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3年2月25日 星期六

佛畏系統(1)-職涯發展篇

佛畏系統:洞察事物背後的規則,在不確定時代做出對的選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39305

 

前言 掌控全局靠系統

 

想要不被事情安排,就得主動安排事情。為此,你必須從一事一議的被動應對模式中跳出來,你必須以俯視的姿態,系統性地考慮一系列事情,你需要「系統思維」。

 

有的人人讀書只讀了個價值觀審美,遇到事情只會感嘆,對命運除了恐慌就是抱怨,動不動就說什麼「啊,懂再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我們鑽研學問,可不能只學會多愁善感。你要是真有學問,就不至於陷入恐慌和抱怨

 

跟世界打交道的最基本方法,是掌握「因果關係」。為什麼小張學歷那麼高,收入卻不高?因為他的專業不是現今市場稀缺的。為什麼小王脾氣那麼壞?因為他小時候的家庭

 

理解了因果關係,我們真正應該在意的,不是出了事以後的結果,而是引發那件事的原因。正所謂「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因果故事是簡單的,真實世界是複雜的。

1.工作或生活中,事情發展的結果往往是由多個原因導致。

2.因果關係往往有長長的鏈條,你說不清哪個原因是「最初的」,哪個是「根本性的」。

3.真實世界還充滿不確定性,做得再好,也不能完全避免壞事發生,很多事情純粹是運氣

 

因果知識並不能真正讓我們掌控局面。其實因果關係並不是科學概念,只不過是我們思考問題的一種方便法門而已。有的哲學家認為,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一切都只不過是統計規律。世間萬物構成了一張互相關聯、隨機波動的網絡,人根本不可能看清周邊關係的全貌。

 

系統是一個整體、一個組織、一個框架。系統思維是完備性的思維──各種情況我都考慮到了,我允許事情在一定範圍內變化,你怎麼變都脫離不了我這個框架,所以我有掌控感。

 

創業者必須全力以赴做好他這一家公司,投資人卻有一個包括多家潛力公司的投資系統。賭徒的情緒隨著每一局的輸贏大起大落,而賭場根本不在乎單局的輸贏,它只要把輸贏的機率控制好,就能穩賺。

 

如果你有系統,個例的成敗並不重要。你要擔心的不是這一件事行不行,而是你的系統行不行。

 

如果一個人有系統思維,他最應該關心的不是一場比賽、更不是一次拚搶的結果,而是自己的職業生涯。他會主動學習避免受傷的技術動作,他會合理安排每場比賽的付出,他會從整個人生的高度規劃成長路線,他不會完全放棄其他學習,他不會把全部的希望押在足球這一個項目上。

 

系統思維不僅僅是考慮機率,也不僅僅應用於組織和個人。只要是面對一系列相似的問題,都可以用建立系統的方式解決。

 

 

 

第一章 職業和發展系統

祝君四種好運

有的運氣可以爭取,有的運氣不行

 

1.盲目的隨機性

樂透、打牌分道的牌好壞

完全不可控,只能被動接受

 

2.跑出來的機會

多作嘗試、多往風口跑

成功機率正比於嘗試數

 

3.有準備的頭腦

有頭腦的人看出該機會或創意的價值與可能性

腦袋有相關的知識與思維模型

這點需要知識,而知識有複利效應=>懂得越多,越能掌握機會

 

4.人設的吸引力

最具吸引力的人設,不是學歷、證照或職稱職務,而是你有沒有別人沒有的特殊性

很多領導人的出線不是因為貢獻或長處,而是沒有短處(各派能接受)

 

想要成功

1.行動(嘗試)>2.知識(經驗累積)>3.特殊性(個人獨特經歷+因緣際會)>4.好運

 

以上四種運氣因素,塑造了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財富分配

行動+從嘗試中累積的智慧與眼光+因緣際會

人生與世界不是()平的,只能努力+調適與善加利用

 

