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5日 星期六

筆記-好人總是自以為是(下)


3 人類是百分之九十的黑猩猩加上百分之十的蜜蜂

中心隱喻:道德凝聚人心卻也令人目盲

人在道德、政治、宗教上表現出來的行為,絕大部份可以解成一種遮遮掩掩追求自私自利的手段;然而人又有一部分看似不理性的團體歸屬與無私付出行為 

這本書讓人對於自己的道德偏見與成見又多了一分意識與警覺
只是依舊無法擺脫對人事物的第一印象與感覺的影響(還是會很認真和老婆吵架、和親友計較動怒)

 

 

 

9  為何我們的團體感這麼強?

當團體裡的每個人開始共享意向促成道德母體的誕生,這就好比是人類演化史上「跨越盧比孔河」的重大事件。 

達爾文演化論所包含的「多層次選擇」(multilevel selection

基因的外面是染色體,再外面是細胞,再外面是個別的有機體,再外面是人群、社會、其他群體。在這個階級組織中,任何一層都會發生競爭。

而社會複雜多元,人類個人像黑猩猩有強烈的自私性,但群體又像蜜蜂懂得群體分工。人類演化而來的情緒機制、道德直覺,讓我們先完成小圈子的團體合作,到了人類擁有意識能力以後,原始宗教與文化思想加強了社會合作、促進分工,集體意志解決更大的社會需求。 

當群體之間發生競爭,有向心力且合作的群體會勝出
不過在群體之內,自私的楷油者會脫穎而出:付出心力很少卻能夠分一杯羹
在最兇猛的軍隊當中的少數懦夫最可能在戰爭中活著回家成為父親
 

如何發展出團體的利他意識?(抗拒自利與自我犧牲)
1.生存直覺:落單容易被獵食者相中,待在人群中比較安全
2.互利回饋:幫助別人以利在自己需要幫助時獲得他人幫助
3.社會議論與宗教搭鉤:後天的教導與社會制約
 

道德與利他性的來源爭辯
1.自私基因的一種變異與錯誤副產品?
2.群體層次的的一種選擇與演化?
 

從生物演化角度看道德觀念的起源

A
演化上的大轉變
生命一開始都是原核細胞=>細菌
二十億年前,粒線體被融入其他細胞,成為真核細胞的胞器
數億年前,單細胞演變成多細胞生物

從演化勝出的角度,高層次多維的機制取代低層次的自私基因與機制
社會總體取代家庭與個體
多細胞生物取代單細胞生物
有智慧的生物取代原始的生物
形成社會結構的智人取代有智慧的黑猩猩哺乳同類

要演化出社群與道德觀念的前提條件:
1.地域性生物,喜歡有可防禦性的巢穴聚落
2.後代需要長時間的照顧
3.會與鄰近的群體物種競爭生存資源 

兼具智慧與無私觀念的社群會再取代掉今日的人類社會?
個體的犧牲有助於提升整體的福祉,相對的總體也需要變異與異類的個體來讓自己具備可選擇性=>http://eshmanager.blogspot.tw/2015/05/blog-post_23.html#more

 

B.共同的意向

猩猩會使用工具,但是不會合作
能夠信任與合作是人類大腦認知革命最大的價值與力量
摘錄:
頭腦變大,又要直立行走(瞭望遠方威脅)
缺點:造成骨盆縮小,導致難產與嬰兒出生還不會行走(相較於馬)
好處:能夠抽象思考=>學會用火=>提高營養吸收效率 為了照顧出生還不會走的嬰兒,發展出社交行為與建構社會秩序
能夠抽象思考,就能建構社會秩序,能夠建構社會秩序就能形成更大的團體,能夠形成更大的團體,就能夠有效率的去取代不能形成更大團體的其他人種與生物
認知與意識的能力=善惡之果
 

