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6日 星期六

沒有標準的標準與高低階層之間的觀點落差

安全衛生是否存在一個絕對的標準或最低的門檻?
風險管理是否存在最佳的實務(Best Practice)?亦或只有Best Fit?




前陣子參與了兩個重要會議
一是同業討論硬體安全標準收穫
另一個官方安排的見面溝通會


第一個會議是討論硬體的安全標準
設備使用廠商大家集合在一起,針對各廠牌的機台與附屬設備,共同商議討論,試圖定義出相關安全的標準。
以火災爆炸的危害預防為例,討論出相關的管路材質、抽氣風量、氣體偵測器設置/型式等,制定出來的安全標準,即可作為設備採購規範,要求設備機台供應商必須滿足此一標準。
這當然是立意良好的一個會議,也讓敝人見識了大廠同行的專業與嚴謹(還是該說機車與鑽牛角尖?!)除了一票工程背景出身的人,聚在一起討論法規條文的感覺有點怪之外,另外敝人感覺到的疑問是:
將來制定出來的這個安全標準,是法規強制還是參考?
是最低必須無條件滿足符合的,還是錦上添花的最高標準(Best Practice)?

以轉投資轉戰這個領域的知名大廠而言,在原先的半導體領域,已經累積的許多經驗,很多的建議與嚴謹要求,自然不是這個相對規模小與不成熟的產業所能想像;只不過產業A的最佳實務和標準,能夠移植到產業B嗎?(一個產業是成千上萬人的廠,另一個產業的公司則是數個上百人的廠合成的公司)

沒有考慮不同產業的背景脈絡,一昧的移植這些(沒有根基)的知識到不同的土壤(產業)當中,會有什麼後果?
讓我們繼續觀察下去!



----------------------------------------------

第二個官方的會議有兩個目的與議題
一是稽核(以輔導診斷之名)
二是高階官員下鄉視察督導(體察民意)


以第一個稽核的目的而言,既然是事先通知的預警稽核,事業單位不是笨蛋,自然該消失的會讓它消失,該安排靈光的人應答,這些靈光的人自然會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出現。

以官方的時間安排,當然只能走馬看花(裝模作樣),乃至於說是來見學的,只是免不了要開一些錦上添花、小題大做的缺失回去交差

就這些官員的角度,可能他們覺得自己已經很友善,都是開一些無傷大雅/求好心切的缺失與善意建議。

然而就事業單位現場人員的感受而言,則是:媽的,一些重點的問題早就掩蓋掉了,開那些543的缺失,一點建設性都沒有!(覺得跟當兵的裝檢和大官督導沒兩樣,一樣都是行禮如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裝模作樣)

以上述觀點的落差而言,互許也反映出了:安全衛生沒有絕對的標準!而如果,現場的安全衛生沒有絕對的標準,試問官員該用什麼角度與哲學觀點來看待?如何執法?還是等到事業單位發生事故之後,再來後見之明、洋洋灑灑地指出各項罄竹難書的種種缺失?(換言之,事業單位的人瞧不起官員,覺得假如這些官員角色立場互換,調來擔任事業單位的環安人員,不會做得更好!)




會議的另一部分安排,則是讓高官和事業單位的高階主官面對面座談

這種一不小心會差槍走火的見面會,當然是官方的美意&只有英明的官員想得出來,擦槍走火的風險在於兩派人馬立場觀念衝突不相容,共處一室,恐怕會一言不和與翻桌互毆。

還好這位高官,類似的唬爛與政治言論應該聽多了,發言用語可謂字字珠璣與背後隱藏著刀刀見骨的凶狠(難怪底下官員會預言這位長官的高升指日可待)

深知這種場合大家都在演戲,幾個問題就讓這些唯利是圖、滿腦子只有cost down 的事業單位主管露出馬腳,更間接給了事業安衛環安人員一些子彈。


越低層次的人物與事務,越會去爭辯是非對錯與陷入所謂標準的迷思
官員與外部學者,好意的建議了許多石化產業的作法乃至於大陸的軍事化作法..越高層次的人物與觀點,越是只看價值觀念與整體架構運作(不去討論執行的標準與程序)
只看有沒有心、價值判斷與運作機制
高低階層人物間的觀點落差,有若天攘地別、彷彿彼此講得是不同的語言,能不能溝通與意會,端看個人修為。

對談雙方,誰是土包傻瓜,誰又把誰看透,一點都不模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