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大人學破局思考2

大人學破局思考:從關鍵小事看出職場大局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9713?srsltid=AfmBOoqzOu7hmlpFieMR3pAqIpSg3jBz6ZIwpr77KSGhPQ7nmtfdA0g9




PART 3 布局:洞悉同局競合


掌握職場人際的本質——經營人脈,只能靠交際?

人際關係的本質=>滿足該場域的存在目的,演出適合的角色

相親的場合=>以結婚為目的,不是來談戀愛與交往試試看

當兵的場合=>大家以平安退伍為目標,不要過度認真,自找麻煩

面試的場合=>雇主找便宜好用與(愚)忠心的人力,不是優秀與有想法的人

職場=>打工仔合作把事情做完賺錢、準時回家;老闆:賺錢風光自己,而非認真經營不要添麻煩

外表嚴肅(看似認真嚴謹),內心輕鬆(盡力而為)


職場人際關係=合作,合作=相互利用與解決對方的問題/帶給對方好處



避開小圈圈的陷阱——加入「他們」,上班才有保障?

小圈圈的好處:自己人&國王的人馬

壞處

  1. 排擠效應,與圈外同事交流機會低,活在小區同溫層中
  2. 屏蔽效應,特定資訊跳過你
  3. 同儕效應,喪失獨立判斷能力
  4. 網絡效應,自己的私事容易被傳播
  5. 背叛效應,自己當上主管,難以帶底下的人


職場同事不見得是朋友,維持:和善而獨立,親切且神祕



配備八卦的核心技能——同事愛聊八卦,不喜歡又能如何?

職場的事實

1.有人的地方就有八卦

情緒抱怨


2.八卦其實是做人與做事能力的一部分

掌握八卦避免麻煩事,私下運作的時間與空間;越基層的人越依賴八卦的訊息管道


3.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

八卦可載舟亦可覆舟,對於打小報告自己要小心不要被利用

不遭人忌是庸才,不想被人講話,自己謹言慎行



定下聰明的互惠原則——別人求助,到底該不該幫忙?

給予Give and Take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20643?srsltid=AfmBOorMIiKz-VfTje5sdQ1R6uiItdMwx47uzTwgPM7gMCiFqT0PiDSr 

世界分成給予者、索取者和互利者三種人。

  • 「給予者」總是樂於分享;
  • 「索取者」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 「互利者」則為了可預期的好處,願意付出相對的代價。


一般人總認為商場如戰場,掠奪才是王道,但格蘭特教授卻發現,能夠帶領公司走向成功的人,並不是「索取者」和「互利者」,反而是「給予者」。那些信奉「利他主義」的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往往才會是最後的贏家。


成功的人都有三項特質:一是努力,二是才幹,三是運氣,如果想成功,這三者缺一不可。而丹尼.夏德爾和大衛.霍尼克的故事則點出第四項極重要但常被忽略的關鍵:我們的成功取決於我們與他人互動的方式。在工作場域中,我們每次與人互動都是在做選擇:到底該盡量搜刮利益,或是不計較得失,盡可能貢獻出最大價值?


https://readingoutpost.com/give-and-take/ 

「給予者」的力量與優勢

  1. 人脈,人際關係其實是百米長跑
  2. 團隊合作
  3. 辨識人才
  4. 柔軟溝通


表現最好與最差的都是給予者:

苦主型的給予者:成就了別人,擔誤了自己

贏家型的給予者:

重視自己的時間分配,有自己的輕重緩急,不會無上限的奉獻自己的時間與資源去幫助他人

有自己的協助規則,能配合的才給予協助(幫得起來的才幫,扶不起的阿斗不幫)



建立團隊優先的思維——向人求救,是不是代表不適任?

