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筆記-好人總是自以為是(中)

這本書很重要,所以要分上中下三集 

作者Jonathan Haodt在紐約大學(NYU-Stern School of Business)的網頁介紹
http://people.stern.nyu.edu/jhaidt/
在商學院講述道德與經營自己的道德事業

 

 

2 道德不光是傷害和公平而已 

中心隱喻:正義之心如同舌頭有六種味覺受體
保守派人士不見得比自由派來得道德,但從選民的道德價值判斷而言,保守派人士比自由派吃香

 

 

5 在怪異的道德觀之外

吞下紅色藥丸,就能脫離母體讓幻覺消失;吞下藍色藥丸,意識就會回到那個相當愉快的幻覺裡。 

接受過道德判斷訓練課程(正義思辯)的人,反而道德觀念很奇怪:
賓州大學學生篤信John Stuart Mill
1859年提出的傷害原則:唯有在避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才能正當的對文明社會當中的成員(違反其意願)行使權力。
所以賓州大學學生覺得,只要不傷害他人,一些個人的怪異行為(甚至違反禁忌或噁心)都可以被接受
 

就道德觀念的統計分配來看,賓州大學的學生其實是離群值與怪異的一群
欸,書念太多,認清自己不是高尚的人,所以行事直接變得卑劣
越怪異越看見不同的各異個體,而非群體

怪異者的思考偏向分析:以個人及規則為基礎,保護個體及個人權益,考量重點是傷害與公平

不怪異,大家偏重團體關係、脈絡制度,無法縮減成單一規則,團體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非對於個人是否造成傷害與公平,以凝聚團體;尊重長者、神明、客人、保護地位低下者是更重要的價值觀

個人疑惑:
重視團體的東方,反而採用詳列條件的大陸法系
重視個人的西方,反而採用個案的海洋法系
感覺重視個人權益的,應該只有負面表列不能做的行為,其餘一律可以
重視團體的,因為情況需要因時因地而異,所以應該用很多判例
法律制度其實也是一種隨時間演化的社會風俗,所以法規奇怪一點也不奇怪?!

 

三種倫理觀點

1.自主倫理觀
人是獨立的個體,有因人而異的慾望、需求與偏好,只要不過度彼此干擾,社會應該發展權利、自由與正義等道德觀念,以讓不同人滿足以上慾望、需求與偏好。EX:賓州大學生

2.社會倫理觀
人是各種組織(國家、軍隊、公司、部落族群、家庭姓氏、宗教團體)的成員,每個成員有義務扮演好個人角色以保護這些組織與團體。發展出愛國、階層、名譽名聲等道德相關概念;為自己而活是自私又危險的,而是奉獻給組織團體。EX:勞工階層、日本人

3.神聖倫理觀
人不是動物,而是上帝的子民,身體是聖殿,行為舉止要合宜,不能使造物主蒙羞、違反宇宙的神聖秩序。發展出的觀念有:聖潔與罪惡、純淨與汙穢、高尚與墮落等。人要對抗私慾,有慈悲心去渡化眾生。即便故事情節沒有受害者或因私利而傷害團體,還是有人會有強烈情緒反感。EX:宗教信徒,種性社會觀念,人會輪迴受到審判轉世 

每個人心中的道德recipe由以上三種不同觀點混合搭配,在不同人生歲數階段,以上觀點的組成比重也會改變

家庭背景、種族、學經歷與社會脈絡塑造了每個人的道德觀

Hint:
每個人看別人都覺得異常,所謂的標準永遠是公婆各自覺得自己有理(人難以認清自己的那把道德量尺其實是歪的),不要用自己內心那把道德的尺來衡量別人

 

自由派(民主黨/偏左)
種族公平、公民權益、政教分離

社會派(共和黨/偏右)
效益利益、社會秩序,反對墮胎同性戀

左右兩派其實都衷心想創造美好理想社會
所謂的個人見解其實潛藏著各種可能性(人人心中都有左派與右派)

 

 

