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消防體系的防火與防災觀念
既存工廠火災安全管理及未來公安課題
內政部消防署 莫懷祖組長
法規撒尿牛丸(2)
問題是
1. school smart的分級結果與street smart的分級結果,兩者會一致嗎?如果不一致的話,有問題的或雜訊偏見的是school 還是street?
2. 對於需要救災的消防隊而言,工廠的火災風險評估與調查只是第一步,後面要去思考的是:針對高風險的工廠,需要的救災策略與準備是???
3.這一整套評估手法,不應該是用在選拔工廠消防金安獎,而是訓練基層消防人員:不要只看防災防火計畫的paper work、防火管理人/保安監督人覆訓有沒有過期、滅火器有沒有點檢、現場標示是否脫落…..=>看見更深層次的工廠風險,乃至於與火場調查+他們救災人員傷亡的慘痛教訓連結在一起。可惜以這點來看,主導計畫的消防署火災預防組失格失職=>捨近求遠,找一堆專家來發表意見讓計畫發散失焦+閉門造車自嗨
4. 對於公司工廠或倉庫而言,這個診斷只是反映了先天廠區配置與後天管理運作上的特值,當改不了的地方多+無能為力時,這樣的診斷有何意義?所謂的相對風險的查核表,其實不過就是法定計畫與表單,理論上這些表單規定項目應該都是OK有作,差別反而在於integrity完整性與妥善程度
5. school smart的方法論,對於嚴重度的估算比較可靠,對於發生可能性的估算可謂是自娛娛人(缺乏prior basic ratio 的統計資料)
6.弔詭的風險高或低:A公司製程複雜,涉及相關法規,所以也作了很多(先天風險高,相對作了很多預防風險的措施);B場所相對單純,相關法規抓大放小,所以什麼都沒做(風險低+沒有任何預防措施);如何比較A跟B的風險大小?
7.接續以上AB風險特性的不同,其實A和B也應該有著不同的應變機制與搶救策略,這個部分也才是實務運作的重點:因材施教與因地制宜。可惜這是管理藝術的部分,而非科學方法論的部分,很多人的腦筋很死,腦中只有法規或NFPA/FM的golden standard,很難接受多采多姿與凡存在必有道理的世界
結論:
學校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當掉學生
官方研究計畫的問題在於”沒有結不了案的案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