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8日 星期六

21世紀的21堂課(3/3)

21世紀的21堂課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這本書越後面越精采
第四部  真相

15堂課 無知:你知道的比你以為的少
過去古早強調的是個人的理性判斷
越複雜的世界,人難以意識到自己有多麼無知


知識的假象





同溫層與群體思維的陷阱
出於對領袖的忠誠(懼怕)與需要被團體認可
難以指出錯誤與提出異議
即便科學家與學者,也難以逃脫與意識到自己的科學主義偏見
一個事實各自表述,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權力與利益黑洞
政治領袖與商業巨頭,永遠在趕行程=沒有時間=無力關注真相與事實

權力與利益=改變現況與現實的力量
權力與利益=黑洞,越接近黑洞,事實與真相的扭曲越嚴重
擁有權力與利益=看不見現實

想要看見事實與真相,需要遠離權力與利益的黑洞
參加達沃斯論壇,不代表你是先知與菁英,只不過代表你(是個自我感覺良好的笨蛋)浪費時間聆聽許多沒有道理的猜測、迷信的教條與荒謬的陰謀論。


承認自己的無知
1.世界太大、因果互動與各種變因太複雜
2.如果你是領袖,爬的越高不代表看的越遠,而是接收資訊受到的扭曲越多
3.花越多時間收尋資訊,很可能不過是同溫層或網軍乃至於社群軟體餵養的資訊

然而一但承認自己無知、不了解事情全貌,又該如何分辨是非/好壞/對錯與正邪?
欸,講得讓人心有戚戚焉



16堂課 正義:我們的正義感可能已經過時
正義其實只是人的一種(虛幻的)感覺與情感


全球化世界下的正義?
原始狩獵採集年代,你/妳會很清楚自己的吃的東西哪裡來?腳上穿的鞋子怎麼來?老了之後要看誰撫養?(正在身邊玩耍的孩子)

現代社會,你/妳投票給討喜的領袖或遵從至高領袖的施政,卻發現他/她貪腐魚肉鄉民、政商勾結,扭曲司法與新聞媒體
你吃肉、穿皮鞋卻沒有殺生的罪惡感。


無知與冷漠也是一種罪行
不知者與裝不知道者有罪
美其名是
1.自己是小螺絲釘、打工仔=什麼都不知道、凡事聽命行事
2.市場經濟/比較利益法則,做你自己即可
3.大家都一樣,不過是追求自己的幸福與福祉


竊盜罪有兩種
一種是去拿不屬於你的東西,另一種是購買偷來的贓物(不論你是否知悉)

同理延伸:
你去購買軍火公司/排放污染的企業/販賣奴隸/器官的公司股票獲利=你認同這些企業的不法與不道德=也有部分罪行

難怪慈濟的投資會引發爭議

想想十八世紀的英國淑女,為了喝茶加糖,塑造出了黑奴的買賣與罪惡
十九世紀的各國公民,成就了戰爭罪行


結構性偏見
所謂文明與各種史觀,往往是菁英階層與存活者的觀點

吉普塞人、少數民族、同性戀者、殘障弱勢人士的觀點,不被接納與傳播知悉。


如何面對問題?或是拒絕面對問題?
1.縮小問題規模與簡化來龍去脈
把兩國發生戰爭,想想成兩個人打架,其中一個是好人,另一個是壞人
如此一來,錯綜複雜的愛恨情仇被簡化成一套簡單明瞭(但不正確/不是事實全貌)的故事情節

2.集中關注單一個人的經歷與感人故事(見樹不見林)
讓人血脈噴張/賺人熱淚,有助於因發共鳴、群眾關注(慈善機構擅長的募款宣傳手法)

3.各種因果推論與陰謀論
政論或網路言詞人/意見領袖的本事(穿鑿附會與找代罪羔羊),可以吸引一堆知青
實際真實世界太複雜,沒有一個機構或組織擁有全知與全能

4.相信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有其涵義)
透過各種宗教與意識形態的教條(統計或然率的陳述方式也是一種意識形態教條),提供心靈寄託與避風港(獲得身心的安慰劑效應)

會不會人類就是無法理解真相?所謂的公平與正義只不過是各自表述?



17堂課 後真相:某些假新聞萬世永存
民族傳統與國家的政治宣傳
一再的以訛傳訛,讓洗腦謊言變成國民的文化素養與國家認同


宗教神話=流傳千年的假新聞
聖經故事猶如唐吉柯德傳與哈利波特
軍國主義附身在日本天皇與神道教上


後真相物種
如果你不相信各種宗教經典與文化傳說,那麼你為什麼要相信:
國家發行的貨幣?
國與國之間的協議與公約?
國內各種法規?

