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4年5月4日 星期六

底層邏輯2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9211


PART2. 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



事實、觀點、立場和信仰





事實

獨立於人的觀點,客觀的存在

然而事實有時很複雜:一個圓柱體,俯瞰是圓形,側看是長方形,人不容易掌握事實的全貌


觀點

觀點是你對事實的看法與見解,對於你而言,自己的個人觀點與見解比事實為何更重要

你的知識結構、利益立場、掌握與獲得的資訊、思維模式決定了你對某一事實的觀點

有的人信(中醫/上帝或科學),有的人不信


立場

被利益位置與角色扮演影響的觀點,屁股決定腦袋

小孩子才談對錯,大人只談利益=>因為小孩子沒有利益與位置

立場:不爭對錯,至看輸贏=>不要和政治人物談論對錯,因為他們必須考慮利益


信仰

是一套自洽(self-consistent)的邏輯體系

信仰的力量往往比立場更大

有的人相信宗教、有的相信輪迴/善惡有報、有得相信科學

信仰難以被否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雖然你可以指出他人信仰當中的矛盾,但你不可能獲勝,而且還會失去這個親友




如何防止「注射式洗腦」

最危險的問題:Why, How, What 

e.g., 為什麼地球是圓的?


A1萬有引力,使物體收縮成圓形

A2為了讓人再度相句

A3歲月磨去了銳角


很多時候,其實沒有”為什麼”,我們所在的世界就是如此(遵守各項自然法則)

沒有理由、沒有原因


為什麼+(個人)觀點,是一支危險的注射針





愚蠢的人用Why自我麻醉? 

我這麼努力,為什麼還不成功?

我沒做壞事,為什麼會遭受到這樣子的厄運?


庸人用why自擾與擾人

為何事故會發生?直接原因、間接原因與根本原因?

現在想想5why這個問法與句型其實也是一種詮釋與心理認知作戰



如何贏得一場辯論


辯論的目的:

  • 說服聽眾,而不是對手(設定對手的目的就是唱反調)
  • 利用對方的素材與訴求來改變聽眾的認知
  • 改變不了聽眾的觀點,也要改變聽眾對你的態度
  • 聽眾的態度改變了,觀點也會跟著改變(聽眾不喜歡被改變)


辯論的關鍵

  • 糾正對方的概念
  • 雙方其實沒有真正的對話,只是不斷重複自己的觀點+不斷定義”好壞”或”善惡”的概念
  • 表達自己與影響聽眾



辯論的核心關鍵

1.演說≠辯論,前者有如馬拉松=>有長達2-3小時的鋪梗與布局,有如拍電影;後者有如短跑,不斷的言詞交鋒&幾分鐘一個來回,有如說相聲

2.論點=證據+邏輯

善辯的人,用對方的邏輯來反駁對方的論點

甲:昨天吃了大餐,今天心特好

你:乙不是昨天也吃了大餐,怎麼心情不好

乙:可能我吃的沒有甲好吧

3.善於表達≠善於交鋒




普通和優秀的差距,在於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

經驗不可靠

Survival bias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11/12/blog-post.html 


假設=>驗證=>結論=>調整

關鍵在於驗證,而非公婆各有理


就事論事

不要被立場與利益左右

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




如何快速洞察本質

表徵的投入與產出

背後的系統


系統=要素*連接關係


要素=component or variable;隨著時間變化,存量或流量;流量改變存量,存量改變狀態

連接關係=因果、延後遲滯、增強 or 抵消





因果

可以增強或者減弱





迴路增強(馬太校應)





調節(與中介)

調節與增強,有時候會打架

凡有增強必有調節(冥冥中的天理自然運作法則)




生命的法則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18/01/12.html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18/02/22.html 



滯後(lagging)

造成長鞭效應與誤判




流程、制度與系統


流程

  • 作完一系列事情的過程
  • 關注做的過程=>do the thing right
  • 凡是皆有流程,流程有效率高低、步驟可靠性


制度

  • 權責機構發佈的規定、契約或行為準則
  • 關注做的結果=>do the right thing 
  • 制度=開車的紅綠燈、交通規則


系統

  • 相互關聯的流程、制度與部門單位
  • 關注各要素之間的關係與平衡平順


流程、制度與系統,目的是解決問題,但也產生問題

頂級的人改變系統,低階的人在流程打轉

  • 上:改變系統=改變原因與關係,治理
  • 中:改變制度=管理的治本
  • 下:改變流程=頭痛醫頭的治標與打補釘



題外話:

一些外人常高談企業文化與公司治理,而企業文化與公司治理的模式,有其環境與歷史脈絡,當局者迷,旁觀者不見得清

空降的人,往往必須入戶淨身,先觀察+適應後,再來反思與批判(否則會一下子陣亡);無怪乎,公司變革,一要有時機(遭遇不得不變的大事),二要有組織內的外人(內人被同化,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外人難以融入組織)




邏輯思維與邏輯閉環



邏輯素養的建立

  1. 例子証有不証無
  2. 以偏不概全
  3. 証有靠舉例
  4. 概全靠推理







邏輯陳述的層次

  1. 有沒有邏輯(還是只有感觸)
  2. 邏輯有沒有自相矛盾
  3. 邏輯沒有自相矛盾,但卻死守基本教義
  4. 死守舊的經驗與邏輯
  5. 依據新的經驗與事實,不斷的迭代的邏輯







人無法看見所有的事實,通常依據3-5個事實就建立自己的邏輯與觀點=認定為真相

離事實越遠,則離陰謀論越近




複利思維

問題在於

期數誤謬

  • 每年進步1%:1.01^365=37.78
  • 每年退不1%:0.99^365=0.03
  • 進步與退步不太可能用”天”為期數,用”年”才是相對合理的


複利效果誤謬

  • 大部分的收益來自於本金的生息,而非利息的利滾利


收益率的誤謬

  • 年化5%的收益已經很高



財富自由的觀念

  1. 加大本金
  2. 拉長時間
  3. 降低消費慾望




題外話

  1. 加大本金=all in 增加風險
  2. 通貨膨脹抵消收益率(實質消費力)
  3. 時間越長=越容易遭遇崩盤黑天鵝
  4. 降低慾望=活得不像人與守財奴

結論:

富貴險中求,樂天知命+朝四暮三比朝三暮五好




概率思維

不同的人生演算法(機率選擇),導致不同的選擇,從而使人們的人生樣貌不同

創業靠運氣:作了所有的努力,95%仍靠運氣

原因在於=>不完全資訊決策,你不知哪一條路會比較好

光靠聰明才智或努力,不見得可以作出正確選擇

而且作了一個決定,很快又會遇到下一個決定,一個接著一個(連續作對的機率是1/8)


如何讓增大自己決策成功的機率?

1.考量時代趨勢

農業社會=>工業社會=>資訊社會=>AI社會

豬在風口可以被吹到天上


2.戰略

SWOT與具備自知之明,作出選擇的那種

從未來看今天,主動的轉型以符合未來


3.治理

找對Niche,有一套管理體制與新法

配合當下環境,最佳化


4.管理

努力認真與用心耕耘,找到對人、建立適合的管理規章與獎勵制度、良好的團隊溝通與默契


本來5%的成功率,搭配時代趨勢可增加12%,有對的戰略又可增加5%,良好的治理增加2%,最後是認真管理1%;成功率上升為25%




數學思維

吳軍 數學通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25867 


1.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2.用動態的眼光看問題與變化




3.公理體系


創辦人與公司的願景、使命、價值觀=公司的公理體系,決定了這家公司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如何定義對或錯

公理沒有對或錯,不需要被證明(太基礎了,無法證明);是一種選擇與共識,用來判定推理是非對錯


4.數字的方向性與合理性





5.共贏與最佳解




與其問與期待老闆或別人給你願景使命或價值觀,不如自問你自己的願景、使命與價值觀為何

多數人活得渾渾噩噩、隨波逐流,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只想擁有別人也有的東西(忌妒),亦或為謀生而苦、為錢所困

與其說高尚的願景、使命與價值觀,不如談為人的根本與身為公民的責任與義務:

  1. 承先啟後,承上啟下
  2. 為人的本分:人子、人夫、人父
  3. 相信自己、發揮自己與成就自己
  4. 行有餘力,多加回饋、分享與奉獻
  5. 不務虛、不說謊、不卑不亢




系統思維

個位數管理上的努力,無法替代宏觀治理或時代趨事的錯誤

e.g., 毛三到四,不如轉進東南亞國家,或轉型作資訊服務,而非製造業


當老闆沒有系統觀或大時代歷史觀,很容易見樹不見林+將帥無能累死三軍+事倍功半


商業模式就是利益關係者的交易結構




賠錢,往往不是做錯或不夠努力,而是這件事/這個生意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