員工不反映問題、不求救直到事情搞砸的原因

  1. 東方的職場文化,不喜歡麻煩別人,覺得反映問題代表示弱與無能
  2. 不想要虧欠人情
  3. 自我感覺良好&自尊心太強(拉不下面子)
  4. 不想要別人說閒話(被別人擦屁股)
  5. 默默等待別人主動關心


求救與找人幫忙不是壞事,但自己要做好準備:

  1. 設定停損時間點(至少還有搶救的時間)
  2. 把問題與卡關之處說清楚(讓別人知道如何幫忙)
  3. 管理利害關係人的期待(任務與目標可能成果與樣貌)
  4. 整理自己走過的路(說明自己已經做過哪些嘗試)
  5. 準備好半成品與交接(避免重工、重蹈覆轍)
  6. 態度要認真與誠懇(認真聽、仔細記錄)
  7. 確認自己理解同事或老闆的指導(回報執行狀況,請對方確認)
  8. 記得還人情債



跳脫能者過勞的悲劇——遇到豬隊友,能力強的人就活該倒楣?

公司裡的職缺與晉升機會是最稀缺的資源=>同事之間彼此相互競逐

會釋放出職缺與晉升機會的公司≒代表組織或部門擺爛+視為火坑而非機會(跳槽的詛咒)


執行重要專案=>被老闆看見=>升遷=>晉升管理職

  • 職場上的每一天,都有人在打你的分數
  • 當身在基層時,你沒有權力,只能忍耐+觀察
  • 等到冒出頭時,就知道誰可以合作,誰該送入冷凍庫/誰又該逼走


老闆是人不是神,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不會主動申張你的公平正義

職場勞役分配不均是常態,不存在絕對的公平正義,不要讓自己陷入”不公平”的負面情緒中

願意承擔=增加被看見的機會(把自己當老闆與品牌,用經營自己角度來經營自己的工作),擺爛卸責通常傷害的是自己=>老闆其實懂得用寧靜開除來抗衡寧靜辭職


向上流動難,向下沉淪容易;如果努力過後,沒有獲得賞識=>盡快離職,遠離大鍋飯的環境! 



理解職場的「公平」——做事不是重點,做人與曝光才是?

個人fit 老闆的目標,老闆fit 組織的目標

e.g.,

國營企業,跟政府預算有關,能取得政府預算的人紅

新創公司取得創投資金,攸關存續,跟金主關係好的人紅

對於多數企業,立下戰功、帶來營收的人紅

能夠幫公司簽下大單的業務,即便在公司人緣不好或平時偷雞摸狗,老闆也會睜眼閉眼

戰戰兢兢的行政人員,不能幫公司帶來收入,有功無賞有錯要罰=>工作表現沒有當事人自己想像的那麼重要


職場的公平=利用價值,而非是工作的認真程度或職務的loading

利用價值=老闆在意的事物


就老闆的立場,升遷的最佳人選,不是能力最強,而是最平衡的人:辦事老闆放信、專業技術不錯(同儕服氣)、跟大家處的好(沒有人反對)+各部門願意配合(不會搶績效有團隊精神)


升遷制度通常只是形式,目的是為了不要跑出老闆不認同的人(明的規則不如暗的認可)




PART 4 格局:掌握升級關鍵

選擇環境與戰場,而非讓環境與戰場選擇你


擴充自己的選項——除了A與B,還能怎麼辦?

其實選項不只二分法:留下來(面對惡老闆/爛環境)或是離開(另起爐灶)

=>把自己限縮在「員工」的角色,自然只有員工的選項


跳脫思考框架的方法

  1. 多讀書,而且是不同類型的書
  2. 找老闆與主管聊天
  3. 超越角色:站在老闆、客戶或競爭對手的角度來思考


心態致勝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8441?srsltid=AfmBOooC0lc2KqVUXsnwTLnDydDxFHJMqIVvuI2hB5YFzVDul-Ehixit 

人有兩種心態:「定型心態」和「成長心態」。擁有「定型心態」的人,總是急於追求證明自我,將所有成果二分為成功或失敗。擁有「成長心態」的人,則是樂觀看待自己的所有特質,將個人的基本素質視為起點,可以藉由努力、累積經驗和他人的幫助而改變、成長。


