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New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New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6月29日 星期六

工人看空姐罷工

空姐罷工長知識,空姐不只漂亮更有腦袋;想到台灣才成為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的亞洲國家,即便結果不盡理想,然而在勞動權益進步的歷史上,將來會記得與記錄這批有理想有遠見的綠地球空姐(的寶貴經驗)

勞資爭議有如婆媳問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更弱勢連工會都沒有的勞工,就來看看熱鬧、增廣見聞&想想What If :

1.如果是部長妳會怎麼做?(部長探視合法罷工的2000+勞工,被消費者與股東罵對不起其他1.8萬未罷工與公司共體時艱的員工,立委壓力說罷工要預告=閹割罷工效用)

2.如果是發動罷工的空服員工會leader ,妳會怎麼做?(被社會大眾罵貪婪,也得罪公司地勤同仁..真的爭取到公司退讓,接下來就能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3.如果你是管公司飛安/保安與職安的首席副總,會怎麼做?(對空服員強硬的放話被媒體報導為壞人”....其實是配合公司談判出來扮演黑臉?會不會被視為談判協商上的豬隊友?還是這言行就是代表資方的態度?)



很多事情短期看,往往讓人憂傷天理不明,然而長期來看,因果循環與禍福相生相依是天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出來混的資方總有一天要還、勞方要從這次經驗中學到教訓,官員更要從事件學到行政仲裁的藝術);從中學到經驗,讓社會與文明繼續往前推進吧!


2015年7月4日 星期六

八仙塵爆543紀錄


工安與公安的進步,是一部建構在血淚苦痛之上的悲劇歷史。

轉載紀錄 一些相關片段的報導與社論



2015年5月16日 星期六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先說結論是:
  1. 不用羨慕官員
  2. 不用羨慕大廠的最高主管
  3. 不用羨幕跨國企業

 關鍵字:汙泥、外商

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

從阿帕契事件看組織文化的建立與風險管理

是說這幾天藝人登上AH64拍照打卡的事件佔滿了整個新聞媒體版面,國防部長除了震怒、召開各軍種紀律檢討會議外,一定會再三令五申與莒光日鞭屍加強宣導。

其實就鄉巴佬(指當事人對於國防機密的敏感度而言)藝人來說,拍照打卡炫耀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然就一般被國軍官僚文化玩弄過的役男而言,先前仲秋不過是帶了智慧手機進營區就被志願役的玩到死,現在志願役的校級軍官自己以身作賊,大刺刺帶人炫耀,無怪乎會群情激憤

讓人值得深思的是:
這位服役於國軍菁英單位的菁英軍官,怎麼行為會荒腔走板至此?背後的心態與心路歷程是?
 

2015年3月8日 星期日

穹頂之下

一部環境教育的大片




環保背後的挑戰在於人與人性否則不會所有國家都前撲後繼犯同樣的錯、學不會教訓

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5/21捷運之劫運感想

本周 5/21發生的捷運砍人事件,可謂是台灣公安史上的黑天鵝事件
=>震驚、讓人無法想像與預料事態的發展


這種重大的意外事故與黑天鵝事件難以預料與預防,我們只能研究一家公司(或某個情境)有多危險,卻不能肯定這間公司(或那個情境下)ㄧ定會出事,只有等到事故發生的時候,這些前因後果才會被(一些穿西裝唬人的所謂學者專家)串連與穿鑿附會(自圓其說)在一起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2013年5月25日 星期六

悠活環評大戲觀察(103/01/01追蹤更新)



紀錄追蹤一下這齣鬧劇新聞(雖然它沒有多久就被台菲漁權爭議所淹沒...)

工安環保無法脫離法律,
然而伴隨(缺陷不完美)法律而來的往往是 (政治)口水+(慘痛教訓)淚水


---------------------我是102/ 5/7新聞的分隔線------------------------------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7880074.shtml

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救災543

評論兩則新聞
一則是戰技戰術
二則是戰略政治

請看以下本週新聞影片




2012年10月6日 星期六

基本工資爭議的背後...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391565.shtml

右派要放寬限制、自由競爭,強調競爭雖然產生不公平的結果,但會共同提升社會的繁榮與生活水準

左派要公平均富、社會福利保障,強調不能放任大者恆大,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要保障基本人權

