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政治方針

是說在這個圈子滾久了、見識多了以後,覺得自己離工程專業越遠,越來越靠近公共行政與政治

一直不太能清楚描繪出心中想像的"政治"樣貌,
只知道絕對不是所謂的 綠黨 或 勞工團體陣線聯盟 之類的形式

碰巧看到了以下文章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blog/article.php?id=881
這位日前過世的捷克偉大政治家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方向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書評筆記:光環效應

書評筆記:光環效應

許多人在網路上都寫過這本書的書評,然而或許大部分都沒看出到作者最後想講的話與梗

作者:
Phil Rosenzweig

Phil studied eco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and earned an MBA at UCLA.
HP工作6年(1980-1986)之後
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receiving his Ph.D. in 1990.(1986-1990)
在哈佛教書(1990-1996)
2009年起,是IMD EMBA programe的執行長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Paper:Firm performance and the axis of errors

TitleFirm performance and the axis of errors
SourceJournal of Management Research, 7(2): 59-77. 2007
AuthorsPowell, T. C. and J-L. Arregle

Abstract
Firms sometimes fail to capture opportunities, fail to imitate perfectly-imitable resources, and do not solve their solvable problems. The persistence of errors creates intra-industry performance variation that is usually attributed to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successful firms. However, firms compete on two axes: the axi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where performance is driven by the inimitable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of high-performing firms; and the axis of errors, where performance is driven by failures to attend to the activities, resources and opportunities that are equally available to all firm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latter, showing how errors produce performance variation not attributable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discussing their consequences for strategy theory, empirical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practice.
原來早在1991就已經有學者有如此洞見,企業會犯兩種錯誤
型一錯誤:錯失機會、沒有行動
型二錯誤:誤判形勢、做了一些自以為是對的事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事故理論的偏誤與職安法543

是說最近職安法的修法,引起圈內一些大老投書表態
從草民的身分來觀察這些大老的想法

勞工安全法 夠進步嗎 中國時報2011/12/08 謝賢書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120800594.html
「勞工安全衛生法」修法,不應再擱置!
http://www.wretch.cc/blog/ycheng617/820236
  郭育良、鄭雅文、蕭淑銖

Disclaimer:內容僅為個人偏激錯誤的看法

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書評筆記:統計,改變了世界(4)

書評筆記:統計,改變了世界(4
從這部份開始Cox Wilks等對敝人而言,不再是一些檢定方法的名稱,而是一些活生生的人物;還有這些大人物之間竟然都有關係。
這部份也是小格針對這本書筆記的完結篇,對於統計有fu的朋友們,可以看看最後的結論,應該會有些收獲與震撼。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書評筆記:統計,改變了世界(3)

書評筆記:統計,改變了世界(3

這部分最後會提到費雪反對抽菸與肺癌間有因果關係的理由,也讓人意識到統計背後其實有很深的科學哲學和邏輯義涵...


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舊文翻新)

是說 看到以下聳動的標題文章
http://shuchuan7.blogspot.com/2011/11/pm25.html

這篇文章其背後有待科學證明的命題是=>PM2.5是造成國人肺腺癌的主因
有趣的是,發表看法的是一位眼科醫師(而非肺癌專科醫師)

想起統計大師Fisher是個老菸槍,然而他卻質疑吸菸造成肺癌的統計推論:
他的邏輯是:
根據臨床調查,得肺癌的人,有七成的人有抽菸的習慣;那如果說得肺癌的人,有八成已經結婚;是否我們可以推論說=>結婚導致肺癌

而這個梗的關鍵在於:如何釐清相關現象背後真的存在有因果關聯?

只是通常把相關性錯誤解讀詮釋為因果關係的情形太多了。
以下舊文大家可以參考賞味一下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碳足跡盤查的侷限性(3)

Paradox of life cycle analysis
看起來很嚇唬人的數字,其實反而是誤導與扭曲事實

現行的碳足跡盤查,要求依功能單位的整個生命週期計算碳足跡排放量
以電視為例,包含原料、生產製造、配銷與最終使用和廢棄
PAS2050為盤查依據,最終會得到以下結果與宣告:



有趣的大哉問來了:

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高風險高報酬&績效?

