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3年2月4日 星期六

台灣的勝算4

臺灣的勝算:以小制大的不對稱戰略,全臺灣人都應了解的整體防衛構想

The Overall Defense Concept: An Asymmetric Approach to Taiwan’s Defense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33072

 

 

第九章 作戰構想:如何執行整體防衛構想

 

ODC 四大支柱

1.戰力防護(禁得起打、挨得住揍)

2.濱海決勝:擊敵於半渡

3.灘岸殲敵:上岸到進入城鎮階段

4.縱深防禦:焦土與游擊戰

 

 

軍人也是人,也會貪生怕死,李將軍講出了其他多數高階將領不敢想乃至於講不出口的現實與事實

 

總結感想如下:

1.這才是救亡圖存的好策略(適合跟“好策略與壞策略”一書一起讀,有助於理解+辨識市面上一堆策略大師seafood或胡說八道的軍事專家)

 

2.策略與組織轉型都要經歷既得利益體系的瘋狂抵制:先破壞再建設(打破和跳脫既有次佳均衡,才能找到更佳的均衡)

 

3.台灣的勝算與命運,接下來要看大家集體的作為與不作為(軍工體系的得利者、觀念陳舊的軍方高層、操弄民意的政治人物、不願面對現實與付出代價的百姓)+上天的安排與造化。

 

4.這是用靈魂寫的一本書,寫出一輩子自我不斷反省與淬煉的深刻思想(可惜接班的人欠缺了那樣深刻的反省、自我質疑、勇氣與格局眼界)

 

5.裸退與書中論述對事不對人(不口出惡言),真是本事、典範、氣度與格局。

 

四個月兵役的荒謬之處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61369

1. 馬政府拋出兵役縮減的題目=>毀台戰力根基禍首

2. 國防部一堆怯懦、沒有肩膀的將領

3. 幻想美援的綠營文青

 

 

還好匪軍的導彈實戰的殺傷力其實也不大

數理分析中共火箭軍編制和打擊能力

https://youtu.be/fdzYTO4QyOo

 

 

戰力防護

面對敵人的飛彈洗地第一擊,台灣也具有反擊能力,這有助於提升軍心士氣,但無助於改變戰爭勝負

 

1.重點是防護作戰能力,而非重要軍事設施

分散疏散+機動+偽裝欺敵+多重配置與快速復原,讓敵方無法一次全殲

 

2.如何防護空軍基地與戰機

台灣空防是300+主力戰機,消耗1/2以上的國防預算

直白而言,解放軍的巡弋飛彈+彈道飛彈數>國軍的防空攔截飛彈

台灣把具備反導能力(昂貴)的愛三與天三用來防衛三大都會區=>其實應該用來保護重要雷達站等戰力關鍵資產(而非政商高官或總統府)=>另外防禦都會需要雷達開機搜索=讓敵人掌握雷達位置+發動反輻攻擊

 

蘭德的殘酷+政治不正確的建議:等到敵方敵機護衛船團要登陸的階段,所有或剩餘防空雷達再開機,給與敵方最大程度的殺傷

台灣適合的不是單套性能強大的愛國者飛彈系統,而是便宜但串連各野戰防空雷達與防空飛彈

 

3.跑道多重配置+精進搶修作業

軍用機場+民用機場+戰備道

共軍針對機場也有萬劍彈+集束彈與詭雷

耗費鉅資購入維護戰機之餘,機場跑道、油庫、電力系統反而是脆弱的罩門

 

4.建立滑跳起飛能力

F16使用滑跳板,起飛距離可以減半=匪軍攻擊機場跑道需要飛彈數大增

可惜空軍不熱衷(設了即便不用,也可讓匪軍衛星偵照看到,不得不假設台軍具備這樣的能耐,打亂原本規劃)

 

5.增加開放式機堡的安全性

空軍師法美軍,機堡半露天沒有門=>這會增加彈片殺傷的風險(cheap kill)

加門可以防範破片的損失+讓對方衛星偵照不容易猜出堡內是否有飛機,成本效益高

 

