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5) - 應該由外而內與由上而下

感覺一些專家學者,談到風險管理的架構時,往往都是由下而上的關鍵作業/活動鑑別,然後強調由內而外的應變準備

我來唱一下反調,談一談個人腦海中由外而內與由上而下的企業風險管理架構


由外而內的理由:
承續上一篇所提"上二下一"的概念:風險管理必須考量上兩階層+下一階層的scenario
其中International, National and Industrial Level 等於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偵測與觀察
也往往塑造了企業經營的機會與威脅
若從學院派的角度來看,外部經營環境變化的分析當中,其實就屬總體經濟的變化與態勢消長最為重要







所以如果仔細看新聞的話,不難注意到有許多具有規模的銀行或投資機構,往往設有所謂"首席經濟學家"一職,更常對未來經濟景氣發表一些充滿哲理(或說唬爛)的看法
說穿了,這些人領取高薪的貢獻,不過是幫銀行與投資機構掌握趨勢攀龍附鳳、乃至於躲避衰退與金融海嘯罷了。

假設以航海來比喻企業的經營,那麼公司高層的董事長與CEO就是船長,而船長唯一的任務不就是帶大家搭順風船/事半功倍、乃至於穿過紅海抵達藍海嗎?

而這些常常被詬病為肥貓的高階主管憑什麼坐領高薪?是否就是因為他們必須具備判斷局勢變化與適當拿捏分寸的能耐,乃至於承擔最終成敗的全責,所以才能領取一般上班族薪資水準的百倍或千倍?


由上而下的理由
企業的風險管理應該是最高主管/負責人的權責,我想這句話應該爭議不大
程序前面的航海與船長的概念
假設風險管理的核心任務與價值就是攀龍附鳳與趨吉避凶
從公司經營與SWOT分析的角度來說,不就是發揮發揚公司的強處、隱藏公司的弱點或不被拖累,進而掌握獲利的機會與避開虧損及同業競爭的威脅.....

上述這一段話的精神不就等於所謂的競爭策略
而誰該或誰有資格來決定公司的競爭策略與資源分配?
我想答案應該呼之欲出了吧。


怎麼會是由下而上先由公司內部的所謂風險管理部門乃至於任務小組task force,彙整目前公司各部門的作業流程和價值活動,乃至於再依據各項活動所能忍受的中斷時間,訂定所謂企業營運持續計劃BCP在上呈總經理核准?!



應該是董事會與總經理已經訂出未來的公司組織樣貌與發展方向,然後才去思考在此一前提架構下哪些才是攸關公司未來發展與生存的關鍵吧,而非盲目進行所謂資料備份、備援,乃至於找顧問公司來導入與建置BS-25999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