 

祕密專案

數學家 張益唐的故事

https://case.ntu.edu.tw/blog/?p=13917

http://www.linbomath.com/other/zhang_story.htm

 

上班之外,你可以有祕密專案,祕密=保持孤立,(白天有工作+)孤立讓人更大膽的思考與嘗試

孤立的人創造力特別強,因為自己是局外人,不受(同溫層)污染+用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少交流、沒有從眾模仿,看法會更獨特。

 

其實就是槓鈴策略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15/05/blog-post_30.html#more

 

 

X因素

我可以跟貓聊一整天,卻沒法跟人說半句話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43242520065

 

你自己引以為傲、默默經營的祕密專案,可能多數人不喜歡,但喜歡的人是真正喜歡(可以包容它的所有缺陷)- X factor

最終會成功的好東西,都是一出來就有人知道這會是好東西

有成功機會的東西-具備X factor,經過迭代終究會爆紅

沒有具備X factor的東西,再去完善它,意義不大。(如果沒有人)

 

研究成功者,得研究他的X factor而非光環效應

看似有很多缺點,卻又能成功的人,其x factor越強大與獨特

 

那麼到底要如何找出自己的X factor?

不要聽消費者或客戶說的(批評意見),要看他們的行為(到底買或用了沒)!

作者亞當斯本來讓呆伯特出現在各種場合,但呆伯特出現在辦公室中時,收到的回饋最好,於是亞當斯決定讓呆伯特漫畫專門表現辦公室政治!

 

X factor應讓自己覺得

1.激動,想與人分享

2.你自己的創造與發揮(而非制式作業)

3.創作過程有愉悅感

 

 

「小」生意人的經驗

小老闆跟大CEO之間的異同- 生意人的X factor

 

有錢人跟你在乎的不一樣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6030

 

1.有錢人問給自己賦能的問題(花錢提升效益),中產問給自己失能的問題(省錢降成本)

2. 有錢人專注於(有形無形)資產的增加;薪水族只關心工資漲幅有多少

3. 有錢人慷慨不親力親為,擁有許多消極收入;薪水族吝嗇只能靠自己,頂多兩個積極收入

4. 有錢人做錢的主人,樂於分享不計較(捐助社會);薪水族受金錢控制,分毫計算怕吃虧(認為自己沒能力捐助)

5. 有錢人掌握時機,為利潤工作;薪水族希望安穩,為薪水工作

6. 有錢人會不斷學習,讓自己成長;薪水族在畢業之後,就不願學習

7. 有錢人精算得失敢冒險;薪水族害怕離開舒適圈(懼怕風險)

8. 有錢人樂於改變;薪水族抗拒改變(=被迫改變)

9. 有錢人談觀念與想法;薪水族聊是非(事情與人)

10. 錢人在乎一年可賺多少(長期);薪水族計較一個月領多少(短期)

 

生意人的X factor

1.向外看機會(上班族向內看規定與SOP)

2.看到機會勇於出手(上班族看到的總是風險)

3.市場不是均衡的(學者以為市場是均衡的- 抱怨市場亂象)

 

 

晉升、失控和「扮演法」

真實世界充滿矛盾,每個人都被迫作出取捨,沒有什麼一定正確的方向或決策。

你眼中不成功的人,也許人家選擇了不同的價值

你眼中成功的人,你不知道他為此付出了什麼代價

 

各行各業有著不同的升遷途徑與序列,e.g., 辦事員、股長、科長、處長

每個人的奮鬥目標都是拿到自己所在升遷途徑的下一個序列的魔藥,讓自己晉升

 

大多數人沒有什麼晉升機會,能力不強、權力不大,所以對自己的危險與對他人的危害也不大。人們以為晉升代表的是能力與權力,殊不知,晉升代表責任與危險。

 

凡人一方面渴望晉升,而二方面伴隨著晉升與魔藥而來(利慾薰心)往往是發狂與失控。

 

如何晉升而不發狂/失控- 扮演法

1.演什麼像什麼,吃哪行飯,就遵守該行業的行規(演課長要像課長、演處長要像處長;當官就要講官話有當官的樣子- 不輕易表態/不暴露弱點與好惡+適時使用權力、展現權威)

 

2.你只是在扮演! 不要混淆扮演角色跟你自我的存在!

