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3年1月7日 星期六

台灣的勝算1

臺灣的勝算:以小制大的不對稱戰略,全臺灣人都應了解的整體防衛構想

The Overall Defense Concept: An Asymmetric Approach to Taiwan’s Defense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33072

 

來賞味超級優秀將軍如何以小制大的傑出策略思考

會批評批判這本書的(軍方人士),要不沒有認清現實(如同小粉紅般的精神戰力必勝),要不沒有勇氣(苟且偷生),要不沒有策略思考能力


 


自序 臺灣防衛的關鍵選擇

 

在裁減人力與預算的狀況下,如何兵力精簡、戰力不墜?

面對兩岸巨大的國防資源與軍事實力差距,非常不樂觀

唯一的對策是「創新/不對稱」

 

溫水煮青蛙中的台灣到達臨界點

1.大陸改革開放蓄積經濟實力(美國以為大陸會民主化)

2.九二共識讓台灣享受(虛假的)和平紅利(部隊久訓不戰)

3.對岸出了狂人梁家河,訴諸民族主義的中國夢與統一台灣=>只剩以戰逼統,沒有和平統一的可能

 

軍事上弱國要避免戰爭,要能有效「嚇阻」對方

然而台灣一無核武器、二無軍事同盟,唯一的嚇阻就是『具有可信度的自我防衛能力』:

1.戰略正確(建軍規劃與戰略不跟對方比拼帳面上的兵力多寡)

2.防衛的能力(戰術戰法真得能讓對方付出慘痛代價)

3.堅定的意志(國民真的願意一戰,而不是隨便說說;要先讓台灣黑熊戰士幹掉白狼與紅統份子,讓台灣的國家認同與意識型態凝聚起來)

4.韌性的社會(承受戰爭的衝擊與損失,屹立不搖)

 

 

危害台灣的兩種聲音與意識形態

1.和平主義者:兩岸同文同種,不該有敵意,兩岸軍事實力懸殊(台灣沒有勝算),任何台灣軍事上的投資都是挑釁對岸,危害海峽和平

2.愛台主義者(激進台獨):全盤否定中國,不分中國與中共鎮日嗆聲

以上兩者都在鼓勵對岸動手

 

台灣面對對岸軍事威脅的正確態度:拿大棒,輕聲細語=>低調建軍/厚植戰力,不卑不亢堅守原則

 

不對稱作戰之所以能發揮作用,原因在於兩岸建軍思想與作戰目標不同

大陸要復興民族大業統一台灣=在軍事上完全占領與政治上完全統治台灣

台灣資源相對大陸微不足道,然而不需要在每處戰場都跟對方爭戰求勝=以退為進

讓出ADIZ,等對方敵機凌空再用防空飛彈殺傷

讓出海峽中線,等對方船團渡海再用岸際飛彈狙殺

讓出灘頭決勝,登對方登陸再集火摧毀集結區

 

以前軍方將領不敢想、不敢講的:對方登陸就完蛋了...

現在可以去想的是:即便對方控制了首都或六都都會區,如何在中央山脈打游擊戰,讓對方無法實現軍事上的完全占領與政治上的完全統治!

國家存亡果然不能交給線性思考的軍人,政治領導要跟軍人一樣有犧牲性命的覺悟。

 

不對稱的具體作法:

擺脫載台(戰機、軍艦與坦克)改以彈藥為核心

載台不能殺敵,彈葯才能

 

本書1-6章給平民,第7章以後職業軍人詳讀

台灣要讀這本書(自己國家自己救),更希望大陸領導也能夠讀這本書(打消侵台妄想)

 

 

第一部 演變中的臺灣安全

 

第一章 台灣與戰爭的距離

 

取決於

1.左岸領導意志與統一台灣意願的強烈誠度

2.解放軍是否具備侵台的能力(已非吳下阿蒙)

 

樂觀的臺灣

 

呆丸郎依靠的是「敵之不來」,而非「恃吾有以待之」

樂觀背後的想法與理由

1.台北不獨、北京不武

就是維持現狀,用台灣的立場去推論北京的想法

大陸2005制定了反分裂法,有權採取武力,想的是大國崛起,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

 

2.美國會出兵保護台灣

目前僅有台灣關係法,台美非軍事同盟、亦無協防條約

美國人流血保衛台灣?(看看烏克蘭的案例)

