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成功的反思(2)

成功的反思:混亂世局中,我們必須重新學習的一堂課

The Tyranny of Merit: What’s Become of the Common Good?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1907

 

◎第三章  向上流動說

桑德爾在哈佛大學的課堂上觀察到,愈來愈多學生相信成功是自己的功勞,是他們努力的結果;而過去四十年來,「才德思想」與「應得」成了公共論述的關鍵詞,一方面強調成功是個人責任,另一方面則描繪向上流動的願景:只要努力奮發,唯有才能與夢想能限制你爬得多高。然而,「向上流動」究竟從何時開始失去了激勵人心的力量?

 

現代人看待成功的觀念與態度

- 不是出於機運或上天的恩典,而是自己努力與拼博得來的報償

- 認定成功(所得財富、權勢和地位)操之在己

- 成功是才德的象徵,各種名利是自己努力應得的回報

 

以上想法與觀點的正向面

視自己為命運的主人

 

以上想法與觀點的黑暗面

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不必在乎那些不如我們的人(輸家與失敗的只能怪自己)

腐化了休戚與共的社區團體意識

讓人自私自利、難以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努力拼博與當得

努力拼博進入名校,讓人誤以為自己理所當然

大陸階級觀念,認為有錢人就是可以買腎活久一點

 

 

市場與才德

市場在機會平等的公平制度下運作,人人得到其所應得的報酬(姑且不論壟斷、設立競爭障礙、尋租與官商勾結等不平等競爭)

與其浪費資源輔導弱勢,不如讓大家憑天賦與努力競爭,透過市場機制給與每個人對應的報酬

那麼像我兒子般的身心障礙缺陷人士,將無生存權

 

 

個人責任觀

命運與成就能否掌握在每個人的手中?

福利國家的觀點:每個人掌握命運有限,失業傷殘國家照顧(國家存在的意義就是照顧國民)

右派國家的觀點:因個人怠惰或犯錯的人,沒有資格領取失業救濟(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同胞要擺脫對福利的依賴,自力更生)

 

涉及責任切分,自然有其嚴厲的一面(公婆各有理)

 

右派雷根就職說:為所有人提供更多機會,卻也要所有人擔更多責任,我們不應該守著壞習慣,期待政府或他人白白幫忙

 

左派柯林頓就職說:機會與責任是一體的兩面,不能只要其一。政府的角色是創造經濟機會,協助不是因為自身過錯而陷入困境的人擔起經濟重擔。

 

國家的角色不是緩衝責任分攤風險,而是責任分流:允許不是因為自身過錯而陷入困境的人領取福利補貼。

 

 

得其所當得

美國夢與左右派的基礎觀點是:只要機會真正均等,那麼只有才能和努力可以決定一個人爬多高,而成功將是個人的功勞,所有隨之而來的功成名就都是個人應得之物。

換言之,爬得越高的人代表才能與努力越大,值得大家尊敬與效法。

 

「你值得You Deserve」一詞,成為廣告熱門用詞

 

有趣的是不論高層富人或是中下階層,都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對待,自覺I Deserve More!

左右派競選人都可以有一套說詞來吸引聽眾與受眾,只要當選,保證各位可以獲得應有的機會與對待XD

 

呵呵呵,可惜人生就是不確定、機會不均等,真實社會充滿各種扭曲與尋租

能夠看穿虛名+看到隨之而來的義務與責任其實是福份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22/03/blog-post_26.html

 

黃帝陰符經:「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人不過乞食於天地之間

 

 

民粹反撲(人民夢醒)

民眾對才德菁英冷感、厭惡官員、各種學者專家,批評這些人鼓吹全球化倡議市場導向,收割其中的好處。

也對候選人向上流動的許諾興趣缺缺,更在意伸張主權、國家認同與民族歷史榮耀感。

 

川普的支持者其實比反對者更加相信美國夢(努力就能出頭天),然而現實世界的經濟發展,讓中西部鐵鏽帶民眾的美國夢顯得不切實際

雪上加霜的是:認為個人努力可以出頭天的美國夢(自己要負責),也讓美國的社會福利保障遠遠落後其他國家;讓這些人更少受到保障、更難翻身。

 