Selection Bias and the Perils of Benchmarking
Source:HBR April 2005 page 114-119
Author:Jerker Denrell

這篇文章讓人不得不服氣

作者的梗和洞見在於察覺survival bias,這個survival bias偏誤有一個很著名的統計故事
二戰期間返航轟炸機中彈位置分布圖
請問:依據上圖,要如何加強飛機的防護,提高生存率?

故事請參照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timeshtml/ad/DH0185/P001.html

修正這種生存者偏誤後,實證結果顯示:風險越高,平均報酬越低!

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

十年後的環安樣貌?

標題正確而言應該是:十年後台灣製造業環安業務的樣貌
用圖表來呈現與正視一些不可逆轉的趨勢

分別從
1.社會人口結構變化趨勢
2.產業結構變化趨勢
3.企業規模變化趨勢
來看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從心理學角度談環安(2): 得到諾貝爾經濟獎心理學家的洞見

卡奈曼(Daniel Kahneman)與特佛斯基(Amos Tversky)1979年所提出的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原本是心理學的創作,透過腦神經生理的分析和實驗方式,找出人性因素與認知偏誤如何影響人的決策行為,預定投稿心理學刊,但卻在一念之間轉投經濟學期刊,結果不僅引起了廣大的回響,還因而獲得了2002諾貝爾獎的殊榮,改變震撼了經濟學中最基礎的理性假設。



以下剪貼Google對展望理論中的一些論點,也用自己的話來詮釋環安實務的一些盲點,不三不四之處,尚請版內能人大德不吝給予指正、同業高人不吝分享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書評筆記:統計,改變了世界(1)

書評筆記:統計,改變了世界(1

這本書讓修了六學分統計的我,自覺其實自己的水準只能拿來唬外行人。
以下為個人不負責任的摘要筆記,並附贈延伸資料的Google連結。

圖片資料來源:清大工工系 桑慧敏老師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從心理學角度談環安(1): 實務問題與困境

就敝人在實務界窄短的經歷時間與對於心理學淺薄的認識,感覺環安這個圈子所應用的心理學知識,大致不脫誘因理論:相信個體的行為會受到獎勵或處罰等誘因的影響而改變
EX:政府藉由獎勵投資、法規制裁等誘因來規範廠商
EX:公司企業藉由薪資福利、懲處等誘因來規範員工行為
EX:家長/老師藉獎勵/糖果、體罰/辱罵等方式來塑造學生/導正小朋友的言行

以下行為安全理論文章:
建議安全行為的塑造可以採行「DOIT」程序步驟:
1.DOIT定義目標行為(define target behavior)程序-發展關鍵行為檢核表
2.DOIT行為觀察(observe)程序-專注觀察行為
3. DOIT介入(intervene)程序-改善關鍵行為
4. 4. DOIT績效評量程序(test) -安全行為績效回饋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介入的行為改善方式是多樣的=>譬如可包括重訂目標、獎勵計劃、教育及培訓、改變工作設計、改變工具或工作程序、口頭告知說明、舉行相關會議及舉行座談會等等活動。
而行為安全推行的推動有以下基礎條件:
1.全員參與和高層支持的互助、互信、互利安全
2.設計適當獎勵措施
3.行為安全應納入安全系統中

2011年11月5日 星期六

碳足跡盤查的侷限性(2)

上次的文章

延續下去談碳足跡的侷限性,而這次從「碳稅」的角度切入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實務導向的環安衛課程(1)

Disclaimer:內容僅為個人偏激、不自量力與天馬行空的想法,無意詆毀與貶低國內教育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碳足跡盤查的侷限性(1)

借鏡環境成本會計的例子來談

環境會計參考資料連結

碳足跡盤查,有專者稱為”會計
而這件事的本質既然是會計,則我們外行人應該到會計的領域,見學一下真正內行的人怎麼看待這門學問
圖片來源:Google,如有侵權在此致歉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惡搞亂來的學術文一篇