「認清某樣事物只是人類的認可與想像」和「相信此一事物本身有價值」,兩者之間沒有太大的差別
模糊虛構與現實之間的界線,有助於成就現代社會:
從比賽遊戲到嚴肅的戰爭存亡

真相與權力早晚要分開
e.g., 求真求知的學者無法逃避的問題:要為權力服務(=獲得利益)?還是為真象服務?
人追求權力與利益大過於了解事實真相
組織重視團結大過於真相與誠實
即便所謂科學,其目的也是為了之後可以經世濟民=控制世界


走出洗腦
人類真實的痛苦往往來自於相信虛構的故事
e.g., 士兵為了領袖、國家與榮譽痛苦的死在戰場上

每個人都該負起責任,花些時間與精力:
找出自己的偏見、驗證資訊來源是否可信
準則如下
1.想獲得可靠的資訊,必須付出高昂的代價
免費、隨手可得的資訊與懶人包= 不可靠的洗腦、帶風向與廣告
專家的時間與心力寶貴
接受者也要花時間與心力理解

2.如果有些問題攸關生死或對你特別重要,請努力閱讀科學文獻
相對可靠與經過驗證
但是你/妳要設法弄懂各種理論的推論過程與前提限制,乃至於找出實證來支持自己的猜想。


就政治與啟發人心與思想而言,一部好的小說,影響力與價值遠勝刊登在自然與科學期刊上的論文。



18堂課 科幻小說:未來和電影演的不一樣
人類之所以能主宰地球,是因為合作能力高過其他物種
人群之所以能發動戰爭與建造教堂金字塔,是因為相信神

21世紀最重要的文藝作品是科幻小說,而這些科幻小說最糟糕的在於混淆「智能」與「意識」(幻想機器與AI會有自我意識)


心靈始終受到各種操控
俄國農民在1917革命反抗了沙皇,後來成就了史達林與共產黨
人的自我亦是與核心身分認同,往往受到身旁同溫層的同化(=Social Network and 腦神經網路形成的幻象)

人的心靈與自我意識可以被操弄,所以才有
1.安慰劑效應
2.成就各種組織與社會

人被各種情緒與感覺愚弄而不自知

不再相信自由意志的迪士尼
卡通劇情從王子公主、英雄克服萬難到「腦筋急轉彎」

各種情緒才是人的主宰,而非當事人的所謂自由意識


美麗新世界?

人是追求快樂的生物,由生化演算法(透過情緒情感)控制,如果科技可以破解大腦的生化演算,就可以讓人快樂、社會沒有紛爭

兩種選擇?
一是隨心所欲、依情感行事(情感與情緒 is good),活得像個人/活在感情當中(追求痛苦等感受)
二是依理性行事、壓抑情感(情感與情緒 is bad)活得像個機器人/活在理智中(=沒有痛苦)

哪一種才能讓人獲得生活的滿足與實踐生命的意義?



第五部  生命意義

19堂課 教育:改變是唯一不變的事
近代面臨前所未有的各種變化

未來勢必大不同
回到一千年的1018年,到了1050年,大多數人的工作仍然是農人或工人、男人地位還是比女人高、預期壽命還是40

時至今日2018年,我們實在說不準2050年的樣貌
唯一知道的是:
學校填鴨教育與課本內容往往錯誤,目前在校學的技能到2050不給力
不缺乏資訊,缺乏的是對於資訊的判斷力與注意力(淹沒扭曲人的認知簡單到令人心驚)
各種新技術(AI/ 生物工程)的衝擊難以想像與預測


別再填鴨,4C才是王道
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溝通(察言觀色) Communication
合作(談判協調) Collaboration
創意(無中生有) Creativity

要跟上2050,不只需要發明新的想法與產品,最重要的是需要一次又一次重塑自己

工作的價值與人生的意義一再隨著時代改變。


人生將是一連串的轉型
古早年代的兩階段人生:學習(=技能)+工作(建立世界觀與身分認同)

「我是誰」將是更複雜、更難回答的問題,也極可能造成更大的壓力


穩定是奢侈品
人的年紀越大、越難重塑自己與學習新知識/技能
然而時代卻變化的更快

人需要不斷放棄自己熟悉的事物、學習與未知相處;還要教導孩子擁抱未知、維持心理平衡(遑論他們教師往往是上一代教育體制下的產物)


科技服務你?還是你服務科技?
如果知道要得是什麼,科技可以幫助你完成工作、達成目標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科技可以影響甚至控制你

各種利害關係人正透過演算法緊盯著你,等到演算法可以預測與掌握你的認知與行為模式,決策權就在它們手上。


認識你自己
有的人會願意凡事依據演算法的建議,讓自己活的輕鬆
有的會希望思考與感受: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人類的未來,乃至於保留一點控制權那麼方便的演算法其實是太沉重的負擔(騎到人類意志頭上的工具)



20堂課 意義:生命不是虛構的故事
人生有什麼意義?
從遠古時期(亞當與夏娃吃了智慧之果),人類就不斷自問:我是誰?這輩子要做什麼?人生有什麼意義?

