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筆記:還在學

推薦以下這本書

還在學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YBook.aspx?id=1083



Chapter 1  | 成功的秘密  |

1  組織的「秘密」

領導人透過放空自己、轉化心念由負面而正面,再感染大大多數同事=>境隨心轉、心想事成

 

2  成功的恐懼

恐懼失去、恐懼無法更上層樓=>心有恐懼,不會成長;心有恐懼,終將淪喪=>回歸到一無所有與心念上的歸零

 

3  人多不怕鬼?

越成功與龐大的組織,共犯結構為禍的能力越強,共犯結構越強,組織內成員越麻木不仁,形成墮落的惡性循環(要是某些人的收入取決對某件事裝傻,那要他們搞清楚這件事,簡直難如登天)

守護組織最後的憑藉是什麼?==>最基本的良知與知識

 

4  把公司賣給巴菲特!

巴菲特的邏輯知易行難

大多數的公司與經營團隊,往往受到制度性強制(institutional imperative,例如:組織內的慣性、同業間的一窩瘋、資本市場的誘惑、經營者自身的人性弱點),寧願跟著其他公司ㄧ起失敗,也不願獨立判斷調整方向。

 

5 「大願」與「無我」

任何個人或組織,要能「無我」而生「大願」,或發「大願」而「無我」,則能心想事成,反之終必徒勞。

一般個人或組織「我執」甚重

 

6  企業的「心」與「腦」

企業傷兵往往來自有腦無心,(計算效率與損益)

用心看待自己的存在價值,才能走得長遠

 

7  喜歡!

所有策略與優勢背後的一句話:被喜歡、令人歡喜

 

8  也說幾句「創新」

為創新而創新,必然誠意不足、用心不深(說不定是造業)

 

9  傳承

是「道」,而非「利」,才是傳承的關鍵

 

10 大家都是「人」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些人做事業,做到忘了自己是誰;有些人偶而想起了自己是誰,卻又錯認了別人是誰,或者害怕別人錯認了我是誰….,就這麼誰來誰去,最後誰也做不成自己。

事實的真相是:大家都是人,只不過角色扮演太投入,到最後大家都假裝過頭,無法恢復正常。

讓自己恢復正常的「不二法門」=>回到本心與初衷

 

11 必要之惡?

主事者迷信遊戲規則、口是心非、迷信指揮系統/管理制度,忘了自己要用心、以身作則。

 

12 「真」有效能

凡事不真的時候,都事虛、行淺,做事沒力道,弄不出什麼名堂。若假事還真作、用力硬撐,結果自己一定不舒服,周圍人仰馬翻,日久必然弄出亂子。

一般人因身、口、意不一,內耗的能量極大;而且當一群人在一起,「真」能誘發「真」,「假」則會招來「假」=>假是耗能大戶

率性、任性、目中無人=>不是「真」

 

 

Chapter 2  | 牛仔精神  |

13 「失敗經驗」也受用?

關鍵不是經驗,而是體悟;有人大起大落,卻毫無知覺,重複同樣錯誤;有人看似平順,卻能見微知著,處處有知。

 

14 培養「洞察力」

「說大人則藐之」

回到自己最真實的經驗、最坦率的內心世界,尋求對事物的理解。

隨時問;這件事的本質是什麼?這句話背後想表達的意義?這個行為背後的動機?這個現象背後的意義?

 

15 「愛」與「樣子」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用在企業也一樣適用

有一天當孩子或員工覺得你付出了真心,開始覺得「變成你這樣子也不錯」,他們就會跟你子在一起了。

 

16 向禪宗五祖學「交棒」

「認出」他、「信任」他、「託付」他、「保護」他

傳承不是用腦,而是用心

「無我」=>無懼於自己一生的經營毀於一旦(信念被推翻)

 

17 不是英雄 就別領導

英雄的特質
1.自覺(self-awareness):了解自己的長處、短處、價值和世界觀
2.才智(ingenuity):能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創新和調適
3.愛心(love):以正面和關懷的態度和他人往來
4.豪氣(heroism):有鴻圖願景激勵自己和他人

 

18 企業與人生

工作和人生不是兩件事,而是同一件

問題的發生是別人還是自己,就是差別的所在

 

19 「二代」牛仔何處尋?

