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

行為(2)

 行為:暴力、競爭、利他,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

BEHAVE:THE BIOLOGY OF HUMANS AT OUR BEST AND WORST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7326 


作者

Robert M. Sapolsk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Sapolsky 


Stanford

https://biology.stanford.edu/people/robert-sapolsky 


2014他在Stanford上課的影片檔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848F2368C90DDC3D 



神人老師的經歷(融會貫通微觀的荷爾蒙/神經元到宏觀的人類行為與社會建構)

April 6, 1957 (age 63) Brooklyn, New York, U.S.

在蘇聯移民東正教家庭中長大,後來卻成為無神論者(13歲)

In 1978, Sapolsky received his B.A. in biological anthropology summa cum laude from Harvard University(age 21)

之後去肯亞研究狒狒的行為(1979)

Sapolsky then returned to New York and studied at Rockefeller University, where he received his Ph.D. in neuroendocrinology[9][10] working in the lab of endocrinologist Bruce McEwen.(1980-1984?)



第五章    數天到數個月之前

行為

  • 在幾秒的時間尺度,是神經系統的產物
  • 在幾分鐘的時間尺度,是感官刺激與情感感覺形塑了神經系統的動作
  • 而在幾小時到幾天的尺度,大腦對於各種管覺得敏感度受到內分泌與荷爾蒙的影響

這章討論在幾週的尺度下,人的記憶與理解對於神經可塑性的影響


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行為(1)

行為:暴力、競爭、利他,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

BEHAVE:THE BIOLOGY OF HUMANS AT OUR BEST AND WORST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7326 




前言   

本書的核心 

人類不討厭暴力

隱諱的運動對抗競賽乃至於商業割猴,到直接的強制規定、槍決犯人、發動戰爭、把大規模性侵或種族徒殺當成軍事策略


人類討厭的是錯誤脈絡下的暴力

家庭暴力/虐待兒童、職場霸凌/仗勢欺人、恐怖攻擊、無預警差別殺人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探索暴力、攻擊與競爭的行為,這些行為在什麼時候是好事?什摩時候又是壞事?

乃至於合作、歸屬、和解、同理心和利他行為



本書的理論取向

1.在生物學的基礎下了解攻擊和競爭、合作跟同理心(行為不單是一種社會規範,背後有生物學的基礎)   e.g., 腦部的化學機制、荷爾蒙/內分泌、遺傳基因

最直接與表層的解釋:

荷爾蒙x大量釋放,造成神經物質y濃度上升,於是產生z這個行為

納粹走火入魔優生學與人種學背後的思維誤區或者透過神經阻斷來改變人的行為


2.在社會學的脈絡下了解行為(不能單靠生物學的基礎來解釋)

e.g., 童年的創傷或者成長的經驗

第二層與深一點的解釋

這個人的生長環境、基因差異或者飲食習慣,使得他/她的大腦容易釋放神經物質y,以回應某些刺激,進而產生了這個行為

隨機挑選一個人,然後把這個訓練培育成某種指定的專家或者透過心理測驗來篩選適合的人(走火入魔行為主義者的夢想)


3.「生物」、「心理」與「文化」三個層面交織在一起影響了行為

一個行為無法歸因為單一基因、一種荷爾蒙或一樁同年創傷,沒有單一與簡單的解釋=>不要被過度簡化的解釋所愚弄。

以上走火入魔的理科腦神經專家或者行為科學都是有頭有臉甚至拿過諾貝爾獎,他們提出的理論被視為圭臬寫入教科書、形塑了我們所受到的教育與看待問題的觀點,只可惜他們違反當事人的意志、毀了對方的大腦與人生,而他們提出與期待的解決方案根本無法解決問題(過於簡化塑造行為的因果關係)


呵呵呵,還好我對於行為主義者的ABC理論一直抱持質疑與批判的態度,視那些信奉上下樓梯手扶扶手/指認複訟的安全行為有如中猴與感染謎因病毒般的喪屍。本書讓人更清楚認知到ABC理論的盲點與缺陷(只不過EHS的領域充滿無知、人云亦云的笨蛋與壞蛋騙子,遠離笨蛋與騙子永保安康)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17/06/abc.html 


2021年1月16日 星期六

開放課程- Risk and Safety Engineering

是說不自量力/閉門造車想撰寫風險管理的講義與簡報

結果發現更聰明、更認真與更有責任感的人,不但早就把講義跟簡報寫出來而且公諸於世

網址如下(內容質量大概可謂是開設給國立大學碩博班一學年上下兩學期各3學分的課程)

https://risk-engineering.org/

 

真是令人佩服(大概只需要抄襲與借用人家的東西+使出三成的功力就可以打趴九成以上的學者專家、顧問老師或技師)

不信的話,來欣賞一下人家的水準吧

2021年1月14日 星期四

討厭某些官員學者專家的原因

是說某前署長認為幫病人插管而染疫的醫師應該要檢討與開除,引發鄉民炎上
 
這讓敝人想清楚自己為何會特別鄙視厭惡某些圈內的老師學者/專家或官員
原因與理由如下
 

2021年1月9日 星期六

決斷的演算(5/5)

決斷的演算:預測、分析與好決定的11堂邏輯課
Algorithms to Live By: The Computer Science of Human Decisions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1815

超讚的好書,讓鄙人一窺computer science與資工的奧妙

想起2014年去米國亞特蘭大,跑去逛喬治亞理工,人家computer science的系館大樓比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的那棟大很多XD


Principles of Computing (computer science and computational thinking 跟其他學門的差異)
https://www.americanscientist.org/article/the-great-principles-of-computing



第十章 網路—我們如何互通聲息

人類互通聲息的基礎是協定,也就是程序和預期的共通慣例,例如握手、打招呼和禮貌,以及各種社會規範。機器間的聯繫也不例外。這類協定是微妙但長久存在的焦慮來源。我前幾天傳了個訊息,從何時開始我會懷疑對方根本沒收到呢?你的回答怪怪的,我們之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網際網路問世後,電腦不僅是溝通管道,也是負責交談的聯絡端點,因此它們必須解決本身的溝通問題。機器與機器間的這類問題以及解決方案,很快便成了我們借鏡的對象。


史上第一通長途電報:1844/05/24,內容:上帝創造何等奇蹟
史上第一通電話:1876/03/10發明人亞歷山大打給助手,內容:華生先生,過來一下,我有事找你
網際網路1969/10/29 UCLA發送史上第一則電腦訊息:LO(login)
行動電話,1973/04/03,由摩托羅拉的Martin Cooper走在鈕約第六街上,打給競爭對手AT&T的Joe Engal(嗆聲)
文字簡訊1992/12/03,祝賀聖誕快樂

2021年1月2日 星期六

選書與看書

Disclaimer:

扣除修課考試與拿證照,選書與看書沒有標準答案

如果看書是為了自己(快樂&爽),那麼有如上餐廳吃飯,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口味與偏好,有的偏好特定餐館或菜色,有的喜歡不斷挑戰新事物與嚐鮮

可惜多數人在學校受到填鴨與考試的傷害太大,以後從此不再碰書、不覺得讀書有用或不知道自己該看什麼書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19/07/blog-post_93.html#more


以下想法聊供參考(如何挑書與看書的審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