角色扮演可以讓人更快升遷,但也會讓人逐漸失去自我,變得自己都不認是自己

爬到最終的位子時,你扮演了領導,反而你需要展現個性,而非機器人

 

3.晉升是為了神效力、更好的守護善良信眾,而非是為你自己- 記住這點就能抗拒失控的誘惑。

稀缺的不是魔藥而是位子:有時候想晉升必須要上頭的人退下來,你才有機會,而不是你已經成熟或作好準備了。

 

看看職場中,人們的下場

普通人對工作沒有計較,談不上心機心法,沒有晉升意圖與可能

初級者(有心機/企圖,但能力不足):在於演技不行,出戲太多,一看就不像,所以晉升很慢

中級者已經有能力有企圖與入木三分(演出表現中規中矩),有時會為了晉升不擇手段而失控,不知道怎麼控制自己去打一場有限比賽(=認命)

高級者的弱點是沒有個人意識,一路走來什麼都做對了,可是也累了,可能掌一方大權,但注定不會在歷史上留下名字。

 

職場就是「修()羅場」

普通人(=低級人)自我感覺良好,不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只是見不得別人晉升或過得比自己好(活在10=5個兩年的重覆當中)

有的稍有能力與有自知之明的初級人,對於黃袍加身,欲語還休/嘴巴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或者要的時候很敢要,但是被要求的時候卻拿不出來

對於少數幸運+努力與獲得晉升的中級人,更常見到自我膨脹與傲慢的權力濫用;直到在上下交迫與利害關係人壓迫下,重新認識自己=>把自己的心性修練好,才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至於更少數成為高級人的,僅管這已經是一種自我實現的成就,但付出的代價就是自己(一去不回)的青春與熱情理想+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註定羨慕年輕人與忌妒欽佩哪些更勇於做自己與堅持理念的人。

 

 

取得權力的四個手段

權力永遠稀缺也是零和賽局,以下四個手段必須綜合運用

1.強勢支配行為=比肌肉與拳頭

2.政治行為=拉攏結盟,聯合次要打擊主要,跟上面搞好關係+管理好下面幾個關鍵人物=>跟人際關係或上一代有關(商二代/官二代)

3.公益行為=幫助別人解決困難,換取他人的支持(仗義疏財、接濟朋友)

4.能力聲望=真的有戰功與貢獻=>硬指標,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就單一個人而言,能努力的只有1+3

 

怎麼樣的人容易掌權?

研究顯示

1+4+外向

有能力戰功(4)+常常出面支配(1)自然適合掌權

內向沉默寡言,能力再強,權力也不會主動來找你,外向的人,可以在以上四個手段都拿到正分

 

外向的人的特點

1.擅於社交、跟什麼人都能聊

2.精力充沛、展現給人熱情的一面

3.敢作主與提議

 

強勢支配行為不等於當壞人去欺負他人。對屬下嚴格要求、公平地安排任務、恩威並行,這是強勢支配行為,人們會因此怕你,但不會恨你。

想要得到權力,就要有對應的行為能力。拿不出對應的行為,也不用想會得到對應的權力。

 

老話一句:權力為人民或老闆服務。權力如同魔戒,奪取魔戒的人要小心自己不要被魔戒所吞噬。放下權力包袱,何等自在(可以換回自己的自由)

 

 

「利潤」究竟是什麼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20/09/blog-post.html

 

人生終極的利潤就是精采的人生=>各種歷練=承擔不確定性

 

 

「自由的探礦者」和「穩定的銅礦工」

為什麼東方的創新能力不足?