這篇不正經,堪稱亂搞+自欺欺人的文章
用熱力學的理論和公式來模擬供應鏈當中的碳足跡
利用環境污染的乾溼沉降來模擬供應當中的物流
用了好多數學的積分和偏微分,結果計算出來的碳足跡單位用能量單位(KW/hr)來表達
把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數學推導,套用在社會科學的議題上,真是一大災難
真不知該佩服這幾個作者的創意,亦或唾棄他們的偽科學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Paper:碳足跡計算各項變數敏感性分析

Methodological complexities of product carbon footprinting : a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key variable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context

Sourc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 13 ( 2010 ) 393 – 404
Authors:
K. Plassmann ; N. Attarzadeh ; G. Edwards-Jones  School of Environment, Natural Resources and Geography, Bangor University,, UK
A. Norton Renuables6 Well Street , Llanllechid, Gwynedd LL57 3HE, United Kingdom
M.P. Jensen,  P. Brenton World Bank, 1818 H Street, NW, Washington, DC 20043, USA

2011年9月24日 星期六

書評筆記-Rethinking the MBA

誰還需要MBA

從管理學界的反省,看環安(乃至於教育?)的未來突破與發展



2011年9月17日 星期六

安衛政策與勞動結構變化

官方的報告:IOSH97-E101
中文研究報告名稱 2020年我國安全衛生政策趨勢與智庫建立研究
年度 097 
研究主持人  江東亮、鄭雅文 

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Report:產業結構變化對於我國職業災害影響之研究

產業結構變化對於我國職業災害影響之研究
勞研所 84年研究計畫IOS84-S362 1996/02
研究主持人  楊瑞鍾、吳世雄、紀世宗 
協同主持人  黃茂夫、陳瓊怜 


2011年9月8日 星期四

為誰而戰與財富分配背後的規則

是說看到商業周刊的以下兩則報導

這則報導是起因於不懂統計的官員自曝其短,連自己都對調查出來的結果嚇一跳。
另一個詮釋則是=>不是大家變有錢了,而是社會貧富差距又加大了
100多年前,義大利經濟學家Perato早已發現了80%的財富,集中在最富有的20%;因此財富的分配不是能用平均值來表達的常態分布(財富的分配和工安事故一樣,不是標準的常態分配),真實分配型態如下(有些網友被大前研一的M型社會一書誤導了)

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轉介書籍-經理人的一天:明茲伯格談管理

推薦這本書給以下族群
1.認定工安事故是管理疏失的官員
2.認為推行安全文化就能夠避免事故的大老板
3.專業經理人
4.環安人員

裡面點破很多迷思,也讓人更深刻體會一些組織、企業乃至於社會上的意外事件,其實應該一點都不令人意外;因為只有很少的人認清與意識到自己在整個組織結構中的位置、應有的角色扮演與權責範疇。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制度誤國

是說和一位檢查機關的技正閒聊、聽他吐苦水,他說勞檢單位稽查人員嚴重出缺,歡迎有志青年投入共事;而他提到近期監察院的彈劾,也是造成人力問題雪上加霜的因素之一。

解開了草民先前的心中疑問

2011年8月13日 星期六

假如醫公司環安的病 像醫病人的病(3)

早一輩的工安人員不少是工業工程和工業管理出身的,所以都應該接觸過品管大師戴明的理論,而坦白說敝人也是戴明博士的粉絲(不過是等到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才稍微體會與領悟大師的智慧和洞見)
而大師最令人佩服的在於看穿數字與指標的扭曲,進而深刻地察覺背後的人性與管理涵義….
請參考:
漏斗實驗與紅珠遊戲

以下站在戴明大師的肩膀上,來看這個命題如何發想與發展。


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Paper: Individual, Micro, and Macro Organizational Influences on Safety Performance

High Reliability Process Industries: Individual, Micro, and Macro Organizational Influences on Safety Performance
AuthorsDavid A. Hofmann, Rick Jacobs, and Frank Landy
SourceJoumal of Safety Research, Vol. 26, No. 3, pp. 131-149.1995
這篇是15年前的文獻回顧彙整型的文章
來看看15年前的知識水準(social-organizational factors on safety),另外需特別注意這篇文章是針對化工/核能產業(能否推論到整個製造業,可能存有爭議)
Abstract
With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e.g., chemical and nuclear power plants), safety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much research investigating safety issues in these industries, the current paper reviews and integrates literature pertaining to individual, micro organizational, and macro organizational influences on safety. This paper can serve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continued consideration of the influences of social-organizational factors on safety.

