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

官方(由上而下計劃經濟)與民間(由下而上市場機制)的距離


從所謂的貴稀資源與進口原物料的永續管理來看
 

永續物料管理(Sustainable Materials Management)研討會

 
談資源永續循環 廢棄物資源化
環境保護署廢棄物管理處 吳天基處長

 
永續物質管理 馬鴻文

 
台灣稀貴金屬回收現況 顏鳳旗

 

 

感想:
 

1.兩者的距離與想法差異

官方
  • 由上而下計劃經濟
  • 宏觀政策規劃
  • 想搞清楚產業整體物質流向分析
  • 循環封閉的系統
  • 希望資訊流通、比對

民間
  • 由下而上市場機制
  • 微觀生產訂單/客戶組成
  • 各自有不同的產品結構/組成(沒有人清楚業界全貌)
  • 開放與自由競爭
  • 希望資訊不流通/透明(商場如戰場)

 

 

2.搞環保的,思維停留在政府法規管制與計畫經濟的年代?

這些計畫感覺立意良好,但是不食人間煙火=自以為聰明與把民間事業單位當成是笨蛋,需要英明的政府來指導 

例如計劃期待協助業界的事業單位分析各種物料的使用效率,乃至於建立國內自己的循環體系、甚至讓這些貴稀金屬在國內要有戰略儲備

 

 

3.單位間的分工不合作

即將成為環資部的環保署,感覺上撈過界搶經濟部工業局的工作

這種計畫需要的是跨部會的整合與協調,然而公務機關先天的罩門正是跨部會的整合與協調(如果主事者部長自己躲在後面、不帶頭視察第一線實務情境的話,那麼計劃永遠會是蚊子館計畫)

 

 
 
一些想法與建議

1.管制抓重點

以資源循環再利用,其實抓頭抓尾就可以事倍功半

抓頭=>進口貿易商

抓尾=>廢棄物再利用

中間廠商要怎麼運用,其實是事業單位內的家務事,市場機制自然會淘汰篩選運作效率不彰的廠商(當然環保單位還是要緊釘與稽查嚇阻黑心廠商,不能假想廠商都是奉公守法的聖人)

 

2.不要倒果為因或拿水果跟蔬菜比

能資源的運用效率高低好壞,其實反映的是不同產業或公司的business model與製程、甚至產品組成的差異;如果可以,(腦筋正常的)大家都會把有限的資源投注在投資報酬率與毛利率更高的產品上(特別是唯利是圖的業界老闆與經理人),然而能不能作得到,這取決市場與客戶需求,換言之,就廠商而言這件事情無法操之在己;不是像官員在辦公室空想規劃(鬼話)產業升級轉型那麼單純。

同理就這些資源運用效率調查結果的比較而言,一樣是無塵室,半導體業與光電業的無塵室,其能源耗用就有很顯著的差異與不同,然而so what? 拿水果的營養成分和蔬菜相比,其實沒有意義;就廠商而言,內部錙銖必較自然會去做很多的成本效益分析,而有意義的比較則是自己跟自己比=>今年度跟去年度比,去年度跟前年度比(即便如此,很多時候,差異其實來自於外生、無法控制的市場環境景氣因素)

 

3. 尊重市場機制與正視實際情境

一些具備效益的廢棄物,自然會有廠商願意回收,政府其實應該訪談的是這些廢棄物與資源回收廠商,而非本末倒置想搞清楚調查這些稀貴資源的物質流(這點感覺應該是學術界的工作);政府應該只要順水推舟,幫忙游走在灰色地帶的下腳料回收合法化或者正視這些中間物的貿易

 

4. 承辦顧問公司辛苦了

想到承辦官員提出的一些想法(從事業單位鄉民角度而言可謂是一廂情願),再想到大家都是校友同行關係的顧問公司承辦人員,就覺得顧問公司好辛苦啊!(要化腐朽為神奇,化不可思議為可能,進而能夠收費結案….)

雖然身為事業單位勞工,退休後的保障不如公家單位,但是想想腦筋受到的傷害可能會少一些,講話可以像柯P與姚神,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少一些腦殘與多一些言論自由,身心健康=>無價!

 

 

很多官方的研究報告來自這裡

搞環境規劃的人,要有經濟學的底子與業界(經營管理)實務的經驗….

寫寫宏觀物質流/能源流與環境績效的SCI文章可以,但是當宏觀(macro)的理念要落實的業界事業單位(micro)的時候,macromicro中間沒有 howbridging與抓出重點優先順序的想法,規劃真的是會變鬼話、計畫真的是會變笑話…. 

回頭想想,官方委託學者進行研究,某種程度上亦可謂問道於盲,直接問第一線的事業單位或許能夠更快摸索出解答(這是此一計畫必須給予肯定之處。事業單位雖然不知道怎麼樣讓計劃可行,可是很清楚什麼樣的計畫方案與期望不切實際;排除不可能的想法=提高成功機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