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5月13日 星期六

Upside and Downside of Pursuing a Ph.D degree.

Upside 
  1.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2. Mental Resilience
  3. Self Confidence


Downside
  1. Return on investment and Opportunity Cost
  2. Arrogant and Blindness(Yourself)
  3. Prejudice and myth(From the other)


Personal opinions for reference





工作伙伴與群組上的同業,常常交流詢問討論:
  • 要不要再去讀書,拿個碩士學位(在職專班)?!(以漂白兩光難看的大學學位,反正頂尖大學也面面少子化,廣設在職班歛財)
  • 要不要再取考個技師與專業證照?(幫自己的履歷專業鍍金)
  • 要不要補英文/考多益?(以利轉進相對人性與高薪的外商公司)
  • 要不要去考公務人員?(民間營利單位有如天下烏鴉…)
  • 有了技師證照與碩士學位,要不要再去讀更高學位?(反正現在高等教育供過於求,是大學教授比較需要研究生寫paper衝點數,而不是有學位有更好出路或更加高人一等)




以下是一些不具代表性的意見與經歷,從非功利與呆丸的角度來看



The origin of (and Why) joining a  higher program
1.碩班指導教授(是個非常好的老師)跟我招手、遞出橄欖枝(入學之後才知道竟然還有獎學金)
2.當時工作游刃有餘,也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跳槽或晉升的機會(只知道不能idle,有機會應該繼續學習)
3.想從不同領域借鏡與借用觀念來看自己個人職涯與工作上的問題







The journey to (How) earn a Higher degreein Taiwan
1.修課
2.研究+投稿發表
3.論文口試

以上三點看起來跟碩班沒有兩樣,只不過是投稿與論文是用英文寫,是吧?
最主要的差異在於要求與期待不同(這很要命,trust me..)

1.修課:
1.1 非常勤快/努力:去讀相關參考文獻、老師上課提到的某本書/某個觀念、相關推導與證明自己要去做一遍、走一回
1.2 重點不是學習有哪些工具與理論(應付考試),而是使用這些理論與工具&這些理論與工具的前提與限制(什麼時候不要用這些理論與工具)
1.3 成為一個開採知識的工作者(=學者)所需具備心法(破除盲目與自欺欺人的科學哲學與研究方法)

2.研究+投稿發表
2.1要從茫茫知識大海(=期刊資料)描繪出方向與出路
(最新的研究成果?熱門議題?還有哪些大哉問還沒被回答?手頭上有沒有適合的材料與研究方法可以回答這些問題?)
2.2想辦法做出貢獻、端出菜色與成果
(=發表研究成果;只不過有很多時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容易解決的問題與摘取的果子前人已經捷足先登,一個後來的菜鳥往往只能做些無關緊要的班門弄斧/被守門大老挑剔刁難…)
2.3端出的菜色與成果被肯定
(=投稿被接受,然而姑且不吝英文寫作的障礙,期刊守門大老與審稿人的虛無假說其實退稿-只要文章沒有賣點、材料不夠新鮮、方法不夠嚴謹、結果不夠吸引人,下場一律是退稿)

3.論文口試
3.1指導教授同意放人
(看研究發表夠不夠水準、認不認真/上不上道、老師心腸夠不夠好
3.2能夠對(見多識廣的)口試委員交代
(要求比較高,當然如果你臉皮夠厚或沒有羞恥感,或許會比較好過)
3.3對論文負責
(將來會看的,只有你自己、還有眾多躲在暗處想把你拉下來的對手&看看你斤兩的同儕….有野心要當大官謀上位的要小心與當心禍福相依、不要作繭自縛/自己跳坑….)






Acquisitions (What I) gained from the journey

1.Philosophy 人生觀
研究方法論與科學哲學
讓你正視與意識到各種人會犯的錯誤、偏見與自欺欺人,改變你看待事物與做事的方法,甚至影響到個人的世界觀。

領悟到:
自己懂得太少、還有好多的知識與工具方法不會或根本沒學通,自己以為很有趣的問題與研究方向,其實其他學者早就研究過,而且成果遠比自己想像的還深入許多,自己只會眼高手低亂批判別人、卻沒什麼
Idea、貢獻與本事;即便順利通過口試、取得學位,也自知距離頂尖研究落差多遠、自己的研究對於世界沒有多大的貢獻與影響力,學位可能是一種負擔乃至於只不過是欺世盜名的工具。

1.1謙卑
世界很大,比自己聰明+更認真的人實在太多了,千萬不可以自以為英明、自我膨脹與感覺良好;被別人指出錯誤雖然很丟臉,但是其實應該感謝別人幫你找出問題與未爆彈。

