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5日 星期六

情緒賽局(3/3)

情緒賽局:揭開決策背後的情緒機制(為什麼情緒是理性的)
Feeling Smart: Why Our Emotions Are More Rational Than We Think



16 藝術體驗與意外驚喜
我們能夠從音樂與妙言趣談獲得樂趣,是源自預期與意外之間的反差。
意外經驗會在大腦植下重要知識,使我們做出更佳決策。
靈感與藝術來自何處?

結合情緒與認知分析的藝術
我們通常認為情緒與分析性思維來自於兩個不同的內在系統
其實以上兩個內在認知系統在大腦前額葉皮質處有密集的交流互動- 把磁鐵放在靠近前額葉皮質的地方有助於消除憂鬱與焦慮的負面思維(真的嗎?可以來試試)

每次的藝術體驗,無論是主動創作或是被動欣賞,都是情緒與認知系統的交流:
沒有情緒反應=無動於衷,沒有認知分析=沒有美學與說不出美感

巴哈賦格曲C小調

最古老的樂器是一支35千年前用鷹骨製成的長笛- 藝術的創造力遠早於人類認知能力的發展,神經學家一直想知道:
人的大腦為何會對音樂產生強烈的情感反應?

音樂刺激(讓人腦分泌多巴胺的)紋狀體,多巴胺跟人的愉悅反應(如性行為與藥物成癮)有關;人腦喜歡結構相似的音樂片段- 用熟悉的事物定錨才能在不熟悉的旋律中獲得樂趣(刺激)

樂趣源自於預期和意外之間的反差,每一次的刺激與意外經驗都能夠幫助大腦理解現實與環境,增加知識經驗已做出更佳的決策。
但意外太多或陌生的新環境,反而會讓人受到驚嚇與恐懼。


IV 論樂觀、悲觀與群體行為
人們寧願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幻象,也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命運由抽籤決定的現實

2020年7月18日 星期六

情緒賽局(2/3)

情緒賽局:揭開決策背後的情緒機制(為什麼情緒是理性的)
Feeling Smart: Why Our Emotions Are More Rational Than We Think

本書作者- Eyal Winter


8 不信任感與恩惠市場賽局
賽局一開始僅展現出小小的不信任感或懷疑猜忌,到了賽局結尾時卻全面爆發,變成一個自我應驗預言

雇主對於某位員工的能力欠缺信心,就會限制該員工成功的機會
同理,父母如果對於孩子欠缺信限,就會限縮孩子的自我認知乃至於嘗試。
員工與孩子如果感覺到主管與父母的不信任或視而不見,他就不會表現出應有的功績與尊重感。
在一段感情中表現出害怕受傷或失望,這樣的心態就足以搞砸這段感情。



9 自私、慷慨與雙向信任賽局
我們不斷經歷與信任賽局類似的互動情境,因此關於信任與慷慨的文化準則,早就深植於我們的直覺當中

談判破局的原因
儘管全球化與網路正加速跨文化間的交流,讓不同民族價值觀間的差異可能在百年內消失,然而國際間或種族間談判頻頻,往往是內在不同的價值思想而非雙方有何根本歧見。


不同文化背景玩家的行為特徵
以色列玩家:在給予版遊戲中,給得少;在拿取版遊戲中,拿得多(重視個人利益,符合自私理性人的觀點)
巴勒斯坦玩家:在給予版遊戲中,給得多;在拿取版遊戲中,拿得多(著重於預期的互惠)
中國玩家:在給予版遊戲中,給得少;在拿取版遊戲中,拿得少(避免過度慷慨或傷害他人- 決不自願出任務與玩命)

然而當群體或社會受到外部威脅時,人們會變得比較不自私,對於團體成員更慷慨。

2020年7月11日 星期六

情緒賽局(1/3)

情緒賽局:揭開決策背後的情緒機制(為什麼情緒是理性的)
Feeling Smart: Why Our Emotions Are More Rational Than We Think



前言
情緒與理智的賽局試煉
許多人會把「決策」想成是兩種相反機制在進行關鍵角力戰─體內的情緒化衝動機制,會讓我們做出「錯誤」選擇,而理性用腦機制則會穩當地引領我們做出正確選擇。情緒跟理智機制實際上是共同運作、互相支持,有時候兩者甚至密不可分。許多時候靠情緒或直覺做出的決定,不但比經過全面且嚴謹地分析各種可能結果跟影響後所做的決定,來得更有效率、品質也確實更好。