C.基因與文化共同演化

為了和鄰近的群體或物種競爭,群體必須想出一些文化機制與儀式讓規模超越家庭的群體進行合作與凌聚向心力

張顯團體一員的文化儀式:
臉上刺青、穿洞、服飾裝扮、成年禮
具備這些圖騰象徵的,才能被團體信任,成為打獵、採集與交配的合作人選=>個人被該團體社會馴化…(現代人的馴化是透過學校教育、傳播媒體洗腦與公司企業制約)
讓更懂得守規矩的人在社會機制中取得優勢
現代人的生活水準好壞取決於利用社會制度的能耐,而非個人的身強力壯與聰明
一級產業與行業:靠天然資源維生,農林漁牧(滿足食欲)
二級產業與行業:靠一技之長維生,製造與加工(滿足人的衣住行等需求,在台灣,醫師可謂歸入此一產業類型)
三級產業與行業:靠稅收與他人供養維生(滿足育樂,包含公教、民代與企業高官)
四級產業與行業:網路應用程式、媒體公關,選舉國際組織官員(靠三級產業支撐)
每一個階層的人都有其社會規範與儀式觀念潛規則,以維繫其生存和地位
欸,所以念MBA的,要穿西裝,很懂得簡報與在客戶面前作秀,官員、政客與民代亦同….

 

D.人為的群擇可以很快速

幾個世代就可以訓化出不怕人的狐狸、不會相互攻擊只負責產蛋的雞

人類基因的演化越來越快速,受到氣候變遷與大飢荒的衝擊,讓基因庫內留下是能夠設法合作與分享的基因


人類的下一步演化是….
跳脫超越飢渴自私的肉體與生物本能,成為環保節能的數位意識型態?
亦或人的貪懶本能超越地球負荷,生態災難替天懲罰人類(讓天災與戰亂消滅人口),沒有辦法超越與進一步提升?
摘錄
三種取代天擇的人為設計,或許會滅絕現代智人
1.生物工程(在其生物身上長出人類需要的器官組織、耐寒的馬鈴薯、60歲的人卻擁有三十歲的體力)
2.半機械人(人工心臟、關節、機械手臂,人只剩大腦的機械戰警)
3.無機生命工程(模擬神經元與意識反應、如同電腦病毒的數位生命)
人類的科技進展太快,社會機制與道德觀念似乎遠遠落後…(看看目前各國與各種意識形態的對立衝突)
老而不死是謂賊,死亡、戰亂革命才是冥冥中的天理運作法則

 

 

 

10 蜂巢開關

我成為一顆透明的眼球;我微不足道;我看盡一切;普遍的存有在我的全身上下流動不已;我是上帝的一部分、一顆粒子。 

部隊當中的集體意識,我個人不重要,我們才重要,同袍會代替我活下去與照顧眷屬(殺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XD
 

集體的情緒與意識
原始的部落生活,有著各種的儀式凝聚團體,培養愛、信任與平等:嘉年華、派對舞會 

十八世紀後的工業革命與國家的興起,反而破壞這些群體與其儀式,科學上出現止研究個體的佛洛伊德心理學 

涂爾幹:人活在兩個層次
一是個人,二是社會的一員;總體社會層次的情感會影響個體的行為與抉擇

 

腦中那10%的蜜蜂合群開關如何被開啟?

1.敬畏自然
看見遼闊無邊、無法掌握/理解的現象,心理受到衝擊,忘卻個人層次平時在意敗恨情仇與柴米油鹽,自我暫時關閉,讓人覺得自己只是天地整體的微不足道的一小部份

2.迷幻藥與宗教儀式
在壓力、恐懼與痛苦下,讓人瀕臨精神崩潰進而強化對組織的認同(近似於邪教)

3.銳舞、正步遊行、心靈直銷團體
成為團體的一份子,在共同行動的連結中,讓群體意識取代個人

 

群體意識的生物基礎
神經元、神經傳導物質與荷爾蒙

催產素
可以激發雌性哺乳類的母性反應,也是雄性腦袋經過演化:對於催產素有反應:能夠受催產素影響,堅守伴侶保護後代
讓陌生人按摩會產生催產素,進而信任依賴對方
但催產素只會讓人更認同團體,而對團體以外的外人更加敵視 

