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神的演化(4/5)

神的演化:西方三大一神教的起源、衝突與未來
The Evolution of God

謹守各種教義的人們,有如被彌因所寄生控制的魁儡,不知道何者或哪一種是比較快樂與幸福的人生?
是選擇相信有神與信仰的?亦或是選擇不相信(自以為超脫超然)與沒有信仰的?


【第四篇  伊斯蘭教的勝利】

14章《古蘭經》

古蘭經

相較於「聖經」的各類文體,「古蘭經」可謂十分單一,相同的是內容與先知的話語一下鼓吹和平,一下鼓吹好戰消滅異族,寬容或好戰其實是出於當下現實的考量

先知如同耶穌或更早之前的薩滿師,帶著使命從苦修中復出與宣揚教義。

想了解穆罕默德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9%86%E7%BD%95%E9%BB%98%E5%BE%B7  思想的演化,得把古蘭經的內容與章節按本來的時間順序還原





古蘭經的記述真實可靠嗎?
比四福音更有資格被視為真實的文件
1.內容在穆罕默德生前與他的監督寫下,當時就被反覆誦讀
2.內容輪廓反應它的真實性,教導不像是權傾天下的政治領袖,而是被冷落的先知(不像後人杜撰)

身世背景
類似耶穌,孤苦無依不得勢,是左頃的末世論者,相信有死後的審判,逆轉在世與現世的不公不均


 耶穌與穆罕默德,聖經與古蘭經的教義,其實相似相近
伊斯蘭教的阿拉如同是猶太教與基督教的耶和華
某種程度,可以把穆罕默德,視為中東版的耶穌與代理商,而基督教在中東地區的產品品牌名稱是伊斯蘭教;古蘭經是經過穆罕默德詮釋用阿拉伯文寫的福音



上帝的語言學足跡

所謂先知原創的宗教概念往往借鑑自世間其他來源:前人、其他聖典或當事人對於既有觀念的不同詮釋
如同耶穌的神學觀點得自更早的末世論與配合當下社會觀念的演化。

從語言學的觀點,阿拉伯語的「阿拉」源自於敘利亞語的「阿拉阿」,而「阿拉阿」又可溯源致希伯來語的「依羅欣Elosim」意指創造世間萬物的上帝





15 麥加

穆罕默德的挑戰:怎麼樣在城中最有權勢者的抵制下,推展自己的宗教信念與運動?

對策:
1.提供願景與誘因:有個地方叫天堂,裡面有享用不盡的佳餚、處女與小鮮肉XD
2.提供嚇阻的反誘因:有個地方叫地獄,不信者與非我族群會在那裡受到懲罰與折磨

追隨與信仰者多半是中下階層的窮人,當下活的好好的有錢人是讓大家忌妒與憤怒的有錢人;以上說法大獲中下階層的人心(也沒人能夠確認死後是否有天堂還是地獄XD), 傳教者不但不用擔心被人指責為騙子神棍,還能反過來恐嚇這些人不得好死、死後會有報應XDD

以上正是古蘭經教義中的道德弔詭:
一方面充滿報復復仇心機,另一方面卻鼓勵信徒壓抑復仇衝動,凡事交給阿拉,阿拉自會料理惡人。

阿拉旨意的詮釋總是由具體的現實所決定
打不過異族或鬥爭沒有好處,就說阿拉鼓勵和平相處與寬恕敵人
發動聖戰也是假阿拉之名、替天行道

撒旦經文satanic verses
=>被刪除的部份經文,內容涉及承認阿拉以外的三位女神及願意放棄一神信念(以爭取異教徒皈依)

耶穌生前沒機會獲得權力,而穆罕默德有,那麼先知掌權之後會怎麼做?



