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台塑控告學者與六輕致癌爭議(102/07更新)

台塑委任律師吳雨學表示,台塑提告主要的原因是,莊秉潔在很多場合(主要是2010年到2011年在國光石化相關的環評會、聽證會、民間反國光場合)多次不斷強調六輕建廠跟台灣癌症死亡人數增加有關聯
台塑集團認為,癌症發生與遺傳、生活、飲食習慣都有關,以六輕建廠為分隔點,是刻意誤導六輕建廠與癌症增加有關。
莊教授的這個主張與宣稱而言,就因果關係的嚴謹驗證而言,不夠謹慎(隱含著把相關性詮釋為因果關係的錯誤暗示)
或許最多只能宣稱:六輕建廠,增加了周遭居民的癌症罹患率OO%(而且要有縱斷面的追蹤資料)
環保署對於莊教授的說明澄清
莊秉潔先生針對國光案及六輕案,用其自學及首度自創不符合基礎理論亦未經實證之方法,進行流行病學上劑量效應係數的迴歸分析,與會之健康風險評估專家均表示無法認同。
就因果關係而言,真因(或環境背景干擾因素)可能是台灣經濟發展(或是台塑宣稱的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六輕建廠與台灣癌症增加都只是"果",六輕建廠和癌症增加,兩者之間是相關性,而非因果關係
但真正的因果關係,在實證結果出來之前,往往都只是各說各話與雙方各自被其意識型態/觀念所矇蔽
網路環保鄉民與記者一面倒聲援莊教授的同時,必須更深刻與謹慎地思考何謂"真正"與"真實"的因果關係...
延伸閱讀資料1:
延伸閱讀資料2:
延伸閱讀資料3:
Judea Pearl關於因果關係的超讚解說,從歷史一路來介紹人類對於因果觀念的演變
The Art and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


再一次,應該理性被檢驗與辯論的環安嚴肅議題,淪為政治口水與網路鄉民動員戰....


---------------------------102/07------------------------------

六輕污染和工安事故的真相和真相的背後(100-2)
詹長權(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東華演講資料
http://podcast.ndhu.edu.tw/podcast/show_episode/571
推論比較嚴謹(用實驗組與對照組來比對)....

有趣的是這個環保署的聲明:
http://ivy5.epa.gov.tw/enews/fact_Newsdetail.asp?InputTime=1000422220348
連結還有附上詹教授發言的逐字稿....
一、本署應外界要求針對國光石化健康風險評估方法召開了一次修改健康風險評估技術規範手冊的會議,並召開了三次為莊秉潔教授所做六輕及國光石化健康風險評估報告及國光石化環評報告書中所做健康風險評估所用方法的方法論正確性討論會,邀請台大詹長權教授出席,均未見詹教授出席參與討論,在第五次專案小組會議才又提出他個人對方法論的見解,就整個環評作業流程而言,並不適當。

二、環評作業流程中詹長權教授應邀參與專案小組會議,協助審查國光石化環評報告書中所做健康風險評估所用方法的方法論正確性。但詹教授不參加相關方法論討論會議,卻在第五次專案小組會議中提出一個詹長權教授所說,漏夜計算出來的國光石化健康風險值,要求大家採信他的計算結果。並在接受國光委託辦理健康風險的弘光科技大學教授在現場所提出澄清說明時,以教授罵學生的方式指責該教授。與會人員並不清楚詹長權教授計算所用方法,也不見詹教授提出其計算的詳細過程與結果的書面資料。所做的計算不是使用大家已確認的方法,結果也還沒有經過審查確認。在幾乎是環評的最後階段才提出來,以協助審查的教授身分提出一個還需要審查的數字做論述,要與會人員接受,是不符合程序正義的。




六輕計畫附近居民健康風險評估
六輕工業區鄰近地區空氣污染及居民健康風險評估

找到花蓮門諾醫院副院長周恬弘博士非常用心、專業與超讚的內行人評論(在他的blog潛水讓敝人受益與受教良多)
http://thchou.blogspot.tw/2009/06/blog-post_4065.html
恭錄部份周博士評論如下:

從研究設計的角度來看,要探討因果關係最理想的方法是隨機控制實驗,但是這種方式在此處顯然派不上用場。退而求其次,要評估六輕對周邊鄉鎮居民健康的影響,比較好的研究設計是:

OE1--------------X----------------OE2
OC1--------------------------------OC2

此處E是代表研究組(在此研究中,研究組是六輕工業區周邊6個鄉鎮),C是代表對照組(距離六輕工業區超過十公里、與研究組6個鄉鎮發展形態類似、且不在六輕下風處的4個鄉鎮);O是代表居民的健康指標,如死亡率及癌症發生率;X是代表六輕運轉所帶來的影響。OE1是表示六輕運轉前,周邊6個鄉鎮的死亡率或癌症發生率;OE2是表示六輕運轉後,周邊6個鄉鎮的死亡率或癌症發生率。OC1是表示六輕運轉前,對照鄉鎮的死亡率或癌症發生率;OC2是表示六輕運轉後,對照鄉鎮的死亡率或癌症發生率。

使用這種研究設計時,研究人員所要比較的是在六輕運轉前後,研究組鄉鎮的死亡率或癌症發生率的變化程度,與對照鄉鎮的死亡率或癌症發生率的變化程度有沒有顯著差別。如果前者的死亡率或癌症發生率增加幅度要比後者的增加程度來得大,那表示其中的差別很有可能是因為六輕的運轉所引起的。

這種研究設計的好處是研究人員可以排除兩種主要的干擾因素。第一種是研究組中的個體(鄉鎮)本身內在自然的變化(學者稱此為成熟效應,maturation effects),比如假使這些鄉鎮的癌症發生率本來就是逐年上升(由居民的職業型態、生活飲食習慣變化等所引起的),我們光是看到某些鄉鎮的癌症發生率剛好在六輕運轉前後有增加,就說這是六輕所造成的,便有可能做出偏差的推論。而這個研究設計提供了對照組的本身變化,讓我們做比較,如果對照組的鄉鎮本來的癌症發生率變化情況與研究組鄉鎮的變化情況類似的話,我們便能夠將這個因素排除掉(透過將這兩組鄉鎮癌症發生率變化相減,(OE2- OE1)-(OC2- OC1)),使我們單純看到六輕運轉對研究組鄉鎮所產生的影響,因為只有研究組鄉鎮直接受到六輕運轉的影響,而對照組並未受到六輕運轉直接的衝擊。

第二種干擾因素是歷史效應(history effects),這是指研究組鄉鎮癌症發生率變化有可能是受到六輕以外的外界作用的影響,比如與六輕之外的空氣物染(如其他工廠或汽機車排放的廢氣)、水源汙染(地下水質)、土壤汙染變化等所引起的。對照組也可以用來排除這些因素,如果研究組鄉鎮與對照組鄉鎮都經歷同樣的外界因素衝擊。

但是,這個研究設計主要的弱點,在於研究組與對照組通常並不是具備完全一樣的條件,因此會受到「選擇效應」(selection effects)的影響。雖然研究人員根據鄉鎮發展型態的相似性去選擇適合的鄉鎮來配對研究組鄉鎮,不過很明顯的是這兩組鄉鎮之間,除了與六輕工業區的距離不一樣之外(這是我們期待的),在人口結構、地理環境、生活形態、飲用水質、其他汙染源等方面可能也不相同(這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使得我們的比較失去相同的基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