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

教學相長

擔任師與訪視委員

紀錄一些觀察心得與收穫









業師(=冒牌老師)的部分

隨著少子化、各種開放課程與世界越來越平也越不平等浪潮的衝擊,保守封閉的國內教育體制也不得不救亡圖存與積極振作,然而問題在於
要提升教育品質,必須有足夠的資源與$然而學生越來越少、教育部的補助也越來越少。
原本為了拉近學用之間落差的(應用性)課程,由具實務經驗的外聘講師擔任,但在經費與成本效益考量下,被檢討與要求由系上專老師擔任(老師多半無業界實務經驗,心思花在寫作集點數以爭取昇等、乃至於爭取各項計畫經費以貼補家用)

而學校給學生的promise 與願景是:
好好上課,上完課大家就可以考到證照,考到証照就能夠找到工作……
(想起以前在校的時候,同學經常翹課,翹課的理由是:去了也不會聽,聽了也不會懂,懂了考試也不會考;現在則是覺得「証照」「能耐」≠「找到工作」)

於是就在以上大環境前提與脈絡下,被拉去協助代課支援(課程以系上正職老師為主、業師為輔)

老師安排的課程大綱



而想透過個案討論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與引導
希望同學們可以設身處地


而正牌恩師也大力協助與幫忙(讓我放手亂搞),要求(暴力脅迫)同學必須在上課前預習,然後繳交預習報告(心智圖)



 嗯,果然是冰火九重天:資質佳又認真的令人驚艷,腦袋混屯又不用功的令人擔憂,不論是何者,以上兩種都不用來上課(一種已經融會貫通、另一種我無能為力)

到了課堂上,果然不聽、聽不懂得佔多數,少數幾位能夠眼神交會、露出會心的微笑(阿彌佗佛、還好有人聽也有聽懂XD)
也有下課主動來問 Dow Chemical F&EI的,
隨著課程進行來問的同學越來越多



課後不能免俗,學校讓同學評鑑授課業師,老師很義氣的告訴同學:只能評選5
(突然覺得自己跟頭又大車廠的服務人員一樣,給客戶服務的滿意度永遠是滿分、也只會是滿分XDD)

後詢問老師,平常同學們的反應&師母在頂尖大學授課,學生們的反應是否有所差異….

而用心的正牌老師,也從同學們繳交的心智圖,幫這些孩子算命與善心教誨

  • 顯眼錯字的(不用心的)
  • 邏輯完全與課程內容無關的(活在自己世界當中的孩子)
  • 為了交報告而交報告的


能夠言之有物與切題的孩子是少數

欸,只能說,決定學習成效好壞的關鍵因素掌握在學生自己身上(個人的心態、動機與意願),而非老師會不會教或學校的名氣大小。


業師我果然造業作孽-浪費許多志向不在此的許多年輕學子的寶貴青春時光
(下次會記得提醒孩子們:課程不點名/敝人不打成績,有事要忙的請將課程回饋表勾選5分後逕行離開…)




P:醫師其實只是生命花園的園丁。
園丁不能改變春夏秋冬,只是讓花草在四季之間開得燦爛一些。同樣的,醫師也無法改變生老病死,只是讓人在生老病死之間活得快樂一些、舒服一些而已。

老師亦然吧?!

只能在因緣際會下,渡化一些有緣與時機成熟的孩子


後記:
遇到有緣、天資聰穎與聽"懂"的孩子課後來請益
有跟她提:人生充滿兩難抉擇,老師教學也是=>
  • 是要教得比較簡單、扮演諧星,以激發90%學生的注意力與平均學習成效?抑或
  • 教得認真、講得難度與強度高一點,以讓10%有預習準備和潛能的同學學得更好?(加大學習貧富差距與曲高和寡?)

而大學不是基礎教育而是菁英教育,我從自己欽佩的老師身上觀察到:老師們的抉擇往往是後者(不在意學生的評價與學校的各種KPI)

人類科學與智識的進步不是民主投票(從眾),而是建立在少數既聰明、認真且無視於世俗眼光的菁英的洞見與先知

少數能夠理解這點與意識到自己機會成本的,自然就會有不同的人生風貌

What can I say ?
真理劍客:我的劍留給能夠揮舞它的人

-----------------------------------------------------------------

委員的部分

身為一個以參觀工廠為嗜好興趣的打工仔,接到有訪視輔導計畫的請託來電,當然是二話不說、連滾帶爬的手刀立馬狂奔地答應了

去之前盡本分做了功課,到了現場被對方視為準(pseudo-, quasi- )檢查員,有機會看到人家的相關記錄與資料。只是隔行如隔山,也不免擔心自己提出的看法與意見會是建設性還是娛樂性(笑話)?!