1.2感恩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能夠逃離日常生活瑣碎的柴米油鹽、愛恨情仇,去見識高明明快的理論與看穿很多盲目的偏見與誤謬;不是每個人都能走這一遭。

1.3樂在其中
過程會有很多的挫折與打擊,在很多夜深人靜的時候懷疑為什麼要自願受苦走這一遭,然而如果你真的有熱情的話,另一些時候會有些樂趣浮現出來,讓你忘卻疲累、恐懼與挫折,讓你能夠繼續走下去。
 (去國外研討會的見識與收穫  https://eshmanager.blogspot.tw/2014/05/poms-20142.html#more )


2.Mental Resilience 抗壓韌性
引用以下描述來形容Mental Resilience
this 'game' is the ability of some to pick themselves up time and again, and to grab the bull by the horns (once more) and to continue the fight.
感恩劍橋博士的以上分享,讓人身陷退稿無間道時,放下挫折感受有勇氣奮戰下去。(相較於人家受到的壓力與煎熬,自己可謂只是度假打發時間)
當你開始覺得孫文革命只不過十次就成功(很多次其實與他無關)的時候,還有什麼挫折能夠阻擋你繼續往前?而其實真正阻礙我們的往往不過只是對於失敗的恐懼與想像,失敗、退稿與犯錯應該是人生的家常便飯,拍拍屁股再站起來就是了。


3.Self Confidence 自信
不會再迷信學歷與頭銜,因為你知道那是怎麼回事,如同以下笑話
當我覺得自己無所不知的時候,他們頒發學士學位給我當我發覺自己無知的時候,他們頒發碩士學位給我當我發覺自己無知而且別人也一無所知的時候,他們頒發博士學位給我

3.1相信自己
不要迷信專家學者,這些專家學者也是人,會有自己的盲點與偏見,在許多的討論與發表交流,你會看到自己的愚昧以及別人的愚昧。這點很有助於培養獨立思考的自信與習慣,因為你會知道人云亦云雖然可以節省能量(思考是件非常耗費能量的事情),但是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你會變成一窩蜂笨蛋當中的一隻

3.2定義自己與自己的價值
見識了學術殿堂的層峰,就不用再去迷信與追求更高的頭銜、更高的薪水等世俗的價值判斷。你會知道永遠存在另一群人,不看你的頭銜、財富,只看你的為人或你講的話有沒有道理、做的事情有沒有意義與貢獻來衡量你。

3.3成為孩子的典範與無形資產
走這一遭收穫最多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孩子。無形當中,對於孩子而言,這個學位不是一個不可能的關卡;在家頹廢的老爸做得到的事情,他/她一定也可以。




The Price代價

1.Return on investment and Opportunity Cost
必須要考慮個人職涯的走向、機會成本與期待的投資報酬率

過程的嚴謹、所需的自我要求與耗神,very demanding與有如銷毀魔戒的過程,會在個人靈魂留下烙印(有些因此精神失常或輕生)
大約只有一半的機會能夠在年限內完成學業


2.Arrogant and Blindness(Yourself)
小心提防自我膨脹與自我催眠的副作用,不要自己騙自己更不應該去外面招搖撞騙=>你是自己最需要提防的人

能力越強、責任越重。擁有這個學位不代表高人一等,而是多一份助人/解決問題的社會責任與義務。能力較佳的,如果不去包容與幫助那些身心殘障受限的,那麼殘障的 其實是這群有能力卻不願意去助人的人。

當然另一個面向是-你要更加包容他人(修養要更好),看到一些愚昧、以訛傳訛的言行或者裝模作樣的騙子,可能要視狀況決定是否善盡個人社會責任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信徒高呼感恩seafood/讚嘆seafood能夠得到安慰與發揮placebo effectWhat can I say?! )


3. Prejudice and myth(From the other)
沒有走過這一遭的外人,往往有不切實際的期待與想像、甚至是偏見與歧視(e.g., 老闆說不定對於學歷有自卑感)
覺得你應該無所不知或應該OOXX,其實你知道的是自己無知

走過這一遭知道不能自我膨脹,你不知道的通常比知道的更有價值
Again, what can we say?!

讀書與學習不是能獲取多少知識和概念而已,最好也能讀出自己的無知

讀書與學問不單提供知識與觀點,而是從不同角度問出沒被問過與思考的問題


Above is all I knew and experienced, and the rest is your choice. God Luck and Continue the Journe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