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幸與對ESG超有熱情的夥伴見面交流,她除攻讀博班外也做職涯諮詢與輔導,問到兩個(求助者常問的)問題:
- ESG人員的薪水
- 如何爭取調薪
Hint
- 4-5萬大概就是工讀生與秘書的角色,7萬就要能獨立作業搞定相關工作
- 一種是爭取公司内的升遷或多能工(服從聽話),另一種是用腳投票,拿自己的人頭去人肉市場估價(跳火坑、怕熱不要進廚房)
- 期待公司每年固定調薪,就是上班族的白日夢幻想
Randomness, Uncertainty and Personal Elegance
去年有幸與對ESG超有熱情的夥伴見面交流,她除攻讀博班外也做職涯諮詢與輔導,問到兩個(求助者常問的)問題:
Hint
與其關心地球,不如關心人類;與其關心人類,不如關心自己
以下悲催的情境,其可能性又高了一些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25/02/prepare-for-worst-if-or.html
中國與美國在經濟貿易上已經開打開戰
對於中國而言,代價是過剩產能、農民工的處境與本來的不景氣雪上加霜,反制就是一邊一國+拉攏被美國霸凌的各國
對於美國而言,代價是通貨膨脹與美元貶值、基層勞工的處境與本來的不景氣雪上加霜,川普政策看似佔盡便宜,實則短多長空
被犧牲與付出代價的往往是中下階層。 莫忘世間苦人多,然後?
職涯反脆弱評量問題
https://form.typeform.com/to/EwYfRl?typeform-source=radreads.typeform.com
評量問項
戰爭很恐怖,沒有心理與實體準備會更恐怖
慶祝228和平紀念日,找來地表最強AI之Grok3 來幫忙探索思考這個嚴肅的問題
(工安要透過假定人會犯錯/設備機台會故障=>發生事故是必然,進而預防避免出事;假定與妄想不會出事、事故不會發生,那麼出事不是意外,而是時間早晚的意料之中。同理可證,盲目認定不會發生戰爭與害怕戰爭,只會讓戰爭更快到來,還不如事前想清楚,與大家做好準備,不要把頭埋在沙中)
問:如果台灣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想像描繪可能情境
Grok3的分析:
https://grok.com/share/bGVnYWN5_6ca153ab-4799-4226-b03f-284d4707d19a
1. 軍事動員與防衛措施
密涅瓦大學思考習慣(HC)應用在
批判思考、創意思考、有效溝通、有效互動
前情題要(英文版其實更清楚)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24/12/blog-post.html
任職過半導體業的,沒讀神父自傳說不過去
神父之所以為神,就是只能瞻仰與崇拜無法效法(也不可能效法複製),對於提到的人物都有所保留+刻意不提某些人與事,真是長者風範。
以下神父的人生軌跡與大事年表,可以窺探神父的重心(職場的升遷、學歷、榮譽博士、APEC代表)
是說部門夥伴來來去去(人往高處爬或服從熱力學第二定律躺平逐漸腐爛理所當然)
一些有緣來共事的年輕夥伴不是壞人,只是上輩子結怨來報仇長不大與還沒長大
(因恨鐵不成鋼而發怒情緒失控的幹部亦然):
表現出的行為特徵
你有把努力放在對的地方嗎?
