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

爸爸和孩子的對話


教育543與應該學習的普世智慧

 

晚上睡前和讀國中的孩子聊天,孩子的成績還可以,但是他說每天上課生活乏味、只想著距離六日放假還有幾天、趕快下課&晚餐要吃什麼….

 

我說:嘿嘿,老爸當兵的時候也不惶多讓,早上起床跑步的時候,想著吃早餐,早上操課的時候,想著趕快中午用餐休息;下午操課的時候期待吃晚餐、洗澡與打茫的自由時間與晚上睡覺

 

 

 

想想父子倆都是被國家魔掌所荼毒的奴隸:

孩子不能拒絕國家的義務教育,一些課程與課綱真的是浪費生命(雖然孩子還沒有感覺與意識到這點)

當年的我也不能拒絕國家的兵役,在那奇怪的單位從事後勤業務,完全不能宣告自己對於保家衛國有所貢獻。

 

 

聊著聊著,聊到一些大家唸過的課文與讀過的詩詞,

例如: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

 

 

現在回頭想想,為什麼要千百年後的孩子浪費心力去背誦這些死人的無病呻吟?

扣除掉文句工整與押韻對帳之外,這些詩詞的內容與意義,只不過是敘事與抒情,可謂等同於鄉民的靠腰,對於啟發孩子的思想有任何幫助與意義嗎?

 

我跟孩子說,古人的智慧不會輸給現代人,一定有些憂國憂民的能人志士會針貶時事、抒發經世濟民的絕佳對策與想法;可是為什麼這些絕佳的文章卻沒有流傳下來呢?反而傳續下來都是這些靠腰的八股文?或者教育部為什麼不篩選這些激發想法的文章作為課文呢?

 

想想,可能的解釋如下

1.這些有本事、會動腦筋的人,對於帝王的威脅太大,所以文章被禁、當事人也被殺掉了

2.對於愚民與牧民而言的統治者而言,沒有想法或沉溺小確幸當中的百姓再好不過;所以這些靠腰娛樂性質的八股文成為散撥的主流

3.為了進一步誘導那些有本事、會動腦筋的人,把精力抒發到對統治者無害的地方,所以科舉考試也以測驗八股文寫作為主

 

換言之,古代八股科舉考試的遺毒延續到現在,甚至從陰謀論的角度來看,現在的大專院校,用SCI/SSCI點數來作為昇等調薪的依據,某種程度上可謂消耗這些知識份子(=潛在的異議人士)的精力,讓他們把時間與心力耗費在象牙塔當中的信效度/研究設計與方法等到這些人好不容易取得教授tenure的時候,大概人也垂垂老矣,無力與當局fighting

 

 

世界不斷地改變,要學的東西與知識只會越來越多,然而現代人沒有比古人更聰明或者有更多的時間,那麼該如何在更短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東西呢?

答案很簡單:

要不學得更有效率(在相同時間內學得更多),要不就是學得更聚焦(只學更重要的東西)

兩種方式都需要去蕪存菁的取捨,不要在浪費時間在死人的無病呻吟與錯誤見解

 

從古代帝王統治者的角度而言,士農工商,士>農工>

因為這些士=是幫他統治天下的公務人員

而農與工,則是真正從事生產的一群人

而商人,不過只是幫助交易與財或流通的中間人與寄生蟲(以不事生產而言,其實君王與公務人員也是寄生蟲)

 

 

然而就管理與治事而言,如果你能管理好一間公司,那麼你距離管理一個國家也不會太遙遠,所謂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過程當中少提了公司組織管理的這部份(一下子從個人與家庭,跳到總體宏觀的國家天下,不知道是否也存在統治者的陰謀考量….

 

擔任帝王的所需的修煉>商人>士大夫>農工

 

 

孩子問:當一個商人或者管理者需要具備哪些學識與基本智慧?

參考這本書

 

我說,大概要有五個面向的修煉與學習

第一個部份
數學、邏輯推理、決策樹與統計機率

真實世界有如賽局,每個人會謀取自己的最大利益,有很多時候,你必須想想自己、看看別人,看看事情可能會如何變化,而自己又該如何因應會比較好;而過程當中,你的對手或買賣雙方都在做同樣猜測的事情。

所以不要覺得數學很討厭與傷腦筋,這個科目其實在幫助你用腦,把推理的過程一步一步寫下來;當你能夠掌握事件發展的途徑與可能性,那麼成功獲利也離你不遠。

 

第二部份
經濟學與會計學

不單只是把帳算清楚或能夠理解閱讀財務報表,要能夠釐清與清楚這些抽象虛幻數字背後的價格與價值、效率與效益,甚至於清楚你自己人生無形的時間成本與機會成本

 

第三部份
對於人性的掌握與理解,心理學與腦神經先天認知偏誤

人是社會群居的動物,對於外在世界的認知與理解存在很多偏誤與扭曲,人不能可能完全理性、也很少會完全不理性;很多時候不只會欺人更會欺己
能夠認清自己與群眾的各項認知偏誤,會很有幫助