 

3.武統代價高昂

兩岸人民對於統一有著相當的認知落差

對於台灣人而言,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大陸不應發動戰爭

低估了「統一」對於大陸領導人的吸引力+高估了大陸的人命價值

 

4.承平生活民心偏安

台灣人民麻木到不想戰爭威脅

新聞講共軍機艦「繞台」,國軍全程「監控」,讓老百姓安心

然而共軍機艦「遠海長航」就是一種軍事策略與犯台的準備演訓

 

 

國際視野看臺海戰爭

 

正方:2035年前共軍具備犯台能力+完成民族復興統一大業+梁家河的稱帝與戰狼外交

反方:戰爭衝突會升高至北京無法控制的局面,理由

1.共軍能用武力解決台灣,就能用武力解決鄰近各國,周邊各國唇亡齒寒

2.攻台升高區域衝突,周遭各國採取防衛態勢,後果北京難以預料及控制

3.攻台正中美國下懷,利用台灣拖累消耗大陸國力

4.武力犯台萬一失敗=引發中共政權危機

 

 

為什麼中國尚未跨海進犯

 

1.台灣海峽的天然障礙

兩棲登陸非易事

 

2.中共政權的內鬥與内穩

梁家河稱帝後,已無異音

 

3.美國介入的因素

保持戰略模糊的態度

 

4.周邊國家的關切

與印度的領土爭議

與日本釣魚台的爭議

與南海周邊國家的爭議

 

以上因素增加中共犯台的不確定性

 

 

中國的意圖、如何武統臺灣

 

戰爭是否發生,取決於發動國的意圖與能力

主觀的意圖與客觀的能力,兩者缺一不可

而,主政者的意圖會增加(預算進而強化)實際能力,而增強的軍事實力又會強化主政者的意圖與信心

 

對於北京的主政者而言,要對以下三個問題都具有高度信心,才會發動侵台戰爭

1.解放軍是否具備跨海侵台+全面控制台灣的能力?

2.台軍能否阻止解放軍的跨海侵台+全面掌控?

3.北京能否承受美國介入的模式與手段?(提供台灣情報偵監/精準打擊、封鎖巴士海峽/琉球群島)

 

從解放軍建軍投資的角度來看,優先在彈道反艦飛彈、五代戰機、航空母艦、大型水面艦與潛艇(兩棲艦艇建造相對不快),可知其戰略優先為

1.嚇阻與拒止美國軍事介入

2.嚇阻台灣走向法理台獨

3.跨海與占領台灣的全面力量

 

隨著共軍軍力增強,手法與程序階段是

以武抑統

打破海峽中線,海峽中線本來就不存在任何法理

兩岸誤判開第一槍的風險越來越高

 

以武致獨

梁家河依據當下政治鬥爭所需,透過打擊特定機艦、圍困外島或遠火打擊台灣軍事目標,以化解内部政治矛盾壓力

 

以武統一

跨海作戰實質進攻與試圖占領台灣

 

 

決定臺海戰爭爆發的因素

1.大陸韭菜的中國夢

2.習近平

3.兩岸軍力的失衡

4.美國的嚇阻能力與承諾

 

 

什麼時候可能爆發戰爭

2022習近平稱帝

2027中共達成國防跟軍隊現代化=具備跨海攻台的能力(梁家河第三任屆滿)

2032中國經濟GDP超越美國(梁家河第四任屆滿,他不能再等)

對於中共而言,台灣問題的本質是美中競爭

美國國力與軍力落後中國的時刻,就是中國拿回台灣的時刻

 

台灣需要的不是幻想、也不占卜而是戒慎以對,時間不站在台灣這邊

 

 

 

第二章 當中國成為東方不敗

 

中國不在韜光養晦,悶生發大財,而是下餃子戰狼展現民族自信

 

上下同欲的強軍夢

上面的一帶一路

下面的牆軍民族自信

 

和美國利用航艦全球巡弋的威望政策如出一轍

如果沒有配套的經貿戰略拓展經濟藍海,解放軍不可能走出陸地(國防預算不可能經年成長)



  

由上而下的軍隊轉型

 