鏡相神經元
同理心與移情作用
別人微笑,你跟著微笑
欸,人類的認知誤謬-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蜂巢的作用

公司運作的原型每個人都是自私理性的經濟人
分工合作可以提升生產效率
把規模放大-規模經濟效益

規模放大的後遺症
需要設立獎懲制度、耗費能量監督員工
員工會知道:假裝認真 真的有產出更容易獲得晉升 

讓人願意追隨的領導人
「權威」:合法化的公司階級、職等
「自由」:不能壓迫下屬
「忠誠」:不能背後捅、犧牲下屬
 

增加相似點、而非多樣化:
宣揚洗腦團隊的共同價值和認同感,以免種族等差異分化

運用同步與鏡相神經元:
朝會集體化口號與動作,團隊的歌舞

利用團隊競賽,而非個人績效評比:
讓共同目標與外部壓力凝聚

 

蜂巢在政治上的作用

法西斯教條宣言:
讓民族與國家,個人與世代經由道德律結合在一起,擁有共同的傳統與使命,對於個人追求愉悅的直覺應予以抑制,已於責任的基礎之上打造更高層次的生活,個人藉由自我犧牲與揚棄自利,落實靈性、發現身為人類的價值。 

法西斯與嘉年華的差別
嘉年華:消除階級、凝聚人心、形成社群
顛覆日常生活中的階級,男人扮成女人、農夫裝成貴族,能夠揶揄領袖,不用擔心生命安全受到威脅,遊行結束後,大家回到平日身分地位與角色,但不同地位人們之間,關係變得溫暖了一些

法西斯:公開展示、強化階級、神化領袖 

 

 

11 宗教是團隊運動

不理性的信仰有時竟能幫助群體更理性地運作。神聖可凝聚人心,然後讓人在霸道的習俗面前目盲不視。 

現代大學運動會是一種部落化的儀式:戰鬥口號與儀式有如蜜蜂跳舞

從效益的天真角度來看,大學橄球賽是個奢侈又浪費的習俗:讓人忙從、無法理性思考,還造成很多人受傷(球員與喝酒受傷的球迷)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大學橄球賽是個部落宗教儀式,發揮了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的作用,讓個人提升到團體的層次,強化學校認同、吸引優秀學生與校友捐款。


宗教是一種社會事實,無法從個人的理性角度研究,如同無法從單一隻之蜜蜂研究蜂群
 

科學研究強調開放可被否証,堅持各種理論應奠基於理性與實證證據

而宗教卻是奠基於感應、信念與情緒,信徒對於宗教的相信(一開始好奇,好奇之後會涉入,久了熟了產生好感)、歸屬感與團體內信徒彼此的互助行為,強化的對此一宗教的感覺。 

宗教的誕生,其實只是各種超自然概念在人類社會中的演化與競爭
宗教可以是一種文化創新,有利於團體產生向心力與合作
而一些怪異的儀式可以視為一種文化DNA 

能有助於教徒存活下去的宗教,就能夠存活與演化下去
ex: 人其實很會偷懶偷雞摸狗,相信冥冥中上天監督著的團體與信徒,就會安份老實(基於對於上帝的想像與恐懼)
要求大家節制、自我犧牲奉獻的團體,比較容易存續下去
宗教儀式幫助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產生互信
神是否存在是一回事,但只要信徒相信祂的存在,那麼神祂就有作用、能夠影響人的行為 

信徒的宗教信仰,其實是一種survival bias: 不是因為信仰了這個神,在這個神明的保佑下存活了下來;而是只有存活下來的信徒,才能夠穿鑿附會把自己的幸運存活講述歸功於對於神明的信仰與虔誠
欸,我果然是個冥頑不靈的無神論者,去廟裡拜拜只是裝模作樣與擔心萬一上帝真的存在,死後要被審判

 

宗教神明的存在與其功用
  • 讓一群人可以放下自私,讓人變的仁慈慷慨
  • 就單獨一人無法完成的事,避免共有地的悲劇
  • 嚇阻上位者腐化與自以為英明、壓抑人性的貪懶與忌妒
  • 讓人能夠解釋與面對無法控制的天災與意外
  • 撫慰人心,面對災難、死亡與無常
  • 在神的面前發誓,有助於降低交易的信任成本
  • 宗教活動與儀式也可以讓人產生歸屬感與生活的充實感=心理健康的效用

 

宗教是善良還是邪惡的力量?