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差別

這裡的大公司是指破千人的公司
小公司是指一兩百人的公司
而所謂的"大"或"小",不一定能夠用員工人數多寡來區分,有時候反而是主事者的觀念和格局才是決定公司大小的關鍵因素。

以下內容僅為個人的片面觀察

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假如 醫公司環安的病像醫病人的病(1)

事業單位/公司行號是所謂的法人
用法人來對比自然人

大家都應該上醫院看過病與做過所謂身體的健康檢查(比較合適的說法是:疾病篩檢)
當身體出現病痛的時候,上醫院或診所,第一關護士會幫大家量身高/體重/血壓、看看有沒有發燒。


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7/27、28新聞短評

高雄市徵碳稅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487962.shtml
這另類的地方自治與自力救濟,假環保之名行徵稅之實,背後還有現行全國稅制與分配不公的結構問題。

雲彰缺水,別再建科學園區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487825.shtml
終於有人跳出來,提出一些難聽但必須面對的事實

六輕再起火,專家找原因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6487955.shtml



7/28的新聞 (六輕後續觀察)

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新聞-南亞嘉義廠火警 廠長緩起訴

真的看不懂以下判決的邏輯和理由
如果說是露天燃燒、污染空氣,那應該是環保局來開罰
如果說是造成附近居民身體不適、財物損失,那應該是民事求償
還是說這種火災算是重大公共危險,所以檢察官要主動起訴?
只能說這捐錢換緩起訴,真是太神奇了(有古代捐錢買官的fu)

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防火管理人複訓543

是說掛名公司的防火管理人與保安監督人,每隔一年要被抓回會去參加複訓,看到講師名單,原本很擔心上課會很無聊&是否老師的梗和笑話都一樣(重複)
不過還好上知天文下地理的大隊長&科長,從日本311大地震的省思講到爆竹工廠的生產流程,中間穿插著許多幽默的互動,讓人如沐春風,算是很棒的課程進行方式。(至少課堂上有笑聲而無鼾聲)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負責(responsibility)與問責擔當(accountability)

常常覺得對於所謂「責任」與「負責」,自己個人和工作夥伴的認知有天地般的落差;怎麼說呢,請看以下故事: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Analysis Resources on Performance by Size & Age in Small Service/Retail Firms

BUSINESSES WITHOUT GLAMOUR?
 AN ANALYSIS OF RESOURCES ON PERFORMANCE BY SIZE AND AGE IN SMALL SERVICEANDRETAIL FIRMS
AuthorCANDIDA G. BRUSH(Boston University)RADHA CHAGANTI(Rider University)
Source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4, 233–257(1998)

十多年前的舊文,亦非環安領域的文獻,但可以觀摩其分析手法和流程



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

官員的兩難與社會福祉的雙輸

是說日前消防管區到廠稽查,說:拿出使用使照(建築物使用執照)來!
馬上讓人覺得跟以往服務輔導為導向的風格有些差距、苗頭不對...
跟過來稽查的消防管區長官喇賽,探聽如此精實稽核的原由

原來是台中阿拉夜店的大火,給了一些民選縣市長警惕,所以版主所在的縣市政府,要求消防隊協助清查所有公共場所建築物的使用狀況(是否有違規使用、自行變更乃至於違章建築)

