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聽到ABC、下樓梯手扶扶手、標語口號、紀律等關鍵字時,鄙人腦中內建的反洗腦自我保護程式會自動開啟並有噁心不適的港覺,想要儘速離開現場以策安全。
可惜這個圈子絕大多數是理工背景的宅男與宅女,很會考試背誦法規及對法規說三道四,但想法單純(=蠢),對於各種話數與似是而非的說法沒有判斷力暨抵抗力。
關於人與行為的控制,本文的結論如下
1.人必須被尊重而非控制
2.下流的把人當成巴甫洛夫的狗,用各種獎懲與儀式來控制與制約人
3.中流的訴諸人性、利用心理技巧與情感包袱
4.上流或許如道家老子所云:「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誘導的因子(Activator)
因子誘發的行為(Behavior)
產生的後果(Consequence)
事前的(正負面)激勵因子與事後產生的(正負面)結果,都會對當事人的行為模式產生回饋與影響
圖片出處:
安全文化促進的動力:談行為化安全管理的思維
|
而運用這套理論的同業而言,所謂的ABC如下
對於已經不是剛出校園、在社會與江湖走跳一段時間、心思複雜與心靈污穢的成年人而言,上圖所列舉的誘因其實很多根本稱不上是誘因:
拜託,要不是為了三斗米與混口飯吃,誰會去跟你在那邊呼口號宣示、乃至於不得不接受公司ㄧ些奇奇怪怪的543儀式與規定?
一些看似具備”效力”的獎勵與懲處措施,或多或少可能隱含著一些副作用與效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對於這個ABC理論的批判而言,就以下三點,很簡單
1.這個理論把人簡化為巴甫洛夫的狗
有刺激input就有反應output,有誘因就會得到想要的反應
2.這個ABC理論是單純的線性關係
誘因(Activator)=>行為(Behavior)=>後果(Consequence)
ABC三者其實應該是交互影響與作用,互為因果,要畫成三個有交集的圓比較恰當
3.這個版本的ABC忽略了人行為模式當中無形的認知與情感
進階版ABC理論
相較之下,Breckler ( 1984 )提出的ABC好一些,這邊的ABC為:
情感( Affect )
行為( Behavior )
認知( Cognition )
而這個ABC 模型考慮了前面第二點的批判,額外討論ABC三者間的各種種順序組合-情感影響認知再影響行為( A-C-B ),還是行為影響認知再影響情感( B-C-A )
更精闢的理論脈絡解說可以參照以下文章
摘錄:
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TPB 理論找出態度與行為中間,還有一個關於「意圖」的綜合判斷過程,而「對行為的態度」、「主觀規範」、「主觀行為控制」則決定了意圖的強弱。要改變一個人,光是改變他對行為的態度(包括情感與認知上)是不夠的,還得賦予他執行的能力、適量的自我信心,並教導其合理的認識與他人的互動價值觀,創造較高的「行為意圖」,在允許自主決定行動的環境下,一個人才有機會真正去改變。
人必須被尊重而非控制
人之所以不是畜牲、組織之所以複雜,是因為人有自由意志與內心認知的黑箱、人群之間不但會交互影響、彼此還會相互觀察/依據其他人的行為來決定自己該如何行動(盲從、從眾),表面的口語與行為≠當事人的態度與動機。
換言之,人的行為一方面會受到外部壓力與誘因的操弄扭曲(相對理性、可以被預測),另一方面也有非理性的感情、感覺與好惡(會恐懼、貪婪、害怕、忌妒與被激發出極善與極惡的部份,無法被預測歸納)
下流的領導人與管理者,把人當機器與畜牲,用各種獎懲機制與制約儀式來控制人
中流的領導人與管理者,懂得訴諸人性、利用心理技巧與情感包袱
例如:
利用心理認知與行為的一致性(consistency)
當我們選擇做某件事時,我們會經歷內在壓力去維持個人的信念或態度以符合該行為,而且當我們對某事有一特定的信念或態度時,我們傾向會符應該信念或態度而去行為。所以有以下三種方法可以引發當事人的承諾(讓他們說話算話)
1.人通常會實踐他們所寫下的,所以應要求承諾白紙黑字的背書。
2.承諾越公開化,則相應的態度與行為的改變就愈大,因為會有不能食言的社會壓力加諸於個人使其言行一致。
3.公開的儀式與書面承諾本身即可引發當事人對於此一行為的支持態度。
利用互惠(reciprocity)的心態
你對別人與他人釋出善意,他們亦會同樣的回報給你善意(favor)。這種相互友善對待將會誘發互惠性,產生很大的正向循環。
可惜大多數組織高層利慾薰心或者來自只問成果的貪婪股東的績效壓力太大,讓高層窮得只剩錢、眼裡只有個人利益而沒有看到人,所以你不理員工、員工當然也不會理你。
這也是為什麼一家公司的組織文化與其員工,兩者互為因果、交互影響與演化;也與其產品毛利率與產業特性有關
(好的領導人與員工可以塑造優質的企業文化,讓公司有更高的毛利與競爭力;而當公司虧損/有獲利壓力時,不擇手段但讓公司轉虧為盈的員工會受重用,塑造另一番組織文化)
關心環境重視員工安全衛生就是一種激勵同仁認真工作的因子
追求卓越的高水準公司,除了會重視產品品質與公司競爭力外,安環與工作環境舒適等非直接貢獻利潤的細節也都會用心經營。員工會為用心的公司認真付出
(如果公司不用心,員工也會不用心;上頭口是心非、底下也會虛應故事; 可惜很多公司人資水準停留在視金錢為唯一的激勵因子)
然而很多具有群眾魅力的領導人與政治人物可謂是走火入魔的另一個極端,善於搬弄是非、操弄群眾與員工情緒。
而真正上流的領導人與管理者,猜測理想或許會是有如道家老子所云:「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走火入魔有兩端與兩種,一種是瘋狂地依賴獎懲誘因(利用高額獎金與職稱讓人賣命)、另一種是操弄心理搞群眾運動(組織內的愛國運動/文化大革命)
商場與政壇上的英雄人物,往往可謂竊國的大盜,然而偏偏這些人的形象卻又被包裝有如聖人,無怪乎莊子云: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利用誘因、人的心理或情感乃至於造神,背後的動機如果是為了成就自己個人的私利與慾望,其實底下鄉民與員工還是有很多明眼人,大家不過審時度勢配合演出;一個組織與系統被扭曲的程度越大,能夠支撐的時間越短/反撲力道越大。
讓事情順應本來的天理與人性自然發展,才是真正的高明,也才能走得長久(=永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