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8月10日 星期六

失敗學(1/2)

失敗學:那些殭屍企業教我的事
Dead Companies Walking: how a hedge fund manager finds opportunity in unexpected places




本書可謂是一個基金經理人放空經驗與自己經營餐廳失敗的告白,或許作者看太多聰明人幹出蠢事(包含自己)+死不認錯(能力越強傷害越大)+自己的老三是個身心障礙的孩子,所以才有以下深得我心的致謝詞吧(一般搞投資的可謂走火入魔的行屍走肉)




     從失敗中鍛鍊

想增加成功率,不妨先讓失敗率加倍- IBM, Thomas J. Watson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誰,股市是個可以找尋自我的昂貴場所- George Goodman



事業的失敗

是商業上最重要與悠久的傳統
放空的投資人可以使市場更有效率與強大
日本之所以邁入失落,是因為政府不讓企業倒閉死亡
矽谷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大量新構想與新公司在這裡受到快速與無情測試=>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

辨識出不好的構想、聰明人的愚行、掉入陷阱的營運方式;越快去除掉以上錯誤,對每個人越有利。


失敗沒什麼特別

三種常見的倒閉-3F
1.詐欺(frauds)
2.趕流行(fads)
3.失敗(failure)

大多數公司倒閉是因為第三者Failure,而失敗failure是因為領導人與經營者犯以下常見的
6種致命商業錯誤failure

  1. 只從最近的經驗學習(歷史短視症) Ch1
  2. 過度依賴成功的公式(沒有看穿財務數字)Ch2
  3. 錯誤解讀或疏遠顧客(是客戶擁有主導你/不是你擁有與主導客戶)Ch3
  4. 被某種狂熱所害(集體瘋狂/認知偏誤)Ch4
  5. 無法順應產業的結構改變(行銷短視症)Ch5
  6. 在實體或情感上與公司經營疏離(官僚的卸責遊戲)Ch6

失敗是促進市場健康的關鍵成份,而且每天都發生在世上最聰明的一些人身上。


1   歷史短視症
破產與失敗有兩種方式:逐漸破產(溫水煮青蛙)與突然破產(黑天鵝)

衡量公司價值的最佳方式
1.透過財務數字與各種初級與次級資料=>數字圖表容易造假與誤導
2.必須研究數字背後的人,才能得到完整故事全貌=>必須去實地觀察他們的生活與工作
3.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未來走勢(過去不代表未來;新手死摸頂/追高,老手死反彈,高手死摸底),當有疑慮時,通常觀望與什麼都不要做是最佳投資策略

大部分人只記得近幾年的事,所謂的專家與行業老手記得10-20年的事=>換言之,經驗只不過是20年觀察結果的歸納=每季、每年或數年的景氣循環波動,沒有涵蓋到數十年為週期的超級循環(=黑天鵝)
最有經驗與成就的價值投資者(e.g, Buffett),也常常死在更隱性的超級週期循環、趨勢與長期變化。

股價=f(現金流,成長性),看起來很便宜的,其實很貴(日後脫手與套牢的沉沒成本)
e.g.,精緻的休閒餐廳,如果沒有不斷投資/變換菜色,隨著時間而讓人乏味
價值投資者往往沉醉在眼前看似穩定的現金流量上,忽略的成長性與逐漸倒閉的風險


一場追撞事故
讓作者錯過會議,乾脆去散心,看到華而不實的的蚊子館房屋建案,讓作者認清2008房地產崩潰與衰退有多糟糕

太晚認清趨勢不奇怪,奇怪的是狀況已經如此明顯,為什麼這麼多人拒絕認清事實?

大多數人在面對商業與投資上的艱難時期或困難選擇時,總是認為事情會好轉、股價再次上升與創新高;昧於事實,直到破產為止。


否認事實的心態與認知

商業反應人性,而人性重要與迷人的一課是:失敗讓人恐懼,人恐懼失敗
本能上有個「樂觀」的信念,Failure is not a option.離開與認輸放棄帶來很重大的心理壓力
以上過度樂觀造成的傷害比帶來的好處多(真的嗎?多數人依靠的不就是對於未來的樂觀才能面對殘酷的現實生活嗎?!)

越高階層的人,往往對於自己公司的命運有著錯誤的認知與理解;在對於未來的重大決策中,他們幾乎都偏向過度樂觀。
讓樂觀的人性原罪,導致他們犯下更多錯誤,e.g., 對客戶說謊欺騙、拒絕聆聽員工報告的壞消息、不斷卸責。


精英絕對正確的信念

聘用名校畢業的精英員工可以避免失敗
找來社會賢達加入董事會可以避免失敗
高聲望/受人尊敬的人來主持與經營公司可以避免失敗
找來諾貝爾獎得主來操盤可以保證獲利

這些人以為過去的成功(還有這些人強烈的自信與A型性格)可以保證未來的成功
自欺欺人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影響所有社會階層與組織;你可以比他人更富有、更聰明與更成功(但哪很可能只是運氣/不能完全歸功於你個人的才智與努力),但如果你沒有殘酷與誠實的看待自己可能失敗,那就會出問題;你會虧錢,而且是一大筆錢。



