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與神同行的日子

是說身為一個幫資本家應付政府規定的打工仔,幫忙搞定相關許可與通過審核是拿人錢財與人消災的本分執掌。

對於被審查的事業單位而言,掌握生殺大權的委員”(下至承辦、中至科長簡任技正、上至主任)有如神一般;然而就其所提出意見的必要性、正當性、合理性與可行性而言,卻又有如精神錯亂的神經病一般

對於打工仔而言,出錢的老闆也可謂是神



有幸見識到了那個鄉民與凡人以外的世界、不同利害關係者的心態與認知









官員與所謂專家學者乃至於代表,往往在不知不覺當中自我膨脹,發言意見逾越了分際

離岸風電的環評困境



不能say Yes, 但是可以say No的承辦,一句話或隨便一個意見,可以讓事業單位的一群人搞得要加班過勞(霸凌無誤)

然而最低層的承辦卻也是被過勞與霸凌的小螺絲釘

官員過勞昏倒葉克謨急救

會議當中,主持的長官問各科科長有沒有意見,科長再問承辦有沒有意見,然後承辦很委屈(欲言又止)的說沒有

聽說以前這種審查會議,如果日後出事,都是起訴調查主持會議的主持人大官,;現在反而都是調查起訴承辦人員,所以承辦人員每天過勞加班,翻閱法規看到晚上十一二點….


而審查會議可以比喻形容為研究生論文口試

關係良好與政府高層主導的,有如是放水式的口試問答,事業單位報告完,主持人只有諄諄教誨提醒要注意OOXX,按表操課,沒有任何脫稿演出的激情問答,順利收歛(文到一週內補正通知通過...)




如果是依法行政的審查會議,可謂是有如是得罪指導教授的研究生的口試:參與會議的專家學者與官員委員,採取的是有罪認定與懷疑否定式的語氣,針對各項法條,只要不能舉證合法,那麼就認定是不合法-不能過關

而既然是需要申請審查的案件,那麼肯定是高風險/顯著衝擊環境的事業單位,從嚴審查與提出各種要求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於是台灣產業的競爭力就在這許多的美意與官員依法行政的堅持當中流失...

於是乎每個委員都是食神專家,可以依據common sense提出質疑(不用考慮問題與意見的必要性、正當性、合理性與可行性),事業單位必須接招,自己想辦法說服委員….

然而委員的一些認知與觀念往往源自於道聽塗說或不同的行業

以安全而言,如果用喝牛奶來比喻的話,石化業在管線的維保可謂是自己養牛
而電子業對於管線的維保可謂是買牛奶

在外人眼中看來可以類比與一視同仁的管線,其實是隔行如隔山的天差地別

石化業的管線是比人還粗的碳鋼,輸送的計量單位是噸,萬一洩漏的擴散是幾百公尺計算(直接洩漏到環境中,茲事體大)


電子業的管線是人手指粗的SS316L BA不鏽鋼管,計量單位是Lsccm,萬一洩漏其實外面還有套管與exhaust(可謂是無傷大雅)




類似的防爆也可謂是隔行如隔山與道聽塗說

電子業有些特氣會自燃,哪裡還需要考慮防爆呢?

防爆區的劃分可以有以下爭辯
1.機台內部是否算Zone1
2.空間區域的Zone2 大小如何劃分

為了那個防爆區域的劃分只好各憑本事與想像了




機台內部歸屬Zone1的部份,市面上可以找到有TS 認證的氣櫃,但卻找不到相關的機台設備
於是乎設備廠商只好拿出看家的壓箱寶-擴散洩漏模擬來加以說服取信於審查委員
只是不是每個設備廠商都有如此的能耐…..



耐震與防震部份的意見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專業的業主找來看似專業的技師協助計算說明,然後再被見多識廣的委員問了一些看似言之有理的問題與意見
一來一往雙方都展現誠意也獲得有所建樹的績效,實際上對於事故是否會發生卻還是未知數的大哉問(只是很多紙上談兵的計算)



對於風險管理而言,應該比照實症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

對於不同的意見要有不同的權重與採信程度
實場測試>事故經驗>理論計算推歸>專家意見>從業人員的經驗….


