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Safety Science Special Issue-安全是一門科學嗎?


以下Safety Science 2014年才會刊出的special issue,問了許多大哉(+=對於國內的大老而言)

以下此一領域守門把關大師們的想法與一生的功力值得好好深思體會(看看人家如何定義此一學科的範疇、批判哪些常見問題與思想誤謬)


Is safety a subject for science?

作者
Erik Hollnagel丹麥人、心理學背景
http://www.erikhollnagel.com/CV.html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為什麼上下樓梯要手扶扶手?

上週關心沒有光的2311,本週來關注同期一樣黑暗的日月明(邪教)

講到洗腦的邪教,感覺工安領域提倡安全文化與氣候(特別是強調上下樓梯一定要扶扶手的那種)的觀念某種層次來說是一種工安邪教=>

這種行為充其量只是宣示大家要重視工安(與其要求大家手扶扶手,為什麼不乾脆要求大家見到廠內工安人員要下跪膜拜?),跟意外事故的發生與預防一點關聯都沒有(特別是化工製程run away與設備機台故障的那種事故)

每次見這些滿口安全理念與行為ABC控制的同業,我都覺得很恐怖
(更恐怖的是身旁許多同行點頭稱是.....)

我一直很好奇,國內某位石化業工安大老為什麼要推安全文化?

人家杜邦在十八世紀的時候,民智未開、生產作業方式是靠老師傅的craft production,搞這樣的行為與管理機制或許還有些道理;兩百多年過去了,現代製程設備有自動控制與interlock,生產機制與體系截然不同,在公司與組織內搞這樣的納粹與洗腦,感覺只是彰顯工安從業人員的自欺欺人與對於事故預防的無能為力!
覺得這不過是一種愚民的洗腦行徑

現場的安全與危害的預防需要所有成員共同的關注關心,然而行為的目的與儀式背後的意義必須被不斷的思考與檢驗、乃與於因時因地因人而調整調適,否則就是食古不化與自欺欺人的偏執。

信仰是一種力量,質疑也是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環保大驚奇之壞人怎麼做好事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

因果循環是冥冥之中的天理,而且這個天理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也成立

 

Disclaimer:以下故事是聽路人講的&半夜作夢夢到的胡說八道(可配以上恩雅歌曲享用)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答客問:該用什麼心態應付老闆與官方稽核?

想請問遇到檢查單位來時
我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
上面主管給的指示是
不要什麼東西都拿給他們看
他們來就通知高階一點的主管接待,喝喝茶送送小禮物比較好做事
但我不知道現在的檢查單位還吃這一套嗎?
另外他們提出的東西也的確是目前廠内都沒做的
例如:聽力保護計畫、侷限空間防止計畫、設置廠護等等
檢查單位開太多缺失我也做不完
因為目前廠内負責該項業務只有我一人
而且還是總務兼(不是環安兼總務)
所以想請教一下
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如果照我主管的意思去做
會不會到時候出事了,他又說是我沒告訴他
如果方便,再麻煩撥冗回覆~
感恩~~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友廠護理人員訪談心得

是說和同業環安與護理人員,一起向某家做得更好的公司進行觀摩,並與他們家的美女護理人員,針對職業病預防與健康促進業務進行取經與交流 (後面才是重點...XD)

這家公司在台公司員工人數約上千人,專責護理人員僅有一位

圖片來源:該公司網頁

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環境會計543

是說和某位先進聊到關於環境會計制度,前幾年似乎很熱門,最近感覺這個制度快銷聲匿跡了

 謎之音:本來就沒什麼用處,銷聲匿跡/滅絕也是理所當然吧


依據以下文章的看法
http://web3.moeaboe.gov.tw/ECW/main/content/wHandEditorFile.ashx?file_id=35
目前國際上環境會計制度主要有日本及歐美兩種方法。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RCA-昨天的工殤與思辯

這個案例"有趣"的地方在於
1.環保造成職災
2.外商在本土留下問題
3.牽扯產官學(背後的左右派與時代脈絡)
4.沒有人能夠承擔所謂責任
5.家母也在RCA上過班

 許多法規與案例背後往往充滿血淚、反映出當時空脈絡下的種種愚昧、無知與無奈,與其讓老師沒血沒淚的談國外的工程技術與應然理想、學生不用大腦的背法規/答題考試+考證照;不如用本土的案例,來正視目前實然的窘境,想想該怎麼做得更好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綠工廠參訪感想

先前的舊文
http://eshmanager.blogspot.tw/2012/03/blog-post_24.html#more

有幸參訪某國外化學材料商在台灣的所謂鑽石級綠建築
這家跨國企業,先前已拿到國家工安獎,也是兩間龍頭級化學材料商的合併
所以管理體制與硬體設施自然有一定的水準
該廠區約23000平方米,員工人數不過300人(該廠區)

