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11月16日 星期六

神的演化(3/5)

神的演化:西方三大一神教的起源、衝突與未來
The Evolution of God


能夠從歷史與演化的角度來看待神明,不知是一種難得的福氣亦或不敬
就一個粗枝大葉的工人而言,能夠懂得思考宗教與神明算是一種成就與福份吧!



【第三篇  基督教的「發明」】


10 耶穌行過些什麼事?

如何判定『聖經』中某項記載的可信度與真實性?
在神學上越說不通的,越可能是史實;虛構的部份情節不會跟神學兜不攏。


可信的史實
1.猶太國王 約西亞 獨尊耶和華
約西亞不得善終&以色列的國運因他跌落谷底(說他是多神教徒因而遭受天譴比較符合神學)

2.耶穌受難
通常是神要求人獻祭,怎麼神之子-耶穌會為人贖罪?
如何解釋耶穌的遇害?目的與理由?


彌賽亞:意指受上帝指派,來拯救世人的救主

彌賽亞在末日之戰中戰勝邪惡,把上帝的智銓帶到人間=>如果耶穌是彌塞亞,他怎麼會先掛點?


史實與真實的耶穌
各種史料記述有些衝突與矛盾,難辨真偽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真實耶穌的樣貌?

在家鄉不受歡迎的孤兒寡母,有朝一日在約旦河邊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然後獨自在曠野待了40(類似薩滿師的靈修)得到靈啟。
接著到處游方(謀生),為人治病、趕鬼驅魔,偶而讓食物倍增;途中不斷講述「上帝的國」及將來臨的訊息(當時的人相信彌塞亞與末日之戰的概念;透過恐嚇大家增加供養自己的信徒?)

當時耶穌傳遞的教義,恐怕充滿仇恨與排外,而非如同今日教義宣傳的大愛與博愛

上帝的國=以色列的國;中心概念是:上帝選擇了以色列,將會復興這個國族
耶穌 透過激進思想,搧動底層人民發動革命的社會運動人士。



11 愛的使徒

使徒保羅

耶穌在整部「馬太福音」當中,只提到「愛」兩次

保羅
有時講上帝愛人、有時談人應該愛上帝,還有談人跟人應該彼此相愛- 跨越種族的「兄弟之愛」

保羅講述福音的大意
1.耶穌就是大家期盼的彌塞亞(即基督)
2.耶穌為弭補大家的罪孽而自我犧牲
3.信耶穌者得永生(不用下地獄)
4.大家改快皈依,因為末日審判近在眼前


保羅是個精明的創業家

當時的時代脈絡
羅馬帝國處於脫臼的狀態
充滿失根的部落民,人們從農村湧入城鎮,無依靠
許多人需要生理的接濟與心理的安頓=>「兄弟之愛」是個很棒的slogan
「兄弟之愛」=吸收教徒與吸引欠缺慰藉的人來皈依

如何擴大教會與組織?
當時組織與教會建立的兩大難題
1.運輸技術的落後
2.通訊技術的落後
教主往往只能顧好本店,難以擴展分店=>透過書信來宣揚組織宗旨、凝聚向心力