 

6 正義之心的味蕾

道德猶如甜與苦、熱與冷之別,均來自每種感官或器官的特定感覺。因此,道德感應劃分為感性的味覺。

 

道德層次很細膩複雜,很多面向相互衝突,很難縮減成單一的原則
正義思辯課程在幫大家感受道德的層次與味道

 

道德科學的誕生

討論道德要先謹慎探討人的真實樣貌(=人性),直覺感覺是道德的驅動力,道德是一種感覺而非純粹的推理與邏輯 
效益功利原則,理性計算效益的總和(沒有同理心) 

道德應該是一種理性運作的原則,不能只憑感覺還要搭配邏輯判斷
 

甜味大家都喜歡,所有文化都重視某種程度的仁慈、公平與忠實
所謂的道德某種程度是一種神經的直覺反射反應
而此一反射反應會隨著社會而改變,ex:近五十年來,西方社會越來越關懷動物受虐,而對於怪異的性行為則越能接納容忍
 
 
 
 
 
 
 
7 政治的道德基本原則 
從經濟理性人的角度來看:
利他英雄與為人性尊嚴發起的每個活動,背後都有自私或愚蠢
(=不理性)的因子存在。 
一些演化產生的人腦先天設定(這些設定會隨著出生後的家庭與社會環境再進一步調整)基本原則
1.關懷與傷害
相較於爬蟲類,人類要存活嬰兒與母親都需族群的照護,看見別人受苦與聽到孩子哭泣,能夠直接觸發人類的關懷與同情反應
 
 
政黨與利益團體的廣告、標語口號必須要能夠觸動人腦底層的道德反應,才能取到選民的注意認同,乃至於選票與金錢捐。
自由派傾向於保護無辜的第三人(動物、他國人民)
保守派傾向於保護為團體犧牲的人(保護對團體有付出與忠誠的人)
 
 
2.公平與欺騙
從演化自私基因的角度而言,對於非親屬的外人採取慷慨利他的行為是一個謎。
而人類社會依據一報還一報,選擇和對我們好的人合作、避開那些利用我們的人,演化出這套關於公平與欺騙的道德感
他人對我們表現互惠合作,我們會感到愉悅與友誼
他人自私或利用別人搭便車,我們會感到憤怒與反感
在左派的眼裡,公平往往意味著平等(大家均分)
但是在右派的眼裡,公平是指比例(按貢獻分配)
 
3.忠誠與背叛
男孩營地實驗:
本來沒有差別與先天意識形態的兩群人,會自動形成團體,創造出自各的特色、身分認同=>人類跟黑猩猩雄性先天有部落傾向、喜歡戰爭遊戲,殺掉同類雄性,取得異性領土等
男孩對於團隊與聯盟忠誠
女孩對於兩性關係忠誠
忠誠與背叛的道德感受,有助於凝聚團體向心力獲得成功與獎賞 
對於左派與自由派而言,比較依賴「關懷平等」的道德原則相對的保守派比較能夠信守對於組織與國家忠誠的道德原則
對於組織的狂熱信仰,有時會讓人做出傷害別人的惡行(ex:虐囚、拷打敵方間諜)
 
4.權威與背叛
有些社會極力重視階級關係,講話開口都必須要用敬語
而不同的生物物種也都有地位順序與統治階級的差別
弱者要表現出自己卑微、沒有威脅感而且服從,以避免被強者毒打
地位高者要肩負一些有益於社會的責任:解決紛端、控制暴力衝突。關係類似父母對子女,而非主人對奴隸;有能力往上爬的,要贏得上位者的認可(至少不打壓)與下位者的支持效忠(只是權威者常常走鐘迷失走火入魔有權無責,而且基於私人利益剝削下位者,特別是近代的政客,欸)
人類文明的興起,有賴於大家(盲目地?)信奉尊敬地位階層與社會權威 
左派與自由派:對於階級與權威反感
右派與保守派:階級權威有助於維持社會秩序、肩負起自己地位的責任與義務 
忠誠與背叛、權威與顛覆這兩項道德原則,讓人想起監獄實驗
摘錄:
是什麼讓一個人變得邪惡?一個好人也可以犯下惡行嗎?如果可以,是什麼讓人們越過那條界線?有沒有一個臨界點,當它被跨過之後就會釋放出邪惡?又或者是人們所處的處境決定了他們的行為?
欸,我現在可以理解為何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會稱自己為旁觀者bystander
旁觀者這個詞過於謙遜,他其實是位出於企業工廠裡的傑出人類學家,也是社會變化的敏銳觀察家
 