https://vocus.cc/article/5fa8055dfd8978000125e88e
摘錄:
許多職場初階工作人,往往還帶著在學校的習氣,把老闆當老師,以為老闆說過的話,如果沒繼續提起,應該就是忘記了也不用放在心上,彷彿像是老師說要小考卻沒考,學生就賺到一次的感覺。或者是,老闆給的作業期限沒放在心上,以為拖個幾個小時或半天,甚至是隔天交應該都還好吧?學校的作業簿不都可以補交嗎?這樣的觀念往往會害慘許多職場人,讓無法被信任或不負責任的標籤黏在自己身上,需要靠往後更加倍的努力,才得以重建不小心被弄壞的印象。
或許,面對跟學校不一樣的職場,我們可以學著理解幾件事:
1. 盡量與老闆保有一致的時間感:了解老闆對於事情輕重緩急的排序,通常也可以體現特定客戶或專案在老闆心中的價值。老闆主動交代的事情不但要放在心上,更要盡快釐清方向、動手執行並確實回報,若是要等到老闆再開口問,通常就是老闆開始急了,若是還在狀況外或是根本沒有著手進行,也就難怪老闆會不高興了。
2. 建立與老闆溝通的習慣與默契:主管與下屬之間的互信,往往會需要靠日常工作一個個任務和專案累積,無論小到一個日常的業務報告,或是接收到任務後的後續追蹤和回報,當主管對於下屬的工作進度理解更多,安全感和信任感通常也會隨之提升。定時回報工作進度,看似像是微不足道的步驟,卻是疊起個人信任的墊腳石,也可以大大減少主管因為無法涉入工作過程而在往後受到「驚嚇」的機會。
3. 不懂不需要裝懂,工作是用來表現不是用來逞強:在學校時,我們往往會把欣羨目光放在那些看起來無所不知的學霸身上,好像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以為這才是人生勝利組的樣態。但在職場上,因為業務繁雜,專業分工是很常見的模式,就連同一個單位,往往每個人都有自己專門執掌和擅長的業務範圍,而沒有一個人可以知道所有的事情。在職場上,每個人的薪資數字背後都代表著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完成一件工作或專案耗費的人力和時間愈多,也會同時墊高成本。因此,與其自己矇著頭摸索嘗試找出最佳解,倒不如多多請教同事或前輩,把其他人當作自己的導航,試著用手邊有的資源找出最佳路徑,也省去因為認知錯誤走錯路,到時候還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導回可行的解決途徑。
「利害關係人議合」(Stakeholder Engagement)
學院派的論述與理想派的觀點
https://csrone.com/topics/6990
摘錄
效益一:增加企業商業價值
效益二:呼應股東積極主義(shareholder activism)的興起
效益三:呼應ESG投資風潮的興起
如何鑑別利害關係人與重大性議題,更是永續報告書的重中之重
https://sdg.neuromagic.com/zh/materiality/
佛法三法印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諸行無常:是說一切世間法無時不在生住異滅中,過去有的,現在起了變異,現在有的,將來終歸幻滅;藉因緣所生之諸行法,當因緣變化時,即無法保有常恆不變之相。
諸法無我:是說在一切有為無為的諸法中,無有我的實體,亦即無有本來自在、不藉諸緣出生、常恆不變的本體;所謂我的存在只是相對的生理和心理幻象。
涅槃寂靜:是說涅槃的境界,無有一切生死的煩惱與痛苦,無為安樂,故涅槃是寂靜的;具有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一不異、不常不斷、不來不去的般若中道體性義。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89%E6%B3%95%E5%8D%B0
Impermanence: All compounded things are characterized by impermanence.
Non-self: All existing thing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lack of a self.
Nirvana: Nirvana is characterized by uncompounded quiescence
無常:一切和合事物的特徵都是無常。
無我:一切存在的事物都以無我為特徵。
涅槃:涅槃的特徵是無為的寂靜。
一、無常才有希望
佛教講「諸行無常」是要告訴我們,雖然世間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隨時都在遷流變化,如「好的事情會變壞」是無常,但是「壞的事情會變好」,也是無常,所以無常也有它積極、樂觀、奮發的一面。譬如一個貧窮的人,只要他肯勤勞努力,也有發財的一天,因為貧窮的現象也是無常變化的;做事遇到挫折,只要能夠堅持下去,就可以改變逆境,因為世事是無常的,不會有永遠的災難。因此,無常給人生帶來無限的光明、希望與生機。
二、無我才能和眾
佛教講「諸法無我」,是為了破除眾生對自身的「自我愛」,以及對我所有物的「境界愛」。因為我們執以為「我」的身體,是四大五蘊假合而有,隨著緣聚而生,緣滅而散,毫無「自主」可言。而且從生到死,無時不在生滅變化,因此不是「恒常」而固定不變的。尤其身是眾苦所聚,生理上有飢寒、疾病、疲勞等諸苦;精神上有憎怒、畏懼、失意等苦。當眾苦逼迫時,欲離而不能,根本無「自在」可言。因此,《摩訶止觀》說:「無智慧故,計言有我;以慧觀之,實無有我。」
不過,這裡所說的「無我」,並非說沒有我這個人,而是要我們擺脫有形對待關係的束縛,使自己安住於無人我、無對待的境界中;換句話說,無我是要我們泯滅人我對待,把「我」融入大眾中。
三、涅槃才是究竟
「涅槃」是佛教最圓滿的世界,但是一般人不了解涅槃的意義,以為涅槃是死後的世界。如某某人去世,便說得大涅槃了。其實涅槃不是死亡,而是與死亡截然不同的超脫境界。涅槃是不生不死、無為安樂、解脫自在的意思;涅槃是滅除我執、法執,滅除煩惱障、所知障,是度脫生死的意思。譬如一個犯人被杻械枷鎖繫縛時,是毫無自在可言的,一旦卸除了,便得解脫;眾生被貪瞋痴等煩惱所繫縛,也不得自在,如果修習佛法,斷除煩惱,便得解脫,解脫就是涅槃。
結論:
接受無常與修練無我,才能涅槃寂靜
是說江湖上有著各種機構大神、各式各樣、聽過與沒聽過的ESG憑比+各種玄妙艱深的評比方法學,e.g.,
國際的有
本土的有
常有驚喜(其實是驚嚇!)會收到這些機構大神(不請自來)發來的評比報告,通知評比成績為OO與同業相比約為XX百分位=>
意即ESG永續尚未成功(永無成功之日),同志仍需努力(勿自棄),需如(漂綠)服務或進一步理解(評比規則)請洽OO與XX....