保羅書信

「兄弟之愛」=要求各分店與各地教會除異求同、彼此團結合作


保羅的經營模式
強調「兄弟之愛」的精神是(能否獲得上帝接納的)關鍵

降低進入障礙
1.受不受「割禮」與飲食規定無所謂
2.降低會費門檻(收費要比其他教派低)
3.廣納其他非猶太教的異教徒
4.教義強調多民族的共存與共榮(不再有你我之分)
5.針對商務客下手:當年可以到處旅行的,都是高階的商務客層(有錢與資源);讓這些商務課層成為各地的教會種子=>這些人可以幫忙傳遞訊息
6.保羅從事製造與販賣帳篷的工作,當年帳篷是商務人士的標準配備,這項工作有助他接觸到商務客層
7.對於這些商務客而言,加入教會=加入獅子會與精英聯誼社團的商業網路,教友的家其實是更舒服與安全的住宿地點(相較於帳篷)
8.宗教降低社會信賴與商業上的摩擦成本,而當時羅馬帝國本身也有公路與法律系統的social infrastructure. 教會寄生在此一infrastructure上而擴展
9.穿鑿附會當時基督教跟其他宗教間的關連性與相似性(善用其他教會的資產而非自己建立分會)=>遊走在不同宗教信仰的異同之間
10.加入教會的條件很寬鬆,但是想要不被逐出家門卻必須嚴守規範(不可為惡或欺凌兄弟教友)
11.善待兄弟,也善待敵人=>化敵為友(好歹要讓對方包容我們)

呵呵,這個案例告訴我們:騙子要懂得買商務艙機票而非經濟艙XD;這個案例的精采程度不輸任何HBR上的個案說XDD


CEO保羅的經營下,上帝的概念從驅除韃虜復興中華多了「博愛」



12 最適基督教生存

AD64 基督教徒數大招風(太積極傳教與堅持一神信仰),拒絕膜拜羅馬官方神祇,皇帝尼祿下令把耶穌的追隨者釘上十字架處死

羅馬人陸續對於那些不接受他們寬容宗教信仰體系的一神教徒發動好幾波的圍剿(=迫害)
AD312 君士坦丁獲得異象啟示,命令軍隊揮舞十字旗,打贏關鍵戰事,改信基督教;從此基督教成為歐洲主流宗教。


宗教彌因的競賽勝出關鍵
勝負的關鍵不是真理或教義的真偽

1.網路與規模效應
人數越多,效益越佳

2.進入障礙與排他性
保羅的版本(對於上帝與教義的詮釋)
進入障礙與排他性最低

3.(賽局)情勢變化,改變排他性
猶太教與基督教,本是同根生,彼此各自認定自己為正統

猶太教與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的差別


邏各斯的回歸
鼓吹和睦的教義容易佔上風;教義的內容與上帝的形象也往往隨著當下的政經氣候而演化與變形(掛羊頭賣狗肉與雞同鴨講)

一個上帝各自表述:用當事人的「智慧」與「邏輯」來詮釋上帝的旨意。



13 耶穌如何會變成救主?

對於基督徒而言,「耶穌」=「救主」
他坐在天父的右邊,參與末日審判。

做善事得救與相信自己死後會進天國的概念,讓死亡不那麼恐怖

以上審判+上天堂or下地獄的概念,其實源自於古埃及的Osiris

「耶穌」這個彌因與信仰產品,一開始並沒有滿足以上凡人對於死亡的恐懼,只有提到天父的國,沒有提到死後的審判或下地獄
末世論中,只有提到人子(彌塞亞)必將來臨,鏟奸除惡,端正世間


路加福音當中,才有富人生前行惡死後被打入地獄與窮人行善死後受到善待的描述=>改編當時民間故事與信仰


重生贖罪

古代各種宗教信仰的另一種效用與功能是讓人擺脫各種災難與危險,當時的人們深信占星術- 星相可以左右依個人的運勢=>多神教靠各個不同的神祇分工幫人消災解厄;相對的一神教的神只要能夠有縱效與統包。

宗教除了讓人解除心理壓力與道德上的罪惡感,如果要讓教徒守規矩,最好的方式是讓他們害怕受到報復與懲罰,訴諸「原罪」(人天生的慾望與本能)
e.g., 通姦、污穢、邪蕩、拜偶像、行邪術、仇恨、忌妒、惱怒、酒醉、欺瞞….