其實都被一代牛仔自己所掩蓋了

 

20 熱情與自由

上一代希望下一代衣食無虞、無風無浪,卻也在無形中,剝奪了子孫體驗生命的殘酷與熱情。

留財富給子女,剝奪他們的熱情

留事業給子女,剝奪他們的自由

 

21 擺地攤 跑江湖

跑地攤:長期專注的作一件事(要有意志力)

跑江湖:出門見不同人、得到別人點頭認同(要能謙虛忍辱、體察別人的需求)

 

22 都是我的錯!

看到事情緣起生出慚愧心

因慚愧而虛心待人

認錯有多少、承擔就有多少

認錯範圍有多大、心量就有多大

 

23 男人生孩子

在上位者,要用母千對孩子的態度來對待部屬,才能傳承志業、發揚光大

一天到晚想證明自己很厲害是一種病=>缺乏自信、不知感恩、眼中沒有別人、生命原地打轉

 

24 組織的緣分

要讓組織和最棒的人才在一起,除了隨緣,其實無計可施。境界高的經營者要不斷修正自己,讓自己充滿善緣,形成因緣聚合的大磁場。

 

25 鐵血執行長

分四類
1.因自己個性和脾氣使然,動不動失控
2.為個人目標而一將功成萬骨枯
3.為公司利益自認為做該做的事(發脾氣)
4.為部下能深切體認、突破障礙,而不得不扮演嚴師的角色

 

26 找苦吃

1.外在環境不苦 個人內在苦=>自尋煩惱
2.外在環境不苦 個人內在也不苦=>靠天吃飯享福=>不知道能享受多久?
3.外在環境苦 個人內在也苦=>自認倒楣=>還有苦盡甘來的機會
4.外在環境苦 個人內在不苦=>吃苦當成吃補,值得恭喜

化苦為樂的秘方=>願意

 

Chapter 3  | 看向未來  |

27 世界比你想像的單純!

不要迷信GDP增長、回歸心靈的滿足

 

28 「組織失敗」是問題根源

為什麼政治、商業與社會的組織都越來越管不好自己?

為什麼個人和組織之間,衝突日增、疏離日甚?

縱容自己的無意識和惰性,把人變成組織裡的機器(零件),讓組織變成橫衝直撞的坦克車,衝撞我們賴以生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

任何祖枝的管理者應該花1/2的時間管理(關照)自己,花1/4的時間管理上司,花1/5的時間管理同輩,剩下的時間(5%)管理下屬

問題的關鍵在於管好自己、相信造物主(反正不信也不會有好日子過…XD)

PS:這裡講的「管理」是指自省、理解、說服、激勵與原諒….

 

29 再談「混序組織」

在組織中越成功的員工,反而離他們應有的人生越遠(內心越容易衝突、認知失調)=>所以才需要不斷耗費心力、致力於身心安頓的覺知,讓自己保持不受組織機械化的污染

 

30 從「清貧」到「清富」

1.基本需求得到滿足
2.衍生性需求(慾望)不叢生

 

31 企業必須追求「極致價值」

不是追求利益與利潤,而是追求作「對的事」的價值

 

32 郭台銘遇到了什麼事?(指員工跳樓)

未來不單只看產品的性能和價格,更要考慮生產過程中「人的價值」(和感受)=>眼前是唱高調,但或許在未來是組織生存的必要基礎。

 

33 「巴比二人組」的啟示

一流的人才用心賺錢,也由一流的人才把錢花出去
上半場賺到可以後顧無憂的錢,把自己買下來
下半場把自己捐出去、去做有意義的事(把自己捐出去是一種功德)

 

34 職場業力

大企業做的好事(產品),是短期、明顯、衍生性效益並獲得豐厚利益的;但其所為之惡(衍生的副產品與社會成本),卻是長期、隱晦、無法迴避、並由所有人共同承擔/付出代價。

企業的規範與倫理都是從分工與各謀其利出發,即便是上焉者,也很難一窺全貌與其影響衝擊(或有意無意地忽視)=>職場業力=>傳統的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範疇已經不足以趨吉避凶!

 

35 大家想一想!

便宜的食物與核電是一種假象(惡果終將回到人類自身)

 

36 不得不?主動做?

這一代承認自己的錯誤(價值觀),以身作則改之,下一代才有機會活出自己(更正確的生活型態與價值觀點)

 

37  Oh iPad

在商業競爭的世界,可能會是某人的「個性」決定越來越多其他人的「命運」

英雄變狗熊的速度必然更加快速,而且狗熊的數目遠大於英雄=>曾經是英雄的狗熊們會聚在一起思考:所謂的英雄到底是不是真英雄?!

人可以有選擇,選擇活出自己、不管別人怎麼看,求仁得仁又有何怨?