理性的情緒
從賽局理論跟演化論的角度來看,情緒是理性的。

人類是會跟環境互動的社會性動物。透過賽局理論的研究法,可讓我們了解情緒以及其他行為特徵,在社會互動的情境下扮演的角色。否則我們就只會聽到「一面之詞」,對於自己行為也只有片面理解。

演化論對於了解人類行為也很重要。演化論試著解釋某個行為特徵,如何幫助人類這個物種存活(可能過去就已經對人類有所幫助)。人類的行為發展一如其生理發展(其他生物的生理發展也是一樣),都是「整批交易」(package deal)的結果:某個行為特徵或傾向,在某個決策情境下似乎是個妨礙,但在其他決策情境下,卻是重要優勢。



概論 理性與情緒的運作奧祕
理性的定義與應用的差距
1.邏輯建立在合理的假設上(往往要show hand與事後才能知道邏輯與假設是否合理正確)
2.某人採取的某個行動,就他/她所知沒有其他行動能夠帶來更多的利益或好處時(效用或福祉),那麼這個行動與行為是理性的。不求報酬做善事以或得內心的滿足是理性的。
3.倘若某人採取的行動,就他決策的當下與當時的條件,沒有其他行動能讓他/她獲得更大的演化優勢,那麼這個行動與行為是理性的。因此利他與互惠是理性的行為


是否理性要看
1.邏輯是否合理
2.假設(對於環境和他人的理解)是否合理
3.行動後果利大於弊
4.利弊或得失不見得是有形的物質或金錢,也可以是無形的道德或心理效用
5.利弊或得失的衡量看得是長期的生存競爭優勢,而非短期的利益

2020年7月4日 星期六

人生錯誤學

成功沒有秘訣,端看誰犯的錯少/掌握的機會多(然而人生就是每天不停犯錯、應為能為而不為)
然而學校沒有教、老師沒研究

人性與腦神經的基本陷阱
1.短視近利、貪美好色(生理需求/獸性)
2.貪懼懶(想用更少得到更多、害怕失去與意外)=>安全/社會需求(庸庸碌碌,人比人氣死人)
3.情感用事(憤怒、忌妒、報復) =>實現自我,需要超越自我(多數人難以克服己心、看透榮華富貴/成敗吉凶與虛幻的自我意識,年少得志大不幸) 中庸之道:凡事適可而止,不要想著最棒、第一。

錯誤源自於心態與思維模式(不同的參考基準)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思考的藝術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13/04/blog-post_14.html






七大人生陷阱(邱強,抉擇後無法挽回/回到原本的人生軌道):
1.誘惑
避開毒品與未婚生子(青少年),利令智昏與貪得無厭(中老年)

2.人際關係
避開幫派邪教與同溫層,追求的是君子之交而非奉承(分辨真正有德有能的人)
  –擺脫意識形態、從眾與尋求他人的認可
  –避開那些有求於你、從你身上獲利與無明的笨蛋
  –了解對方的觀點=看見自己的盲點

3.追求知識
好奇心與探索問題答案的能耐,而非考試拿證照的那種
  –承認自己不懂,然後去學習(學習認錯、承認自己無知)
  –認清世事沒有簡單答案與非黑即白(理性是道德的源頭)
  –人生的訣竅就是去犯錯,才能越來越掌握錯誤

4.婚姻
奉獻與相互支持,而非期待對方無條件奉獻與犧牲
 –不應該找容貌美麗或是個性好的,找一個對你期待比較低的另一半
 –自己成為更好的另一半

5.職業
不要當工人、公務人員、服務人員等螺絲釘的角色,盡量去從事開創式職務與擔當重責
  –不要賣自己都不想買的東西
  –不要為自己不尊敬的人工作
  –只跟能讓你樂在其中的人共事

6.機會
  –選擇機會(創業或從政)要看符不符合自己的性格,不要把得失成敗或$當成唯一考量
  –熱誠與樂在其中才會成功,去做你相信與覺得偉大的事
  –認清自己的能耐圈,放棄割捨比追求重要/只要不做傻事即可

7.人生目標
人生最終的大哉問,只有自己能給自己交代、定義人生的目標、意義與成敗
  –不要追求金錢財富,要追求生命價值與生活意義
  –只要活的夠久,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得到應有的獎勵、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
  –Less i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