5.聖潔與墮落
阿敏徵求一位自願被宰殺且食用的男性,貝倫自願被阿敏被宰殺且食用的男性

多數人為何覺得以上案例噁心
(特別是食用陰莖的部份,而非殺人)
人是雜食性動物,優點是彈性/可吃的東西多,缺點是有的食物可能有毒、寄生蟲。
雜食者終其一生會有兩種矛盾的情緒
「喜新」(受到新東西吸引與厭舊)和「恐新」(這些新東西可會食物中毒要命)
糞便、寄生蟲、潰爛的屍體與傷口會自動引發人的噁心厭惡反應另外人自認是萬物之靈,不是動物、更不是一塊會走動可供食用的肉
這也牽涉到是否能夠墮胎、幫助他人安樂死甚至基因複製的議題。
自由派喜新:
對於階級與權威反感;世俗的自由派諷刺虔誠苦修的信徒是古板怕享樂的假正經
保守派偏好那些經過時間證明是OK的東西;覺得離經叛道的享樂者縱情聲色是人性的墮落(過度放縱與任性)
 
認清以上道德原則與自己所認定的光譜位階,非常有助於認清自己與盲點,也非常有助於辨識組織的潛規則(原來我會受到部屬愛戴,只是因為我在講求階級與權威崇拜的組織當中,盡可以能平等對待與尊重工作夥伴、不要擺架子/裝模作樣/壟斷資訊,就事論事講道理罷了)
 
 
 
8 保守派的優勢
人類用武器和閒話來武裝自己,培養出結盟的能力,誰的行為要是威脅到群體其餘的人或單純使人不快,就會遭到羞辱、放逐或殺害。
政治訴求與廣告針對大象(情感感覺),而非騎象人(理智)
左右兩派其實是一種腦神經先天的成見
自由派左派:看重「關懷」、「公平」,忽視「忠誠」、「權威」、「聖潔」
保守派右派:均衡看重「關懷」、「公平」、「忠誠」、「權威」、「聖潔」
 
 
 
 
 
社會無法光靠「關懷」與「公平」兩項道德原則支撐,社會秩序有賴於重視宗教、階級與認同傳統性別角色
社會是一種有機物:讓一大群人共同居住、建立彼此的關係、壓抑彼此的自私、懲罰破壞規矩的異常者。社會的基本單位不是個人而是階層分明的家庭,家庭又是其他制度(與階級)的原型。人如果沒有種種階層與社會壓力束縛,無異於放棄自己步上敗徳之路。在涂爾幹眼中的社會,自我控制甚於自我自由,團體義務重於個人權利。
 
 
 

 
自由與壓迫
階級的由來
人性會希望與試圖統治他人,八卦與道德觀隨著至人的認知與語言而出現,越來越大的群體,需要規範、相互合作與信任
原先的階級是一種權威與專長,族群尊重某些特定人士的貢獻與才能,給予特別待遇
當人群受到霸凌壓迫時,也會群起而反抗,甚至謀殺上位者 
在左派眼中,資本主義就是一種經濟掠奪而在右派眼中,資本主義是一種市場機制,各盡所能,依貢獻分配所得
 
