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8月18日 星期六

再論環境教育的偏誤

環境教育誰來教?怎麼教?主要的學生與對象是誰(誰是應該要來接受這個訓練?)? 他們的需求與水準為何?
以上這四個問題是牽連在一起的,沒有辦法拆開來看

對象不同改變的時候,適合的教法、教材也需要有所調整



目前會擔任環境教育授課講師的似乎都來自於教育界(國高中老師或大學教授)

似乎主要的授課對象是在校生或家庭主婦類的社會人士;用學校老師來教導前述對象不會有太大問題(反正只是愛地球觀念的傳達,教得不好其實也沒什麼傷害)
但是面對真正需要接受這個課程的(製造污染與面臨兩難的)業界人士的時候,以下教材與課程安排將是浪費時間、沒有實質意義的虛應故事(授課老師甚至會被修理與羞辱)。



以下摘錄一些官方推動環境教育的說詞:

目的依據:
環境教育法於 100 年6 月5 日正式實施,由於環境教育需要人員推廣、規劃及展演,故環境教育人員對推動環境教育的成效有決定性之影響,環保署依環境教育法及規費法規範訂定「環境教育人員認證與管理辦法」。

依據「環境教育人員認證與管理辦法」目前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分為6 種管道,其中可由學歷的方式進行認證,學歷需國內外大專以上畢業,並修畢環境相關領域課程24 個學分以上,24 個學分中應包含3個核心科目(6 個學分以上),核心科目內涵為環境教育、環境倫理、環境教育教材教法。核心科目得以參加核發機關或環境教育機構所舉辦30 小時以上研習代替。


以上這段說詞,顯示主事者一開始沒有想清楚前面的四個核心問題?

以下針對授課對象/學生為業界人士,來批判環境教育師資的訓練與課程安排


課程時數及內容概要
環境教育概論 8小時
1.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環境教育

2. 環境教育的推廣與政策

3. 環境教育的架構

4. 資訊科技對環境教育的影響

5. 綠色科技與全球化的觀點

6. 環境教育的知識傳播與擴散

7. 誰來做環境教育的知識守門員

8. 傳統的教育理論在非制式教育的應用之比較

9. 環境教育的課程設計與理論

10. 環境教育知識傳播的管道

備註:

這個部份的屁話,對於業界人士來說可以免了,還不如放一些國家地理頻道影片,借用這些案例來引發討論、引導思考





環境倫理與哲學 6小時
1.環境哲學理念-地球太空船概念、永續發展概念、自然環境的倫理價

值、人類倫理關係的歷史演變、可持續文明:環境、社會與經濟

2.環境倫理的意義-環境倫理的標準、倫理價值的重要性

3.環境教育與環境倫理的關係-環境倫理的學習、人與環境關係的特質、環境倫理的實踐:以綠色生活為例

4.原住民的環境倫理-毛利人的傳統文化、蘭嶼達悟人的傳統文化

5.我國傳統的環境倫理-儒家思想、道家的環境倫理觀、佛家思想

6.宗教的環境倫理-佛教的價值觀、聖嚴的四種環保、基督教思想、基督

教信仰

7.西方環境倫理的發展階段

8.歐美的環境倫理-基準倫理、感知主義:動物權、Taylor’s biocentricethics、Leopold 的土地倫理、深層生態學、生態女性主義

9.環境倫理的實踐-倫理基準、倫理 (Ethics):Right and Good、責任、品行與關係、權利、倫理實踐的工作表 (adaptive)環境倫理經典著作、重要環境倫理原則、保護自然的倫理基礎

10.總結-環境問題的根源、環境問題的對策、基本倫理原則—建立永續社會
備註:

這個部份更糟糕了,還不如看人家哈佛的課程-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不然光講那些倫理、哲學、思想、主義….應該正常人都會睡著吧;更糟糕的是,這些深奧的哲學觀點與價值觀,如果沒有把不同時空背景與社會脈絡交代清楚,光談那些準則與觀念是沒有意義的