 

38 英雄與典範

賈伯斯除了留下一代又一代的ipadiphone,可曾想清楚「人生最後該留下的是什麼?」、「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又是什麼?」

 

39        方便

現代文明讓一切變得更快、方便與好用,結果人的活動變多,感受的真實性卻變低了=>生活狀態有改善、生命品質卻倒退。

 

 

Chapter 4  | 我在哪裡? |

40 我在哪裡?

不理解自己的我,又哪能真正了解別人呢?

 

41 被寵壞的中年男人(社會菁英)

付出最大代價的,其實是當事人;只是被寵壞的當事人很難自我覺察:因為當權者自我感覺良好+周圍的人順著

 

42 不求人?

人一但自認不求人,很容易不在意別人的想法,遁入自我感覺良好的舒適圈

不求人是一種自欺的假象=>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不求人導致不長進=>不求人的時候,其實生命已經陷入停滯不前=>要懂得順風轉舵

第一階段:為自己的需要而求人
第二階段:為公司的需要而求人
第三階段:為別人(社會)的需要而求人

 

43 影響力

不是你講了哪句話,而是你講那句話之前之後,你對自己做了什麼?別人對你做了什麼?只有當這些持續性、出於靈魂深處、帶著愛的能量的「做」與「說」完全吻合時,說的那句話才具備真實的影響力。

 

44 「個性」能改嗎?

欲改命運,必須先改個性;欲改個性,則需逆流而上、由粗而細,由內而外,順著習慣、行為、語言、思想,回到最源頭的「心念」

 

45 置心一處

人生有沒有收穫,其實和發生了什麼「事」無關,只和自己有沒有「心」有關。無論發生什麼事,用真心才不會錯過;無論有什麼疑惑,用真心自有答案;用真心「做」,才不會帶來煩惱、包袱和業障。

 

46 愛自己

表面上看來最自私、自我中心的人,其實骨子裡是不愛自己的;還有人用自尊、自重、自強、自信來掩蓋他們不夠愛自己。

愛自己不是念頭、而是結果,它是依個人用全然的知覺與願意去經歷人生的酸甜苦辣=>面對每件是自己的作為,如果能讓自己更滿意、更喜歡自己才表示做對了。

 

47 萬事願意

每個不願意的背後,都有很深的習性,每個習性的背後,都有個頑固的執著。這些習性與執著,在發生的當下,轉化為頭腦的妄想、身體疲累、情緒煩躁等諸多症狀,背後只有三個字:不願意。

把這些不願意一一找出來,修成願意,實為人生的一大樂事。

 

48 妄想!

重視自己的想法、重視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因為重視,就會有情緒,有情緒就容易有反應,接下去就會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把事情弄得很複雜、甚至不可收拾。

面對這些不一定有用的想法,自己還如此執著,把它們和自己的情緒、尊嚴、價值綁在一起,造就不必要的業,荒謬與可笑。

不要太重視自己的想法(去除妄想),可以少很多事、減少人生無謂的消耗,變得輕鬆而有意義多了。

 

49 金錢是功課

金錢好比是用來渡河的船,有人花了一輩子造船卻忘了渡河;另一些人造好了船、也度過了河,卻把船背在身上走,弄到寸步難行。

真正造船、渡河、輕鬆上路的人少之又少。

貧富之間的輪迴,本事世事無常的一環。由制度造成的扭曲,理當要由制度的改善與改變來彌補;但制度所不能及之處,就要靠人們的「平常心」來救濟。

 

50 如同孩子一樣

人生最大的功課:放下贏來的榮譽、地位、財富與權威,像孩子般活在當下。

如同孩子的評量表
1.能否全然自在的陪孩子,進入他們的世界?
2.經常在說,還是更長用心的聽與看?
3.別人視你如無名小卒還能泰然自若嗎?
4.不追求任何目標,仍然覺得人生有滋有味嗎?
5.不用任何特定條件,在日常生活中開懷?
6.感覺充滿愛,想要分享與付出?

每個人終其一生,內再都有一個永遠不變的孩子,能夠和萬物眾生和諧相處;只不過我們穿戴了太多世俗追逐的華服,讓內在的孩子透不過氣,才離天國越來越遠。

 

51 累!

真正的累不是身體累而是心累;累的源頭,不再別人而在自己;把重心放在事上一定累,重心放在人上就不會累

重心放在事上=>用腦不用心=>能者多勞,事情雖然有進展,卻在生命的外圍打轉,自己和身邊的人,生命都沒有滋潤、成長,所以心一定累

重心放在人上=>生出慈悲與智慧,工作夥伴之間的關係不再是「同事」,而是「同修」。這樣的組織才算有靈魂,可以生生不息。

 

52 忙!