2   公式的謬誤
數字會騙人,而說謊者會編數據

過度盯著伊蓮述數字或依據SOP程序處理問題,很可能忽略關鍵資訊與掉入陷阱。(依據令人困惑的數據與公式進行的良好決策偶而帶來的是災難)

股價=f(現金流,成長性)
現金流=>眼前/現在,有明確的數值
成長性=>未來,充滿不確定性變化

作者錯過的機會
Costco
作者的疑慮與質疑
1.利潤率低2% (獲利來自於向會員收取的會費)=>所以不接受刷卡(不讓信用公司在抽手續費)
2.為何跟客戶收手續費=>確保客戶付現,而非是跳票的支票

Costo用批發()的方式賣高品質商品,而不是便宜的打折貨=>創新方式的business model成長性讓作者錯估其未來成長

Starbuck
作者的疑慮與質疑
1.咖啡豆的價格波動=>消費者其實不在意咖啡售價(是奢侈品不是民生必需品)

Starbuck的特別在於品質口感的一致性


作者犯錯原因
太依賴公式
1.對於剛上市公司的股票很小心(IPO通常是很糟糕的投資)
2.GARP(合理價格投資成長股) vs. 價值投資法=>都很強調價格要合理=>比較本益比與盈餘成長率;當時兩者本益比都太高
3.專注於尋找小型、快速成長的公司來投資

GARP策略介紹

公司或基金經理人往往把自己與看似成功的方式綁在一起,只有事情發生之後才知道這是誤謬(所有的成功公式都有例外與不適用)

呵呵,作者太過度自責,投資ㄧ定有風險(=會犯型一型二錯誤)


雙重危險
不追求成長一種危險,為追求成長而成長是另一種危險

為了成長而成長(以為成長總是好的)
執行長承諾與堅持:每年展店數都要加倍

財務面:
有新店面(大量資本支出)=>增加整體營收,但毛利率下降

營運面:
讓管理階層失焦在達成展店目標,而非零售店的核心:找出大家都想買的商品,架上商品很便宜民眾會想買與主動買;所有賣不出去的商品不斷被轉運到下一家店=存貨的龐氏騙局


按規矩做事

企業經營最大的挑戰與迷團- 營收增加,獲利減少
低毛利率代表出問題的徵兆
隨著經營的壓力越來越大,內部經理人造假的動機與小動作也越來越多;外部利害關係人難以察覺
服務業需要相當的毛利率才能生存,沒有足夠的毛利率,沒有品質可言;沒有品質=沒有存在空間(無法像製造業透過規模經濟來壓低成本)


反向投資人的誕生

即便有著糟糕的商業模式與會計查核,以上爛公司還是撐了好長一段時間才倒閉破產。

多數股票呈現緩慢股價下跌,但即便是陷入嚴重困境的公司,也往往比應有價值高很多的股價繼續交易,而且存在時間比預期長很多。
很多投資人與基金都只作多而不放空。
甚至垃圾股過了存活期限之後還繼續存在

作者掌管自己的基金,多數時間與多數的錢作多,但保持放空的自由度與靈活度讓他的基金操作更成功(規模從1990300萬鎂到2000年規模接近兩億鎂)



3   一點小失察:你的顧客

作者自己開餐廳的失敗經驗,希望在加州吃到好吃的南方料理
作者自我反省諷刺自己:依靠放空盲目與錯誤判斷經理人的公司,結果自己當老闆也犯了同樣的錯誤- 沉溺於自己的熱情、對於理想實現的想像,而忽略客戶與現實(你喜歡的客戶喜歡的)

作者掉入的陷阱與犯下的失誤
911之後一週開餐館(不是好時機)
提供信用卡給第一位廚師(他刷卡一萬鎂去植髮)
三年內開除5位廚師,犧牲睡眠詔告功能失調的廚房團隊
清潔人員沒有關閉大樓滅火系統,凌晨三點接到消防隊來電,在淹水的餐廳看日出
開除自作主張的20歲餐廳經理
每週花一天在處理菜色
你喜歡的客戶喜歡的(在北方開南方餐廳)
餐廳倒閉以後,接手經營者開了普通菜餐廳,即便附近有30+類似餐廳,還是每晚客滿


媒體喜歡異常故事,商業講求融入生態
異常才有賣點- 強調經營者的遠見&與眾不同
e.g., 賈伯斯不做客戶調查,自誇自己品味更高,在東西做出來之前,客戶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Well, 賈伯斯是傳奇,但更多想師法賈伯斯的公司領導人,在(堅持己見)試圖改變消費者習慣中損失了一切。

很多高獲利的企業,迎合的是高收入的顧客族群(單筆消費金額高/數量少/毛利率高),然而更多企業的獲利來源是中等所得與工人階層(單筆消費金額低/數量多/毛利率低);搞錯自己business的目標客戶族群=死路一條=>原因是CEO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遠離客戶與期待改變客戶行為。
投資人(大眾)也常有類似過度自信,你只看到想要看到的東西,同時把對立資訊拋在腦後,類似錯誤摧毀投資與個人。

