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賽局:揭開決策背後的情緒機制(為什麼情緒是理性的)
Feeling Smart: Why Our Emotions Are More
Rational Than We Think
本書作者- Eyal Winter
第 8 章 不信任感與恩惠市場賽局
賽局一開始僅展現出小小的不信任感或懷疑猜忌,到了賽局結尾時卻全面爆發,變成一個自我應驗預言。
雇主對於某位員工的能力欠缺信心,就會限制該員工成功的機會
同理,父母如果對於孩子欠缺信限,就會限縮孩子的自我認知乃至於嘗試。
員工與孩子如果感覺到主管與父母的不信任或視而不見,他就不會表現出應有的功績與尊重感。
在一段感情中表現出害怕受傷或失望,這樣的心態就足以搞砸這段感情。
第 9 章 自私、慷慨與雙向信任賽局
我們不斷經歷與信任賽局類似的互動情境,因此關於信任與慷慨的文化準則,早就深植於我們的直覺當中。
談判破局的原因
儘管全球化與網路正加速跨文化間的交流,讓不同民族價值觀間的差異可能在百年內消失,然而國際間或種族間談判頻頻,往往是內在不同的價值思想而非雙方有何根本歧見。
不同文化背景玩家的行為特徵
以色列玩家:在給予版遊戲中,給得少;在拿取版遊戲中,拿得多(重視個人利益,符合自私理性人的觀點)
巴勒斯坦玩家:在給予版遊戲中,給得多;在拿取版遊戲中,拿得多(著重於預期的互惠)
中國玩家:在給予版遊戲中,給得少;在拿取版遊戲中,拿得少(避免過度慷慨或傷害他人- 決不自願出任務與玩命)
然而當群體或社會受到外部威脅時,人們會變得比較不自私,對於團體成員更慷慨。
第 10 章 歸屬、合作與集體情緒
人類對於歸屬團體的需求十分明顯。
當團體成員內心燃起為團體奮戰的集體情緒,就會比其他團體更具優勢。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
古老的歸屬需求
如果你不屬於某個群體,在面對危險或威脅時,將缺乏安全保障與重要資源
科學、技術與藝術發展由個人層面的認知與情緒所推動
然而人類的歷史與政經變化或大革命卻是由群體的情緒所驅動
簡單的分組遊戲競賽就可以激發群體間的對抗
我們VS他們
宗教信徒與足球迷透過聚在一起,而強化彼此間的熱情,個人情緒與群體情緒形成放大的回饋迴圈
看到偶像尖叫的少女,在粉絲群中昏倒的機率遠高於她單獨會見偶像時(沒有群眾情緒的共振=歇斯底里)
做為精神支柱的集體情緒
群體認同本來應該只是個暫時的現象- 人會搬家、換工作、移民變換國籍甚至失去宗教信仰
然而人卻往往執著於這些過去經歷與貼在自己身上的標籤- 因為
1.透過群體情緒的發洩是一種情感需求
2.這些標籤定義了當事人對自己的想像與人生,失去群體的歸屬=失根與定錨點
3.群體提供了社會效用、生存競爭優勢與情感需求,人自己會創造群體(各種俱樂部)
第 11 章 群體生存策略
欠缺凝聚力的社會,在戰鬥中更常被打敗,也更常被個體背棄。
演化與天擇的核心有二:
一是突變、變異與差異
二是選擇,包含
親屬選擇(kin
selection) =>自私的基因
和
群體選擇(group
selection)=> 利他主義的存在
個體鑲嵌在不同層次的群體當中
粒線體=>細胞=>組織=>器官=>個人=>家庭=>公司=>國家
在不同階層間,都有演化與天擇所塑造出的規律或潛規則
真正的利他行為(不存在)
e.g.,
有些熱血青年感召於國家的招喚,不但自願入伍還加入肩負危險任務的特種
部隊
通過艱苦的測驗結訓後,這群部隊精英想找間club 慶祝,但阿兵哥沒錢到處詢問都碰壁,最後有家club– 城裡最大最豪華的那間,以行動支援無私與願意犧牲性命保家衛國的菁英為由,免費讓這些阿兵哥進場辦party、無限暢飲+致贈每位阿兵哥大禮;而條件是:這個party要開放民眾參與(付費入場)….
