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4月25日 星期六

高手思維(1/4)

高手思維:《羅輯思維》人氣作家,要新、要硬、要讓你「得到」最有用的知識





自序 用現代化思維洞察世界
精英與成就=智慧*見識
人的智商如同身高是常態分布,但是成就是冪次分配- 是一連串努力+機運正向回饋的結果。

智慧*見識=智識=成就

閱讀,培養菁英智識(=眼界)的捷徑
精英注重效率,普通人重視公平
精英探索未知,普通人恐懼未知
精英從長遠打算,普通人重視當下與缺乏自制力
精英重視個人選擇與自由,普通人認為別人應該跟自己一樣
精英和各階層有交往,普通人活在同溫層
精英愛談論各種想法與理論,普通人愛談人是非與東西
精英把自由時間花在閱讀學習,普通人把時間花在娛樂

有自我實現的需求,就是中產階層與精英(而非官二代、富二代或年薪百萬)

2020年4月18日 星期六

囚犯的兩難(2/2)

囚犯的兩難:賽局理論、數學天才馮紐曼,以及原子彈的謎題
Prisoner’s Dilemma: John von Neumann, Game Theory, and the Puzzle of the Bomb

作者
William Poundstone (想法豐富風趣的一位作家)


這些年,聽與看了一些人談賽局理論,在對照自己讀完這本書之後,心得感想是:
與其聽與看別人談賽局理論,還是自己花些時間讀這本書吧!
能站在對方/對手立場思考的,都不是簡單的人物,思考賽局乃至於討論各種賽局背後的困境與限制的,都絕頂聰明的風流人物;只有真正的笨蛋才會以為自己聰明/別人都不懂,可惜的是:很多制定法規的官員與提供意見的專家學者都是這樣的笨蛋(不會去考慮對手的反應乃至於人民也在觀望官員與專家學者的行為)。



8  賽局理論及其不滿
對賽局理論的批評
一類認為賽局理論無非是馬基維利式的演算與算計
用來證明戰爭與各種不道德行為是正常與合理的

另一種認為賽局理論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用處
因為人不是依據理性與效用最大化來進行決策

兩種的反對意見都值得檢驗

2020年4月17日 星期五

Anticipate the Impact of Covid 19 on Business and Economic

是說新冠肺炎病毒這隻黑天鵝撼動了全球,連身為太平洋西邊小島上的製造業工人都深受影響   
  • 各種防疫措施
  • 不同機關部會出的相關防疫作為或營運持續指引
  • 乃至於國內外各路利害關係人也都熱烈關注(消費?)此一議題。
  • 想像中清明連假去了那11個熱門景點的群聚感染大爆發呢?(話還沒有落地,磐石艦放假的官兵就又帶來新的驚喜與恐慌)


就事業單位或法人的角度,進行Business Impact Analysis需要設定情境,只不過一般BCPBCM大多沒那麼嚴謹也沒有那個資源或眼界格局可以做出比較像樣的成果。

從統計的角度,描述數據的分布型態(distribution)需要用到四個參數 (parameter):包含平均數(mean)、標準差(SD)、對稱 (symmetry)、峰度 (kurtosis)

同理,評估新冠肺炎對經濟的衝擊(總體或個體皆然),可以用類似的概念(需要預估以上幾個參數)來加以評估(與發想因應手法與營運持續策略) 衝擊深度(衰退幅度,有沒有跌破損益平衡點?)、影響持續時間(是一季?一年?還是3-5年?)、復原速率(口語常說的UV型還是L)

概念如同以下麥肯錫有調理與邏輯的報告
Executive Briefing: COVID-19: Implications for business pdf報告可下載-附件更新日期是4/13  印象中這個Executive Briefing 最早的版本是3/20 大約每周更新一次)



依據以上幾個參數來發想各種情境變化乃至於進行壓力測試(找出耐受限度與韌性缺口),才能有效的規劃因應作為與提前部署
(不能用跑短跑衝刺的方式來跑馬拉松;題外話:看到有的公司發行公司債增加現金水位,有的砸錢買買藏股兩者因應作為完全不同/也有不同的考量脈絡,可以等過一陣子潮水退去後,看看沒有穿褲子的是誰、哪些宣稱作了BCMBCP甚至通過認證的公司倒閉,相對哪些公司化危機與轉機與更加壯大….)