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微觀Micro/設備單元角度的安全

是說參加了一場PMC(財團法人精密機械研發中心)主導的研討會
會議的主要賣點在於: 如何確認所使用的設備機台是安全的?」

問到這個議題,往往光電半導體產業的夥伴會說:向設備商索取S-2的認證報告,乃至於江湖上傳說半導體龍頭T公司有位專職的工安在負責審閱與整理所有設備的S-2報告。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風險大小比一比: ISEP PK 匯損

是說跟同行在聊,搞ISEP的常常以天下為己任、憂國憂民,成天擔憂萬一遭逢一個不小心或意外就讓公司蒙受損失;而搞生產管理的廠長或營運副總也非常的神經質謹慎,往往一有風吹草動與一些閃失,就緊張的好像快把工廠翻過來。

ISEPissue的確是工廠的風險,而最近此一案例 (日損3400月損10億)廣被同業夥伴拿來恐嚇事業單位老闆重視
平心而論,ISEP的風險真有那麼大嗎?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Paper: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 A contingency perspective
Authors: Lawrence A. Gordon , Martin P. Loeb, Chih-Yang Tseng (台大會計系曾智揚)
Source: J. Account. Public Policy 28 (2009) 301–32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 paradigm shift has occurred regarding the way organizations view risk management. Instead of looking at risk management from a silo-based perspective, the trend is to take a holistic view of risk management. This holistic approach toward managing an organization’s risk i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ERM). Indeed, there is growing support for the general argument that organizations will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by employing the ERM concept. The basic argument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ERM and firm performance is contingent upon the appropriate match between ERM and the following five factors affecting a firm: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industry competition, firm size, firm complexity, and board of directors’ monitoring. Based on a sample of 112 US firms that disclo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ir ERM activities within their 10Ks and 10Qs filed with the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empirical evidence confirms the above basic argument. The implication of these findings is that firms should consid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ERM system in conjunction with contextual variables surrounding the firm.
會計是一門測量的科學與藝術,裡面一些變數的量測與操作型定義值得參考
不過跑進不同的領域,要讀懂別人的作品,還真是辛苦。

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Does Firm Size Conf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

Does Firm Size Conf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
Author: Marc Orlitzky
Source: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33: 167–180, 2001.

ABSTRACT.
There has been som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debate that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CSP) and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 (FFP) is spurious and in fact caused by a third factor, namely large firm size. This study examines this question by integrating three metaanalyses of more than two decades of research on (1) CSP and FFP, (2) firm size and CSP, and (3) firm size and FFP into one path-analytic model. The present study does not confirm size as a third factor which would conf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P and FFP. That is, even if firm size is controlled for across studies (comprising, on average, over 15 000 observations), CSP and FFP remain positively correlated, showing a “true-score” corrected path coefficient p of 0.37.

這文章特殊之處在於使用後設-統合分析(Meta-Analysis)
如何閱讀統合分析(Meta-analysis)的論文
Meta-analysis

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Safety climate :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factors

Safety climate in university and college laboratories: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factors.
Source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38 (2007) 91–102
AuthorsTsung-Chih Wu, Chi-Wei Liu, Mu-Chen Lua
弘光科大 吳聰智老師的大作
吳老師的博班論文大概國內是做安全文化/氣候必看的參考文獻;有機會的話也應該向吳老師請教有關「文化」與「氣候」的差異

文章賣點在於鑑別出影響安全氣候的上一層組織因素(包含人數規模、公/私立、是否有專責安全人員、安委會、所在區域)與下一層個人因素(性別、年齡、專/兼職、職稱職位、事故經驗、安全訓練、工作區域)
用的方法不是SEM而是ANOVA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管理系統(ISO/OHSAS/TOSHMS/BS)與環安人員無用論

從教育訓練談起

談工安環保的問題,到了最後一般會把發生原因歸類為人的問題或是環境設備的問題
而針對環境或設備造成的污染與危害防治,不脫工程改善
針對人的部份,則大多會強調建立SOP與加強教育訓練

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文化與氣候的差異

是說在課堂上討論到了這兩個概念與其操作型定義為何
許多的文獻和研究都用了這兩個建構
在工安方面,能夠把安全"文化"與安全"氣候"這兩個概念分得清楚的,恐怕不多
(連我自己也搞不太清楚)