就傳統中國文化而言,權貴=貪汙,反貪通常低調以免破壞政府形象

習大卻大張旗鼓打貪,借反腐鞏固權力中心+幹掉以陸軍為主的軍方高層,

「軍區」為「戰區」=>仿效美軍跨區域與軍種的聯合作戰

 

中共善於偷竊、模仿與複製他人的成功經驗

從建置北斗衛星系統、電子作戰地圖與寬頻網路,不難看出中共的野心是全球性的霸主,而非僅止於區域軍事強權的地位。

 

對於非理性的民族意志+黨政軍一體的國家機器與缺乏法律和媒體制衡的獨裁政府,就是世界各國的威脅(而非僅針對台灣)

 

 

解放軍威脅臺灣的方式

 

幾個有關中共對台動武三個前提假設(影響政治外交、戰略與戰術層面)

1.解放軍對台動武的紅線規則(台灣宣布獨立、台灣發生內部動亂…)

2.美軍介入的可能性一直存在

3.不論解放軍採取何種手段,一定要登陸才能算是完成實質占領

 

兩個與犯台有關的客觀地理條件

1.台灣海峽是連結東海與南海的交通樞紐,有著美中日三大經濟體的運輸需求,開戰=中斷此一運輸樞紐,牽扯國際政治與外力介入;解放軍對台的戰略與戰術設定必須速戰速決

2.以往解放軍渡海能力不足,犯台必須由近而遠:金馬外島=>澎湖=>台灣本島

近年來各項武器裝備不斷更新,戰術彈性大幅增加

 

殺傷性武器

1.戰術彈道飛彈、巡弋飛彈,總數>2500,可北斗衛星定位

2.多管火箭系統,可直接打擊外島與灘岸防禦設施,國軍無有效防禦裝備

3.無人攻擊載具+新造百餘艘戰艦配備各類飛彈>4000枚,反艦飛彈射程普遍>160km+S400等新型防空飛彈涵蓋範圍達到台灣東部

4.水雷>5萬枚,可有效封鎖港口與航道

5.高超音速飛彈DF17

6.轟六戰略轟炸機(轟炸機數量:俄羅斯153、美國156、中共231),海軍軍艦疏散到石垣島以東,也是逃不過轟六掛載巡弋與反艦飛彈的打擊航程

7.隱形戰機J20,預估2025數量>100

 

戰術性載台

1.075登陸艦,載運1700人,30架各型直升機、35台兩棲車輛與3台氣墊登陸艇;除三艘075外,還有類似輕航母的076建造中

2.新型作戰艦,055052D054A超過60艘,056A超過50

3.滾裝貨輪,扣除071072073075外,還可以徵招民用貨輪50

4.兩棲突擊戰鬥車,三棲突襲旅陸續換裝ZTD05ZBD05,總數>1000,為國軍灘岸守備的主要威脅

5.氣墊登陸艇,把俄羅斯的野牛國產化,排水量550噸,載重150噸,可搭載3輛戰車或8輛步兵戰鬥車及140名步兵

6.潛艦,各式柴電55艘,核動力13+具備線導與為尾流追蹤的魚雷有能力封鎖台灣,連美軍都沒有有效反制措施

7.大型運輸機,運20,預估2030具備一次空降2萬人與對應裝備的能量

8.直升機,2025預估有1800架,可執行三棲立體作戰

 

電子裝備系統

1.數據鏈路系統

2.電抗無人機

3.遠程干擾、通信對抗機,有運八遠干機+J16電戰機

4.人攜電子通信干擾系統

5.影項偵蒐器與無人機配備至連級系統

 

太空衛星系統

偵察衛星種類齊全(紅外線、光學、雷達成像)數量多

可有效掌握台灣各種載台位置

 

改變戰場的未來科技

AI、大數據、量子計算、5G

2017年全球投資AI新創企業的152億鎂當中,中共占48%,美國38%

AI搭配5G通訊=無人化戰爭,可以改變戰爭遊戲規則

 

 

解放軍的無形戰場與威脅

1.認知戰

包含心理、法律、輿論,打擊對方軍心與士氣

 

2.網路戰

網路攻擊,滲透國外政府機構

 

 

中共武力犯臺手段

 

美軍預估中共2027犯台,是基於共軍的能耐,而非意圖

2030後,解放軍能力更提升,屆時可能性或許更高

 