結果(勇士硬漢之夜)來了上百位想認識菁英猛男(孩子的爹)的年輕女性,俱樂部光是入場費就大賺一票。(無私為國奉獻的阿兵哥,也獲得免費狂歡、表揚與炒飯的機會…)
管理學意涵:
應該收納入Harvard Business
Review個案-
只有肌肉沒有腦袋、也沒有錢的國軍弟兄,結訓之後想要去狂歡卻又沒錢,只好到處詢問有沒有club願意用?(=讓人白吃白喝)
聰明的俱樂部老闆,想出了這個用猛男釣(卵子衝腦)小美妹的Business model招數(不愧是當地最大規模club的老闆果然不簡單),打出精英部隊硬漢之夜的看板與Slogan …
大賺一票與打響愛國敬軍的名聲,也讓club變成OO部隊特約店家(以後每月固定推出精英猛男之夜,還不用花錢請猛男lower
the cost),這批白吃白喝+白嫖的弟兄也變成忠實客群(交代學弟以後就是到這家店)...
社會學涵義:
本來好漢不當兵,當兵非好漢的迷惘青少年,透過部隊的洗腦成為願意為伙伴犧牲的英勇戰士(神經病),找到自己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唯一付出代價的笨蛋只有- 某些(卵子衝腦+沒有做好避孕的)美妹,懷孕之後成為軍眷,然後其中部分的丈夫,因為出任務為國捐軀,迎回來是披著國旗的棺材與一紙國家的褒揚令。
孩子沒了爹,在單家庭中成長,性格容易異常,最後再次投靠軍隊,形成另一個輪迴循環。
無私精神最勇猛的捍衛者往往正是極端自私自利的人- 出處:群眾運動聖經
生物學涵義
真正利他的行為在自然界中不存在-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呵呵呵,真是太愛這個道貌岸然的例子
文化同質性vs文化異質性
斯堪地納維亞模式
北歐模式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同質性高=>在歷史上由平等主義與共享船統的維京小部落,逐漸發展成國家。
美國社區慈善的研究顯示:社區中種族的多樣性每增加10%,慈善捐贈下降14%
利他行為之所以可以(超越自私的基因)在族群內散撥開來的三項理由:
1.嚇阻:你不幫別人就會被族群排除在外,在狩獵時代被族群排除在外=自生自滅與死刑。自私或拒絕幫助別人的人多數會被餓死,這種行為特徵會趨於弱勢與滅絕。
2.有能力付出代表資源豐富(而是蠢行),行為本身與傳遞的訊息能夠增加各體繁衍的機會;在遺傳同質性的環境中,為他人付出有助於繁衍利他的基因。
3.部落競爭的(個體集合)層次:能夠團結(人數多力量大)的部落,能夠擊敗一盤散沙與各掃門前雪的部落(除非前者苛政猛於虎)
凝聚群體的宗教力量
猶太 十戒
作用與功能
1.確保(少數)群體透過社會凝聚力量而得以存活
2.鼓勵繁衍(維繫家庭- 孝順父母)
3.阻止群體成員離開(相信別的神)
對照組- 佛教十戒(著重於個人的修身養性,而非群體的凝聚力?)
隨著時代變遷,能夠容忍少數民族、尊重個人自由表達的組織、宗教或社會,有助於群體適應與增加生存機會。
第 12 章 洞悉動機背後的邏輯
施比受更有福?
倘若付出本身就是一種報酬,拿取有時候也可以是一種施惠。
提高$與物質利益,人的工作意願就會增加嗎?
No
損及行為動機的金錢獎勵- 兩組競賽行善募款,可以抽成的那組反而成果差
令人更自私的罰款- 家長遲接孩子會增加幼兒園老師的loading,增加罰款規定之後,家長視罰款為老師的加班費,反而更多家長遲接孩子
多付出才是一種激勵因素
家人把菜吃光光
同事詢問分享的麵包點心能不能訂購
各一道菜的party,有人(志願)把剩菜都打包走(而非嫌難吃)
III 論愛情與浪漫
愛與性是攸關基因存續的重要情緒現象
第 13 章 製造信任的愛的荷爾蒙
體內荷爾蒙的平衡與否,甚至會影響嚴謹的認知能力。
所有的思維就某種程度來說,都有情緒性的成分在內。
催產素
催產素的正反效應
正:促進合作與伴侶關係
反:讓人放下懷疑=容易被對方玩弄於股掌,市面上有種「信賴液」產品,成分就是催產素,被用於業務談判、男女求歡;法規難以禁止
靠,第一次知道這種比FM2更猛還沒有法規規範的藥劑…
感覺與思維
What If…在談判會場噴灑催產素,來促成以巴和談?