而十之八九,人想聽的答案只不過是某個故事,因此有了宗教典故與各種神話傳說。

數千年來各種(虛幻)故事,安撫了數十億焦慮的人心。
麗如天堂與地獄,生死輪迴果報循環
即便是賤民/洗衣婦/屠夫,只要遵循正道,就能比不尊正道的王子或貴族更為高貴與獲得來世福報

獅子王 生命循環與實踐天命的故事寓意- 自然律與宿命論




不同版本的天堂
生命循環的故事可以有不同的版本
西方宗教:上帝真主創造整個宇宙、訂定宇宙律法,有些無知與邪惡的人類違背上帝真主的教誨,到了最後審判日義人上天堂/惡人下地獄

東方宗教-輪迴轉世

是什麼賦予那個「更重要的事物」意義?
行善、為他人犧牲/為國捐軀的價值與意義從何而來?
真有天堂?行善真可以上天堂?好人上了天堂,地上的凡人歌頌這些死掉的人又何意義?

信眾就是有盲點(所以才會相信)
各種宗教與神話故事,只是吸引人腦注意力的故事,細節與邏輯經不起推敲
有理智的人不會相信任何宗教傳說或國族故事

很多渺小的人之所以能夠活下去(不以宗教或國族主義為寄託),而是希望自己能被被記住、留下遺產


留下靈魂?詩歌/紀念碑?基因(=子孫)?或留下愛?
假設人生透過輪迴轉世=永無休止的史詩
問題在於
1.人生故事再長,也不見的有意義
每輩子都是生老病死的一重複=玩同樣的遊戲

2.缺乏證據(顯示有輪迴轉世)
如何證明你/妳曾經是中世紀的農民、尼安德塔魯的獵人、霸王龍與阿米巴原蟲(即便你/妳身上留有相同的DNA片段)

留下什麼的卑微願望很少能夠實現
所以世人往往只能阿Q地期待:或多或少幫助別人與讓世界好一點(其實是行善讓人自我感覺良好與有存在價值= 愛」的神話故事

有位智者被問到人生的意義,他回答:「我知道自己在這裡是為了幫助其他人,但我不知道其他人為什麼在這裡」

大多數的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愛與被愛自我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生命意義與存在價值的問題太沉重
有史以來,所有文化、宗教與部落的各種故事沒有一個真實,全部都是人類的想像與以訛傳訛傳說,那麼為什麼大家會相信這些虛構的故事?
1.個人身分認同正是以這些故事為基礎
剛出生/小時候沒有反思反省能力時,這些虛構故事就已經被灌輸腦中

2.人類社會與國家的體制建構在相信這些虛構故事
懷疑這些故事,會讓社會與國家的基礎動搖,輕者被排擠/重者被迫害
虛構故事之所以屹立不搖,不是穩固的事實基礎,而是屋頂的重量

個人身分認同與社會體制(=政經體制與習俗規範)都是以某些故事為基礎,屋頂的重量讓人無法質疑故事的真實性與合理性(=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


信仰成為行業
古時候是祭司與巫師
近代是教師、律師與立委

透過各種制度與儀式來傳播這些虛構的故事
越是所費不貲的儀式(包含國旗、建築與獻祭)越能讓當事人相信故事的真實性
越是殘酷的禁食與自我折磨,信徒越感到神明的真實存在
為戰爭傷殘的老兵,更加感覺國家的真實與價值。


犧牲才是魔力所在
願意為國家或神明犧牲,不代表國家或神明真實
只不過越會讓當事人無法否定自己的犧牲沒有意義(=承認自己是笨蛋),因而更加堅信國家與神明。

同樣的概念也適用在商業世界,富人越是花大錢買奢侈品,越相信該奢侈品是獨一無二;愛情世界當中,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愛情,不是愚蠢而是高貴,因為他倆付出了生命的至高代價。