 

第四部份
對於政治、法律與官僚體制的理解

不管是被奴役或要去奴役別人的(大誤,有志於經世濟民、為國家社會服務的),對於這整套人類腦袋憑空創造出來的政治法律體系要有清楚的了解,知道這個龐大行政機器的能耐與罩門、以及該如何活在這套體制當中。

 

第五部份
整合以上部份,建構與不斷修正自己的世界觀

以上四大部分,在學校有些對應的科系與課程會講授school smart的理論與邏輯,然而也都要到真實生活與社會當中去親自感受與發展street smartsense,讓這些理論與說法make sense

人往往只會馬後炮與事後穿鑿附會,不知道自己渺小卑微無法預測未來;抱持著好奇心、想像力與觀察力不斷去否証、修正自己過時與誤謬的見解,清楚地掌握自己的能耐圈範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會有助於趨吉避凶。

 

孩子:
哇,當一個商人混口飯吃,要學的東西好多…..

 

我:
嘿嘿,別擔心也別急,這是一輩子的課綱與課表,早點睡,認真唸書,哪些題目與課程內容沒有意義,老爸會提醒你不用太鑽牛角尖。 

會讀書的比不上會做事、能解決問題的

會做事的比不上會做人的,

學做人先從孝順父母開始吧,哈哈。

 

 

 

---------------------------------我是文章543連結的分隔線----------------------------

 

 

成本與成果、效率與效益的計算
摘錄:
成本100萬,募得500萬,跟成本10萬元,募得20萬,那個是比較好的「募款餐會」?那個又「比較公益」、「比較有理想」?或者更直接一點:清貧到窮酸,就是比較公益、就是更有理想嗎?同樣辦一場活動,所有工作人員與參與者的時間成本、機會成本,也就是「生命成本」,需不需要計算進去?

為什麼台灣社會那麼在意別人花掉的「成本」,而非造成的「效益」;我們竟然會把募款效率超高的餐會,類比為把苗栗弄到快破產的劉政鴻。有趣的是,劉政鴻在媒體上的形象卻是非常節儉的吊嘎男!是因為我們其實只喜歡看別人「窮」,別人「補泳褲」的「形象」,但卻不斷迎來「花錢花到薪水發不出的縣府」跟「大水庫」嗎?

要做事情,要辦好事情,就是需要錢。看看台灣醫療的窘況就知道,滿嘴仁義道德,剝削別人的熱情,不可取也不永續。

 

 

各行各業、每個人都需要sabbatical leave來轉化重生
http://olivesharing.blogspot.tw/2015/07/blog-post_17.html
摘錄工作時間久了,累了,遇到瓶頸的時候,產值就會下降,此時就是該「逗點」的時候了。逗點的時光將會是我們人生中重要的轉折,因為內省、發現和機會都可能會在那個期間出現。所以不要害怕給自己設幾個人生的逗點,反而路走得長遠。

摘錄:
負面情緒是一處沙洲,你越奮力掙扎,就陷的越深。找回自己,或許能從縮小自我,把別人放進來開始。
練習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花更多時間與心力在關心、聆聽、協助他人身上,或許有天會發現,他人身上的光,反而會照亮自己;或許有天或會發現,那些以為是問題的問題,竟然不自覺的迎刃而解。

 

 

摘錄
Josephine Butler是十九世紀的人,她發明了一個人權法則,預先告知同意(prior informed consent,簡稱PIC)。這法則迄今在台灣實作上,還是很陌生,如這次課綱微調,影響最大的是高中生,可是沒有人預先告知高中生,為什麼要這樣的大中華課綱,沒有人徵詢你們的建議,更不用說形式上徵求大家的同意了。

 

 

 

灑錢的政府與政黨不靠譜、不負責任
摘錄:
每當政府陷入預算危機,他們首先砍掉的項目,就是「看得見摸得著,老百姓最歡迎的項目」。

比如說,華盛頓二戰紀念碑。這個紀念碑平時24小時開放,無人看守,而政府一遇到預算危機,就搬來一大堆鐵欄桿把它圍住。說不開放了,要是強行參觀就逮捕你。再比如說美國海軍學院和空軍學院之間的橄欖球賽,這比賽是美國最受關註的大學橄欖球賽之一,從來都是全美直播,那真叫是躺著掙錢啊。而政府一遇到財政危機呢就說,咱沒錢辦比賽呀,不是要節省政府開支嗎?得,今年停了吧。

政府從來都是跟老百姓玩心眼的。都說現代文明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把權力關在籠子裡,而實際上呢,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人類距離做到這一點,還差得很遠很遠啊。


簡單說就是—
1,主張自由的(右派)政黨上臺,其實不敢減少政府開支,但是通過減稅的方式討好選民。
2,主張公平的(左派)政黨上臺,其實不敢多收稅,但是願意通過擴張政府開支(增加社會福利)的方式來討好選民。
3,兩種方式都會造成稅收增長於是趕不上政府開支的增長,導致債臺高築的必然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