體內賀爾蒙的平衡與否,會影響所謂”嚴謹”與”自我控制”的認知能力,所有的思維就某種程度來說,都有情緒性(=無法自主控制)的成分在內。
第 14 章 從演化天性掌握男女差異
演化之力早在數萬年前,就已經造成這些差異。
這些微小的性別差異,可能會隨著時間變得更顯著,而非消逝無蹤。
對於許多生物來說,「愛」不是繁衍的必要機制,只需要「性」,甚至更低等的生物可以無性繁殖。
多數人對待「性(行為或關係)」的態度跟動物沒有什麼兩樣。
「愛(乃至於衍生的伴侶婚姻關係)」是在需要兩性共同照顧後代的前提下,才會出現的生理情緒與社會現象。
演化策略
孕期與需要被照顧幼兒期越長的物種,越有愛與群體互助
相對的孕期與需要被照顧幼兒期越短的物種,越是random mating
不對稱的男女生理差異
1.女性一生能夠孕育的小孩數目遠低於100(歷史紀錄是懷孕73次,生下64個);而男性理論上可以當10萬個孩子的爹(假設每一天都射精,每次都成功讓對方受孕,10萬次=要連續27年,沒有一天可以休息或請假;作一休一的話要54年….)
2.女方只要跟同一個對象交配就可以達到理論生孕數,男方要跟1000個對象交配才能達到生育上限數(10萬/100=1000)
3.女方永遠可以確認孩子是她的(有她的基因),男方則不一定
4.生育過程中,女方要懷胎九個月,需要挹注的資源遠高於男方
5.男方體型比女方大,容易強迫對方進行性行為
生理差異塑造出的迷思與老生常談
1.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接受無須感情承諾的一夜情
True,參照以上生理差異2.
對同一個女人做出長期承諾,減損男方達到生育上限數的可能性
2.女人比男人更需要表達愛
True,參照以上生理差異4.
3.女人擔心孩子,男人憂心自己健康
Partly True
女人只在孩子成年關心孩子,男人直到50歲(不舉)之後才會關心自己健康(不敵其他男人的競爭)
4.女人比男人更容易忌妒或懷疑伴侶
False
男女都有忌妒理由- 都怕對方不貞,男人肉體出軌比較有罪惡感,女人精神出軌比較有罪惡感
5.男方比女方更有可能出軌
False
5-10%的新生兒,父親不是帳上的男人所生
要看相對吸引力,男人一般如貓愛拈腥,而女人只要身邊有更受歡迎的明星,偷情的狀況會比男人嚴重。
6.男人比女人更有競爭力
False,刻板印象
就智力(走出迷宮的測驗)而言,男女沒有現住差異
但女性善於合作性活動、男性長於競爭性活動=>或許可以解釋政商高層男多於女的現象
7.男比女更容易冒險
True
睪固酮影響人的冒險與犯罪行為
睪固酮濃度與手指結構之間有奇特的關連性,男人一般而言,食指比無名指短,比例越小代表體內睪固酮濃度越高
針對證券交易研究員的研究發現,比例越低的交易員期交易行為越是激進與冒險的高頻買賣。
8.男人喜歡找年輕,女人則沒那麼在意伴侶的年紀
這個現象Both生理因素and社會因素所共同導致
就生理現象而言,瑞典研究顯示:男女相差6歲是可以擁有最多健康小孩的最佳年齡差(針對薩米原始社會的研究,差異則是15歲)
至於名人與政要娶嫩妻(或養小狼犬),則是社會因素(權力是春藥)
9.男人重視對象的貌美,女人重視對象的事業成就
其實男人擇偶是寧爛勿缺,女人則是寧缺勿濫
10女人比男人多話
False
話多話少其實取決於雙方的關係-
開話頭的屬於主動,另一方則是處於聽畫與退縮的狀況,背後也存有文化因素的影響
而在一段婚姻家庭關係中,女人傾向於尋求改變(主動),男人擇傾向於維持現狀(被動);然而在工作職場上,剛好顛到過來,男人傾向發話爭取主動,女人傾向於合作被動。
11.同性戀沒有演化優勢
False,這是宗教觀點的迷思
同性戀的存在有如工蟻/工蜂,雖然自己不繁殖後代傳遞基因,但是可以幫助親屬與團體生存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2006的研究- Biological versus Nonbiological
older brothers and Men’s sexual orientation
有哥哥的年輕人,發展出同性戀的傾向遠高於沒有哥哥的同儕
顯示同性戀傾向的源頭很可能是先天生物性的因素而非後天教養等社會性因素(不知道母體在懷第二三胎時的化學變化與差異…)
族群演化與DNA繁衍的角度,可以讓同性戀有存在的餘地
呵,真棒,讓人腦洞大開又知悉了一個自己沒想過的觀點與解釋
第 15 章 讓我碰上真命天子吧!