主管機關新聞稿
精進上市櫃公司永續報告書管理,提升永續資訊品質
心得與結論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個人猜想分為幾個層次
透過遊戲中的想像,來發想未來,作好心理準備,心安定下來才能有更具體的因應準備
https://survivethecentury.net/book/text/chapter_world-trade-is-in-tatters
各國隨人顧性命的(悲觀)情境
2030
各國開始通過保護主義法律並破壞貿易協定。中美貿易戰升級,導致一系列短缺。
氣候變暖導致北冰洋的冰融化。加拿大、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現在有一個新的北部邊界需要保護。
各國開始將經濟資金轉移到增強軍事力量。
孟加拉灣超級氣旋數量創下新紀錄,數百萬人流離失所,氣候災民與移民形成國際問題
美國中西部洪水造成的創紀錄損失僅次於北美西海岸特大火災造成的損失
天災人禍不斷,各種陰謀論與新興宗教團體興起
是說原定的應變桌上兵棋推演,消防喊停
可惜失去了一次深入學習與觀摩玩味的機會
紀錄一下自己的收獲:
一、對於工廠端而言,應變成敗的衡量標準=>維持狀況under control
二、不同的危害辨識、風險評估與態勢感知(situational awareness)
是說節能減碳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地球氣候變遷與暖化造成的災難
然後在業界與全球各方的交互作用與有如Keroro軍曹小隊共鳴下,形成一股ESG永續的浪潮與胡說八道+幹話相互引用
讓人不得不聽很多ESG seafood的道聽塗說與穿鑿附會的胡說八道
各大專院校也競相開設很多永續學程(學士到博士班,一般生到社會人士),甚至我也去上過課(有時是學生學員的身分,有時身分是老師與講師)
有些理念與屁話,從某些大人物的嘴巴在燈光美氣氛佳的場合,加上大家都是有心為善/為地球盡一份心力(邪/斜)教會教友的同儕從眾效應下 說出來,真的會讓人感動...
還好身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與批判能力+只想賞味seafood表演(期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夠成為有信徒供養的seafood)/不會崇拜大人物的小人(見大人者藐+渺之)
大致想清楚是怎麼回事了,心得結論如下
Disclaimer: 以下內容偏激,無助於愛地球與自我感覺良好,讀者與燃燒自己的ESG狂人慎入
直接講結論:
因為問題太大,人人有責=人人沒責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緩不濟急
今天不作明天後悔,可是大家只顧眼前
如果不選擇失憶與遺忘,(面對無解的問題)試問要如何繼續走下去?
前情題要:
出了事政府官員會指責事業單位應為能為而未為,然而當出事害死的就是公務人員時,讓記者來針貶政府各部門的應為能為而未為吧!
害死自己組織的成員,官員會有罪惡感與羞恥心嗎? 還是只有網頁變黑白,然後長官們透過自己弟兄們的傷亡來成就自己(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年頭用心記者的訪談,有時候比象牙塔內專家學者的個人成見/偏見,更具備參考價值
從法律的角度切入看EHS問題的本質
徒法不能自行的問題反應在人員選育留上
對於理工背景人而言,法律有如另一個星球的語文
無怪乎EHS群組中看到以下對話(這反而讓人對同行的水準有信心)
從法律角度切入的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