人之所以能夠和睦相處,重要的是團體的歸屬感與同類認同,而非彼此的宗教信仰以往的自殺炸彈攻擊往往針對是入侵的敵人(有如蜜蜂叮蟄侵入蜂巢的敵人)

凡是能夠凝聚人心的一個團體(宗教、國家、甚至蒼蠅王當中的兩群小男生),如果又妖魔化另一個團體,就會引發與道德為名的暴行

宗教只是暴行的從犯,而非暴行的原因

 

如果你是虔誠的信徒,那麼你活在團體的規範、關係與體制中(在團體當中盲目、沒有自己的判斷)
如果你是無神論者,那麼你依賴的是內心的理智判斷,某種層次而言,你是脫序(無法無天)的個體 

只有人能夠關懷自己以外的抽象事物,和他人供同關切這些事物,並在過程中彼此相互安慰正是宗教的意義。

 

 

道德的定義與意義

涂爾幹:
團結的根源即是道德。藉由利己想法以外的事物機制迫使人控制自身的行為就是道德。
 

本書作者:
道德是一種體系,由價值觀、德行、規範、習俗、認同感、體制,以及演化出來的心理機制環環相扣而成,用於意志或控制自我利益,讓群體的合作能夠成真。

 

兩種的道德應然

邊沁的效益論
最大化群體的總體福祉

康德的義務論
我們必須把他人的權利與自主權放在第一 

就道德而言,沒有最佳的應然作法:我們都是雙重人(涂爾幹),要考量個人與群體;就個體而言,不希望自己個人的權益被團體侵犯(康德),就群體而言,組織的存活比個人重要與優先(邊沁)

 

 

 

12 為何不能化歧見為助力?

如果你真的想要讓腦袋開放,先讓心開放吧。
 

政治不是為民謀福利、理性辯證損益與是非
而比較像是幫派:玩弄事實、運用騙術權謀與煽動群眾,不鼓勵建立跨黨派的合作與社交對話(把彼此視為敵人,而非同一國的人)
 

作者在第二部第七章提出道德有六個向度,可以組合出許多種的可能性與人為偏好

政治一般區分成單一維度的左右派
雙頭寡佔的模型,不存在均衡解

 

從政治利益的角度,人所選擇的政黨與意識形態有利於助長自己的利益
有權有勢的,希望社會秩序穩定保守,遊戲規則不變=>有利於維持他們的社經地位與優勢
底層農民工想要改變與翻身,在既有保守的遊戲規則只會造成階級遺傳(富者越富、貧者越貧)

 

時至今日,富人與窮人各分成兩種:
企業家與富二代通常是保守的右派
科技新貴通常是開明的左派
鄉下的窮人通常是右派:相信自食其力
都市的窮人通常是左派:覺得社會不公、政府要do something
 

道德意識型態除了和個人利益有關外,雙胞胎的研究顯示,道德意識型態的抉擇也比較和先天基因有關(跟親生父母比較像),而非後天的教養(和收養父母不同)

道德意識型態的形成

1.基因製造大腦:
保守派或自由派各有幾種不同的基因,和神經傳導物質(麩氨酸、血清素、多巴胺)的作用有關
多巴胺會讓人追求刺激並對經驗保持開放態度=>傾向於自由主義

2.氣質特徵引領兒童走上不同的道路
特徵:威脅敏銳度、刺激追求度、外向程度、慎思度。
相同父母與家教,乃至於相同學校教育的兄弟姐妹,也會發展出不同的態度
未來的自由派:小時候好奇心重、口語能力佳、比較依靠自己、比較不聽話沒條理,喜歡都市的混亂與刺激
未來的保守派:大哥大姐,適應家庭與學校的嚴格秩序;偏好鄉下的平靜與安穩 

