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 星期六

生存的12條法則2

生存的12條法則: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對混亂生活開出的解方

12 Rules for Life: An Antidote to Chaos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0641 



即便是作者自己(心理諮商精神科醫師),也必須面對生命的考驗折磨、情緒憂鬱乃至於崩潰

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21-02/10/nw.D110000zhdsb_20210210_1-04.htm 



法則03 結交希望你變得更好的朋友


故鄉小鎮

荒蕪冷酷的加拿大、亞伯達省 Fairview小鎮


朋友克里斯跟他的堂弟

克里斯聰穎,沒有得到家人關注,對人生怨恨/不抱希望(30+歲時崩潰自盡)


克里斯的堂弟艾德,本來應該前途無量,後來也墮落(淪為毒蟲)


青少年的荒野

大概就是想認識異性,但卻不得其門而入與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人生有何目標與意義


幾個不同的朋友和幾個老樣子的朋友

離家上大學或到外地都市工作,讓彷徨的青少年看見新的世界


人的個性天差地別,但會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吸引到跟自己相近似的朋友與形成同溫層,塑造與固化當事人的命運




拯救糟糕的人

其實有難度與心理陷阱

  1. 很糟的人不見得想被救(其實只是展示:自己運氣差、過得糟與失敗,不是自己的錯)
  2. 想去拯救別人的人,通常(天真,沒有意識到問題的難度)動機是虛榮與自戀(讓自己感覺良好);扮演救人的人,有助於突顯自己的高尚與沒那麼差。
  3. 想要拯救一個人,必須改變這個人所處的環境與朋友圈(環境改變,心態與行為模式才會改變,治本),而非只是提供援助(治標,他/她會被朋友圈拉回)
  4. 你自己個人的問題,不會因為幫助別人而消失(幫助自己比幫助別人更難);人之所以會交”壞”朋友,只不過是想突顯自己沒那麼不好與壞(這樣比較不會人比人氣死人+自慚形穢)
  5. 幫助某個人之前,應該先了解這個人為何陷入麻煩,而非假定他/她受到不公平待遇成為受害者或失敗者(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失敗出錯是常態);出手幫他/她=讓當事人養成依賴(不覺得自己有自救的義務)




2024年3月23日 星期六

生存的12條法則1

生存的12條法則: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對混亂生活開出的解方

12 Rules for Life: An Antidote to Chaos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0641 

又是一本讓人覺得夕死可矣的書



世界與生活混亂(充滿黑暗與劫數)的原因

  1. 以善之名為惡、以神/國家/民族/法律與正義之名進行暴行
  2. 人會自欺欺人、少數奴役多數、充滿各種謊言、偏見與意識型態+樂在其中
  3. 世界就是不確定、不完美與充滿各種扭曲(腦神經反應與心理認知的本質)
  4. 生活與生命的本質就是苦難(抗拒熱力學第二定律),痛苦與災難沒有任何理由與原因(只不過受苦的人會不斷追尋發問why),想不開會更苦
  5. 金錢利益、法律教義、政治制度、社會輿論、科學研究與親友的壓力…,不能代替內心的價值判斷,也必須要有自己的信仰=>為自己的信仰與價值觀付出代價與生命


作者 Jordan B. Peterson  

https://www.jordanbpeterson.com/about/ 

他的Blog

https://www.jordanbpeterson.com/blog/ 



自序

如何與什麼東西讓生命更有意義?

人生的意義其實不是「追求快樂」,生活充滿各種挫折、意外、打擊與災難

而是「在受苦中建立人格與發展信仰」


意義地圖Maps of Meani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ps_of_Meaning 

秩序與混亂猶如陰陽相生相剋,人生的意義在秩序與混亂的交界與交替中產生,而非單純的快樂與追求目標享樂


Big Idea 的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P3t-tH3QjI 


很難理解,為何對於人而言,(腦中虛構出來的)信仰體系如此重要,以至於人類甘願毀滅世界來捍衛這些信仰體系?

