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日 星期六

學會改變2

學會改變:戒除壞習慣、實現目標、影響他人的9大關鍵策略

Switch:How to Change Things When Change is Hard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51516 


兩位作者是兄弟

奇普.希思(Chip Heath)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在史丹佛大學商學院擔任組織行為學教授。


丹.希思(Dan Heath)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文學士、哈佛商學院MBA,在杜克大學社會企業精神推廣中心擔任資深研究員。


兄弟除了在商管雜誌設有專欄,還曾為微軟、日產汽車等企業提供諮詢服務,兩人合著了多本暢銷作品,包含《創意黏力學》《零偏見決斷法》等,他們的書已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在全球銷售兩百多萬本。


難怪這本書有著濃厚的商業勵志味道(推崇的是Jim Collins的那種商業傳記文學)+引用一堆商管個案教材(懷疑這本書就是他們研讀過的個案心得報告包裝彙整)

兄弟倆的網站

https://heathbrothers.com/ 




part2觸動情感面|激勵大象



策略 04 找出感覺


Target超越Walmart的策略

主打有時尚感(高檔折扣店),而非只是平價

https://networlding.com/robyn-waters-an-interview-by-bob-morris/ 

https://www.thekguy.com/target-became-giant-embracing-design.html


主角Robyn Waters本身就是個時尚勢利鬼,如果不是因為被名牌百貨公司資遣,根本不會想去量販店Target工作,加入時剛好碰到新任執行長想把Target轉型為高檔量販店與具有品牌形象

她不靠數據,靠帶入具時尚感的商品進行視覺展示,讓公司採購與行銷人員”有感”與支持。


https://uanalyze.com.tw/articles/600613504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013624 

摘錄

在高通膨或經濟疲軟擠壓消費者預算的時期,沃爾瑪通常能靠低價商品吸引消費者目光,且其產品較偏重必需性商品,也有助財務表現。目標Target百貨則以高收入客群為主,較高比重的銷售來自服飾、家電等非必要消費品。


前日的失敗造就了昨日的成功,而昨天的成功導致了今日的失敗=>勝敗乃商場與兵家常事,英雄往往只存在於成功/燈光好氣氛佳的片刻;事過境遷才能更客觀的評價輸贏得失


讓人有感的兩種方式

1.說之以理(系統二)

數據圖表=>思考判斷=>作出決策與改變


2.動之以情(系統一)

看見、提供希望或恐懼=>感受感動=>作出決策與改變


對於冷漠與怠惰的人,提供分析論證(說之以理),有如拋滅火器給溺水的人=無效



Hope Lab Pam Omidyar

希望實驗室如何幫助罹癌青少年病患忍受長期的化療(各種難受的副作用)、不中斷?

Hint透過電玩遊戲

https://hopelab.org/person/pamomidyar/ 


電玩本身有如電視廣告:塑造消費者認知

e.g., 

買了雙B,自己就有如雙B廣告中車主那般的優越與優雅

購買環保或慈善商品,自己就是一個環保與慈善的人


透過扮演遊戲中的對抗癌症的奈米機器人,自我洗腦認知:化療與抗生素是我的彈葯(而非讓我難受的東西)



知道與做到之間的落差

抽菸的人知道抽菸有害,但是就是不戒菸

大家認知地球暖化氣候風險,但就是不減碳

=>

每個人對自己都是高估、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的駕駛技術/智商/道德水準高於平均,罪犯往往覺得自己無罪、沒有比他人壞

很多官僚的自我認知是替天行道、幫政府把關,其實是作威作福


學習成長=改變,一定有情感作用

可以是快樂、驚喜與熱情,也可能是憤怒、失望與恐懼


要讓人改變迅速作出行動,負面情緒壓力(≒情緒勒索/存亡危急關頭)+壓力突破閾值很有效

如同在Piper Alpha鑽油平台事故中,工作人員面臨兩難選擇:

是要被活活燒死還是要跳入150英呎下熊熊燃燒的大海中求生


頂尖企業對於員工的考核只有兩種:Promote or Get out

時間内獲得升遷或者回家吃自己(把位子讓出來)