3.當事人對自己人生故事的建構與詮釋
人的心智事故是處理器,而非邏輯處理器。發生相同的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詮釋與意義;同樣的學校規矩,激發自由派反彈與叛逆,保守派是為圭臬。
同樣的宗就受難故事,自由派強調人類苦難與社會公平的涵義,保守派強調效忠所屬團體、重視自身純潔與理想 

自由派與保守派對於新聞事件的報導,都能套上各自的道德框架來加以議論
自由派:千錯萬錯都是壓迫社會階級與體制,不平等/剝削與壓迫
保守派:千錯萬錯都是一些異類,不遵守傳統價值、社會規範、不肯自食其力

 

 

兩派的盲點

自由派:
認為保守派缺乏想像力、墨守成規、不敢創新與嘗試
想像力與創造力是自由派擁護的社會資本與價值;希望鬆綁社會的連結與約束 

保守派:
認為人不完美、大家都是有缺點的凡人,因此需要禮俗與制度來制約,不然人容易脫軌搞出許多惡劣行為社會秩序與互信是保守派擁護的社會資本與價值;希望強化社會的連結與約束

 

社會需要創新帶進步,也需要秩序保護大家,兩派都在追尋更好的世界,面對的問題是這兩種的社會資本與價值其實相互衝突茅盾難以兼顧,因此社會必須在兩種價值觀的衝突對立與過猶不及來回擺盪當中緩步向前(走兩步退一步)










太極陰陽的觀念來調和看待

區分成一陰與二陽共三派
一陰:自由派
陽一:自由意志派,放任市場自由機制(古典經濟自由)陽二:社會保守(宗教右派)以下的自由與保守區分法不同於所謂的左右派

 

陰:自由派的智慧(看重關懷與避免傷害)
認同政府可以為了提升國民福祉,造成部分個體的選擇與自由受限
*政府不應該營利的私人企業與公司所把持操弄(以商逼政)
    不能利潤規私人企業,富面成本轉嫁給社會大眾
*有些問題需要政府規範解決
    環境汙染 

陽一:自由意志派的智慧(看重市場自由機制與避免壓迫=抽稅?)認為政府不能為了提升國民福祉,而傷害部分個體的選擇與自由*市場比政府更有效率
利益比政府規定更能驅動人發揮潛能、發揮創意;政府善意的管制往往帶來災難與罪惡

陽二:社會保守派的智慧(看重保護群體賴以維生的體制與傳統)
認同政府可以為了提升國民福祉,限制部分個體的選擇與自由
*提升團體的利益要靠約束與規範,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體系中大家所能理解與出力的特定部分,可以有效提升整體利益。
*多樣化、變動不穩定的社會,會讓個體比較自私(自顧不暇?),不想為群體付出(看看多少的科技新貴宣稱其財富與地位都是其努力而來&應得的說詞與嘴臉);更弱勢的人在弱肉強食的社會中會受到更大的傷害

 

如何能夠改變雙方的對立與衝突?

今日政黨政治運作只是讓對立更嚴重、雙方的對話與理解更少科技與生活型態的轉變,讓大家被隔離到和自己想法類似的小圈圈當中
相同相近的道德與價值觀把大家凝聚成不同的小群,卻也讓大家視想法不同的他人為異纇、眼盲看不見自己的盲點和對方的智慧/有理處。

 

尊重傾聽、而非否定質疑對方的道德觀
從陰陽的角度,看待與接納包容對立觀點認清政治是一種取捨,優先順序會因時因地改變(沒有是非對錯)

 

 

 

結語 

我們都是人,但對於該怎麼做有著非常不同的直覺認知與道德判斷,除了找自己觀念相近的人形成團體、獲得認同歸屬感之外,大家也試著對話與解決問題吧(不要直接暴力相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