懲罰自私有助於促進合作
所謂的互利與公平,往往只於血緣與親友,要做到互惠利他(人的基因太自私、演化還不夠成熟),原始社會靠得是八卦議論與以牙還牙(報復也是一種天性),現代社會則是靠法律懲罰與大眾傳播媒體(訴諸公聽,人言可畏) 
保守派會比自由派更願意犧牲「關懷」,讓一些人受到傷害與遺棄,以達成他們眼中各項相互矛盾衝突的道的目標
 
 
 
延伸參考閱讀資料
摘錄:
西方的左右派劃分標準
法國大革命的口號非常動聽,叫「自由、平等、博愛」。但任何激動人心的口號
都有一個缺點,就是經不起推敲。每個人的天資、生存環境都是不同的,如果讓
每個人都「自由」發展,那麽他們的財富、地位就不可能平等。如果要讓每個人
都在經濟上「平等」,那麽必然會限制強者的自由以保障弱者。左右派起源於法
國制憲會議,但很快定型成與初始含義毫不相幹的兩個集團。其中左派比較支持
平等,強調建設福利國家,更多的通過國家幹預手段幫助弱者,右派比較強調自
由,反對過高福利,比較支持競爭,反對國家幹預,強調建立「弱」政府,反對
對於強者的過多限制。但左派和右派的區別只基於對平等與自由的偏重上。左派
更偏重平等一點,右派更偏重自由一點。對基本限度的平等與自由權利,均持有
同樣的共識。
什麽是極左,什麽是極右所謂極左,就是把左派的思路推向極端,突破「自由的底限」。為獲得無差別的
公正,而取消絕大部分的自由,為取消絕大部分的自由,必須建立一個無比強大的國家機器,將人民的一切活動處於國家的控制之下。所謂極右,如果把右派的
思路推向極端,突破「平等的底限」。把反對國家限制強者推演成要強者控制國
家欺淩弱者,宣稱「國家就是為強者存在的」(斯托雷平),實行寡頭專政,取
消對弱者的一切保護,一切自由。
為什麽說極左制度是偽公平?
極左的目的是為獲得經濟上無差別的公正,但由於每個人能力、背景各不相同,
要壓制每個人的個性尋求公正,就必須實行極權。這樣盡管每個人在經濟上基本
平等,但極權會造成權力的不平等。位高權重的,呼風喚雨,無所不為。地位卑
賤的,連性命都無法保障。在權力傾軋中被淘汰下來的,往往境遇悲慘。這些大
夥都很熟,我們曾經在這種制度下生存了很長時間。 
為什麽說極右制度是偽自由?極左到極右的角色變換這才是我想講的東西。作為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一代人,小學的時候,學的
是公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甘做螺絲釘和馴服工具。初
中的時候,學的是鄧小平同志的英明論斷:中國不可能出現百萬富翁!高中的時
候,一切都顛倒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國有企業「賣給私人」了,工人階級要「自己養活自己」了。上大學以後,很無奈,中國的貧富差距已經變成世
界第一了。
極右制度不合理的關鍵在於忽視「起點平等」。劉少奇曾經握著淘糞工人時傳祥的手,笑著說:「我們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分工不同。」在一個極左制度下的工廠裡,雖然廠家資金的實際支配權在廠長和書記這裡,但名義上是屬於大家
的。忽然有一天,分家了,廠長和書記拿到了廠,原先許諾給工人們的退休工資
和醫療保障全都作廢了,工人們每人拿到了幾千元分家費。廠長對工人們說:我
們現在不搞大鍋飯了,大家今後要自由競爭!話雖好聽,可這種「分家」方案,
這種取消弱者的一切社會保障,取消一切退休金、醫療保險的「自由競爭」,難
道真會是「自由」的競爭嗎?
 
極右制度,往往表現為權貴資本主義與寡頭專政。南美、東南亞模式可為前鑒。
極右與右派的距離很遠,離極左卻是咫尺之遙。極左與極右有相同的「根」,在
極左制度中,國民的財產名屬全民,而支配權屬於權力中心,轉變成極右制度很
簡單,只要把「全民所有」的遮羞布拿下來就是了,直接依靠權力化公為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