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9月8日 星期四

為誰而戰與財富分配背後的規則

是說看到商業周刊的以下兩則報導

這則報導是起因於不懂統計的官員自曝其短,連自己都對調查出來的結果嚇一跳。
另一個詮釋則是=>不是大家變有錢了,而是社會貧富差距又加大了
100多年前,義大利經濟學家Perato早已發現了80%的財富,集中在最富有的20%;因此財富的分配不是能用平均值來表達的常態分布(財富的分配和工安事故一樣,不是標準的常態分配),真實分配型態如下(有些網友被大前研一的M型社會一書誤導了)


想到公司歲修與產能擴充,一些工作夥伴認真盡責的做到晚上十一二點,然後隔天早上六七點繼續上工…..有這樣子的英雄好漢,為什麼年薪竟然沒有百萬?而這樣心思單純/便宜耐操的工人在製造業工廠比比皆是,怎麼台灣的製造業老是被嫌棄如同雞肋一般?毛利率保三保二?

聯想到以下報導
個人先前的追蹤紀錄再這裡
前奇美電總總理的反省

腦中出現以下圖像:老美像是橫行世界的大流氓、揮舞舉著反托拉斯的棒子要脅著製造出口導向的各國…..

供給和需求、生產和消費,應該是一體的兩面,不應該分割、也沒有誰大誰小...

然而在全球化和分工的架構下,反而不事生產的消費端國家講話比較大聲;世界好像被區分成兩端=>一邊是會生活有品味的歐美,另一邊是只會工作沒有生活的亞洲國家;亞洲國家靠製造出口賺取外匯,而歐美國家則靠發債度日;這一來一往之間的落差,理論上應該會經由各種貨幣之間的匯率變化進行調整、回到平衡狀態。




然而日前的這則新聞
半倒體教父發言的言外之意,應該是希望央行阻升台幣兌美元升值,有利於維持該公司的出口與毛利率…..

對照前面的圖像:一邊是會生活有品味/專事消費的歐美,另一邊是只會工作專事生產的亞洲國家….兩邊(可悲之人)都有些令人可恨之處

奢侈的那一端,當然由奢入儉難,爆發許多社會衝突/反彈聲浪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製造這一端,理論上由儉入奢易,台幣升值/購買力增加大家應該要慶祝才對;然而卻彷彿難改奴性,看到工商大老、乃至於央行6A總裁的決策,往往是有利於大老闆(成就短期的出口暢旺)卻犧牲多數人民福祉(購買力).....韓國更是如此

感覺教父與許多工商大老令人失望,太過份計較短期的損益與匯差,沒有從更長遠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讓公司開創毛利率更高/附加價值更大的產品(只會把工廠外移到成本更低的大陸西部,乃至於向政治人物放話/央行施壓

那些在公司認真加班工作/犧牲個人生活的夥伴,有多少能夠意識和理解:在這場世界賽局和洪流脈絡下,自己再大的努力和付出,永遠不會得到應有的肯定? (自己付出的血汗經由匯率轉嫁給歐美消費者享受走了、乃至在財富分配的過程中,自己是處於弱勢.......更糟的是寬鬆貨幣政策造成的物價上漲/貨幣貶值不斷地讓個人存款購買力下降.)
是否基層勞工如同食物鏈的低層,命運注定悲慘?

認清這個巨大圖像與脈絡的個體,又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和方式,幫自己還有別人走出一條路?

1 則留言:

  1. 觀點類似的一篇評論
    http://wavow.blog.hexun.com.tw/61173952_d.html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