當下這一刻,你要怎麼活?
是讓別人告訴你怎麼活?還是自己做主來活?
是任由感官、妄想、習性或環境帶著你活,還是「用心」來活?
把心找回來再上路!

 

53 「生命品質」?

現代人「事虛、行淺」,生命品質很有大的改善空間,原因:
現代社會運作型態與生活方式太過繁雜,資訊太多,很難置身事外不受干擾
教育與職場學習,太偏重知識與技能,欠缺「安身立命」的學習環境與探討。
生命品質不在於功成名就、光鮮亮麗,也不在於品味講究;而在於心真事實、願廣行深。

 

54 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

避開缺點=>因為缺點往往很難修正,更何況人的優缺點往往是「配套的(一體的兩面?)」

一般人為了追求世俗成就,拼命「為學」做「加法」;但人生的大道,卻盡在「減法」之中。要做減法,缺點就不能避開,而必須面對、接受、處理和放下。

 

55 人生的「藍海」

就人生的旅途而言,發揮優點只不過是在紅海中精益求精=>優點多與天賦有關,是老天賞飯吃

改正缺點才是在藍海中開天闢地=>缺點是人生的功課,而且可能是上輩子沒做完的功課,這輩子再不好好做,老天豈能由你自由自在、圓滿落幕?

 

56 故事的陷阱

好聽的故事元素很簡單:主題鮮明、戲劇張力夠、邏輯說服力強、敘事流暢度高等;而為了要滿足這些元素,剪裁取捨是必要之惡,忠於真相就如同緣木求魚了。

 

 

Chapter 5  | 還在學的人生  |

57 童蒙養正

童蒙時期(三歲開始)的念頭,可以影響當事人一輩子;而重點不再於同年發生什麼事,而在於當時怎麼想。

 

58 學「閉嘴」

眾生妄想如雷鳴(念頭如打雷、週遭的人其實都感受的到)=>親近關係不須開口,只要無意識的眼神或表情,就足以讓人難受、挫折、感到壓力或被激怒。

要練習沒有成見與有心/用心聽對方說話。

 

59 學「聽話」

不聽話的徵狀
1.自以為知道別人想講什麼
2.請對方說重點、講結論
3.聽歸聽、自己肚子裡意見一堆
4.自己接話發表高見
5.經常打斷別人插嘴或接話

不聽話=活在自己的知見中、沒有活在當下
不聽話=缺乏同理心、目中無人
不聽話=用腦、不用心

 

60 學「說話」

愛說話不等於會說話

1.別人不問、不輕易說
2.只說必要的重點
3.說的時候,整個人都在
4.留下空間確認聽者明白
5.自己言行要一致

說話分三大類/層次
下焉者=>為自己說=>為自己的情緒、過癮或企圖而發言
中焉者=>為事說=>為事情的達成而發言
上焉者=>為人說=>為人的圓滿而發言

先練習「不說」=>多聽、多看、多做;再練習「少說」=>不廢話;最後練習「為人說」=>說的當下要覺察是為己、為事亦或為人。

 

61 學「感恩」

世俗的知恩圖報不過是另一種的算計遊戲,仍是自我膨脹的副產品,離真正的感恩還很遠。

不知感恩的理由
1.認為成果靠自己掙來
2.認為這些是別人該做的
3.認為彼此的對待是一種交換、誰也不欠誰

生而為人,就要為一切感激;感激之薪是生命中最強大的力量,其中班含了謙遜、覺察和智慧。

 

62 學「願意」

有時候環境形勢強,個性只好委屈些,湊熱鬧、謀個出路;有時候個性煥發,率性而為,直到受教訓或玩到沒味才收歛;有時候自覺能耐大,為德不卒,最終遇到個性和環境的局限。

在人生浮沉之際,也不是沒發過大願,但事後卻發現,那些願,一點也不真實,完全沒力量,離大願不只十萬八千里。

 

63 學「讚美」

讚美的四種情況
1.執著於自己的習氣或個性,看不到別人的優點,吝於讚美
2.為了自己的好處,用在讚美激勵或操控別人
3.突破自己的限制,欣賞別人的優點、真心表達
4.對生命有透徹的覺悟,以助人為職志,帶著覺性恰如其分的讚美

 