美國人高估了自己這一代由貧轉富/向上流動的或然率

歐洲人則低估了自己這一代由貧轉富/向上流動的或然率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中國所得不均的狀態與美國相近,但跨代階級流動度比美國高。換言之,比起中國,在美國你的所得多寡更依賴你的上一代。

 

 

眼見與相信

人帶著自己的認知偏見、想像中的希望或恐懼看待世界

人常透過理想與期望的眼鏡看世界,了解這點+正視1980以來全球化的發展,就不難發現為何才德與努力至上的承諾會讓勞工與中產階層選民灰心喪氣、甚至被趕屈辱。

 

然而對於受益於全球化的所謂菁英而言,覺得I Deserve(數百倍於平民百姓的收入),其他中下階層咎由自取(其實不過是掌握不到機會)

 

哈佛前校長+總統顧問Larry Summers直白表示:社會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真理本身造成不平等。我們的社會越來越不平等,原因或許出於人民的所得待遇越來越接近他們應得的狀態。

(從事一般製造與服務的勞工,其所得應與其他開發中的勞工所得相近)

 

若才德至上是理想,那麼落敗者能夠怪罪制度(機會不公平);若才德至上是現實,落敗者被誘導只能怪自己。

近年來落敗者被誘導責怪自己的就是沒上大學,而菁英傲慢傷人的一個特點正是文憑主義。

 

 

 

◎第四章  文憑主義:最後的主流偏見

教育,真的是不平等的唯一解藥嗎?唯有取得大專學歷,工作才有尊嚴,才有臉在社會立足嗎?當這樣的政治論述侵蝕了民主生活,貶低了不具大專文憑者對社會的貢獻,加深了對低學歷者的偏見,最終引發了民粹反撲,我們該如何才能跨出第一步,逐漸化解這份不滿,讓贏家與輸家都能想像更好的未來?

 

反咬爆料川普的律師Michael Cohe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chael_Cohen_(lawyer)

 

大學文憑武器化

 

川普跟拜登都宣稱自己是讀名校的菁英,其他人不如他們,是假菁英

 

呵,果然只有自我感覺良好、擅於自我催眠、厚顏無恥的人才能競選大位,稍有責任感與良心良知的,是無法承擔內心的自我煎熬

適逢台灣選舉,好多候選人讀在職班漂白學歷、抄襲剽竊的學術不倫(當然背後是大學教育與指導教授的淪喪)浮上檯面,以除弊這點來看未嘗不是民主的開化與進步:

以往候選人公開舞弊、買票賄賂,再來行為不檢搞婚外情、養小三/跑牛肉場(會下台);現在進行式是學歷打假(不是真材實料的博碩士),希望未來可以進展進步到問責圖利廠商與官商勾結。

 

Brett Kavanaugh被提名大法官,遭爆料高中時在派對上性侵他人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rett_Kavanaugh

 

他拿出自己在耶魯的優異表現來辯護(跟他高中是否性侵他人是兩回事)

 

學歷已經成為極普遍的判斷依據,有如超強信用加分器,可作為各種道德或政治鬥爭的神器。

 

呵呵,難怪有些人超級在意是否被他人尊稱為博士,而擁有博士學位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會被其他有博士頭銜的人騙(至少是同領域的博士)!

 

 

教育是不平等的雙面刃

 

真正的機會平等不是只有消彌歧視,還需要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好讓不同社經背景的人都可以在全球化的知識經濟時代有競爭力

 

政府官員都知道要改善解決貧富問題,重點在於教育(學歷多高=薪水多高)

台灣出現的反例:流浪兼任教師、雞排博士

 

過去沒有大學學歷,一樣可以在工廠/成衣廠/餐廳找到工作,但那樣的日子與就業型態一去不復返

工廠移去開發中國家,餐廳/服務業的工作被連鎖品牌或快遞業取代

 

史學家 Thomas Frank他對於自由派的批評:

在自由派眼裏,重大經濟問題(貧窮)=教育問題,因為輸家未能習得技能,取得進入未來社會所需的文憑與證照。

這其實是左派精英的道德偏見,認為一個人的專業=其教育程度,每當他們倡導提供更多教育以解決社會問題時,其實就是說:不平等是你(loser)的錯,而不是社會制度的錯。

 

以上觀點讓民主黨沒看清楚問題真相,1980年代美國GDP增加,但薪資卻未上漲,教育不是不平等的主因,問題的主因在於工人缺乏權力,而非腦袋空空,失去了分一杯羹的能力