對台用兵的可能手段

1.海空軍事威攝(進行式)

2.遠距聯合火力打擊

3.奪取外島

4.三棲登陸全面犯台

 

上校簽投降承諾書

https://tw.news.yahoo.com/%E5%9C%8B%E9%98%B2%E9%83%A8-%E5%90%91%E5%A7%93%E4%B8%8A%E6%A0%A1%E9%81%AD%E6%BB%B2%E9%80%8F%E5%90%B8%E6%94%B6-%E5%87%B8%E9%A1%AF%E4%B8%AD%E5%85%B1%E5%B0%8D%E5%8F%B0%E5%9A%B4%E5%B3%BB%E5%A8%81%E8%84%85-053306176.html

 

看到以上新聞,以外人(公民)角度覺得不可思議,怎麼一位學經歷完整的上校會有如此匪夷所思的事情。然而對比李喜明將軍書本的分析,或許不難理解:最清楚敵我軍力的往往是軍方的人,而軍方很多人(特別是高階將領)應該()心知肚明,態勢嚴峻、時間不站在台灣這邊從理性的角度思考:打不過對方就加入對方,其實相當符合個人利益考量(開戰要付出性命代價的就是現役軍人,軍人也是人,貪生怕死才是人性)

 

這位上校乃至於一些退將的(叛國)行徑,至少就我個人而言,有了一個相對合理的解釋。

 

正視殘酷現實,跳脫出陳舊窠臼觀念,講真話提出對策出路的,才是真正的好策略與優秀幕僚。

 

 

 

第三章 躊躇在十字路口的國軍

 

台灣軍事預算由1950國家預算的50%,至2022約為國家預算的16.5%,低於社福與教育支出

1979中共美國建交,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被台灣關係法取代

台灣不是被國際承認的國家,武器取得困難,自主研發有限度

台灣人口結構高齡化與少子化

政客討好選民廢除義務役與役期不斷縮短

以上趨勢脈絡,讓國軍從50萬大軍縮減為21.5萬,編現比只有85%(編制100人,實際只有85)

 

國軍需要突破

 

 

由攻轉守的戰略思維

攻勢作為:1949-1971

攻守一體:1971-1979

守勢防備:1979-2002

積極防衛:2002~

(源頭打擊其實是報復的戰術作為,而非戰略層次的嚇阻)

 

 

模糊的軍事戰略

防衛固守、有效嚇阻 只是理想願景的空話(面對軍事體量>>台灣的敵人,如何辦到?)

=>反映出國家沒有國家戰略(維持現狀、不統不獨),因此軍事戰略跟著打迷糊仗,影響深遠

 

軍事戰略驅動兵力結構、作戰構想、部隊任務與訓練、作戰準則與後勤等攸關勝負的因素

戰略要包含「目標」、「方法」、「手段」,不能模糊以對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永遠不足的國防預算

 

20年前中共軍事預算約為200億鎂,台灣約100億鎂

20年來台灣軍事預算基本維持不變,中共不斷成長

2021年中共軍事預算約為3000億鎂,台灣約130億鎂

 

國防資源預算要包含財力、人力與物力,三者環環相扣

財力=編列預算實現建軍構想

人力=各軍人員配額

物力=符合戰略需求的武器裝備與採購開發

 

2022國防年度預算為3726億,約為國家預算的16.5%,低於社福與教育支出

年度國防預算外,還有

2020-2026 F16採購特別預算2472

2022-2026 海空戰力提升計畫特別預算2373

 

雖然特別預算看似能解決當下(中共犯台)的需求(補足物力),但如後續維持財力人力不足,將更容易產額外壓力

 

達成戰略目標有賴國防預算的支持,然而預算大餅通常難以滿足無止境的軍事需求。

 

面對現實的$問題,台灣國防更要創新。

 

 

誰來當兵:募兵制與少子化的衝擊

 

少子化的衝擊

2020 台灣出生人口165千多人,死亡173千多人

2021 台灣出生人口153千多人,死亡183千多人

 

募兵制的隱憂

傳統觀念好男()不當兵

錢錢錢

215千人,扣除聘雇與行政員額,作戰人力約12-13萬人

沒有了義務疫,社會對於軍隊更沒有情感連接(疏離感增加),年輕人更覺得事不關己

部隊變成以志願役人員為主,志願役薪資成本高,連帶排擠裝備採購與維持的育算經費。

 