西方:自由的採礦者,高風險高報酬,可能挖到鑽石黃金,也可能一無所獲

東方:穩定的銅礦工,追求穩定的報酬

 

深度學習革命

https://tech.sina.cn/2018-10-21/detail-ifxeuwws6561939.d.html

 

最早的人工智慧是一套基於規則的專家系統=>能用來證明數學定理,但卻沒有辦法作圖形辨識(電腦連辨識照片中一個圓形的乒乓球都很難)

再來是類神經網路

 

西方研究與東方的差別

1.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發表論文(追求聲譽與諾貝爾獎等級的成果)

2.現在如日中天的思想,剛出來的時候都是拿不到研究經費的非主流(一小群人對抗主流建制派)

3.成功來自於跨學科領域的合作,而這個合作是自發性的(而非政府主導)

 

東方的研究體系

1.追求公平公正=SCI/SSCI 點數*篇數

2.跟隨已經成熟或熱門的題目(=銅礦)

3.官方科研主管者,只認得銅礦,無法分辨價值更高的鑽石(諾貝爾等級開宗立派的那種)

4.學術體制有利於礦工生存,不利於大師

5.談創新無異於緣木求魚與葉公好龍

https://dict.idioms.moe.edu.tw/idiomView.jsp?ID=486&webMd=1&la=0

 

不同的國家、產業或人生可以有不同的生存之道,彼此之間不應該相互比較也無法相互比較(有不同的起始條件、路徑限制與時空環境);最終都只能認命+安居樂業+安住當下(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尋寶者思維

優等生思維

適用在知道該作什麼事情

每一門課都要取得好成績,做10件事至少要有9OK,為沒作好的那件事道歉。

需要優等生心態的職務工作:機師、教師、工程師與上班族

所有的失敗都該接受指責,所有的浪費都要檢討

 

尋寶者思維

適用在不知道現在該作什麼事情?不知道每件事情的後果會如何?

e.g., 創業家、投資人與領導人

大部份的嘗試都會失敗

 

致富心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2259

 

創投統計

1.65%的投資是賠錢的

2.30%的投資不賺錢

3. 2.5%的投資成長10-20

4. 1%的投資成長超過20

5.0.5%的投資成長超過50

 

如果投資最優秀與穩健的公司

1.其中40%的公司,市值下跌七成以上,而且沒有回來過=慘賠

2.整個指數的收益來自於當中7%的公司

 

失敗才是普遍的,成功是罕見的

人,投資眼光的準確性有局限與上限,最終只能靠數量

在你面對的機會當中,只有1-5%是最好與適合你的,可惜你不知道是哪1-5%

 

所謂的失敗其實不是失敗,而是嘗試

要降低失敗率=減少嘗試=把路越走越窄

要掌握適合自己的機會,要盡量主動嘗試=承擔更多的失敗。

真正的寶物往往不是花錢買來,而是你花時間搜尋與測試出來的!

 

 

回頭想想,作者萬維剛其實是個言辭人(知青+KOL)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20/01/33.html#more

負責散播一些看似先進與高明觀念與想法,靠著轉賣知識為生,但不見得以身作則或身體力行

相較之下,其實黑天鵝的作者比較integrity,是個務實行動者

江湖上的資訊不對稱在於

能見度高、出來發言的,多半是官員、學者專家或者所謂的知青網紅KOL;而這些人多數都是言辭人與狂熱者(講話越激情高大上越好),有一堆的想法、願景,鼓吹OO可以(大家也可以)

務實行動者或實務工作者,要考量成本、效益與風險,所以通常都很低調。有很多的試誤失敗經驗。


職涯篇的個人三個心得收獲

  1. 運氣的掌握與權力手段的運用
  2. 職場角色的扮演與角色扮演的陷阱
  3. 追求更長遠的採礦與人生利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