=>這些信仰體系關乎人與人的相互理解,遵守同一套信仰體系的人=彼此的行為舉止可以相互期望與預期。


人透過信仰體系了解與簡化真實世界與社群運作。如果那個信仰體系受到質疑與破壞=個人受到影響與破壞。e.g., 原本的承諾受到背叛,突然被開除與失業,突然失明與喪失身體機能。

信仰體系受到質疑與破壞的當下,人會困在可怕情緒當中:憎恨、罪惡、焦慮、恐懼、惶恐….


怕死是生物的本能,對於脆弱依賴社會關係的人而言,失去人際關係與群體認同近乎於等死;痛苦與焦慮是讓人生存下去的情緒反應。

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偶然的出現與存在,找到一個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來自我安慰),那個價值與意義,要不來自於自己的追尋,要不來自於社會群體價值信仰體系的脈絡(e.g., 某某人的某某關係、OO公司/組織的XX號人物)


然而個人價值與意義(信仰體系),可能不同於群體的價值與意義(信仰體系)=>當事人格格不入、受到排擠/嘲諷/霸凌

群體間的價值與意義(信仰體系)有所不同與對立,於是發生衝突與對立

要不消滅異己(多數暴力),要不這些異類破壞反抗群體秩序(孤狼式的自殺或恐怖攻擊)


第三條路:每個人都要學會

  1. 超越組織與群體附加的教條與價值觀,不要盲目信仰/全盤接受
  2. 不要落入個體的虛無主義(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3. 從個人的意識與經驗中,賦與自己信仰與存在的價值


這其實是更沉重的要求與更高的期待

  1. 為自己、家人、國家社會與世界地球承擔更大的責任
  2. 勇於講述真相與真理,修正錯誤與崩壞的價值觀
  3. 努力減少不必要的痛苦與各種毒害


可惜千百年來,能夠做到以上三點的是少數,多數人沒有自由、沒有勇氣、沒有智慧、沒有機會;只能活在假象與謊言當中,各種戰爭與暴力衝突不斷,莫名其妙的生,莫名其妙的死,生死不由己,活在憂慮與恐懼中。

2024年3月16日 星期六

法官的家庭法學課

章魚法官的家庭法學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60149 



張瑜鳳:好的法官要有「人性」,能換位思考兩造希望的正義

https://drinkwithmario.thenewslens.com/season/8/328 


一起讀判決

https://casebf.com/ 


希望有機會能跟張瑜法官請教討論法學的因果認定 vs 統計的因果推論…


2024年3月9日 星期六

學會改變3

學會改變:戒除壞習慣、實現目標、影響他人的9大關鍵策略

Switch:How to Change Things When Change is Hard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51516 



part3打造環境面|形塑路徑



策略 07 調整環境


簡單歸因的誤謬

工廠火災與事故不斷=>都是員工不夠謹慎

婆媳或上司部屬問題=>都是對方太機車、不上道與白目


怪罪人或指責對方性格態度很直接簡單與合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與其期待改變當事人或當事人悔改,不如改變環境


與其指責員工不努力(績效不彰)或學生不認真(成績不好),不如提供工具或支持,建造台階與施工架,幫助員工逐步提升績效;或者改變教學法/改變學生的認知與自我期許。

2024年3月2日 星期六

學會改變2

學會改變:戒除壞習慣、實現目標、影響他人的9大關鍵策略

Switch:How to Change Things When Change is Hard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51516 


兩位作者是兄弟

奇普.希思(Chip Heath)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在史丹佛大學商學院擔任組織行為學教授。


丹.希思(Dan Heath)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文學士、哈佛商學院MBA,在杜克大學社會企業精神推廣中心擔任資深研究員。


兄弟除了在商管雜誌設有專欄,還曾為微軟、日產汽車等企業提供諮詢服務,兩人合著了多本暢銷作品,包含《創意黏力學》《零偏見決斷法》等,他們的書已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在全球銷售兩百多萬本。


難怪這本書有著濃厚的商業勵志味道(推崇的是Jim Collins的那種商業傳記文學)+引用一堆商管個案教材(懷疑這本書就是他們研讀過的個案心得報告包裝彙整)

兄弟倆的網站

https://heathbroth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