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年8月20日 星期六

雜訊(4)

 

雜訊:人類判斷的缺陷

Noise: A Flaw in Human Judgment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3007

 

 

第五部 提升判斷力

如何減少判斷錯誤與減少雜訊的技巧

1.組織內要注意認知到雜訊+能夠判斷雜訊

2.考慮透過SOP或演算法規則輔助進行判斷

3.借重相關專業人士的判斷

 

 一天打魚三天曬網之前情提要與回顧

雜訊(1)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22/06/1.html

雜訊(2)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22/07/2.html

雜訊(3)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22/07/3.html

 

 

 

18 優越的判斷者,卓越的判斷力

源自於

1.所知比較多+正確

2.思考能力(聰明+經驗)

3.思考方法(open mind接受對立見解、依據新資訊進行更新與思慮週密)

 

 

專家與榮譽專家

律師、醫師與顧問都是專家

 

但律師推崇的律師、醫師推崇的醫師、學者推崇的學者、顧問推崇的顧問,才是榮譽專家

 

榮譽專家與專家的差別

1.共同規範/行規認可=>這些榮譽專家更少犯錯/決策更精準

2.具備更多的經驗、訓練與更好的成績

3.能夠更有信心與條理說服與解釋他們判斷的理由

 

不是專家的專家(they know WHAT but not How)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15/04/blog-post_25.html

哲學家對於各種哲理各說各話

 

 

智力

如果不看訓練、經驗與自信程度,哪位專家比較可能作出良好的判斷?

 

答案是一般智力(general mental ability, GMA)與智商IQ

http://www.performancegroup.co.nz/gma.html

 

標準化測驗成績和工作績效表現的關聯性可達0.5(和諧率67%),按社會科學的標準,相關係數0.5已算是具備強大的預測價值

 

美國人平均只有1/3擁有大學學位,但億萬富翁當中有九成有大學學位

 

13歲時進行GMA測量的「前1%當中的前25%的人」,拿到博士學位、出書與獲得專利的比例是「這前1%當中的後25%的人」的2-3

 

心智能力的差異不只存在於90百分位、80百分位與50百分位之間

99.88百分位和99.13百分位(1%之內)也還是很明顯

 

除了智力之外,還有其他可以讓我們找出真正專家的方法嗎?

 

 

認知風格

認知反射試驗(Cognitive Reflection TestCRT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7/post/201611300009/

 

CRT測試分數較高的人,通常比較慎思,會看出問題背後的問題、討厭閱讀暴雷的影評

分數較低的,通常比較會相信假新聞、占星術與超能力,喜歡暴雷與提前知道結局決

 

 

主動開放心態

會主動尋找和自己預定假設矛盾的資訊

能夠把他人的相反或反對意見聽進來

能夠被他人說服、承認自己錯誤與改變想法

 

 

結論

如何辨識能夠做出良好判斷的人?

1.看過去經過統計與實證的成績(榮譽專家與權威)

球員看戰積、天氣預報看準確度

不要聽信政治或財經專家的侃侃而談(只是抒發意見,不具備判斷或預測的信效度)

 

2.有些判斷者的表現遠比他們同儕好,原因是因為其智力與認知風格

如果要在智力好/智商高(情商低)和一個抱持著開放心態的人選(相對沒那麼聰明),在兩者之間二擇一的話,應該挑選心思細密/心態開放的那位,而非最聰明的那位。(聰明相對容易固執傲慢與不切實際)

 

3.領導人與領袖除了要讓人具備好感與信心之外,必須主動尋找和自己看法相左的證據、對於反對意見保持開放心態

 

 

呵呵想起自己批判過零錯誤一書,從心理與人腦認知來看,人本來就是充滿偏誤與雜訊的,孰能無過?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20/02/blog-post.html

 

零錯誤一書的觀念就是建立在對心理與人腦認知的錯誤基礎上

兩本書的比較與結論建議

1.看了零錯誤,絕對還會發生錯誤(以為自己可以減少錯誤)

2.看了雜訊一書,會承認錯誤無法避免(而且還錯的不知不覺)

3.想要減少錯誤看雜訊一書會比零錯誤一書更有用

 

 

 

19 移除偏誤(bias)與決策保健

 

事後去偏誤(校正bias)

