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評審紀事

感謝同學的引薦,有幸擔任某大學畢業專題的校外評審(不務正業、招搖撞騙),紀錄一下跟年輕人學習的小小感想與見聞

二十多年前幫異性友人(其中一位成為敝人家中上級與家長)捉刀畢業專題,當年的主流大概、好像是找一間實體店面,然後幫店家進行各種行銷企劃或者店面改裝,成果越具體的分數越高(成敗論英雄)。

二十多年後的主流題目變成電子商務、App與線上網路行銷,只能幫忙看看紙上談兵的營運計畫,當中的內容與假設是否合理?邏輯對不對?







學校跟出社會之後是有相當的差異的

在學校
每堂上課點名都有到、報告都有交:60分及格
報告認真寫,考試前認真讀書與複習:可以拿到90分的好成績

出社會工作,只有pass or fail沒有中間的分數
創業更是如此


二十年前後的專題報告有著類似的不足,
  • 專題題目小打小鬧與小確幸(換言之,成敗對於社會或人類沒有顯著的貢獻)
  • 財報營運數據多為想像假設,欠缺驗證
  • 簡報圖片美輪美奐(篇幅大多,沒有聚焦),內容與邏輯推論有加強空間



然而畢業專題的目的是:
讓學校溫室中的學子,從想像當中走到真實世界當中把手弄髒,
這是獨立求生必要與非常值得讚許的第一步



就商科學生而言,在課堂上教與學了很多的分析模式與架構





business model背後是一連串的假設與猜測:
  • 市場條件
  • 客戶偏好與潛在需求
  • SWOT與五力
  • 組織關鍵資源與核心能耐
  • 運作成本



大概每個專案或行銷企劃裡面會有數個到十多個假設吧
而這些假設要不正確、要不錯誤,沒有中間的模糊的地帶或者80%的正確

假設每個案子有10假設,這十個假設不是對就是錯(1/2的正確率)
那麼大概每1000個學生提出來企劃案,只有一個能夠在真實世界當中存活與被實現(2^10=1024)


當然也不是每個假設對於創業或者行銷企劃成敗的影響都那麼關鍵,許多假設即使錯了也無妨、無傷大雅或是可以修正與轉彎



其中幾個關鍵如下:
  1. 真的存在商機與niche(問對問題、挖對金礦)
  2. idea 真的fit 那個商機與niche(真的有核心能耐與帶給客戶牛肉)
  3. 真的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與資金下開採出那個利潤(成本、毛利、損益兩平與市場規模的假設是否正確)





創業風險很高,只有機會成本不高的年輕人才會用不到30K的薪水賭一把(創業當頭家),看看能不能圓夢(而不要去台積電當個百萬高薪打工仔)



想知道以上假設是否正確
要拿出真金白銀到現實世界當中測試,你才有資格跟命運之神看牌
學校老師與學校請來的這批評審委員,乃至於創投公司,其實都是說不準的。


所以不必在意報告是否得獎,要捫心自問:
1.有沒有學到東西?
2.對自己做出來的報告有沒有信心?
3.如果有信心,願不願意把你的人生押注在這個企劃案上?



希望這個高齡友善餐廳的idea能夠早日實現(因為我會用到)




系上找來了三位校外評審

  • 兩位校友,只有鄙人非校友身分難怪主任沒有留我下來參加系上餐敘
  • 一位是大老闆,另一位退休的地主(名片是農場場長),只有我是打工仔TAT
  • 三位評審都做足了事前的功課 換算成時薪,當評審的成本效益大約等同於到麥當勞打工.....三位都寫了三到四張A4的筆記(助教有拍照了...提醒在校學子,要加油認真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