64 學「助人」

無法幫助別人的原因:
1.來求助者無法看到真正問題原因所在=>這樣的忙無從幫起
2.自己助人的起心動念,多半不過是心軟、應付、討好、內咎、逃避不可能有好結果

凡發生的事,都是人(這一生)的功課,人只有透過做功課,生命才能前進;只有生命前進了,同樣的問題才不會再發生,或即使再發生也不會在感到困擾或煩惱。

 

65 學「信任」

信任是一種不能分割的生命品質=>一個人不可能不相信命運而能相信自己,也不可能不相信自己而相信別人,更不可不信任別人而得到別人的信任。

追根究底,信任的最源頭來自於對生命的臣服。

擁有了信任,就是回到生命的源頭,能夠聽到內心深處的呼喚,得以身處亂局險境、或面臨誘惑而仍有定力。

 

66學「面對脾氣」 

無需介意別人發脾氣、更不用自己假裝好脾氣=>發脾氣是一種求救訊號,氣自己無用或莫名奇妙;另一種時候是期待他人的信任與深愛=>希望別人聆聽。

 

67學「說對不起」

對不起的四種層次
1.      克服自己的個性和自尊,有錯就對不起
2.      克服自己的執著,就算自認有禮還願意說對不起(顧慮對方的感受)
3.      只要對方需要,隨時可以說對不起
4.      人我兩忘,只為大家更好而說對不起

就算是「對」,還是擔待「不起」;就算知道對不起,還得有慈悲、有智慧才能做到,對不起哪有那麼簡單!

 

68學「記名字」

記不得別人的姓名,背後是傲慢、吝嗇與懶惰,把有緣相逢、甚至禍福相依、默默付出的人,都視為人生旅途中的過客。

重點不是記名字,而是與人對待的動心起念。待人如家人,你就在家。待人如陌路,你就是過客。

 

69 學「做小事」

第一階段:是講求分工、追求效率、培養人才
第二階段:是受嬌寵,以至於形成依賴,漸漸不會做小事
第三階段:把所有小事視為理所當然,開始不願意面對、不耐煩
第四階段:眼中無小事(不看事情的細節與過程),大事也辦不了。

不能事小,演變成人生的災禍

1.不知民間疾苦
2.無法真正與人在一起
3.因依賴而退化
4.缺乏感受、決策不精準
5.創新受到限制(沒有做小事和重視細節的基礎)
6.遇小事容易煩躁或逃避、沒有活在當下
7.人生大小事都做不了,不知道該怎麼活

 

70 小而無怨 小而不器

1.有些人連小事也做不好,整天忙於自保+說三道四,成為組織亂源
2.有些人小事做到八十分就自滿,不求上進又期待加薪升級,弄到高不成低不就,成為組織的負面能量中心
3.有些人把小事做到滿分,也滿足於自己的崗位,不會或不肯讓身邊的人和自己一樣好,如果不小心變成了小主管,日久終成為單位的瓶頸

作小事而心甘情願,則能小而無怨;做小事而能求新順變,則能小而不器;做小事而能分享成全,則臻至小而能大的境界,終於可大可小。

 

71 不拘小節?

如何判斷大事或小事?能夠證明自己很厲害、用來交換更多的才是大事?
自己所謂的作大事,不過是自我膨脹的合理化,而且在膨脹的過程中利用了別人、貶抑了別人,還不認帳。




Chapter 6  | 孩子們  |

72 「普世價值」?

73 以孝立國?

74 誰能教出好孩子?
教出好子女不是靠資源和家境條件,而是靠父母自身德行的以身作則。

 

75 搶救孩子們

76 父母難為!

77期待少年英雄!

78沒有「體驗」的人生

79 關心?還是擔心?
擔心不是關心
擔心所反映的是人內在的執著與缺乏信任(負面能量)。
關心是一種放下自身後才可以產生的能量。

 

80 未知
把人生比喻為一所學校,死亡就是畢業考;畢業考的考題是:過不過的去、放不放的下。
世間充滿無常=是老天給大家畢業前的模擬考,遇到了就要想辦法過去,過去了就要想辦法放下。

 

81 活出自己!
少用大腦去算計損益、價格、效率;多些空間與空閒去感受與體悟。

 

82 「貴人」正解

83進食順序

84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智慧如何學?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閱人無數,不如高手指路
而要高手指路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往要靠緣分

 

 

 

 

宇宙的尺度
http://pansci.tw/wp-content/uploads/2012/06/56849820_0.swf
提醒自己:在這浩瀚的宇宙中,人類的渺小(更遑論自己個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