 

一再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反而削弱了未上大學者的尊嚴+激怒這群人:

有大學學位的美國人只占總人口的1/3,沒有大專學歷的人之所以在全球經濟體制遭逢困厄,其實是揪由自取(選擇不念書);這等於是將成敗道德化+高舉文憑主義,歧視沒上大學的人。

 

文憑主義是菁英傲慢的癥狀,有學歷與證照的菁英時常呼籲勞工上大學改善自身條件,就算立意再良善,最終只會哄抬文憑主義。

 

在以上脈絡下,民粹狂人川普的崛起與訴求:把工廠帶回美國、邊境築牆+禁止外國勞工,切中中下階層的下懷與心聲。

 

感想:

1.台灣政治從解嚴之後,花了二三十年成就輪替外省菁英+政黨;接下來的挑戰會是同樣的洗去菁英思維,讓政治人物老老實實為人民服務,而非演員/明星偶像或背後操弄(希望有朝一日)

2.台灣高學歷的菁英,還有沒有學到這一課:「認識自己的傲慢與偏見」(e.g.,P/O);民眾黨的定位區隔本來是不同於藍綠的中堅菁英份子,結果反而不如韓流般吸引人或傳統地方政客的接地氣

3.回頭來想,社會的分化其實是物以類聚的自然現象,學歷較高講話文雅的書生,難以跟滿口三字經/嚼檳榔的為伍;留學回來被西方洗腦的,難以跟傳統(沒見過世面)的有所交集與共鳴;不同階層之間可以相互尊重/不要相互傷害,其實要花很大的力量調和對於比拳頭來分贓的政治與利益分配+法律只保障懂法律的人而言,敝人所屬階層或族群應該算是大獲全勝(對於社會應有多一分的義務與責任)

 

 

菁英的近親繁殖

甘迺迪與歐巴馬的相近

能言善道(狡辯)

出身長春藤名校、身世跟家族不同於大多數美國人

用才唯德(其實是學歷/校友):內閣成員九成以上有大專學歷,2/3出身長春藤名校

甘迺迪年代的菁英讓美國介入越戰,讓五萬多美國人+200萬越南人喪命

歐巴馬的菁英經濟顧問讓美國紓困捅出婁子的華爾街(也是長春藤名校),而非究責,讓川普有機會上台

 

華爾街有的是錢,懂得贊助校友參政;校友當家自然投桃報李=>這是金融風暴更深一層的脈絡(很多看似荒謬行徑的背後,其實動機與脈絡反而一目了然)

 

金融業、顧問業、政治圈+業界CEO高層,其實有不少穿名牌西裝與套裝的騙子、罪犯與演員政客,這些人擅長的不是救亡圖存,而是透過各種包裝或檯面下的交換來維繫自己的地位... 想起彼得杜拉克在旁觀者一書當中的告誡:當一個特立獨行講真話(戳破他人謊言)的人,要小心謹慎;運氣好只是驚世駭俗/論述讓某些裝模作樣的人困窘,運氣不好就會埋下殺身之禍。

 

有幸加入某個類似竹科太太的菁英群組,群組內職稱不乏部長、署長等高官,還有各學校院長、教授、事業單位高階主管和一些協會理事長等,當然群組成員的學歷證照或收入都很驚人(不乏拿好幾個碩博士、各種國內外證照的奇葩)

人心隔肚皮+人言可畏,難怪很多學會、協()會的理事長,發言都說自己只是顧店、打工與打醬油的(悶聲發大財,一點都沒有掌門人的格調XDD)

 

花花轎子人抬人啊! 自己雖然上了年紀,但是還能走+跑跳,不需要別人檯(PPT簡報都是自己做)+盡量看淡名利不用去蹭別人,不讓自己變得小頭銳面面目可憎。

 

 

菁英傲慢

左右派菁英,都宣稱自己的執政跨越黨派或意識形態觀念偏見,直接訴諸聰明(smart)與合情(sensible)=>其實意圖避開道德爭議

 

大專學歷對於低學歷者的偏見多過於其他弱勢族群(e.g, 窮人、殘障、外籍族裔)的歧視,討厭低學歷者勝過窮人或勞工階層

糟糕的是

1.高學歷者不覺得自己歧視低學歷者有錯(種族歧視才更錯,不讀書的人要怪自己)