犯下以上罪的,不能進入天上的國=>把道德與否扯進生死

古早狩獵的人從來不擔心道德議題,只在意實際的問題:e.g., 餓肚子,野獸威脅

農業社會組織更龐大,需要宗教維繫群體的道德(人反而沒有活得更自在)與填補法律與執法力有未逮的空白


宗教的罪概念上分成兩種
1.不道德=傷害別人,e.g., 偷竊、攻擊、欺騙
2.傷害自己,e.g.,酗酒、好賭、縱欲

在越大的社會組織,個人的情緒反應與感受越複雜,人與人間的來往與比較越頻繁,憤怒與忌妒往往造成社會衝突,所以統治階層往往有意無意透過宗教來洗腦底層民眾克制慾望(以利自己縱情吃喝)

各種宗教教義其實是很高明的社會建構與機制。
對個體與總體的存活都有好處。








番外篇- 神的智慧與邏輯

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 「人依何為生」
摘錄:
窮鞋匠西蒙的房子是向農戶租來的,他一無所有,只能憑一技之長勉強換取一家溫飽,連身上那一件外出時禦寒的皮襖還是跟太太輪流穿的,一個出門時另一個就得呆在家裡。眼見這僅有的一件皮襖都已破舊不堪,一年來他一直巴望著可以買一塊新的羊皮來做新皮襖。
入秋後,他拿了好不容易存下來的三盧布出門,準備去跟村裡的農夫收五盧布的欠款,合併起來買一塊羊皮。偏偏農夫發誓說他沒餘錢,只能先還修靴子的二十戈比。西蒙想跟賣羊皮的賒帳,他無論如何不肯。花了大半天功夫,什麼事也沒辦成,只收到二十戈比,和一雙託他修補的舊靴。他很氣餒,也很嘔那個欠帳的農夫:他有房子,有牲口,吃的是自己種的糧,日子遠比西蒙好過,卻偏偏不肯還債。他氣得把二十戈比拿去買酒喝,一路上咕噥著回家。

路過小教堂的時候,他看見一個人在雪地裡赤身裸體地捲縮著。西蒙不知道那是好人或壞人,還是被躲在暗地裡的強盜掠奪一空的路人,心裡害怕,就加緊腳步走過去。偏偏他又擔心那個人會在雪地裡失溫而死,就責備起自己:「西蒙,你在幹嘛?別人快死了,你卻膽小地溜走。難道你有多餘的錢來讓人搶嗎?你真丟臉!」於是,西蒙又回過頭去,發現那陌生人年輕而神情溫柔,很讓人喜歡,就把自己身上的呢袍和舊靴脫下來給陌生人穿上,叫他試著跟在自己後面走動看看。

年輕人腳步輕快地跟上來,從問答裡西蒙發現他並非本地人,但不願意多說自己的身世,只說自己是「被上帝懲罰」。天寒地凍的,這年輕人卻顯然無處可去,西蒙只好莫可奈何地帶他回家。但是想起他老婆,西蒙就不禁擔心起來──自己出門大半天,不但沒收到債款,沒買到羊皮,還把唯一的一點點收入給拿去買酒吃了,甚至又帶回一個光溜溜的大男人,這一切要如何跟太太說得清楚?想到這裡,他心裡就發愁;但是想起剛剛這年輕人在小教堂邊的孤單身影,他就開心起來──他起碼是做了一件好事。

鞋匠的太太正在家裡發愁:家裡的麵粉只夠再做一次麵包,如果今天拿去發麵包,就沒把握能吃到週五。猶豫再三後,她決定省著吃,用剩的麵包撐到明天。接著,她又擔心鞋匠太老實,去買羊皮時給人騙了,或者在路上跑去喝酒。沒想到鞋匠卻真的滿身酒氣地帶著一個來路不明的人回家,還把自己的呢袍和舊鞋給那人穿。她認定那個陌生人一定也是酒鬼,就氣得臭罵鞋匠一頓,不想再搭理他們,甚至不想弄晚飯給他們吃,轉身就走。