16 麥地那

在麥加已經建立信眾團體,到了麥地那成為新的部族- 以共同信仰為主體而非血緣關係,此一部族日益壯大,日後稱霸整個城市,進而稱霸整個地區。

透過信仰,壓抑原本血緣關係的忠誠度:愛父母多過愛我的,不配做我的信徒,愛兒女多過愛我的,不配做我的門徒。=>創造新的社會組織
抹平各不足的山頭與建立中央的共主。
如同猶太教團結了各自為政的以色列各部族,繼而形成一個國家;基督教的誕生則見證了各民族的融合(基督教所寄身的羅馬帝國是多民主帝國,而基督教也變成多民族宗教)


革命與軍政府打造基地





本是同根生的三大宗教的愛恨情仇




扭曲作為常態

與猶太人絕裂的真相?
標準說法
1.猶太人抗拒穆罕默德的神學教義,認為和「聖經」牴觸
2.穆罕默德放棄讓猶太人改教的念頭,從此穆斯林不再面向耶路撒冷祈禱而是改向麥加祈禱
3.穆罕默德把猶太部族逐一驅逐出麥地那(=趕盡殺絕)


只要某一種宗教上升到地位崇高之後,都會傾向於竄改歷史,把自己描寫成橫空出世及與眾不同(國家、企業與領導亦然)

穆罕默德比摩西或耶穌更能塑造時代改變當世,他透過宗教建立了政府,然後交替運用戰爭與和平的手段,打造了一個帝國。





17 聖戰

Sayyid Qutb
Milestone一書
認為
多數伊斯蘭教徒太軟弱,誤解「聖戰」:只有在遭受攻擊,才有資格發動其實許多不公不義的事物都被除去,例如不虔誠的伊斯蘭教政權(e.g., 親西方的埃及與阿拉伯政權。

以上激進觀點影響了啟發了後來的賓拉登、ISIS聖戰士


先知對於「聖戰」的教義與詮釋?

可能兩者都對
「聖戰」既可指暴力鬥爭=戰爭去除異族,也可以是對抗內心七情六慾的寧靜奮鬥

一方面是殺死那些再戰爭中不跟你站同一邊的異教徒
另一方面說:如果他們傾向和平,你們也應當傾向和平,信賴上帝(與哪些是我們為敵的人造化彼此的友誼)。


政治現實
穆罕莫德推行的其實是擴張主義的外交政策,關鍵武器與外交手段是戰爭
一方面締結同盟(其它強大的部族與異族)
二方面透過戰爭威脅(其他弱小的部族加入)

戰爭或和平,只不過是當下的審時度勢的選擇與締造帝國的招數
奇怪的不是選擇戰爭或和平,而是後來的人如何合理化自己的行徑與觀念

到頭來,伊斯蘭帝國跟古代其他帝國沒兩樣:征服,然後抽稅。
對於帝國子民宗教信仰的寬容時嚴時鬆,有的異教徒會自願皈依(為了少繳稅或個人官途生涯發展),而當異教徒數目與力量越來小時,相對的暴力壓迫的力道也越強。





18 穆罕默德

不同時期的穆罕默德有如不同的聖經人物
e.g.,


麥加時期,像是耶穌,帶領一小群信眾,警告末日與最後審判已近
接下來他像摩西:帶領信徒去應許之地-麥地那
然後又像保羅:設法說服與吸引其他異教徒加入


兄弟之愛與恨



穆罕默德的現代性

身邊的萬事物物與世界的運作就是一種神蹟





神的是否存在的大哉問

18世紀的神學家培里寫過一本書《自然神學》,一個著名的比喻開頭,大意是「如果人走在荒漠上,看到一塊石頭,一定不會詫異,更不會去探求石頭如何出現在沙漠裡。相反,如果是看到一個鐘錶,情況就會相反。」他以鐘錶比喻世間萬物,不會像石頭一樣由自然而來,一定是經過了設計和創造,他是神學家,自然相信神是萬物的設計和創造者。

以上「有神論」觀點,認為,萬事萬物的存在有目的性,因此背後有個全能的神存在

然而「無神論」與「天擇演化」的觀點認為:沒有目的性的隨機變異+隨機天擇,也可以塑造出這樣精巧的萬事萬物。

到底有沒有背後的「目的/意識」與「設計/安排」,其實沒有人知道。

西方信仰把萬事萬物與機率巧合都視同上帝的旨意與設計安排
東方信仰把機率巧合歸咎因果循環、業力報應或是諸形無常
科學信仰把萬事萬物歸納為物競天擇演化、賽局均衡、或然率與自然法則
傲慢的大人物信仰:成功是自己的努力與付出,失敗壞運都是外界因素


哪一種信仰比較好或正確?我不知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