「犧牲自我」這件事,不但對烈士自己有說服力,也對旁觀者極具說服力
例如:基督教徒不斷強調耶穌被定在十字架上,什葉派不斷強調先知穆罕莫德的孫子侯賽因被殺害

透過故事,再無聊的日常重複儀式與cosplay都能被賦予意義


犧牲他人/成就偉業
e.g., 古代 阿茲特克的獻祭,今日極端基本教義派的恐怖攻擊

透過故事與其他人的犧牲,不只能夠增加信眾對於故事的信心,更能代替需多義務與社會交易成本
e.g.,
多少基督徒能夠遵守十戒?
多少佛教徒能夠放下貪嗔痴慢疑、達成佛法無我?
又有多少左派社會主義者能夠毫無保留盡己所能、只取自己所需?

由於無法達成真正的理想與善行美德,所以凡人通常透過犧牲奉獻來贖罪與補償


法西斯主義與撒旦的誘惑
通常都是極具魅力的領袖,訴諸自己國族的高尚與偉大,讓貧苦絕望的人民有了希望與寄託
在基督教的傳統當中,撒旦通常美麗與帥氣

天堂雖美,人間更好
納粹失敗之後,有20%的區長(=省長/州長)10%的將軍決定自盡=>相對的有80-90%的決定改過自新與換個信仰繼續活下去

莎士比亞版的獅子王- 哈姆雷特
充滿懷疑與矛盾,沒有找出自己的天命與下定決心。

凡人多半如哈姆雷特般的矛盾、懷疑,而非如同獅子王般的果決/宿命


自由主義:為自己與宇宙賦予意義
「自我」也是虛幻與虛構故事= 受困在自己的感覺與感情

相信「自我自由自主」故事的人,信守兩條規則
1.創造:發明與創作,
2.自由:爭取自主權
FB/IG等社群上展現自我,表達個人觀點

其實有99%的個人感受與經歷不會變成自我故事的一部份(人會自我美化與欺騙、報喜不報憂)

FB/IG上呈現的是給別人看的視覺照片,實際的體驗卻是肉體的:蚊蟲正在叮咬、旁邊臭不可聞、路人異樣的眼光與嘲諷聲音


世間沒有故事
想了解自己,應該觀察自己內心與心靈的流動
人類自問:「我是誰」時,渴望有一個故事般的陳述與意義內涵,然而人生的意義並不是一個故事。

依照佛家的說法,生命本來沒有意義,所以你/妳也不用去找尋或創造任何意義,只要知道沒有意義,就不會再追問這沒有意義的問題=自尋煩惱

諸形無常:一切事物不斷在改變
諸法無我:一切事物沒有恆定的本質
諸漏皆苦:沒有什麼能夠令人永遠滿意與滿足


嘴上念佛、內心著魔
18世紀篤信佛教的緬甸與暹羅王朝相互爭戰、燒殺擄掠,時至今日緬甸的人權紀錄依舊倒數(拿到諾貝爾和平獎的翁山蘇姬都讓人作嘔)

1930年代,日本將佛教與國族主義、軍國與法西斯主義全部結合在一起
要人民把自己獻給天皇、慷慨為國捐軀


虛構與真實之間的差別:誰會受苦
真實的事物才會受苦
虛構的事物不會受苦
e.g.,
國家沒有苦難可言,人民才有苦難可言
生物才會有痛苦可言,理念/公式/數據沒有感覺

小心政客的辭彙:犧牲、永恆、純淨、恢復

探索宇宙的真相、人生的意義、個人的身分,最好的出發點就是觀察與探索自己痛苦(而非快樂)的本質。答案不會是虛構的故事。



21堂課 冥想:觀察與瞭解自己的心靈
剖析自我

不用接受任何的故事、理論或神話,只要觀察現實即可
然而自己的感覺與認知往往詮釋proxy各種現實事務
自己的心靈與認知是各種痛苦的來源- 痛苦源自於內心,而非外界世界的客觀變化。

內心的感受,對於當事人而言,才是「客觀的現實」
冥想與關照自己的內心,有如人類學家前往南島部落,觀察與紀錄當地的風俗民情。

觀察自己不是簡單的事情,現代社會各種干擾與洗腦更多,人越難認識真正的自己。說不定很快會由演算法為人類社會決定:我們是誰?該知道哪些關於人類的事情?

這說不定是人類了解自己心靈的最後機會。

呵呵:
1.意識與心靈的浮現還是很複雜難解
2.智能意識(短時間內不用怕被AI幹掉)
3.能夠思考與關照自己,正是存在的意義與代價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20/01/14.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