感謝時代的進步,可以直接查有水準期刊上面,學者的回顧與整理
以下轉載第二手文獻資料上的說明


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筆記-Mitigating the Cos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al Risk

Mitigating the Cos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al Risk
AuthorDonna Scimia
SourceEmployee Relations Law Journal Vol. 36, No. 2, Autumn 2010 page48-58
Summary
Risk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are comfortable analyzing the product, and the operational, tangible components of organizational risk related to the organization’s business functions. However, in today’s economic climate, if the goal of risk management is to identify, assess, and resolve financial risks before they become threats to a particular project or the organization as a whole, the identification and impact of costly behavioral risk cannot be ignored. The author advises risk managers and human resources professionals, who often operate as completely independent entities, to combine forces, knowledge, and strategies to view behavioral risks in terms of such risk management concepts as cost, control, and risk avoidance.

從人資角度來談組織行為風險的管理

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How to Build Risk into Your Business Model

How to Build Risk into Your Business Model
Source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 2011 page.100-105
AuthorsKaran Girotra & Serguei Netessine
重點摘要與個人評論如下: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富X康事故543

是說捧油轉寄了以下資訊給我
引發了敝人一些感想與疑問,想分別從宏觀與微觀的角度來探討
請各位看倌先讀這則新聞報導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反璞歸真的工安管理?

日前和一位學姊交換意見
學姊問到:如何預防工安事故發生?

2011年5月21日 星期六

Paper:安衛管理與公司績效之間的關係

TitleRelation between occupational safety manage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
SourceSafety Science 47 (2009) 980–991
AuthorsBeatriz Fernández-Muñiz, José Manuel Montes-Peón , Camilo José Vázquez-OrdásSpain

Abstract
Occupational accidents severely deteriorate human capital, and hence negatively affect the productivit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countries. But despite this, we still observe a scarcity of preventive practices, an unsatisfactory management commitment and an absence of safety culture among Spanish firms. The result is evident in firms’ high accident rates. This situation is a consequence of the general belief among firms that investing in safety is a cost, and hence has negative repercussions for their competitiveness.
The current work aims to identify good practices in safety management, and analyse the effect of these practices on a set of indicators of organisational performance. For this, we first carry out an exhaustive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n formulate a series of hypotheses. We then test the proposed model on a sample of 455 Spanish firms. Our findings show that safety management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safety performance, competitiveness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financial performance. Hence they provide evidence of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worke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competitiveness.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對於風險的認知差異才是風險?

這兩天的火熱的工安新聞:
不會讓人意外的再次大火
但這次公關進步了&老闆的姿態也放低了

先前的評論如下:


工安有所謂的冰山理論
但從管理的角度,有另一種說法的冰山理論,與版上各位同業先進交流:

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Natural selection and safety culture within a small/ medium sized enterprise (SME)

The natural selection of organizational and safety culture within a small to medium sized enterprise (SME)

AuthorBenjamin Brooks
Source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39 (2008) 73–85

Abstract
Introduction:
Small to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SMEs) form the majority of Australian businesses.
Method:
This study uses ethnographic research methods(人類學的研究方法) to describe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f a small furniture-manufacturing business in southern Australia.
Results:
Results show a range of cultural assumptions variously ‘embedded’ within the enterprise. In line with memetics – Richard Dawkin's cultural application of Charles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by Natural Selection,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se assumptions compete to be replicated and retained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dominant assumptions are naturally selected, and that the selection can be better understood by considering the cultural assumptions in reference to Darwin's original principles and Frederik Barth's anthropological framework of knowledge.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with reference to safety systems, negative cultural elements called Cultural Safety Viruses, and how 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particular organizational culture might be used to build resistance to these viruses.

