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環境會計543

是說和某位先進聊到關於環境會計制度,前幾年似乎很熱門,最近感覺這個制度快銷聲匿跡了

 謎之音:本來就沒什麼用處,銷聲匿跡/滅絕也是理所當然吧


依據以下文章的看法
http://web3.moeaboe.gov.tw/ECW/main/content/wHandEditorFile.ashx?file_id=35
目前國際上環境會計制度主要有日本及歐美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以日本環境省所規劃的環境會計綱領(Guideline)為主
此項綱領重點在蒐集企業改善環境衝擊過程中,所發生的環境支出及所產生的效益,此種支出及效益均為企業對外活動的結果,因此這種方法又可稱為環境會計財務帳。
日本政府發展環境會計綱領的概念著重在衡量產業面臨環境衝擊時所採取預防或改善措施的成本(包括資本支出及經常支出)與效益(包括實質效益Physical Benefit 及貨幣效益Monetary Benefit),及這些資訊如何揭露與應用。

 國內大多部分建立環境會計制度的公司就是以日本這套為參考依歸
以先前任職於交大科管目前轉到元培應用財管的沈華榮老師,在這塊上的著墨最早

 日本能源產業環境會計多以財務帳的方式呈現,且此項資料多數在公司的永續報告書單獨揭露,資料相對完整及比較容易製作(通常是公司會計部門把原有會計科目下的記載,依一個比例/或調整係數後,轉記在各項環境會計科目下,)

但缺點則是,各家公司所謂的環境會計科目,通常只是自行唬爛common sense,沒有一個嚴謹與一致性的認列標準(沒有GAAP一般會計準則);因此各家的環境會計數據沒有辦法比較,更沒有辦法設計出杜邦公式


http://wiki.mbalib.com/zh-tw/%E7%8E%AF%E5%A2%83%E6%88%90%E6%9C%AC





 第二種方法係以聯合國(UN)在2001 年所公佈的環境管理會計程序及原則(Environment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ocedures and Principles)及國際會計師聯盟在2005 年所公佈的環境管理會計綱領(Environment Management Accounting Guideline)


在聯合國的此項報告書中,除了一般成本支出規範外,也包括流量(Flow)及流量成本(Flow cost)的內容,由聯合國及國際會計師聯盟的規劃可看出,歐美國家對環境會計帳的設計除了原有日本環境省的成本效益內容外,另外加入物質流(Material Flow)的評估及成本,此項物質流會計強調物質資源投入效率的評估及產出中物質資源的比重,為日本及歐美二大系統目前不同的地方,茲將物質流會計(Material flow accounting)簡要說明如下︰



所謂物質流會計係認為公司應該試著追蹤所有原物料及能源等等的投入與產出,以確保沒有重要的能源、水或其他的原料漏掉計算。這種計算企業中所有能源、水、原料及廢棄物的投入及產出的會計稱為"Material Balance"(原料平衡),也就是投入-產出平衡(或是"mass balance"、"eco- balance")。該理論假設所有投入會全部轉換為產出,無論產出為產品或是廢棄物,會達到一種平衡。從完整的角度來說,詳細的物質流程需要追蹤不同的物料管理步驟,例如原料取得、運輸、內部分配、使用及產品運送,以至廢棄物管理、回收使用、處理及丟棄,所有這些原料數量資訊的取得,這就是物質流會計

 

而這幾年開始流行起來的碳足跡盤查,可謂是這一派別的衍生
http://eshmanager.blogspot.tw/2011/10/blog-post_23.html




相對於日本的那套環境會計帳,歐美與UN的這一套,比較有意義與更接近會計衡量的精神,但相對的涉及原物料能源的投入與產出(=生產效率=機密),故通常不會對外揭露;而且真正要玩,也要向碳足跡查核一般(花更多心力),確認計算過程與使用的排放系數是否合理。

 回歸到會計的角度想,會計報表當中的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可以提供利害關係人非常有用的資訊



其中資產負債表中的恒等式A=L+E
http://wiki.mbalib.com/zh-tw/%E4%BC%9A%E8%AE%A1%E6%81%92%E7%AD%89%E5%BC%8F

公司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物質流會計,其實想表達的也是一家公司:能資源從哪裡來,用到哪裡去
而目前環保署的EMS系統,其實也已經具備清查各家廠商物質流的功能。

 然而實務上的困境在於,會計的表達與呈現,往往只是用一家公司為單位(micro-view),然就環境議題的探討,其實看的是整體的區域或國家資源的耗用狀況(macro-view)
就公司與企業經營的角度,看的是這些能資源的取得成本
就區域或國家的永續發展,看的反而是這些能資源的機會成本
(改用到其他用途會不會更有價值)



如果沒有解決以上基本面的對立與衝突,想清楚目的與意義為何,環境會計恐怕只會淪為跑龍套與湊熱鬧。




史蒂芬霍金說:整個宇宙和地球就是個最極端的不用錢的白吃午餐(free lunch),想要和上天把帳算清楚,或許難上加難亦可謂杞人憂天吧!


謎之音:這點應該是環保署的主事者要去傷腦筋吧!(輪不到我這個鄉民多嘴、杞人憂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