環境教育教學法與活動設計 8 小時
1.環境教育的目的

2.教育的環境意涵為何

3.環境的價值-6E

4.What is 環境教育

5.了解不同對象的需求

6.環境的教育/解說/傳播之區別

7.環境教育的內容

8.成人學習的動機

9.成人與兒童學習間的差異

10.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與活動

11.講述法、創造思考教學法、STS 教學法

12.價值澄清法、辯論法、角色扮演法

13.批判思考教學法、道德討論教學法

14.實作取向-練習、發表、設計等

15.何謂戶外教學

16.戶外教學的功效

17.戶外教學設計考量

18.戶外教學基本技巧

19.流水學習法

20.模擬遊戲

21.什麼教材資源是你可以參考的

22.專業好懂的環境教育專書

23.實用有趣的環境教育教材


環境教育課程發展及設計 8小時
1.環境教育課程發展相關理論

2.環境教育目標

3.環境教育課程目標

4.教學設計重要概念

5.如何實施環境教育課程

6.教學設計

7.環境行動計畫單元教學設計

8.如何實施環境教育課程

9.如何評量(鑑)教學成效,並修正課程內容


以上16小時的教學法與課程設計,對於師範體系出身或者已經在教育界任教的人員而言,反而是雞肋(有sense的還是不多….)、可以考慮跳過



個人肯定這些會來參與此一師資訓練的人員,對於愛地球與環境保護的熱情與理想;但是他們要去改變的重點客戶,不是那些無關緊要的社會人士或在校學生;而是在第一線污染環境的業界人士;如果這些老師不清楚這些業界人士的心態與面臨的情境,要如何感動與改變他們的認知?



敝人拋磚引玉認為,這個課程最大的偏誤與盲點就在於只有學界的想法,而沒有考慮業界的感受!

而校正這點偏誤的小小建議是:請讓這些老師和業界人士座談、交流辯論,認清彼此觀念的巨大落差吧!(等於讓這些環保戰士和假想敵進行正面交鋒);乃至於辦工廠參觀和實習吧!(請找那些環保做得差的、位在田野間的鐵皮非法工廠!)



再者就教學法而言,要請這些師範體系的教育大老們幫幫忙,不要把環境教育當程是在教國中國小學生、或想像成是在課堂準備考試=>老師單向的講授一些所謂的正確觀念與進行成果驗收/成效評量。

環境教育講得本來就是沒有標準答案的環境正義與倫理,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價值標準,需要在對話辯論當中交流與釐清不同的想法觀念乃至於盲點;多用一些案例來討論,老師自己也會教學相長,有所成長與進步、不會變成按表操課的植物人”殭”師!



即便沒有勇氣與水準去面對這些真正的假想敵,只能在課堂上嘴砲環境正義與倫理,是否也請仿效哈佛的課程乃至於個案教學法?

相信即便針對的是年幼無知的在校學生,也能夠把這些觀念的根紮得深一些(而不是上課睡得東倒西歪、下課忘得一乾二淨)。



環境教育需要多一點的真實案例,少講一些空洞的道德與倫理。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406346

摘錄

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行業會創造出所謂的「褐地」(brownfield),讓土地遭受汙染,幾乎無法再利用。若要進行開發,清污的成本及風險,都會讓開發案的保險費高得嚇人。但布魯德看待挑戰的方式,卻和所有人不一樣。褐地令所有開發商避之唯恐不及,因為大家都只看到駭人的清汙成本,但他看的是清汙工作本身,這種不同視野,為褐地創造出完美的解決方案。

布魯德之前已經成立了一間名為「溪山」(Brookhill)的房地產開發公司,有員工十八人,經營績效也不錯。他知道怎麼做才能抓住這個機會,便找上環保工程公司泰懋(Dames & Moore)提出自己的想法,這間公司在全球業界的規模屬一屬二。泰懋大為激賞,決定與布魯德共創一間公司,來發展這項新事業。有了多達一萬八千名員工的大企業背書,保險公司認為溪山的風險大幅降低,於是提出費用合理的承保計劃。保險到位之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也決定提供融資,因此讓溪山有能力購買、清理、進行重新開發,再出售高達兩億美元的汙染土地。就這樣,溪山創造了全新的褐地再開發產業,這個產業至今蓬勃發展。布魯德的為什麼,不僅創造了獲利豐厚的行業,更清潔我們居住的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