商場/政界競爭亦然:Winner takes all. Loser go home and 吃自己


仇恨、厭惡與恐懼等負面情緒往往更能讓人改變與行動

e.g., 為健康/健美是一種運動的理由,怕被人講胖或醫生警告猝死是另一種運動的理由


而負面情緒導致的改變其實是短時間+專注於不要犯錯

要讓人作出長期的習慣改變,要靠正面的情緒


正面情緒有助於開拓機會、與人合作及雙贏




策略 05 縮小改變幅度


打造初期成功=讓人對成功產生希望+持續努力的動機


案例一 房務人員的運動量與體重變化

分兩組

一組告知運動有好處+各種房務清潔整理的消耗熱量

另一組告知運動有好處


一個月後

第一組的體重下降2磅,第二組體重沒有顯著變化


研究涵義:

1.安衛劑效應:知道房務工作=運動,體重自然減少(但沒人問女服務員是否覺得自己更加認真運動)

2.廣告效應:除了每天的房務工作外,還會再多做運動=>這點不太可能(女房務都不太可能額外去健身房)

3. 知道房務工作=運動,自然更認真從事房務清潔,導致體重減少



案例二 集點洗車的例子

A加油站集點卡:集滿8點,可免費洗車

B加油站集點卡:集滿10點,可免費洗車,但發出的集點卡已經蓋了2點

=>

B加油站的回頭率高



案例三 如何使人保持房屋整潔或運動習慣

方式A 固定周末花半天清潔或上健身房

方式B 每天固定花10分鐘清潔或健身

=>

方式B成功率高



案例四 如何解決債務問題

1.先盤點債務,列出所有帳單與債務

2.排序帳單與債務:從金額小/利息高的排到金額大/利息小

3.先還金額小/利息高的=>踏出第一步,有成就感(壓力感變小)=>讓人可以持續

Hint

從現金流出的角度來看:利息支出(利率*金額)最高的要先還

但很可能這是金額龐大的房貸,不容易讓人有感



案例五 如何改變政府請購官僚規定

政府為了防弊,搞出一堆規範,作繭自縛

當事人必須趕快做出成績,否則會捲鋪蓋走人

1.從金額最小的文具請購開始=>要求使用政府信用卡,直接採購,直接採購(而非發包議價)金額要求成長一倍

2.請各單位主計部門”宣誓”支持以上簡單、容易與合理的政策

3.找來(少數)幾個單位,宣誓支持打破以往僵固的政府採購規範

https://www.businessofgovernment.org/blog/time-pivot-focusing-post-award-contracting-management-and-resources 



案例六 如何打造明星球隊

專注於每天的訓練,每天進步一點點

設定許多細小而可達成的目標


產生持續而正向的循環。




策略 06 教育群眾


Paul Butler Protect Santa Louisa Parrot

https://rare.org/our-origin/ 

1979年聖露西亞獨立後,政府宣布聖露西亞鸚鵡為國鳥。保羅和林業部門利用該宣言作為圍繞鸚鵡開展公共推廣計劃的跳板。他和他的同事向全島教室的孩子們傳達了這種鳥的獨特價值和美麗,並透過無線電波透過當地電台的客座點向公眾傳達了訊息。他們創造了一個鸚鵡吉祥物 Jacquot,它為每個促進鸚鵡保護的活動注入了生命力。他們借鑒了私營部門的營銷方法,並加以改造以適應當地使用,在廣告牌、保險桿貼紙、報紙插頁、郵票、帽子、T 卹、漫畫、明信片、啤酒杯、鑰匙圈上展示了聖盧西亞鸚鵡的形象,那隻鳥無所不在。


大眾產生情感連結與認同之後,才有可能訂定法規與刑責



人的兩種基本決策模式

1.結果模式

不同選擇的結果利弊得失

理性損益計算(成本效益)


2.認同模式

自問以下問題:

我是誰? 目前是甚麼狀況? 像我這樣的人該做什麼?