通常憑執行之後的感覺進行修正(木已成舟)

e.g., 專案預估一年完成,現在已經過了八個月,進度只有1/2

專案計畫的工期與成本通常要預留比想像中更多的buffer=>事前樂觀偏誤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15/04/blog-post_25.html#more

摘錄

預測失準的原因

1.越例行性的工作,預估才會準確;越是新奇的大計畫,錯誤與失準會呈等比級數增加,而且是單邊效益=>只會成本更大、工期更長(很少會工期縮短、成本降低)

2.心理作用:為了拿到客戶訂單,over promise;定錨(亂拉試算表或project算出來的預算與工期)

3.書呆子效應:只關注那些心裡知道/可控制的,忽視那些計畫外的邊界條件與不確定因素(罷工、停電、工安事故…)

4.Scalable Randomness:你等越久,預期需要再等待的時間就更長(等越久,預期完工與戰爭結束的時間就更長。)

5.只看平均值,忽略機率分布與標準差:如果一條河平均水深一米,千萬別渡這條河!變動率variance很重要,而且變動會隨著時間與(樂觀/悲觀)情緒而放大發散(而非收斂)

 

 

事前(預防型)去偏誤

推力(nudge)

克服樂觀偏誤、惰性與拖延=>參加退休金提撥(政府與公司加碼)與保險

把健康食品放在明顯的櫃位、不健康食品放在偏僻櫃位

https://talkecon.com/nudge/

 

拉力(boosting)

透過訓練讓決策者認識自身的偏誤,並且加以克服

教導人認識與避免偏誤是件難事

好的個案與模擬遊戲的價值與效果

沙漠尋寶=>要求幹部放下私心,將心比心為大局同心協力

Beer Game=>看穿局部的最佳解(放棄安全庫存)以避免長鞭效應

 

 

去偏誤的限制

有時候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這些異於常人的所謂偏誤,其實是典範存活秘方

e.g.,

專案經理對於專案期程與預算悲觀(少接很多案子)

投資經理對於風險異常謹慎(投資績效不如人)

投資最重要的事- 理解與管理風險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18/09/25.html

 

要校正偏誤(bias)至少要知道往哪個方向,然而由於現實世界的不確定性,沒有人知道哪個方限是正確的

(無怪乎,黑天鵝作者強調要極端的保守與傳統)

愛麗絲夢遊仙境: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裡,那麼往什麼方向走都沒差

 

 

(理想上組織或決策會議要設個)決策觀察者

人比較擅長於觀察到他人的偏誤,而非自己的偏誤(不自覺=bias blind spot)

 

決策觀察者不好當

1.要不合群與唱反調+忍受異樣眼光(誰會自願?)

2.決策的總統/總理/院長/部長/董事長/總經理要能夠夠接納質疑(呂世浩老師交代:疏不諫親=>傲慢領導少有唐太宗接納魏徵的雅量)

3.當事人觀察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變得精神錯亂

 

 

偏誤(bias)可以診斷+預防;但是雜訊(noise)無法診斷與預防

人的意識來來去去,沒有恆定性=充滿雜訊

 

人類大命運-有所謂的自由意識可言嗎?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17/10/45.html

 

意識從何而來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20/01/14.html

 

21世紀的21堂課-後真相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20/03/212133.html

 

決策保健的原則與方法

https://bookzone.cwgv.com.tw/topic/21664

摘錄

第一原則是,去除個人化、情感/故事情節的敘述,只看事實

第二原則是運用統計數據,從外部概率看待案件,也就是將單一案件視為眾多類似案件中的一案,作者說,一般默認的思維模式是只關注手頭的案例並將其代入自建的因果故事中,這樣很容易犯錯。

第三是將判斷分解為多個獨立的任務與因果鍊,可以防止過度追求連貫的因果(直接跳到結論與忽略不符合連貫因果故事的重要資訊。

第四,決策者應該不要過早以直覺做決定,直覺必須累積於夠多的資訊與證據時才使用。

第五,要統合多方面的獨立判斷,尊重與採納每個判斷者的決策

第六,使用相對比較的判斷方法,而非絕對的評分法,絕對的評分比較容易陷入武斷。

 

 

 

20 鑑識科學的資訊排序

 

只要有判斷,就有雜訊=>指紋判讀亦然

只要出具第二意見的人知道第一意見為何,第二意見即喪失獨立性,以此類推如果第三意見知道第一/二意見為何,其獨立性會更低

在第二三組專家判讀之前,不要讓他們知道第一意見!