沉溺在自己的想像與認知當中,不正是人的常態嗎? 換新的執行長不正是要帶來新作風與新客群? 因此犯以上錯誤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反而是那些戰戰兢兢每天擔憂自己犯下錯誤的/擔憂做出錯誤決策的CEO,才是異於常態的聖人。
e.g., 李嘉誠 & Only paranoid surviveAndy Grove


追趕流行

大部分公司在法說會的簡報都是無端的樂觀,成長趨勢與未來展望總是向上
經營階層Q&A總是說:市場潛力龐大,隨著時間過去我們的產品會越受歡迎,滲透率越高。

放空一個銷售流行商品公司的股票非常複雜,風險在於:即便你確認流行不會持續,這個流行仍然可能持續好幾年。

對於基金經理人或投資而言,過度積極求勝是一個非常有破壞力的特質=>買賣股票需要判斷退場與停損。

事實上失敗比成功的多(股市的遊戲規則:輸多贏少);只要投資就要面對虧損與處理虧損。熱愛競爭的人很難接受失敗的事實,高估自己的能力與成功的機會。最糟的是:當事情變糟時,他們還加碼與加倍努力,這是真正的危險。
=>犯錯可以,一直犯錯不行。

越是聰明、能力越強/成功經驗越多的經理人,越容易被這種自信所矇蔽。
許多非常聰明的經理人與投資人,專注在某些特定的資料或分析結果(市場趨勢、領先指標/科技報導分析),而非最重要的資料:現實世界中客戶的行為

e.g.,
醫藥公司開發立即抽血檢測膽固醇的試劑
認為米國每年有500萬個家庭買驗孕棒,膽固醇試劑的市場規模比驗孕棒大。
=>客戶吃了肯德基麥當勞不會想立即檢驗膽固醇

網路藥局宣稱日後拿藥只要上網登錄
=>兩天才能拿到,多半家庭只要花15分鐘到實體藥局

Bullshit1990-2000網路產業最主要的產品=>忽略人類真實的行為,導致網路泡沫的過度吹捧;不論產品/網站功能多炫,都不能忽略使用者的心理與行為;很多高大上的投資者都忘記這點。

失敗是永不過時的商業趨勢。



4   瘋狂與狂熱
人會集體思考、接著集體陷入瘋狂與歇斯底里;然而人的理智是慢慢的,一個接著一個恢復。

網路泡沫的歷史經驗
商業版的Jonestown

與其詢問過分樂觀管理階層關於未來前景的看法,不如詢問他們關於失敗的看法
沒有一家公司賺錢,但投資人一直提供資金,股價也一直上漲。

非理性的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本益比高達30=>無法掌握上未推出產品的營收與背後隱含的價值=>價值可能只存在於想像

狂熱的核心就在於說故事,讓大家對於故事著迷,說服自己和他人,故事與想像是真的:這會神奇地改變人類的行為

後見之明,批判泡沫當時的人投機有何問題很容易,但對於未來想像的狂熱時時刻刻都在發生;歷史不斷重複。

2013snapchat(供青少年發送愚蠢照片的應用程式)公司創辦人拒絕臉書30億鎂的收購案。作者不知道哪一方比較瘋狂
FB出高價還是snapchat拒絕交易?

現在瘋狂進行式是:再生能源產業

錯誤定位的餐廳-低價/高品質/食物多樣的外食餐廳
餐廳有兩種
一種高價,顧客重視品質,讓服務人員上菜
另一種低廉,客戶在意吃到飽/價格

想到Porter 的競爭策略定位低價、差異化與niche
感覺是niche 的個股,不要想營收可以放大與上市櫃(有很大成長性)

相信那個願景與自己不可能失敗=走向失敗的路徑


汗水商機
透過血糖手錶,用汗水就可以檢測血糖(不用扎針)

Too good to be true
這些生物科技公司的CEO通常充滿魅力、正能量與非常善於簡報與搧動人心,讓人深信他們會成功。
當事人並不是有心要當個騙子,只是他們真心相信自在做的事情會成功。
拒絕相信失敗,急便已經失敗或不可行的事實擺在眼前。

幾年後一個完全類似卻更成功的案例




賀寶芙不過是透過多層次傳銷(=老鼠會)賣營養食品(沒有療效),宣稱產品配方是專業商業機密。


選擇權操作
大學就輸光所有的錢,對作者很有幫助
1.讓自己更著迷於金融世界的複雜性與動態變化
2.決定去念MBA
3.學到教訓與反向思考

作者學到的經驗
1.股票經紀人(理專)沒有幫助
他們只是人云亦云,沒有分享全新或特別的見解

2.對趨勢下注是個愚蠢的遊戲
預測多空與技術分析

3.股票通常緩慢上漲,但快速下跌
放空比作多更快速獲利

4.成功基金經理人不會順從群眾看法
通常是抱持懷疑的獨行俠,不主動相信多數人必然是正確或明智的,尤其不相信專家(有求知慾挖掘新想法與進行測試檢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