基本上左右爭議背後,是公平與效率兩難之間的取捨,自有其動態的平衡與循環

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環境污染保險


對岸的創見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4/7173902.shtml
摘錄:
中新社報導,作為一項責任保險,環境汙染責任保險是以企業發生汙染事故對第三者造成的損害,依法應承擔的賠償責任為標的的保險,使汙染受害者在被保險人無力賠償的情況下也能及時得到賠償。目前,該意見已在粵全面試行。接下來,廣東將在五大行業率先開展環境汙染責任險試點。
據悉,五大行業的企業基本覆蓋廣東環境風險較高的行業,包括化工類企業、從事危險廢物處置經營的企業;鉛蓄電池和再生鉛企業;涉重金屬排放企業以及鋼鐵、有色金屬冶煉、礦山採選、石油化工等被列為國家和省重點汙染源監控的企業。企業在投保後,最低保障額將達100萬元人民幣。

個人想法:

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台塑控告學者與六輕致癌爭議(102/07更新)

台塑委任律師吳雨學表示,台塑提告主要的原因是,莊秉潔在很多場合(主要是2010年到2011年在國光石化相關的環評會、聽證會、民間反國光場合)多次不斷強調六輕建廠跟台灣癌症死亡人數增加有關聯
台塑集團認為,癌症發生與遺傳、生活、飲食習慣都有關,以六輕建廠為分隔點,是刻意誤導六輕建廠與癌症增加有關。

2012年5月5日 星期六

產學間的隔閡與對立(下)


學術研究強調與要的是牛頓式的線性因果邏輯歸納方程式,所宣稱的R-Square/解釋力通常是簡化的因果關係研究(說不定還變數之間只是相關性而非因果關係!),內部效度越佳(驗證結論的確定性越高) /但外部效度差(只能針對所用的樣本與變數範疇聲稱,不能一般化/擴大解釋)
實務面臨的情境則是多因多果,其交互作用的結果往往是非線性,另外事件本身隱含的背景脈絡情境因素也往往錯綜複雜、各說各話,難以量化進行學術實證(預測!)

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產學的對立與隔閡(上)

最近又熱起來的新聞議題之一
一樣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來看則新聞報導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20424/34180830
朱敬一和翁啟惠都認為關鍵在於學術與產業的結合太差。
他們舉美國為例,一流的大學都有互動良好的產學關係。產業界出現科技瓶頸或困難,就丟給學術界去解決,產業界則回饋以研究獎金。這對產業界和學術界都是很好的成長機會,可謂互蒙其利。
學界根本瞧不起產業界,認為那是基層初級產業,不過是黑手罷了。自然科學的教授學者避之唯恐不及,怎能降貴紆尊與黑手合作?儒家的這個思想就成為產學合作的玻璃障礙。學者視產業為奇技淫巧之末,加上產業界又唯利是圖,更令自戀嚴重的學者們聞銅臭而輕鄙。
此外,我們學者們動手做實驗的習慣很差,完全不能跟實證主義為主流的西方科學界相比,產業界提出的問題太實際、太技術性,學者們沒有能力解決,只好不理不睬。
產業界對學術界一方面有自卑感,一方面也看不起學界,認為他們脫離現實,只會講理論,現實上百無一用。當時最有名的業界一句話是:台大電機系畢業生連工廠裡的電燈壞了都不會修。如此互相輕視,怎能合作無間?

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

圈內人眼中的CSR

敝人眼中看到的所謂企業社會責任CSR,很接近以下這篇文章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973816.shtml

選在4/1這天發表,別有一番滋味...


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外勞基本工資爭議觀察與思考

是說本週外勞工資是否脫鉤的新聞熱門躍上頭版: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971256.shtml
外勞基本工資是否與本勞脫鉤?經濟部與勞委會立場大不同,勞委會近日強烈表態脫鉤絕不可行,更有和經濟部槓上的意味。經濟部長施顏祥今強調,上周是在接受立委質詢時,表態支持外勞基本工資與本勞分開處理。
面對立委質詢,施顏祥說,雖理解勞委會的立場,但站在產業界的角度,他支持外勞與本地勞工的基本工資應該要脫鉤。但他也坦言有難處,這不是單純的經濟議題,還牽涉到我方對國際間的承諾,且勞基法已有對基本工資的規定。


以下稍微整理了近日劇情的演變與轉折


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舊文翻新)

是說 看到以下聳動的標題文章
http://shuchuan7.blogspot.com/2011/11/pm25.html

這篇文章其背後有待科學證明的命題是=>PM2.5是造成國人肺腺癌的主因
有趣的是,發表看法的是一位眼科醫師(而非肺癌專科醫師)

想起統計大師Fisher是個老菸槍,然而他卻質疑吸菸造成肺癌的統計推論:
他的邏輯是:
根據臨床調查,得肺癌的人,有七成的人有抽菸的習慣;那如果說得肺癌的人,有八成已經結婚;是否我們可以推論說=>結婚導致肺癌

而這個梗的關鍵在於:如何釐清相關現象背後真的存在有因果關聯?