 

 

指紋比對

犯罪現場採集到潛在指紋比對 先前採集到的樣本指紋

潛在指紋:可能髒污、殘缺、模糊或變形 (不如樣本指紋完整與清晰)

 

指紋比對的三種結果

1.相符

2.排除

3.無法確認

 

其中判讀為「相符」的結果,會再交給第二專家進行驗證

 

 

指紋比對的確認偏誤

研究顯示

1.如果出現暗示排除嫌疑的背景資訊時,五位指紋判讀專家當中有四位會改變他們之前比對相符的結果

2.由六位指紋判讀專家判讀四對指紋,在24個判讀結果當中,有4個判讀結果,會因其他專家的判讀意見而改變

據估計無法確認的約有1/10的指紋鑑識結果出現變動

相符的偽陽性誤判機率大約是1/600

而對於檢方刑警辦案而言,只有排除才能消除嫌疑,無法判定”=嫌疑

實務上,通常只有1/3不到的機率會被判定為相符(鑑識人員通常很保守與保留)

 

 

類似的鑑識確認偏誤,存在於血濺型態分析、縱火調查、鑑識病理學、就連DNA分析也存再確認偏誤

 

一個優良的決策者應該是活在懷疑的陰影中(知道自己可能誤判/事情有其他的可能真相 shadow of a doubt),而不是知道太多(太自信)的人(the man who know too much,對於案情以為自己是全知的上帝)

 

 

 

21 預測的挑選與總合

 

理想上把各種獨立的判斷和預測加總平均,能夠消除掉許多雜訊。

而與其透過加總平均,不如參考相關的基本機率數值

如果沒有基本率資訊,要採取加總平均的方法之前=>請先確保意見足夠多元分歧

 

猜猜看

下一季失業率?新大樓完工時間?某家公司EPS?新空汙法規的成本?

 

 

預測的精進

1.挑選出色的判斷者

2.求取平均值(消除雜訊與群眾的智慧)

3.挑選群眾(挑出最近猜對的幾個人來做預測)

4.預測市場(未來事件預測)

5.Delphi method (estimate- talk/discussion-estimate)

 

 

Good Judgment Projec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Good_Judgment_Project

https://ifis-org.eu/portfolio/good-judgment-project/

https://goodjudgment.com/

 

計畫設計

1.預測項目數量龐大=>只猜對其中幾項不代表預測能力突出

2.要求參與者透過機率陳述該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而非Yes or No

(e.g., Mary預測500項不同事件有60%發生機率,然後後來300項真的發生=>Mary 的預測有很好的校準度calibration)

3.隨著時間過去或資訊的更新,可以讓預測者更新他們預估的機率值

4.Brier Score來評量預測值和實際狀況的落差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rier_score

0=預測完全猜中,均方差=0

1=完全猜錯;

如果預測有70%可能發生,結果發生,數值=(0.7-1)^2=0.09

如果預測有30%可能發生,結果發生,數值=(0.3-1)^2=0.49

如果預測有50%可能發生,結果發生或沒發生,數值=(0.5-1)^3=0.25

 

透過以上評比,(大部分人的表現都很糟)可篩選出2%的超級預測者=>這些人的表現比能夠取得各項資訊的情報機關分析人員更好

 

 

超級預測者的特質

1.從分析與機率的角度來思考事情 (不是第六感或數學能力強)

2.能夠拆解問題

  2.1 如果事情會發生,那麼有哪些條件與徵兆

  2.2 如果事情不會發生,那麼又有哪些條件與徵兆

3.會去尋找基本率(過去相近的歷史事件)

4.不斷的自我質疑、蒐集整合不同觀點與持續更新(不單靠自己聰明,而是不斷自我迭代個人看法)

5.預測準確就是能夠減少雜訊與避免吸收/排除錯誤資訊+抗拒內心成見與偏見

 

 

挑選與總和的效用

1.挑選專家與超級預測者(優秀決策者)

2.找不同領域的專家的互補

3.組成專家團隊來彙整判斷

以上三點=決策保健策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