「審查」應該要有很清楚的責任與標準界定,不要把安全與風險無限上綱
事業單位的負責人要對所有事故風險承擔所有與最終責任(反正出了事也是起訴事業單位負責人,而非官員;只有更顢頇、假掰與看報辦案的監察委員會去找官員麻煩)

官員與委員的責任在於
  1. 否決違法的事項
  2. 協助釐清法律認定的模糊地帶
  3. 針對有疑慮與風險的事項提出警訊與提醒


而「審查」之所以會(裝模作樣)政治意味濃厚與無助於降低風險,原因在於
  1. 大家都是人、不是神(沒有辦法預見未來的發展與可能性),而犯錯正是人的特性(不犯錯的是神、不是人)
  2. 風險之所以是風險正是因為無法被掌控(以為會發生的事故情境,因為特別關注,所以反而不會發生;反倒是那些覺得無關緊要的釀成大災)
  3. 審查應該是在事前與設計階段,而非木已成舟(工廠已蓋好);而越是在事前與設計階段的審查,越是憑空想像與紙上談兵(不著邊際);而越是在生米煮成熟飯階段的審查,越難翻盤作出重大變更(木已成舟)






走過這一遭,想起以下故事

不是「不落因果」,而是「不昧因果」


法規與各種審查制度有其起源理由與當初的正當性,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這些審查制度的運作難免形式化、走火入魔或隨著不同利害關係者的認知而變形扭曲

如果可以,希望不同利害關係者可以是攜手合作的夥伴,一同跳脫因果,而非只是認命地不昧因果(或是貓捉老鼠般的對立)

  1. 事業單位主事者要承擔風險(不要傲慢自大、利慾薰心與跟自己被法辦的可能性開玩笑)
  2. 官員與委員協助事業單位針對各種風險提出管控對策(不要傲慢自大、外行指導內行,尊重承擔風險的主事者)
  3. 兩造雙方接受風險與事故發生的必然性,在事故發生之後從中學取經驗和教訓,找出更好的作法(把這些經驗與教訓變成知識,加以散播)




國外的月亮不見得圓,大家都是人,有些事情到哪都是一樣,不管是在美國還是台灣。

我的美國公務員生活點滴
摘錄:
申請許可應該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大部分審圖員看過就簽可,因為真的沒有什麼可以審查,官樣文章而已。

沒想到在消防這裡碰到一位極品,他提出了五項需要補充改進的項目。

其實這行做久了,如果你做事情還試著用正常人的角度來看事情的話,你遲早會瘋掉。那個五項意見沒一項不是找麻煩。舉例來說,他要我提供逃生路線和設計立面圖。

蓋一個室外兒童遊戲場要提供逃生路線?這還是第一次聽說。

先不說遊戲場一大堆金屬原料,不被汽油縱火的話,很難燒的起來。明明遊戲場就蓋在公園室外草地,沒有圍牆,也沒有隱形結界,四面八方隨便走兩步,就到空地上了,你是要我提供什麼火警逃生圖?

至於立面圖,你一個檢查消防的要看我的立面圖幹嘛?又不是建築物,要看窗戶大小位置。再說,遊戲場沒人在畫立面圖的。詢問廠商之後,他也沒有,不過給我了一百多張A4大小的組裝圖。IKEA的東西買過吧?這些組裝圖和IKEA給的差不多,就複雜一點而已。

我心想,好吧,你要看圖,這一百多張圖通通給你,你慢慢看,看個夠,看個爽。

至於剩下幾個審查意見要看的東西,明明白白已經白紙黑字寫在圖上。你不會看圖,難道是我的錯?

不過誰的錯不重要,他是老大,只好恭恭敬敬地寫email一一回覆。

很不幸的,我再度進入雞同鴨講的轉圈圈模式。先是不好好讀email的內容,一直重複他那五大審查意見,後來乾脆不讀不回,打電話永遠是留言。

火大,老子不幹了,該怎麼樣怎麼樣。不理我,不希罕,找議員去跟你說去。寫份報告給議員助理寄過去,請求他們的幫忙。


很快,第二天,那位消防先生就打電話給我。

“老兄,我老闆不高興,叫我今天就把這個案子給結了。但是我需要你把那五項建議給回答一下。”

“大哥,我早就回了,你要的那些東西都在原圖裡有提到。”

“噢,我沒看到,那這樣子好了,你再加上一句話。在圖上標記建議使用人數,這樣我就可以簽了。”

“大哥,我們圖裡面第一頁也有提供該資料啊。”

“你應該加在第二頁,趕快加上給我,我就可以簽可了。就這樣了,拜拜。。。。”

就這樣拖了兩個月,從五大案,阿,不對,五項意見,到最後啥東西都沒改。只在圖上加一句話,他就簽了,什麼逃生路線最後他連提都沒提。(香蕉你個芭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