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年2月26日 星期六

通膨與新鮮人起薪

企業的經營與毛利率的保衛面臨三重的成本壓力:

1.原物料成本上漲(輸入型通貨膨脹)

2.人力成本上漲(少子化)

3.策略同質(代工沒有策略可言,有的只有血汗過勞)的廝殺,成本無法轉嫁 /售價無法等比提高


為什麼物價漲聲不斷?東西變貴了?8分鐘帶你了解為什麼會發生通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CTmP2Afc20


通膨下的消費觀

1.通膨的背景:政府灑幣、少子化勞力短缺、疫情導致供給不順稀缺

2.錢不值錢,不要計較價格與殺價

3.消費對策

3-1阿Q不買最大

3-2要更價值導向而非斤斤計較價格

https://bonddealerbook.pixnet.net/blog/post/562125090


房價走勢(政府打房房價不跌)也是反應通膨脈絡

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5886/6075196


-----------------------------------------------------------------------------------

有個想做的分析題目,果然幾年前有人已經做了- 人力資源市場的價量供給變化
(白話:社會新鮮人人數VS起薪價格變化;白白話:過去20+年學歷貶值造成的起薪停滯vs近年少子化造成調薪搶人)



摘錄
  1. 大學畢業的新鮮人薪資卻幾近不動如山的狀況,從84年的25,616元到如今,經過二十年只成長到27,655元,相較於物價的大幅飆漲,現在的年輕人實在相當「薪」苦。
  2. 把政府資料開放平臺「各級學校年齡別學生人數」(http://file.data.gov.tw/node/31438 )跟初任人員薪資資料放在一起看,就可以瞭解為何大學畢業新鮮人起薪停滯不前。在1990年代後臺灣教育廣開大學之門,導致「大學」畢業生供給迅速拉高,根據經濟學的供需法則,在需求不變的條件下,「量多價跌」是必然的現象,導致多年來大學新鮮人薪資不見起色,直至民國100年後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就讀人數不再成長,大學畢業新鮮人薪資才又見緩步上升。
  3. 雖然目前研究所的畢業起薪仍遠高於大學畢業生,但我們同時卻也觀察到,隨著各校開始廣收研究生,起薪的成長竟也開始漸緩下來,未來研究所恐怕如當年大學教育一樣,量多而價跌。

人力資源市場或薪資成長也是M型化
一端是勞工/藍領技術工(做工的人),另一端是白領菁英(能移動/英文溝通領全球的薪資水平)
這兩端的薪水調幅上看20%(供給少、需求大)

中間不上不下的就是mobile01/PTT上面論戰的各種廢廢科系(將來畢業所對應的職缺或行業調薪幅度大概就是隨著通貨膨脹,甚至不如通貨膨脹=溫水煮青蛙的自然淘汰)

而看似高薪的科技新貴,其實只是藍領技術工(不具備移動能力)

 
 
 
在學的同學該怎麼辦?
  1. 練好語文(外語+程式語言)、統計數據分析與邏輯表達,尋找實習機會與做好入世的身心準備(現代人雖然沒有叢林部落或古早年代的那種殘酷野蠻的成年禮考驗,看似文明禮貌的面試拒絕其實等同於否定社會新鮮人的存在價值)
  2. 找工作尋找尋求高檔均衡的機會:去挑戰外商、外派、穿著prada的惡魔老闆。(出來混的總有一天要還,學校老師鄉愿沒教、沒要求/不敢要求的+你/妳自己逃避、沒學會與沒有面對的,很快會讓人付出血淚加倍奉還)
  3. 40歲之前,以捨換得、用實戰力練自己的能耐、用腳投票(只看薪水職稱高低與調薪幅度,不要追求安逸穩定的環境;不調薪或調薪幅度低於業界水準甚至通膨率就是否定;40+歲之後自己當家再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舒適環境或存夠錢去追求不同的人生吧!)
 
 
已經蹉跎人生誤入歧途的該怎麼辦?
  1. 與其抱怨,不如認清它、放下它與接受它;與其怨天尤人不如認清事實與問題,想對策與找出路
  2. 人生在世界就是生老病死與相互折騰傷害,活到老學到老與不斷調整自己以適應環境,人生有如修煉,沒學會與沒有面對的課題,早晚都會回來糾纏,只能面對不能逃避。
  3. 認清學校與社會不同:學校課題測驗的是努力與IQ,社會歷練考驗的是EQ與運氣機緣,人跟人不該比較也無法比較,需要去比較、計較與努力的只有讓自己今天比昨天過得更好,明天要比今天更好。
 
 
結論
只要是服膺供需法的東西(起薪、價格)都沒有道理公理可言
  1. 性價比相較於10年20年前新進人員的薪資水平與工作表現,現在的新進人員又貴又爛(依老賣老的偏誤無誤)
  2. 不要把自己的薪水價格當成理所當然 或 都自己夙夜匪懈積極聰明的所得(以為自己值得高薪),其實個人努力與聰明才智對於薪資高低的解釋力或許不到50%.... 你/妳所念的科系、公司產品、產業成長、國家社會脈絡與國際經貿脈動,說不定解釋了薪資所得的變異50%以上
  3. 3.看得見的價格反應的是市場供需兩端的動態平衡,看不見的價值與抉擇取捨才是考驗當事人的智慧/眼界與格局,如同小王子所言- 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是眼睛所能看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