看到承辦單位的計畫行程表+想到某位老師po文的影響,當場心念一轉,覺得:
與其說自己(有資格與能力)可以教別人什麼,不如問自己可以學到了什麼(把握機會教學相長)
結果證明此一觀念與想法正確無誤,自己學到的>>能夠教別人的。


而這種輔導訪視,最尷尬的幾個問題與真心話不外乎:
1.全國那麼多工廠,為什麼挑上本司?
言下之意就是請去刁難別間公司或工廠吧

2.進行此一輔導訪視,就本司而言有什麼好處或壞處?
大家非親非故、你們又不是官方稽查人員

3.要如何進行?
本廠見過各種聯合稽核與督導大風大浪,憑你們小貓兩三隻與半天的時間就想看出問題?



如果說鄙人我有些小小的智慧,那麼應該說是有自知之明與懂得跟隨更有智慧的大德

想起「顧問成功的秘密」一書
當中所提的觀念:
「要懂得閉嘴聆聽,對方(在這待得比你久)比你更清楚問題的所在,也總是在一開始的前五分鐘就把問題與答案透露給你(只是好為人師自以為是的專家委員,總是沒把人家的話聽進去)


以下是從其他委員與受訪單位學到與聽到的
  1. 公司場址設在海邊,腐蝕機率>>維護修繕機率(我們也去參觀過杜邦,杜邦說他們的設施有50%都處於停機維保修繕中,換言之只用50%時間可用於生產=>台灣有幾個老闆或有多少公司可以有那麼高的毛利,可以讓設備只有不到50%的可用率)
  2. 管線修修改改、密集,很難進行查修發現洩漏腐蝕異常(也很難進行更換);我們也去參觀過杜邦(現為台灣科慕),最好是有那個錢可以一開始就規劃好,只放那幾根管子
  3. 工廠30-40年了,當初根本沒有什麼法規(法規不該訴及既往)、附近也沒有什麼居民(乞丐趕廟公);年輕的檢查員(消防與勞安)來,總是拿著最新的法規一條一條對(受不了)
  4. 老闆也知道有風險、經常被罰,但是工廠也三四十年了(廠內員工年資年紀也快退休了=>隨時可以收起來),與其花幾千萬改善,不如被罰(每次不過6-30萬不等,被罰再說)=>事業單位也在觀望官方的執法態度(消防勞檢單位也沒有那個Guts敢停工,出事另當別論)
  5. 小公司大家都是兼()的與掛牌,相關規章都是透過顧問(提供的制式計畫與表單)
  6. 之所以設立專職人員與專責單位,是(因為)十多年的火災事故,導致死傷,上至董事長下至現場主管都被起訴(所以不得不重視)



心得感想

1.法規與制度要落實都要考慮人性

2.官員其實分不清楚石化廠與電子廠的危害特性差異(一個化學品量以噸為單位,一個以升為單位;一個是比人還粗的白鐵黑鐵管,另一個是手指粗細的SS316),乃至於傳產與科技廠在管理上的組織脈絡(一個是員工平均年資20-30年待退/木頭桌椅會議室,另一個是來來去去往高處爬/會議室通常是白色OA辦公傢俱)

3.外行看有沒有5S內行看怎麼做(有多少資源做)與這麼做背後的組織脈絡(苦衷限制)

4.釣魚釣竿的兩頭一定有一頭是笨蛋;稽核亦然,不是你看穿別人、就是別人看穿你



一直很好奇:
「不同規模的公司怎麼玩?玩到什麼樣的層次與水準(算是合理)?當公司成長規模擴大應該如何調整?」
從管理的角度看制度的運作與落實,絕對不是套法規或套用別人的SOP法規有如一套one size的衣服,強調一體通用(相對的絕對不可能量身訂做與因地制宜=無法合身與落實)


以下是透過工廠參觀的揣測想法(不具代表性的抽樣結果)與心得歸納


1.應付政府規定的行政人員
不到百人的公司或非第一類事業單位
人員樣貌多為總務阿妹的薪資水準+證照加給(讓總務阿妹考証證,兼作環安),也還好通常官方體系抓大放小,對於這些事業單位出事乃論(視而不見),平常不會主動找碴。
扮演角色與定位:一人分飾兩角,偶而精神錯亂
多半是謹慎的外商才會擔心守規性與針對適法性疑慮進行查核