只是通常把相關性錯誤解讀詮釋為因果關係的情形太多了。
以下舊文大家可以參考賞味一下

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7/27、28新聞短評

高雄市徵碳稅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487962.shtml
這另類的地方自治與自力救濟,假環保之名行徵稅之實,背後還有現行全國稅制與分配不公的結構問題。

雲彰缺水,別再建科學園區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487825.shtml
終於有人跳出來,提出一些難聽但必須面對的事實

六輕再起火,專家找原因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6487955.shtml



7/28的新聞 (六輕後續觀察)

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新聞-南亞嘉義廠火警 廠長緩起訴

真的看不懂以下判決的邏輯和理由
如果說是露天燃燒、污染空氣,那應該是環保局來開罰
如果說是造成附近居民身體不適、財物損失,那應該是民事求償
還是說這種火災算是重大公共危險,所以檢察官要主動起訴?
只能說這捐錢換緩起訴,真是太神奇了(有古代捐錢買官的fu)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台塑石化麥寮廠稽查 新聞觀察

台塑石化麥寮廠稽查 消防安全設備銹蝕、故障部分需改善(2010/12/01 19:29)
  
記者曹逸雯/台北報導

為強化石化業公共安全管理,經濟部等相關單位針對台塑石化公司麥寮一廠所進行的聯合稽查已經結束,經濟部工業局1日表示,初步稽查結果發現,有公共危險物品製造場所部分未依法設置防液堤或設置不完全或標示板內容錯誤,將由消防主管機關依法裁處,另有部分消防安全設備有銹蝕、故障等不符規定情形等,也將請工廠限期改善。

在台塑石化7月發生大型工安事件後,經濟部擬定「大型石化廠公共安全管理聯合督導計畫」,第1場次聯合稽查受查對象即選定台塑石化麥寮一廠,由經濟部工業局長杜紫軍率聯合稽查小組近40人,包括學者專家及勞安、消防、環保、建管等中央及雲林縣政府主管機關代表,於11月29、30日前往雲林縣麥寮工業區展開稽查作業,台塑石化則由總經理蘇啟邑率相關部門主管接受稽查。

工業局表示,初步整理的聯合稽查結果發現,工廠內公共危險物品製造場所部分未依法設置防液堤或設置不完全或標示板內容錯誤,將由消防主管機關依法裁處。

另外,
部分消防安全設備有銹蝕、故障等不符規定情形未設直接隸屬雇主的專責一級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單位;勞工安全衛生委員會沒有每3個月開會1次部分有墜落之虞場所,未置備高度75公分以上堅固扶手等,將請工廠限期改善

在改善建議方面,學者專家分別就政策制度、設備設施提出多項建言,其中,
在緊急通報連絡部分,未見通報地方消防機關之流程,建議宜重新檢討以避免延遲通報;毒化物及其他危險物質運作場所,建議於現場放置適當應變器材,以強化應變時效;檢測洩漏之偵測裝置應依其分子量、沸點等物性調整設置高度,以利準確取樣;
緊急遮斷閥之設置,應充分考慮於火災發生時能發揮其應有功能等。

工業局指出,初步稽查結果與建議,台塑石化已承諾改善,另整體總報告將在2~3周後提出,將交由勞動檢查機構及雲林縣政府消防、環保、建管等檢查單位錄案追查後續改善情形,並定期向督導委員會報告,以協助強化台塑石化公司麥寮一廠的工廠安全,預防並減少事故的發生。


感想:
就實務經驗而言,不會讓人感到意外的缺失:鏽蝕、專家學者建議事項
讓人感到意外的缺失=>不開安委會,讓人不禁好奇集團與該工廠內的安全文化與管理機制為何?
遇到委會的官員,官員側面表示,由於此一案件沒有"勞工傷亡",所以由主管機關工業局來主導..........政府單位的分工邏輯讓人摸不著頭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