鞋匠忍不住質問他太太:「難道妳的心裡沒有神了嗎?」這個質問讓她心軟,又忍不住好奇,就問起鞋匠原委。聽完之後,看看那年輕人神情溫柔,蠻討人喜歡的,就消了氣,無可奈何地去給他們兩人準備晚飯,並且把原本要留到明天的麵包給兩人吃。她看著那年輕人,似乎孤苦無依,不禁心生憐憫,決定收留他。就在這一瞬間,那個一直眉頭深鎖的陌生人臉上突然亮起來,並且對著鞋匠的太太露出燦爛的笑容。

第二天一早,鞋匠的太太問出年輕人名叫米迦勒,就跟他說:「如果你想跟我們住,就得要跟著我們做活來養活你自己。」結果,這年輕人不但願意學,而且很快地就學會做鞋的所有技巧。米迦勒跟著他們勤快地幹活,很快地他的名氣傳遍遠近,大家都說他做的靴子最漂亮、耐用。來託他們做靴的人越來越多,鞋匠的收入和生活也大幅地改善。但是米迦勒惜言如金,每天只是認真地做活,休息的時候仰望天空,若有所思,卻從不上街去逛。
鞋匠夫妻從來沒看米迦勒笑過,唯一的例外是初到他們家的那一夜,當鞋匠的太太心軟而決定給他晚餐並收留他的時候。
約莫一年後,西蒙的門外來了一輛豪華的馬車,一身上好制服的僕人打開車門後,走出一個壯碩如牛而紅光滿面的富人,他叫僕人拿來一張德國進口的頂級皮料,問西蒙願不願意替他縫一雙靴子,條件是:一年內不變型的話給十盧布工錢,若變形要賠償二十盧布。西蒙戰戰兢兢地問米迦勒有沒有把握接下這生意,米迦勒篤定地點頭。西蒙就誠惶誠恐地用圍裙把雙手擦乾淨,再去仔細地量這富人的足部尺寸。
這時候米迦勒卻盯著富人背後的屋角,好像在看什麼。接著他一陣子若有所思後,突然臉上發亮,再度顯露出燦爛的笑容。

貴族走後,西蒙叫米迦勒負責剪裁皮料,準備縫靴子。沒想到從不曾出錯的米迦勒卻把皮料縫製成死人穿的便鞋,而不是貴族交代的外出皮靴,急得西蒙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
誰知道這時候敲門聲響了,剛剛那個富人的僕人氣喘吁吁地衝進來說:「富人在回家的路上過世了。太太交代說就用原來富人給的皮料請你們做出一雙出殯用的便鞋,不要再做外出的皮靴了。而且要快!」西蒙在驚嚇中還來不及醒轉,就呆呆地從米迦勒手裡接過他包好的那雙便鞋,交給僕人,目瞪口呆地看著他衝出去。

時間一年一年地過去,轉眼米迦勒到鞋匠家已經第六年了。米迦勒還是從來都神情溫柔而毫無笑容,沒事就看著天空,不知道在想什麼。
有一天,一位婦人帶著一對姐妹來做鞋,其中一位瘸著一隻腳。婦人邊讓西蒙給兩個女孩兩腳部尺寸,邊說起這一對姐妹的身世。她們原本是隔壁人家的雙胞胎,爸是伐木工人,不幸地在他們出生前幾天被樹壓死,誰知道媽又在她們兩出生時難產而死,留下兩個孤女。這婦人在第二天去看她們時,發現母親身體早已凍僵,壓在妹妹身上,壓壞了她的一條腿。村裡的人看兩個孤女可憐,就慫恿著婦人收留她們。

婦人剛好八週前產下一個男嬰,奶水很足,夠讓兩個孩子吃,卻沒把握能餵得起三個孩子。她以為妹妹較瘦弱,或許活不下去,每次餵奶時就讓妹妹最後吃。沒想到過沒多久自己的男嬰去死了,而且她也沒再懷孕,所以當年初於善心收留的一對姐妹,變成他們夫妻最大的安慰。說完,她忍不住感慨地說:「俗話說得好,無父無母的孤兒或許還活得下去,人沒了上帝可就活不下去了。」這時候,米迦勒身上突然發亮,照耀著整座小屋像是夏日的烈陽下那般地明亮。同時,他仰望天空,滿臉流露著燦爛的笑容。