6.防護空軍洞窟基地

東部洞窟基地可防彈道飛彈,但難防巡弋飛彈從洞口飛入

洞口要有防爆牆讓巡弋飛彈撞牆+CIWS防護

另外空軍基地也要預防敵方特戰攻入=>當地陸軍要聯合演練、把轄區內的空軍基地防護視為優先任務(而非耍自己陸軍的猴戲)

 

欸,以上這幾點讓人看見國軍的悲哀

1.各軍種本位的傲慢(總長上有政策、各軍種司令下有對策;反正總長跟值日生一樣,用輪的)

2.三星參謀總長作一個上校或少將指揮官該作的事(校級軍官作尉級軍官的事,尉級軍官作士官的事,士官當士兵用...)

3.戰略、戰術與戰備整建相互脫鉤(李將軍這麼出書一寫,各軍種會是從善如流,還是更死不認錯?!)

 

7.如何防護海軍艦隊的戰力

原先的想定:即將開戰時,海軍主力戰艦就疏散到東部外海或南海(當年匪軍還沒航母+遠程打擊力不足),待解放要橫渡海峽時再班師回朝,現在解放軍有轟六+長劍等;這招戰術應用的艦隊存活性存在憂慮

 

一級艦一樣出港疏散需要:搭配海巡+民用商船編組+停泊靠近東部海岸

二三級艦則疏散到漁港分散停泊

優點如下

1.讓匪軍難判斷何者是軍艦,伺機出擊

2.掠海的巡弋反艦靠近海岸時,最終尋標與攻擊階段會受到地形影響干擾

3.在陸基與艦隊防空系統的掩護下,執行反潛作為及干擾敵方潛艇鎖定

 

8.如何防護陸軍的戰力

1.機動與分散

2.偽裝與欺敵

3.野戰防空

 

 

濱海決勝

匪軍登陸才是他們麻煩的開始(越難獲得運補+得到己方的保護)

 

設法維持國軍自己的擊殺鍊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55509

 

當對方已經渡海接近台灣,擊殺不需邀透過長程雷達或衛星,其實海巡雷達及可

敵方離台灣越近,台灣的擊殺手段越多、效果越好、作戰效能越高

濱海決勝指的不是狹義的海岸或領海,而是國軍陸海空軍能夠偵測與打擊的範圍(包含對岸的機場與港口)

 

台灣大戰略態勢上屬於守勢,然而在濱海決勝的範疇內,可以用攻擊作為最佳防禦手段:不是傳統的掌握海峽中線與空優,而是摧毀敵人渡海能力-兩棲船團與空降運輸機隊;也只有在濱海決勝的範疇內,台灣才有相對優勢。


 

灘岸殲敵

攤岸指的不是狹義的海灘或灘頭陣地,而是可能登陸的港口或機降的機場

必要時國軍要自行毀掉這些機場與港口

這個階段台灣大概也已經失去海空軍的大半戰力,

 

敵人還沒上岸,防衛主力如下

1.微型飛彈快艇

2.岸基魚叉/雄二/雄三飛彈

3.快速布雷艇(阻止敵人登陸或運用港口)

 

敵人已經上岸,防衛主力

1.傳統多管火箭或火砲

2.海馬司

3.攻擊直升機(空優在敵人手上)或無人機

 

空機降的敵軍

野戰防空+人攜式刺針+標槍飛彈

 

如何善用民間資源強化防禦

1.離岸風電設施(設置在登陸灘頭)

2.離岸水產養殖

3.消波塊

 

 

縱深防禦

關鍵不是要戰到最後一兵一卒,而是要傳遞資訊讓敵人心生膽怯

=>下一章的國土防衛部隊

 

 

 

第十章 深層的嚇阻:建立國土防衛部隊

 

 

 

臺灣的後備制度出了什麼問題

台灣現行軍隊動員的4項目的

1.編實動員(讓現役部隊滿編)

2.擴編動員(攤岸與城鎮縱深守備旅)

3.戰耗補充

4.軍事勤務動員

 

