德塔魯人的感受與認知;未來新人類或許會輕蔑現代人作奸犯科、對各種權貴卑躬屈膝、同情現代人類醫療水準落後、要忍受各種病痛吧)
 
我們究竟希望自己想要什麼?
我們可能是天擇創造出來的最後一代的天然、原始 智人,下一代新人種要靠我們人為設計去塑造出來,而創造下一代人種之前,必須想清楚:想變成什麼模樣?人類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可以複製人類嗎?或者讓人類可以行光合作用(無需工作)
各種生物技術與基因工程的進展,十之八九會說:為了治療疾病、挽救人類的性命。
然而不病不死、不受七情六慾所苦的新人類創造出來以後,對於他們而言,生命的意義與存在的目的為何?
 
 
 
後記    變成神的這種動物
七萬年前,智人只是一種微不足道的動物,時至今日,我們似乎只要再跨一步,就能進入神的境界,長生不老青春永駐,也擁有創造與毀滅的能力。
 
隨然人類的生活條件大幅提升,然而卻讓其他動物深受其害,人類擁有的力量比以往都來得強大,但似乎對世間萬物卻比以往任何時候更不負責,還需要時間觀察人類是否能夠延續。
 
擁有神的能力,卻貪得無厭、不負責任,而且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天下至險,莫此為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