等婦人帶著雙胞胎姐妹離開後,米迦勒脫下工作用的圍裙,跟西蒙夫婦深深一鞠躬說:「謝謝你們些年來的收留和照料,我必須向你們告辭了。」說完,他的身上又開始發光。
西蒙忍不住好奇地說:「我知道我們留不住你。可是,你可不可以告訴我們你的身世,為什麼你的身上會發光?又是什麼事情讓你有過三次燦爛而神祕的笑容?」於是,米迦勒說出他自己的故事——原來,他就是率領天使戰勝惡魔的天使長米迦勒(archangel Michael)。

---------------------------------

有一天上帝要他去取一位婦人的靈魂,他到這婦人跟前時,發現婦人才剛生下一對雙胞胎姐妹,而且又在前幾天死了丈夫。這婦人求他讓自己多活幾年,等孩子大了再來取她的靈魂,以免連帶害死兩個無辜的嬰兒。米迦勒覺得婦人說的有理,就沒有取這婦人的靈魂,直接回到天上去向上帝回報。上帝要他聽命行事,再回去取那婦人靈魂,並且要他想清楚三個問題的答案後才可以返回天上:「人的心裡有什麼?」「神不讓人知道的是什麼?」「人依何為生?」

他只好再度回到地上去取那婦人的靈魂。當婦人的靈魂被取走時,她的身體壓壞了其中一個女嬰的一隻腳。然後米迦勒就被上帝責罰而失去雙翼,掉到地上。變成人之後,他在冰天雪地裡跟人類一樣地感到又肌又冷,因此走到小教堂邊想要進去避寒;但是教堂門鎖著,所以他只好捲曲在牆邊。當鞋匠帶他回家時,他看到鞋匠的太太渾身散發著死亡的氣息,那氣息濃厚到快讓要米迦勒窒息。但是當鞋匠提到上帝時,她心裡的愛卻活過來,驅散了死亡的氣息。這時候他想起第一個問題「人的心裡有什麼?」也瞭悟了它的答案:「人的心裡有愛。」他知道上帝在向他啟示,祂沒有遺棄他,所以開心地笑了。

後來,當那富人進來時,米迦勒看到一位天使跟在他背後,準備要在日落前取走他的靈魂。可是這富人卻想要做一雙可以經久耐用的靴子,好似他還可以活上好幾年。這時候他想通了上帝的第二個問題:「上帝不讓人知道的是什麼?」一個富人不會知道明天他需要的是活人穿的靴子或死人穿的便鞋,因為上帝不讓人知道他真正的需要。因為明白上帝的啟示,所以他又開心地笑了。

最後,當那婦人帶著巒生姐妹進來時,米迦勒認出她們,只是還沒完全確定。當婦人講完故事時,他不但確知這對姐妹的母親就是被他取走靈魂的那位,而且他也知道該如何回答第三個問題「人依何為生」,所以他再度笑了——因為他知道,當上帝向他啟示第三個答案時,也同時寬恕了他的罪,要讓他重返天上。

他說:「以前,我以為人是靠著自己和父母的照顧而活著。後來我知道,富人不知道自己明天需要的是什麼,而那婦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沒有父母的孩子可以靠著鄰人的愛活下來,而我墮落地上成為人之後,也是靠著你們的愛而活下來。現在我才知道,上帝不願意人們自私地為自己而活,所以他在人們心裡安駐了愛;祂不讓人們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卻讓他們可以靠著彼此的愛而活下去。誰活在愛裏,誰就住在上帝裏面,上帝也住在他裏面,因為上帝就是愛。


米迦勒說到這裡,他全身散發著刺眼的光芒,他的聲音宏亮如雷,他的背後長出一雙羽翼,逐漸往天上遠離而去,只留下西蒙和他的妻兒驚嚇地拜倒在地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