目前後備軍人約230萬,退伍8年內約80萬,召訓對象有

志願役約8萬,義務役+四個月軍事訓練役約60

 

後備動員改革:淺談基幹旅的利弊得失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873/5984791

 

1.問題的關鍵

1.1國軍的作戰構想是:制空制海反登陸,需要的優先後備動員其實是海空軍+飛彈防砲+資通軍,而非陸軍

1.2人員+裝備+訓練=戰力,裝備用二手淘汰,訓練長期鄉愿形式化(空有人頭人數)

1.3舊瓶(制度沒變)裝舊酒(訓練目標沒變)

 

問題

1.常後一體的幻想:幻想後備部隊動員之後可以跟現役部隊一樣的戰力

2.裝備問題:二手裝備=退役下來的裝備,妥善率更糟糕,戰力想要常後一體匪夷所思

3.人力與訓練場地問題(陸軍挖東牆補西牆)

後備旅有三

甲種旅(新訓旅)

乙種旅(軍事院校與測考部)

丙種旅(各縣市團管部編成的後備旅)=>沒有場地

 

國軍想走美國的國民兵制度

https://www.ydn.com.tw/news/newsInsidePage?chapterID=1503646&type=forum

但是原本的點教召與後備動員機制/概念與美國國民兵國情不同(美國國民兵其實也是現役部隊)

國軍的海空軍適合仿效美國的國民兵制度,但陸軍適合國土防衛部隊的概念

 

2.重新思考全民防衛的機制

師法波羅的海三小國

接受現代游擊訓練、納入女性、各國土守衛隊守備自己的縣市城鎮

國土守衛隊:全自願常備

借鑑烏克蘭:正視台灣的國土防衛之道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124/6170970

 

亟待建立新的全民防衛機制- 黑熊部隊

防土防備部隊,不是參與正規軍

而是協助正規軍分攤難度較低的工作與任務(相對合理的期待)

任務:(如同烏克蘭)通報+避開共軍的主力+伺機突襲的敵人後勤補給+幫忙進行認知作戰:把共軍被修理的畫面上傳公諸於世+協助急救救災

裝備:使用同樣標準與規格的輕型槍砲彈藥+無線電通訊器材與無人偵察器材(而非二手的重型裝備)

人員組成:志願民眾與義警消+社區在地化

幹部:國軍退役或備役特種軍士官

指揮:權責下授的各區分散自主

訓練:定期集徵訓-每年兩次,每次兩周

作戰宗旨:分散與機動,存活與存在即為勝利

 

 

3.政府的角色與作為

欸,無作為,坐以待斃

 

4.國土防衛部隊的深層涵義

傳遞中共:台灣動員所有資源,作好犧牲的準備,大家來相互傷害:看是台灣先垮還是中共政權先垮。

 

5.不可毫無作為

國土防衛部隊展現的全體國民抗敵意志,遠比各種武器裝備更能嚇阻中共歪腦筋

作錯做得不好沒關係,毫無作為才是唯一錯誤;技術或法規不應該是藉口

 

 

 

第四部   臺灣國防安全的未來

 

第十一章 整體防衛構想的實踐與挑戰

第一個嘗試突破障礙的,沒有不流血付出代價的,向來都是如此。

可惜接棒的沈一鳴上將,任內因公殉職,後面接棒的海軍劉志彬/黃曙光(醉心搞潛艦)+陸軍陳寶餘(搞總部幕僚人員打靶)

 

 

我們該如何實踐「整體防衛構想」

1.管理階層需要翻轉觀念

ODC的本質是基於經濟學的戰略規劃,而非基於武器裝備的戰術戰法

 

2.認清事實

 

3.重整建軍與軍購體系

各軍種由下而上,改為由上而下(戰略=>戰術戰法=>裝備器材)

 

4.掌握轉型窗口與籌獲需要武器裝備

 

5.發展相關準則與訓練

絕對不能抄有優勢兵力的美軍教範

 

6.制定彈性易行與可行的作戰計畫

 