2.降低政府各項規定對於各部門的影響與耗費工時
超過百人或被列管的事業單位
人員為專職、headcount依法定編制為準,找有牌的新鮮人
公司的期待是:隻手遮天搞各項法定計畫、規章與表單,乃至於通過取得認證/滿足內外部要求
這類事業單位,受各項法規列管,主管機關會上門稽查,公司建系統的目的在於方便查詢或強化各單項功能,e.g., 法規查核、化學品管理
扮演角色與定位:協助各部門完成相關文書的阿弟阿妹(善於溝通與承擔委屈)

3.政戰稽核的玩法(要有配套的績效連結)+化公司形象
廠區大,EHS人員不足或出過事情,依法規精神,讓各廠場主管或各區域幹部擔任工作場所負責人=>派訓擔任職安主管,由該單位主管負責EHS業務的成敗與責任。
EHS扮演政戰稽查的角色(出事不擔責任只出一張嘴)(系統的目的在於方便追蹤,CAR)
3.1小公司安排主管巡檢(幫忙現場看5S)
3.2大公司安排定期外部稽核
3.3跨國企業安排各廠區交互稽核
角色扮演與定位:板起臉孔的稽查人員(看看以下那紅臂章吧!)




4.專業幕僚與諮商輔導的玩法(要有博碩學位或技師證照)
公司夠大廠區夠多才能發揮規模經濟效益
EHS定位是指導與協助各單位落實管理,最好是現場人員調任過來(才懂現場,然而台灣法規只看證照,忽視人員的能耐與組織脈絡)
4.1搞各項專案(自己做作業觀察或找外部專家
4.2搞各項專案與活動(工安環保月健康促進/員工關懷.)
4.3成立集團總部技術單位或技術委員會,出各種技術標準規範
系統的目的在於知識管理
角色扮演與定位:權威的資深專家(對於各種技術規範倒背如流吹毛求疵)


5.攬在身上的大公司玩法:
把保全/護士/消防/ERC/BCP納入環安部門,成為所謂風險管理處
通常會有矩陣式組織與各種績效指標與虛實線(強幹弱枝VS強枝弱幹),相關的制度與表單,EHS也都插上一腿=>萬一出事,容易被追究責任(禍福相依相升)
角色扮演與定位:看似風光與包山包海/樣樣精通全能(別的公司EHS的角度),實際還是公司內的弱勢單位,只是相對有更多資源可以擁外人自重。

以上五種的角色扮演適用於不同規模的組織與情境,通常很難有人可以兼顧不同的角色扮演;只不過一些徵才公司往往很天才,期望有如健達奇趣蛋-期待一個人同時滿足以上各種不同的需求(給得卻是香蕉的價碼)
  • 這個人高EQ/高耐壓性,能夠居中協調、化不可能為可能
  • 又要能夠進行各種稽核(得罪各單位)
  • 還要技術能力強大、足以擔任顧問指導各部門解決問題...





台灣的人才果然是世界一流,反正很多人也沒搞清楚一分貨的價碼為何,一個願打、一個願挨,What can I Say?

EHS往往從國外(日本、美國、新加坡)觀摩與引入了各種規章制度,忽略了
觀摩宣導≒tell you what but not how nor why ≒揚善隱惡(報喜不報憂)≒不實廣告=>
人家沒說沒告訴你,要主動問,不問不慎思不明辨=看戲的傻子,更蠢的是沒有搞清楚自己有沒有那個屁股就吃那個瀉藥…

淮橘為枳(組織脈絡與背景環境因素)
一個組織(或國家)的規章制度與行政體制,有其歷史脈絡淵源,心懷好意(=盲目)引用他人的規章制度往往淪為東施效顰與歪樓走鐘(徒善不足以為政)

不同地區與國家的有著不同的風土民情與制度發展軌跡,引用他人規章制度的下場當然是「淮橘為枳」;而世界很大台灣很小,當然不能閉門造車,參考借用世界各國的經驗與作法不是壞事、也絕對有參考價值,只是:
  1. 要正視自己的風土民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管怎麼做,問題一定存在)
  2. 要有判斷力(或進行測試/小步快跑)
  3. 要有自信心(不要盲從國外的月亮圓與外來和尚念的經)
  4. 正視理想(應然)與現實(實然)間的落差



用某位老師的po文來作為總結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