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電梯安全輔導543與事故率估算

是說勞檢單位說有輔導專案,要來訪視一噸以下的升降機(白話翻譯=>電梯),要求電梯維修廠商一同陪同。

案由是因為有類似職災發生





想說既然是輔導,電梯應該都是一樣的(不是容易出事的手拉剪刀門那種) 讓人家來看看,應該是無妨;然而工設部門的夥伴聽到此一訊息,直覺案情並不單純,希望敝人可以拒絕勞檢單位的此一輔導訪視,以免徒增不必要的困擾。

事實證明:工設部門夥伴的憂慮是對的。


Disclaimer: 這是諷刺文,於相關公家單位服務的捧油慎入


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

情境與角色扮演的影響

請先看以下好文
http://st-threath.blogspot.tw/2011/11/power-of-role.html

內容觀念或許可以啟發幫助一整個圈子的人走出原地打轉的困境

 傳統談工安從事故調查的角度切入,講設備與作業機制的防呆、detection protection and layers of protection

後來的安全文化與氣候,從心理、認知感受的角度,談主管領導、同仁參與和控管機制

 就實務管理者的角度而言,覺得以上這些理論不論是工程技術派或心理認知管理派別的東西都有其侷限或搔不到癢處(可能是自己當局者迷)


重點不是去修理故障的設備或是犯錯的員工
而在於修理犯錯的情境:




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筆記Texting Mining 觀念步驟


 


Text Ming是(利用電腦)找出key word來描述文章或背後作者的特徵(而非解讀整篇文章),再利用這些量化的特徵來進行量性的data mining比對、分類、分群

 


用途:
國外路透社用來抓抄襲的文章
車廠分析客戶抱怨(以免前線客服與各階層人員粉飾太平)
在學界有人分析期刊文章,找出各領域大師與未來研究方向

挑戰與問題在於,語意的模擬兩可,特別是中文,同一句話的解讀,可能只75%的認同

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

筆記Data Mining 入門觀念

人類知識的起源來自對現象與問題的分類

data mining目的:
運用探勘技術=>從大量資料中挖掘出=>資料之間的關聯性以及隱藏的知識=>以獲得利益

EX:
Wal-Mart銷售資料分析發現(人家用超級電腦做這件事):Top items that people stock up on before hurricanes hit including: non-perishable food that can be eaten easily and without heat, such as Pop-Tarts and bread….
備註Pop-Tarts 是一種夾心餅乾, 圖片如下




Disclaimer: 僅為個人提示用筆記,無完整教材

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事故的原因分析與明心見性

看到以下文章

意外事件的原因與層次
摘錄:
每一個意外事件的原因都可以分為兩層。顯性(active)錯誤:直接觸發意外的人事物。另一個更重要的層次是潛伏(latent)錯誤:事件脈絡中存在已久的設計、管理、組織與文化問題。人們容易注意到顯性錯誤,卻也容易忽略更重要的事實:因為存在著一系列的潛伏錯誤,顯性錯誤才可能引發意外事件。
談論這個題目,工安的人應該是專家 (至少經常練習事故分析....XD)

扣除掉官方交差了事型的事故分析之外(直接、間接與基本原因)

學界好像也沒高明到哪裡,他們把冰山底下的那坨(不知名+錯綜複雜的)東東稱呼為所謂「安全文化」、「安全氣候」或「安全管理制度
再用另一堆名為「安全領導」、「全員參與」、「訓練認知」」、「執行落實」與「獎懲機制」等名詞和觀念,來解釋「安全文化」這個東東(PS:"東東"在學術上被稱為"構念construct"參見此一slideshare page 15,通常使用問卷量表來測量這些構念,而構念最大的問題在於各自表述與沒有一致性)


Disclaimer: 以下靠腰文,未具專業參考價值

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

從統計的角度來看輔導的成效

先來看一個一般的例子



為協助事業單位提升職安衛管理績效,輔導訪視診斷之作法說明如下:
一、 現場訪視座談:

由專業安全衛生團隊人員臨廠與事業單位人員共同檢視職安衛管理系統文件紀錄、現場安衛設施及人員執行作業之狀況等,必要時,提出可強化職安衛管理系統及提升管理績效之相關建議或作法供事業單位參考。職安衛管理系統重點包含風險評估及控制、事件調查、績效量測、變更管理、採購管理、承攬管理、職業衛生、勞工健康及內部稽核等項目。
二、 實務諮詢:

依現場訪視座談結果或事業單位實際需求,提供安全衛生技術之實務諮詢服務。

整個計畫的目的是:協助事業單位提升職安衛管理績效

第一個問題:

如何證明此一輔導診斷”真的”&”顯著”提升了事業單位的績效?