選民的投票行為不是理性選擇,而是情感認同!

e.g., 中西部藍領工人,票不投給讓他享有健保的民主黨候選人

矽谷金融業百萬富翁,票不投給讓他減稅的共和黨人


人的自我「認同」其實很複雜

認同

種族、國家、社區、公司、性別(男子氣概)、球隊、政黨/黨派、宗教、理念、價值觀、學校、科學方法或是典範、愛國者亦或商人


你覺得自己是誰/怎麼樣的人,比你現在是什麼樣子重要


員工認同公司與自己的工作,客戶服務或工作品質才會連帶提升

ESG其實想塑造的,也是這種認同

認同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騙別人之前要先騙過自己,自己騙自己,活在美夢與幻想之中,其實也不是不好。


好的公司相信員工、鼓勵員工反應問題與提出建議=>每人每年產出100+項idea;創造利潤分享給員工

不夠好的公司懷疑員工、打壓員工反應問題與提出建議;壓榨員工,以將利潤保留給高層


聰明的管理者,無中生有,透過想像與各種儀式賦予員工各種希望、身分與認同

愚笨的管理者,窮得只剩錢,透過給錢或罰錢嘗試奴役員工



得寸進尺的實驗

請求到人家家中草皮設立一塊注意駕駛安全的看板,只會在草坪留下一個小洞

基準組:83%拒絕=只有17%同意


實驗組一:兩星期前先拜訪,說明可否將一張安全駕駛的小貼紙貼在車上或家門口,這沒甚麼大不了,多數人家同意=>只後詢問可否設置注意駕駛安全的看板,76%的人同意了。


實驗組二:兩星期前先拜訪,說明可否將一張美化家園的請願書,這多數人家都同意=>只後詢問可否設置注意駕駛安全的看板,50+%的人同意了。


看似微不足道的幫助與答應他人的請求,微妙的改變了當事人的潛在意識與認同:讓實驗對象從嫌麻煩,轉變為認為自己是熱心公民+有一份責任與義務



激勵與領導的另一面是欺騙與馴化

關鍵在於,讓人信以為真,不能讓人看穿與光火惱怒(員工被耍久了,會識破與反彈)


而主管要告訴大家:過程會遭遇挫折失敗,但目標與任務本身不會失敗=>

看重同仁的努力而非結果是否有用成功! 激勵同仁持續努力。


人有兩種心態

固定型心態

抗拒改變、逃避面對挑戰,害怕自己因為失敗被人看輕


學習型心態

知道自己可以學習與成長,能力可以不斷提升,弱者可以變強者


東方考試導向的教育,最大的後遺症在於讓很多青少年覺得自己就是笨,很早就自我否定與放棄

青少年其實需要很多鼓勵+培養「只要認真努力,一定會收獲與成長」e.g., 沒有人會因為嬰兒還不會說話,就說他們將來沒前途&大腦像肌肉,需要鍛鍊。


教育評分或績效評語不應該有”不及格(fail)”只有”需要再加油”=>每個人都能成長、有機會可以通過考驗


企業可以挑選原物料與刪除不良品

但學校教育不能放棄任何學生



商業模式的創新與突破,就是不斷的嘗試與失敗

U型曲線:一開始充滿期待,然後隨著不斷失敗而落入低潮,再隨著持續與堅持,慢慢發現可行的突破

=>想要快速成功,那麼要加快失敗速度+改變心態:失敗不是失敗,而是學習過程與累積經驗。



USA's top principal could teach CEOs a thing or two

http://theprincipal.blogspot.com/2008/05/usas-top-principal-could-teach-ceos.html?m=1 


摘錄:

Q: There are 48,000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What distinguishes you?

A: All finalists had similar strengths: passion and commitment to higher expectations for all. Every child who walks through that door is of value. Their social-economic background and previous educational success, or lack of, does not determine their performance at this high school.


Q: Passion and high expectations. Is that the sweet spot of leadership in general?

A: Yes. Passion and a can-do attitude. You can't lead if you can't see where you're going.


Q: If a Fortune 500 CEO we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unch with you, what leadership lesson could you teach?

A: Power does not emanate from position. It emanates from relationships that we develop with our stakeholders.


Q: Many successful CEOs have suggested that schools adopt competitive practices such as school vouchers.

A: I can appreciate the business community wanting to strengthen schools, and they have a right to ask for accountability. But in competition there is a winner and a loser. If parents send their students to a higher-achieving school, what about the children left behind with the stigma of being the loser? It's too simplistic of a solutio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