7.改變訓練體制與內涵

指揮所演習(command post exercise)是在交戰雙方各自在實戰時的指揮所,透過電腦模擬系統不間斷的處置回應與操作=>目的是磨練指揮官與幕僚的指揮與戰法

現在又恢復把雙方集合在一起,每日兵推與研討混合=浪費時間研究戰術戰法

 

實兵演練(field training exercise ),目的應該是自由對抗的實兵演練,而不是火力展示

 

 

為何有如此多的窒礙、挑戰

1.以政治為本的思維考量

2016民進黨政府政策的國防藍皮書- X國造(背後龐大的利益)

ODC沒有利益與搞頭

 

2.傳統軍事思維的根深蒂固

黃埔長期以來閉門造車+官大學問大

 

3.不對稱作戰涵義的曲解

一個概念各自詮釋,以利維繫各軍種想要的戰機戰艦與戰車

把發展長程巡弋飛彈的對稱當成不對稱的一部分

 

4.軍種各顯神通,爭食國防大餅

 

5.官僚體系內的抵制

要經歷先破壞再建設,打破和跳脫既有次佳均衡,才能找到更佳的均衡

 

 

 

第十二章 邁向新的戰略典範

 

臺灣的安全不能暨放在一個模糊的防衛戰略,模糊的戰略不能防衛也不能嚇阻。

當前國際局勢

1.聯合國完全失能

2.大國間相互叫牌(在不MAD的狀況下)

3.臺灣有如烏克蘭,有著類似歷史糾纏與民族愛恨情仇

4.臺灣的安全很大因素取決中美競爭博弈的結果

 

 

美中大國博弈下的臺灣安全

美中缺乏互信、兩岸也缺乏互信

充滿猜疑的狀況下,美中與台海終將一戰,很可能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臺灣安全必須放在美中競逐的大架構下來看

 

北京的立場

1.臺灣是核心利益

2.反獨促統是對台基調

3.抱持戰略耐心(以時間換取空間)

4.2021-2050的三十年期間,軍力優勢向北京傾斜,有利武力犯台/以武逼統

5.有軍事現代化的目標與時間表

 

在有把握的前提下採取武統,前提有三如下

1.中共全面進攻的武力

2.臺灣自我防衛的能力與決心

3.美國等境外勢力介入的決心與方式

 

 

華盛頓的態度

1.盡量維持現狀(戰略模糊,可以賣台也可以借台殺共)

2.遏止北京突破第一島鏈

3.見機行事

 

 

臺北的態度

1.跟著美中態勢搖擺(沒有中心思想、得過且過)

2.內部民意分歧反覆無常

3.自己也沒明確的戰略、堅定的意志與做好存活準備

 

 

「整體防衛構想」對臺灣安全的重要

1.烏克蘭證明ODC可行有效

2.自助人助,防衛台灣的方式要與美國的利益相符(不要幻想美軍艦隊再次進駐臺灣海峽+美國大兵為保謂台灣而流血)

3.臺灣不能逕行宣布獨立=踩中共痛腳發動侵台戰爭=>此一情境美軍沒有義務防衛支援臺灣;美軍對台的義務只在中共片面改變現況,執意犯台時

4.是否發動戰爭,發球權在中共手上,不在美國手上;萬一中共發球,臺灣要靠ODC撐住

5.美方也越來越表態支持台灣搞不對稱戰力(美國也有自己國內的一堆問題+國際關係要傷腦筋)

6.在美國戰略模糊的前提下,ODC能讓台美軍事合作在實質上有明確目標與實際效益。

7.臺灣在軍購與建軍整備上,沒有把ODC與不對稱放在心裏;雖然多年來蘭德的評估與各種兵棋推演,已經預示ODC是唯一的出路

8.ODC的框架下,台美兩軍才能更有效率的協同。

 

還好美國人做事比較講實際(依據兵推電腦模擬)ODC的構想透過美國人灌回臺灣府院與軍方高層,一些李將軍ODC的構想逐漸被討論與實現中

 

 

 

臺灣需要戰略典範轉移

 

附錄 「整體防衛構想」摘要列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