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5/21捷運之劫運感想

本周 5/21發生的捷運砍人事件,可謂是台灣公安史上的黑天鵝事件
=>震驚、讓人無法想像與預料事態的發展


這種重大的意外事故與黑天鵝事件難以預料與預防,我們只能研究一家公司(或某個情境)有多危險,卻不能肯定這間公司(或那個情境下)ㄧ定會出事,只有等到事故發生的時候,這些前因後果才會被(一些穿西裝唬人的所謂學者專家)串連與穿鑿附會(自圓其說)在一起




例如以下的新聞報導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8692185.shtml
分析暗示兇嫌的行兇動機為
1."從小就有殺人想法"=>拜託,哪個上班族在辦公室受氣的時候,沒有砍人的念頭?
2."看太多殺人小說遊戲,受到暗示"=>大家一天到晚受到許多辣妹猛男廣告的性暗示,也是循規蹈矩啊....
3."認為沒人比他強、視其他人如螻蟻;也怪其他人都不懂他內心世界。"=>現在的小屁孩,哪個內心的想法不是這樣?(直到出了社會才理解:其實自己才是渺小如螻蟻,要主動去理解別人與世界...TAT)

就與事件發生的因果關係推論而言,必須要釐清哪些是充分條件?哪些又是必要條件?
把事故責任推到這些情境脈絡(家庭家教、學校教育、人格特質、心理想法)因素上,我們也越難確認=>是否這些情境脈絡改變,事故就不會發生?這些情境因素是造成事故發生的必要或充分條件?
(無解的難題和疑問=>沒有辦法做實驗,用實驗組和對照組來確認差異與因果關係!)


只是對於鄉民而言,人腦天生渴望一個解釋、交代與公道(即便是穿鑿附會的唬爛神話故事也好),就是沒有辦法接受或然率與機率如此殘酷/一點戲劇性都沒有的說法。
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面有句台詞說:事情發生了就發生,為什麼一定要有理由或啟發?
對於當事人而言當然難以接受,然而從機率的角度來看,其實沒有所謂因果關係可言
謎之音:超佩服有些政治人物可以把這一事件(穿鑿附會)和太陽花學運做連結...
這些政治人物跟殺人犯一般,腦筋不正常...XD

所以短時間內鄭嫌的家人與母校母系都必須承擔社會的責難(我現在可以理解當兵時排長的感受了=>排ㄟ畢業自清大,而當年清大發生女研究生殺害情敵再用王水毀屍的社會案件.....TAT )




偶而會發生與遭遇極端事件與個案,震撼我們認知的群體規範與戳破社會管控機制的信賴,而對於這些極端事件,其實我們通常是無能為力的,例如百年一次的大洪水、千年一次的大地震...國家社會就是沒有那麼多的資源(遑論更渺小的企業組織)可以投入來預防這些重大的極端事件:

新聞提到要擴編捷運警察;然而擴編了之後又如何?新聞說捷運有109站,目前捷運警察只有138位=>假設四班二輪,每一站隨時都要有兩位警察站崗巡邏,那麼總共需要109*2*4=872位,是原先警力編制的六倍....而這些警力平常在捷運站不過只是幫忙尋人、驅趕醉漢/流浪漢,了不起抓扒手/癡漢=>國家財政吃緊,真的擴編這些不事生產的人力,會是另一種災難的累積...

短時間,可能大家會思考,如何因應與預防類似狀況與事件的發生(往往就是以上提到那些具有後遺症的想法=>例如有學者建議捷運安檢比照機場/加裝金屬監測器,然而蘋果橘子經濟學一書當中提到美國機場安檢措施,造成全體旅客的時間損失,遠大於在恐怖攻擊中不幸喪命罹難者的壽命總和....),敝人悲觀地認為這些都只是頭痛醫頭,用以安撫社會大眾,讓傷痛震撼逐漸被遺忘而已。
What if 事件的發展更加極端與類似小說情節呢?EX:頂尖聰明學生加入偏激宗教團體後,協助製造毒氣在大眾運輸系統施放?偏激而內行的交通管制人員,故意bypass各項控管機制讓列車對撞呢?

以下這文章說得很好http://howtobeaotaku.blogspot.tw/2014/03/5.html
摘錄:
塔雷伯用《反脆弱》(anti-fragile)來描述這個現象,也就是說,承受某種程度的傷害、耗損,對整體來說是有好處的。
一個不允許暴力出現的「和諧」社會,其實才是允許最大暴力始終存在的社會。
我是這麼認為的。
這當然不是說,我歡迎歹徒闖進我家,把所有東西都砸爛搶光。但是如果我能在歹徒闖入後繼續活下來,損失沒有太大,或許我可以學到更多經驗,未來活得更好。我們對於破壞有一定的承受範圍,超過那個範圍當然是不好的,但如果破壞程度可以控制,那或許少部分的破壞,對生命整體來說是好事。

活在世上,就是要面對意外與無常,僅管對於在此事件罹難的當事人與親友而言,事件的發生殘酷到讓人無法理解與接受(除了保險補償、法律制裁與宗教信仰外,得不到任何其他安慰了)

需多偉大心靈的偉大想法,其實往往源自於痛苦與絕望的瞬間
這些殘酷的現實與苦痛,雖然磨難了當事人,然而也造就跳脫與超越苦難之後的卓越美麗

社會也必須接受偶而有些年輕人會行差踏錯,犯下難以挽回的錯誤,但是或許在容忍的過程中,會培育出下一代的賈伯斯與諾貝爾獎的得主也說不定(至少不要在走回路,用高壓的方式鉗制青年的思考,讓一堆人唸書念到自殺,或者只會考試,而不知道如何發揮自己的潛能、創造對於社會的價值)

資源有限的企業公司,也必須接受投資一定有風險的事實,用犯錯來累積經驗與發掘機會

就個人而言,還是要學習相信旁邊的陌生人,不能把每個人都當成賊;即便偶而會被騙受傷,或許內心的收穫與喜悅會更多。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0ed5c47b....../......
摘錄

「如果一個人可以製造那麼多的仇恨(與恐懼),可以想像,當我們所有人聚在一起時能產生多少愛。」(If one man can create that much hate, you can only imagine how much love we as a togetherness can create:挪威英文媒體引用的字句)
媒體找到了布列維克的父親,他難過的希望自己的兒子應該以死自我了斷,除此之外,我們沒有看到多餘灑狗血的親情倫理大悲劇,或者延伸出對單親家庭過多的揣測和推理;此外,立刻有數萬名挪威人透過臉書(Facebook),寫信鼓勵兇手的母親,希望她能接受眾人的關心,因為在那起事件中,他們認為布列維克的母親也同為悲劇裡的「受害者」,而不見挪威媒體大陣仗嗜血地圍堵這位正陷入自責悲戚的婦人,朝她的臉上猛執麥克風,然後頻頻問她「請問你對你兒子犯下這起殺人案有什麼感覺?」接著再利用其歇斯底里的哭吼聲衝高新聞收視率。

善哉斯言
為死難者哀悼,而不要因為一名瘋狂的殺手,而犧牲掉自己一如往常的理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