軍人價值不受社會肯定

1.薪資福利不具吸引力

2.相對低落的社會地位

造成軍人也自暴自棄,失去榮譽感(這個人數最多、觀念卻最迂腐的黃埔陸軍要反省刺槍術、整理草皮棉被、踢正步不務正業)

2013的洪仲丘反國防布正是這樣一個對黃埔軍的不信任

 

從徵兵制到募兵制,再從募兵制回到徵兵制

前者是政客討好選民,後者是美國看不下去

轉換其實是大工程,相關配套措施要到位需要好幾年(因應中共威脅緩不濟急)

國軍不過是增加了量,質與整體戰力不見得能提升

 

挪威小軍隊的大國防

https://www.dtmdatabase.com/News.aspx?id=1076

 

 

捨不得放手的傳統軍武

 

昂貴不是傳統軍武(戰機/戰艦/戰車)最大的缺點,真正的問題與關鍵在於戰時的存活性=>容易被鎖定與一開戰就優先被點名摧毀

其次是籌建期長,占去預算付出大量機會成本

最後比拼預算砸錢,台灣絕對贏不了對岸

 

砸大錢買F16、國造潛艦、M1 T坦克,固然有助局鞏固軍心士氣,但對這些華麗載台的迷戀,會陷入陷阱窒礙台灣的防衛。

 

 

熱門的「國防自主」有什麼問題

1.缺乏戰略指導,研發項目廣而不精

2.眼前迫切威脅限制研發時程,研發量產跟不上作戰需求

3.缺乏高端國防科學研發人才與基礎設施

4.缺乏國防工業體系,研發難以銜接生產

5.軍火市場競爭激烈,關鍵技術獲得困難

6.爆衝式資源投入(研發IDF之後財去人散,直到勇鷹,海軍的造艦亦然)

7.規模太小產品無以為繼

 

台灣適合的國防自主

國防投資是為了國防安全,而非扶植國內廠商=>該外購就外購

台灣的國防研發應該要師法以色列,研發工程師經歷過戰爭,退伍後持續在部隊保持訓練和戰鬥,知道部隊要得是什麼(而非自己能做的產品是什麼)

一開始的研發就應該融入部隊運作的脈絡,而非科科院悶著頭為了研發而研發,東西出來不對不好用。

要符合台海防衛作戰需求+無法外購得才全力自研自製

 

想想老美還真是高明,看不下去,跳出來直接跟台灣談哪些裝備器材可以在地代工生產,不要自己妄想研發設計,一則直接備料,二則省去開戰要從關島運過來的麻煩。

 

 

 

軍購的美麗與哀愁

 

台灣80%以上的武器裝備都是美製(壟斷),美國也利用軍售來制衡中國

軍售除了幫助台灣自我防衛外,也是美國處理美中台與穩定台海的有效手段

 

美國軍購對於台灣的好處

1.提供連帶訓練,幫助國軍開眼界+相關交流(除了實兵演練外)

2.排除令人反感的軍火交易舞弊

 

不被了解又被誤解的對美軍購(凱子軍購)

照理國人應該支持對美軍購,實際上民眾反應往往不如預期

最被質疑的就是價格高昂,真的被當凱子海削嗎?

其實不然

1.連帶訓練與技轉

2.3.2%的行政費(=降低軍火掮客與交易摩擦的成本)

3.我方立法院要求40%的工業技術合作價款

人家賣方有嚴格的技術管制規定,台灣自己墊高的軍售的成本+拿不到真正的核心技術(圖利了立委相關的廠商)-主導單位經濟部/立法院出於自身績效考量,迄今未能改變

 

美國政府對於軍售的立場

1.親疏有分=>政治考量

2.不議價、不賺錢、不賠錢

3.對台軍售基於台灣關係法,只能出售防禦性武器

4.有些武器跟盟友合作開發,美國沒有辦法說賣就賣

5.強迫台灣買岸置魚叉=>引導台灣配合美國圍堵中國

6.基於當下情勢考量,有時候賣給台灣次級品(低於美軍現用,如S-70),有時賣的是高級品(比美軍現役更先進,e.g., 阿帕契、愛國者飛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