樂觀的預估(V)
  • 衝擊深度(衰退幅度)5-10%
  • 影響時間約1

資料出處:同以上麥肯錫

V型的經濟衰退衝擊型態而言,政府的紓困有效,企業稍微冬眠+有底氣存糧即可度過難關



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囚犯的兩難(1/2)

囚犯的兩難:賽局理論、數學天才馮紐曼,以及原子彈的謎題
Prisoner’s Dilemma: John von Neumann, Game Theory, and the Puzzle of the Bomb



推薦序 重回賽局理論發展的歷史現場/馮勃翰
想搞懂賽局理論,可以看第一、三、五、六、八、十至十三章
老師的文章


導讀  無所不在的賽局理論/林繼文
庫爾諾雙佔理論- 公司訂價足以影響市價,然而市場只有兩家,一方的利潤多寡取決於對方的的定價=>不能只想著自己如何行動,還必須設身處地想像對方會如何行動(對方也一定會揣測與觀察你的行動,再決定如何行動對自己最有利)

古典經濟學(如何個人對有限資源做最好的應用?):比較利益法則下,當每個人都追求自己個人利益最大化時,加起來就是總體的最大利益
賽局理論涉及「如何對別人有限資源做最好的應用?」:每個人都追求自己利益時(自私自利),對於整體福祉而言,是不利的。
在政治領域中,最容易欺騙你的,就是你投票支持的政治人物。對於政治人物而言,欺騙自己的支持者最容易,所付出的代價最少。
林繼文老師的訪問(可惜已過世)
摘錄:
當要尋索最源頭的答案與解釋時,答案是『沒有』。科學的本質涉及對宇宙的信念。
細數那段探索信仰的日子,林繼文說,「我曾想突破理性的限制,然而父親生病帶給我許多疑問。沒有人能救他,那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在學校學的東西就這麼多,但面對人生裡的脆弱與限制,我能做的很少,體認這些會讓我對現今存活在世上,心存很深的敬畏。我們雖不知道神的旨意、真正的藍圖是什麼,但我們相信祂的帶領;生活裡雖不能排除有意外出現,我們仍須有信心,這不是科學或理性能提供答案的。」
此外,他經歷嚴謹的社會科學訓練與多年信仰探索後,得到的感受是,「信念的基礎是信心,大的信心會產生強的信念和謙卑的心。驗證信念所帶來的知識是學術工作的本質,但無法替代信心。」
把自己交給上帝可以省去很多煩惱



1  兩難的困境
情境:
「你和你所愛的人被關在房間,綁在椅子上身旁各有一個按鈕,除非兩人其中之ㄧ在60分中內暗下自己手邊的按鈕,不然兩人都會死,而先按下按鈕的人會死。」

結局一(最不困擾):彼此對於誰該犧牲已有共識,該犧牲的人按下按鈕主動犧牲自己保全對方(e.g., 父母對子女)
結局二:雙方都覺得對方比較值得活下去,願意保全對方。結局取決於誰先按下按鈕
結局三(最尷尬):雙方都覺得自己比較值得活下去,觀望對方(還不按下按鈕)...直到最後一分鐘=>可能兩人一起死,也可能最後某一方動搖(臨死恨死對方)

2020年4月4日 星期六

Prior Baseline and Awareness of Uncertainty

Prior Baseline and Awareness of Uncertainty is Essential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風險的評估與管理需要
  • 比較基準與先驗概率
  • 知悉(影響評估結果的)不確定性因素


除了內部相對主觀的風險排序,還需要有一個prior& external比對的基準,理由如下:
  1. 沒有比較基準,internal的主觀排序,往往淪為自我感覺良好,看不出效益nor努力方向與空間(有比較才知道差距與方向感)
  2. 當事後posterior發生事故,會無法判斷是否屬於意外(=統計上的異常),風險管理淪為政治卸責遊戲與災害發生後的口水爭辯(=獵巫/找代罪羔羊)
  3. 主觀的半定量或者相對客觀的引用業界的統計數字/學界研究報告,和實際的況狀的落差(會不會出事其實只有上帝知道)
而專家與行家的專業在於知道:造成估算偏誤的因素有多少與範圍有多大(=不確定因素)


一般工安部分大概可以用(自家)職災率對比業界水準
然而有趣的(=大哉問)是:「做了OO業務可以降低職災率多少比例?
很多規定業務存在的意義是
1.聊供官方查核(=應付稽查的paper work)
2.協助EHS幕僚有存在感
3.幫助業主萬一出事,舉證無過失
而非真的有助於降低風險….

A system of safety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worker engagement for reducing and preventing accidents: An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各種業務與管理機制對於職災率的解釋力只有約10%



學術實證研究的結果,只能說讓人謙卑+千杯啊

以下用兩個典範案例(一個衛生、一個消防)來對比一般做法(兩光、應付認證與不知道自己無知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