跳脫思考框架,正是一種成長。



讓風險變得可控——不想再後悔,偏偏計畫趕不上變化

沒有人可以面面俱到與永遠掌控情勢變化


生活與工作規畫的心法

1.多準備幾個錦囊=應變計畫與替代方案

想好三個發展情境的對策:樂觀/正常/悲觀,至少要想好最糟情境如何自處


2.人生與生命的本質就是無常,逼自己要練習與接受變化與意外

計畫就是用來調整的,有了計畫做為基準,會更清楚如何調整=>克服風險與變動


3.保持餘裕

一定要讓自己保持時間、金錢、注意力、相關資源的餘裕=應變的空間與選擇權


4.做好取捨的準備

上班族期待錢多事少離家近,不可能兼得,產品功能、成本與上市時間不可能兼得

在事情發展不如意的情況下,想清楚核心利益與需求,管理自己、客戶與老闆的期望(不要讓他們失望)


5.跟大家保持良好關係

總會需要人家幫忙或者至少失敗出錯時,人家不會再落井下石



練就以寡擊「眾」的能耐——事情那麼多,怎麼做得完?

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1.時間管理

關鍵不是勤能補拙,而是輕重緩急的選擇=>所謂的輕重緩急,是老闆心中的輕重緩急,包含

  • 理解老闆的想法
  • 排出事情的優先順序
  • 發揮減法思維


2.專案管理的思維

https://www.projectup.net/article/view/id/17068 

想清楚

  • 事情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過去怎麼做/未來發展方向
  • 拉長時間推進重要的事情,讓事情變得簡單且有價值
  • 用長期累積的角度來看事情的輕重緩急(簡單重複淺薄=附加價值低,長期品質提升與深厚=附加價值高)


10 個可以被具體執行的時間管理技巧

https://www.projectup.net/article/view/id/14916 

  1. 幫自己留下神聖時間(思考反省、規劃想像、休息放鬆)
  2. 少量多餐時間切割法(善用零碎時間)
  3. 想到就做(不要拖延)
  4. 到此為止設定dead line
  5. 建立待辦list按表操課
  6. 刪去法,刪去不急的事情/不必要的步驟
  7. 不要高估自己(的產能與時間利用率)
  8. 不要分心打斷自己(關閉手機)
  9. 每日結束前,寫下明天的工作事項
  10. 加班只能救急不救窮


熟練Excel 與檔案管理(版本控制)

資料分析與歸檔


練好簡報與文件製作=>塑造他人的印象


思維與表達能力

不要把自己與別人的頭腦搞混



打通時間管理的活路——被事情塞滿,想做、該做的都沒做

1.預留神聖時間

給家人與自己+進可攻/退可守


2.每天自問: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為何?

每天都有完成一些事情與進展得成就感


3.只訂下真正的硬期限

有時無須超前部署(會一直想拖延),不如好好休息,直到硬期限前再借助壓力衝刺


4.節省零碎時間

檔案命名、資料歸檔整理(快速找到檔案)



突破大腦的容量限制——常常漏東忘西,健忘還有救嗎?

大腦用來解決問題,而非用來記憶

1.養成隨時記筆記的習慣

  • 待辦事項
  • 記事/會議記錄
  • 發想思考idea



用精準表達建立自信——說話被講沒重點,該怎麼開口?

三段式表達法

1.結論=>針對某項議題

2.理由=>我們為什麼這樣想

3.證據=>蒐集到的資料


預先準備

職場上的會議與開口說話機會,通常可以事先預知

=>寫下想法的要點、手繪想法

老闆不會在意你的語法是否正確,而是能否提供資訊與想法


平常就要練習,慌張的時候更要慢下來

組織好自己的想法再開口


開發萬用的業務技巧——不賣東西,何必向業務學習?