個人感想:
這篇質型研究,看題目就知道很另類、宏觀與發人深省(連人類學家都跨行來研究工安,工安真的如此有搞頭嗎?)
一些想藉量性研究方法找出改善中小企業安全績效的專家,或許應該先看看人家泡在田野當中的寶貴洞見

以下用摘錄(=斷章取義)的方式呈現一些重點


2011年5月7日 星期六

訪談心得543

是說近期訪談了一些高階主管與圈內大老
趁著還沒忘記,把一些經歷和感想記錄下來
提供版上好友與潛水客參考

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環境成本的估算

不是一些大公司所謂環境成本會計
而是如何估算土地與其連帶的相關自然資源的價值
乃至於合理的在會計報表與土地成本上反應

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Academic Study: How do commercial fishermen “stay safe”?

慶祝51勞動節,來看一篇跟工人沒關係的文章
Understanding non-industrialized workers' approaches to safety:
How do commercial fishermen “stay safe”?

Authors: Mary Anne McDonald , Kristen L. Kucera
Source: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38 (2007) 289–297

看到這篇文章,就想到Discovery Channel 「漁人的奮鬥」系列影集
也很驚訝,有使用質性方法文章刊登在這安全領域的期刊出來
每每覺得這個領域沒有搞頭的時候,總會讀到讓我嘴巴張開&驚豔的文章
或許哪天我也可以寫一篇從環安角度幫企業算命的文章刊登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說不定可讓那Cambridge回來的老師下巴掉下來…..

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

Dynamic Risk Management-Fallacy of Composition

個人想從合成的誤謬(fallacy of composition)切入談論動態風險管理

首先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What is Fallancy of Conposition?

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2330 Risk Management Annual Report

2330是一家本土的半導體龍頭公司
以下資料為其2009年度公司年報
意者可自行於證交所公開資訊觀測站中下載

可讓人窺視該公司對於風險的分析觀點

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轉載文章-大海嘯的風險課

作者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Becker&大法官Posner
他們的部落格在這裡

這篇轉載文章出自這本書
胖子的脂肪該被抽稅嗎?人的行為怎麼計算?經濟學人與大法官帶你看見生活、社會與世界的隱藏價格
以及這裡

另外哈佛大學社科部門選出的十個有待解決重大議題(Hard Problems in Social Science)當中
其中之一即為如何抵禦鮮少發生但後果極端嚴重的「黑天鵝」(black swans)事件?

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如何"迫使"事業單位提升環安績效

先前的文章
如何幫助事業單位提升環安績效
比較是從個體Micro的角度切入談論問題

許多有心的官員也一直思考如何幫助事業單位提升環安績效,卻苦於沒有好的對策與方法
藥方不外乎:加強督導與稽查、提供經費輔導改善、提高相關管制標準與門檻等爛招

而從總體Macro的角度來看,問題在於: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執法的成本(官員最常以稽查人力不足作為藉口)

Disclaimer:
以下觀點剛ㄜ不正,有為青年與正直官員勿入
內容僅為個人想法,採行或許會造成更大的災難與副作用

2011年4月4日 星期一

核能正反思辨

是說對於政治人物的口水戰、喇賽炒作與操弄選民感到厭煩、噁心
本來對於這個議題打算視而不見(想到花了前一家公司的錢,到清華大學上輻射防護人員的課程,匪類happy了的一週)
然而因緣際會看到以下紀錄
裏面的影片與圖片震撼了我,也改變了我想對這個議題視而不見的心態
日本東海村JCO臨界事故簿 (警告內有血肉模糊的影像,請讀者注意與自行評估是否點入閱讀)
台灣原能會日本茨城縣東海村JCO核燃料處理工廠臨界事故報告

Disclaimer: 僅為個人思辯,非嚴謹的研究

2011年4月3日 星期日

文化與氣候543

個人=>安全態度(attitude)認知=>訓練、權責的認知觀念
Definition:
A psychological construct which describes, how people consistently think, feel and behave towards a particular subject.  Cooper 1998
Four Component of Attitude:
Cognitive認知=>board understanding, perception
Affective感受=>emotional response
Evaluation評估=>whether or not people’s views are positive or negative to assess or estimate
Conative反應=>According to a natural impulse behavi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