愛會在對的時間,跟對的人醞釀而生。
問題是,我們願意投注建構穩定關係所需的承諾嗎?
愛與性等人世間美好事物,其實都是病毒(DNA/RNA)所造成的一種病態現象(如同咳嗽散撥病毒)=>相對於無性生殖而言
然而就病毒(不同物種)間的攻防而言,無性生殖=DNA沒有變異性,一但被對方攻破=滅絕
兩性生殖=增加DNA變異性與增加病毒攻破的難度(代價是產生很多不良品)
情緒作用機制的範例
道德直覺反應- 同性交配、亂倫或近親繁殖讓人覺得噁心
若非以上病毒造成的情緒反感,其實和親屬同家族結婚,其實會有些生理(有相同特徵)與社會演化(行為模式相近/相互理解)優勢
當人類進行無性生殖,結果就是自戀,沒有浪漫、調情與激情等情緒
為什麼不是多性生殖
而如果性行為的目的是創造基因變異,為什麼沒有演化出多性繁殖e.g., 一卵配二精(3P4P那種)
答案是:多一P增加不了太多的基因變異,然而卻會讓性交成功的機率大為降低
B>Z所以演化上只有看到兩性生殖,而未見三性生殖(看看在別的宇宙或星球會不會演化出這種繁殖模式吧)
因愛成家(自由戀愛)vs談判式婚姻協商(媒妁配對)
兩著其實沒有太大差別,一樣有風險
自由戀愛看似有選擇權,其實只是爽(當事人憑直覺與意氣用事,愛錯人的機率高;不少是奉子女之命成婚)
媒妁配對看似荒謬,但考量門當戶對/刪去一些不該愛/不能去愛的對象,認命與認真經營,關係說不定更穩固
在印度由父母安排的婚姻體系
娘家必須付給夫家大筆嫁妝,如果夫家職業與種性地位越高,嫁妝價碼越高=>生女兒=賠錢貨,造成殺女嬰與墮胎比例高,世界平均男性比例多女性2%(51:49),印度男性比例多女性4%(52:48),中國男性比女性多6%(54:47)
結果男女比失調最嚴重的地區竟然是富裕地區,因為在這些地區懷上女嬰的婦女,更有錢與餘力去墮胎與胎兒性別篩檢
還好經濟學供需法則發揮作用,在中國反過來是男方要有房有車才能娶到老婆
情為何物?婚姻市場模型
婚配市場:雙方都各自評價對方、自己手頭上的志願序
涵義與寒意:
- 總體層次:不論男女偏好為何,總是會存在穩定的婚配關係(佳偶多/怨偶少),婚姻的機制是讓社會總體的效用最大化,而非讓每個人都獲得幸福
- (個體層次)配對成功,對於男女雙方都能產生效用(在一起的綜效>各自單身,不過增加的綜效不是雙方平分=>爭吵家事分攤比例)=>唯物論與功利觀點
- (個體層次)關係是否穩定,除了看雙方的關係之外,也要看彼此是否有其他配對的可能(越搶手的=可能性越多=越不容易滿足)
- 所謂的愛與情,只有當對方生病與患難=(去除功利考量的迷霧)時,才能被真實呈現
- 所謂的愛與情,只有當愛慾衝動+當情人變成朋友+婚姻只剩沉重的承諾時才能被察覺。
手刃髮妻卻在法庭上聞者無不落淚的老先生
摘錄:
檢察官具體求刑八年,他費了一番唇舌描述犯罪過程及地下室的浴血場景,然後他指出,費納還有其他選擇,他可以提出離婚。
這位檢察官搞不清楚狀況,費納就是不能離婚。刑事訴訟法最終修正版中,廢除了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必須宣誓供詞為真的誓詞。我們早就不相信這種宣誓是有用的,證人若想撒謊,即使宣誓了也不會說實話;況且,也沒有法官會真的認為,宣誓就能改變什麼,誓言對現代人來說根本無關緊要不痛不癢。但是,而且正是在這個「但是」中存在著另一個世界,費納不是現代人,他的(婚姻)承諾是認真的,它貫穿了他的一生,他甚至還成為它的囚犯。費納無法擺脫他的諾言,否則那就是背叛;而暴力行為是他一輩子困在誓言中,所累積的龐大壓力爆發的反撲。
「我愛我的太太,最後我殺了她,但我一直深愛著她。我答應過她,她永遠是我的妻子,到我死都不會改變。我違背了諾言,只有帶著我的罪過活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