業務技巧的本質就是解決客戶的問題,催生商業交換活動,而不是賣東西

1.誠意和耐心,釐清客戶真正的需求:客戶要的不是電鑽,而是牆上的洞

2.被客戶問倒沒差=>提升自己的專業+建立客戶需求的資料庫

3.業務就是服務他人


作者個人經歷的四個故事

1.解說矽力康好壞與怎麼用、用在哪裡的專業

2.在社區跳蚤市場用英文鄰居把東西賣給移工

3.去軟體公司cold call給客戶推銷,其實有些客戶真的有需求+想進一步了解

4.身價百億的大老闆,去商展推銷自家產品給客戶


個人的反省-就EHS而言

第一個層次(部門主管):各項法規規範的各種計畫與文書,都有人去搞定/不會疏漏=>萬一的時候,不會被業務過失起訴;附加價值就是ISO運作

第二個層次(廠長總經理):用最小成本管控風險,而不是花大錢做到零風險亦或花錢不考慮成本效益;不要扯各單位的後腿,造成困擾與折騰;附加價值是BCP與風險管理(成本管控)≒專案管理

第三個層次(董事長):要的是不要惹上麻煩-不要被罰/不要出事+維持公司形象良好,而不是各種法定計畫/paper work;附加價值是ESG與相關評比


以上三個層次,由於涉及不同利害關係人,不同利害關係人的需求與期待相互衝突,所以注定不可能有標準答案或最佳做法,甚至導致同一家公司內,有不同的部門與單位來因應以上三個層次的需求



建構當責的格局——當責?是不是騙人賣命的話術?

三個工程師的心態

A來上班就是被剝削,拿多少錢做多少事,吃香蕉扮演猴子,老闆有要求再說=>連負責都稱不上

B拿人錢財與人消災,好好做事,看看怎麼樣可以解決問題,達成老闆期待=負責

C.把工作當成自己發揮的舞台(把自己當老闆經營),分析客戶需求與當下情境,主動回報+說明為何覺得這樣做或不那樣做=>認可自己的工作成果與績效(當責)


自己越願意承擔,反而能改變主僕關係=>讓老闆需要你,而不是你需要老闆

越不願意承擔,越會讓主僕關係淪為主奴關係+自己軟爛/走不掉,任人予取予求


三個正向思維

1.為自己工作,而非為老闆工作:自己認可自己的工作品質(不會覺得被剝削)

2.默想自己就是老闆或負責人,會希望工作怎麼做,達成怎麼樣的水準?

3.定義自己工作的價值與意義

三個石匠,石匠A我在砌石,石匠B我在蓋教堂,石匠C我在榮耀上帝


當責不是為了被老闆PUA而是讓自己覺得工作有意義



結語

成為自己職涯的操盤手/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姚詩豪 Bryan

不是交差了事的job,而是自己的職涯career

不是為了老闆,而是為了自己

回頭想想:什麼樣的觀念與作法,對自己才是最有利的



在人生的馬拉松上持續前進/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張國洋 Joe

學歷和證照是職場入門的敲門磚

多數人中年失業不是年紀大,而是沒有對應於年紀(成長)的價值與經驗:

沒有應對(識局識人)的能力、沒有辦法獨當一面、沒有顯赫戰功、沒有帶人的能力、沒人脈奧援


看懂局只是起點,後續努力的關鍵

1.自己努力、持續增長(技能、認知與能力),能夠不看老闆/客戶臉色(有被利用價值與一席之地)

2.人際關係與人脈,善體人意、洞悉局勢、善於溝通表達、有效交換與談判,贏得信賴與合作機會

3.享受工作:別把工作當成只是賺錢(負面),應該把工作當成是成就自己人生的跳板,把自己當成公司來經營,你的姓名就是品牌=>提高你看待自己的格局,而非自我貶低


人生的終極目標:

認識自己- 擅長什麼? 有什麼好惡? 自己的弱點與極限所在? 性格偏好?

成就自己- 接受自己所處的環境與不公平現實,聰明取捨讓自己過得更好(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別人比)

接受自己- 不斷探索世界、自我迭代,接受自己的天命與認可自己的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