2.低學歷者不覺得自己被歧視有錯(自信與自尊心低落,覺得備差別待遇合理)

 

 

學歷治國

各國政府都類似,官員或內閣成員的學歷越來越高(教育普及化)

 

問題在於

1.參選公職的多半是高學歷分子,少有勞工階層的代表(藍領勞工、低薪服務業與文職工作者的權益沒有代表照顧)

2.擁有博士學位在德國政壇意義非凡,導致博士論文抄襲爭議不斷,不少內閣成員因論文爭議(而非執政疏失)下台

3.治國需要實踐智慧與公民意識,政治判斷力需要德性和睿見,有能力掌握多數民眾心聲與需求,追求共善。而以上這些能力學校都沒有教或無法培養

4.學校追求的是標準化的考試高分+能言善道/引經據典/頭頭是道的school smart(而非追求務實簡單與妥協的street smart)

5.國家由一群名校菁英主導與執政,仿佛倒退回貴族與仕紳治國的年代

 

將國會與議會完全交由高學歷者手上,並未讓政府更有效能,反而讓政府更不具備民意代表性,導致勞工階層疏遠;當前政治的最大分歧不是左右或保守自由之爭,而是在有大學學歷和沒有大學學歷之間

 

 

技術與官僚語言

伴隨學歷治國文憑主義弊病的是公共論述的技術官僚化

 

民主社會的治理必須要處理歧見,而要處理歧見必須先認識歧見如何產生

而不能認定

1.民眾資訊不足、沒有空

2.民眾愚蠢沒有判斷力

所以要

讓給專業與聰明(&有權無責)的菁英官員來

 

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角色扮演不是政策代言人或道德勸說,而是蒐集與傳播事實(讓有權有責有納稅的公民做出決定)

 

可惜在民主社會演變成網軍、梗圖、認知作戰;在專制國家或地區的造神、媒體管控就更不用說了

 

專家學者的僭越

e.g., 主張透過各種制度設計/市場誘因,來誘導人民行為

 

技術官僚治理的問題

1.代理人有權無責

2.揚棄了說服與政治協商,直接訴諸法律規範(這比專制暴力脅迫更高明)

3.把官員專家學者形容成「聰明/明智/科學」,把民眾百姓形容成「愚蠢/不理性與不科學」

 

有關氣候變遷、社會保險等重大影響深遠的議題

官僚統治的誘人之處在於

1.交給專業的來

2.有一套行政諮詢與決策機制

3.看似不涉及主觀的愛恨情仇、利益糾葛,基於科學與公眾利益作出判斷決策

 

但問題也在於

1.就是個黑箱,難以被檢驗與事後驗屍(除非發生弊案被彈劾,然後調查陷入五里霧與歷史共業)

2.迴避了道德與政治考量+利害關係人的參與

3.涉及權力、道德、權威與信任的問題,是民主社會中公民參與的問題,菁英官僚不能僭越。

 

無解的難題啊!

參加過幾次法規制定的會議,感覺就是官大學問大,過個水的行禮如儀

腦袋空空的官府官員,把需求與痛點委託給學者專家學術機關或各種學會協會

研究單位也是當爸爸之後才學當爸爸,研究機構計畫主持人接到委託(養家活口的經費)後,(招兵買馬+利益交換)依據國外相關規範或先前研究報告,抄襲翻譯+剪貼+壓榨底下研究生,搞出一個看似人模人樣內容牛頭不對馬嘴的研究報告,到審查會議上經各路委員何盍各言爾志(不上道/講話不中聽的/不合群的,以後不會再邀請來)

最後在金主與主辦單位長官(說不定太忙、不了解+沒參與)的幾句話裁示之下,完成了一個嚴謹與菁英專家們的立法機制,交行政部門執行。

 

日後執行能否接地與落實?日後再說吧!

 

What Can I Say?

見識過(官員與學者專家得道貌岸然、草包與無能為力)就好(爾後少自以為高明參加這種會議造業,專家學者不過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塑造袋、隨手可扔)

多看看書,趨吉避凶吧!

當別人的風險變成你的風險,如何解決隱藏在生活中的不對等困境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19/09/14.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