2013年8月18日 星期日

左右風向觀察

這邊講的
右派是市場機制、開放與自由競爭的觀念/意識形態
左派是指政府計畫管制、平等與照顧弱勢的觀念/意識形態

首先先看
中華民國憲法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64#b
      第十五條 人民之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應予保障

當人民的工作權沒有獲得保障的時候,誰該負責?
對照以下這則很有趣的新聞: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005618.shtml

求職無著 法國失業者要求國家賠償
法國6名失業民眾的律師昨天表示,他們本周將創造歷史,要求國家就業中心給予每人30萬歐元(約台幣1170萬元)補償,原因是這個輔導就業機構沒幫他們找到工作。 在逮丸,被迫放無薪假與長期失業的勞工也應該要申請國家賠償?

Disclaimer: 以下僅為個人趣味發想與思辯,煩請政治魔人勿入

2013年8月10日 星期六

工作的意義543


請先看以下好文章
http://howtobeaotaku.blogspot.tw/2013/04/blog-post.html

摘錄:
工作就是生活

既然我們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工作,工作就代表著我們是誰、我們活下去的方法,以及我們是誰,那麼,我們又怎麼能把「工作」交給別人決定,不好好思考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呢?

也唯有如此,我才不會在夜深人靜的某個晚上,感慨於自己總是做著別人給定的事情,除了賺錢到底還剩下什麼。
我必須工作,也必須休息;我必須賺錢,也必須陪伴父母,更必須設法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情。我必須打拚,但也不用太拚,因為工作(舊的定義)並不是全部,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工作=生活」(新的定義)才是我的人生。


傳統或日式的職場工作倫理,彷彿老闆是餵養受薪階級的大恩人,為了報答老闆的大恩大德,所以領薪水的員工必須要自覺:每天提早半個鐘頭到公司,不但已經吃完早餐,還把自己的座位與業務整理好,上班不能講私人電話/逛其他543的匪類網址,更不應該手機拿到公司充電私用濫用公司的公用資源;應該每天早到遲退(=工作超時與加班)+一生懸命來效忠報答雇主。

西方績效與目標導向式的管理也好不到哪裡,雖然相對給予員工自主、自由、很敢給,但也很敢要求,今年的目標達成了,但明年永遠會有更難的目標要挑戰(達不到或遇到不景氣,砍人+裁撤不手軟)


偶然看到以下文章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IndepArticle.aspx?id=19150&path=h
我「還在學」人該怎麼活 撰文者金惟純

摘錄:
世上所有東西,累積過多時,都會讓人越來越大、越重、越硬、越固著,弄到最後,卡在原地,哪也去不了;世間只有慈悲和智慧,是不嫌多的,越多就讓人越小、越輕、越軟、越流動、越有能量,到最後能心想事成,想去哪、就去哪。我當然離此境界甚遠,但因已在路上,所以知道一二。

2013年8月4日 星期日

眼界轉動世界(還是讓世界轉不動?!)

是說前一陣子某家國內航空公司找來金城武拍廣告
(結果反而造成大家不坐飛機、改坐火車去台東池上找那棵金帥哥乘涼的樹);

裡面有句台詞說:「你的眼界可以轉動世界」



這句話可以負面詮釋為:
你的眼界也可以讓世界轉不動  ==>限制了家庭、組織企業或國家的進步和發展

以管理這個領域來說,80多年前的霍桑實驗
讓人看見除了金錢誘因之外的工作動機影響因素

現在回頭看這個實驗,或許覺得當中的研究假設單純到有點蠢;
然而再看現代工商組織與企業的運作,卻還是信奉金錢的這個誘因,與單純的獎懲的行為理論。




主事者(老闆與人資主管)對於人類行為的認知不足,自然必須承擔下有對策的扭曲惡果;眼界不夠當然只能原地打轉。

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學界風向觀察

從有i的期刊看看這個領域的人,主要關心的議題與方向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關切交通事故與其預防

Fire Safety 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2013年7月20日 星期六

這個圈子的生態觀察

分別看產官學界

先來看產業界(事業單位|)的部份

事業單位的需求,由上而下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戰略(醫國,藉制度運作來塑造事半功倍的正向循環)
戰術(依人,依據人員的成熟度、需求來規劃業務)
戰技(依據法規要求和現場設施來設定作法與標準)

disclaimer : 僅為個人的偏誤觀察心得

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2013 工安實務研討會心得與工安迷思

參加場次是以下三家國家工安獎得主公司的經驗分享

分別是BASF

Dupan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9C%E9%82%A6

Dow Chemica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6%E6%B0%8F%E5%8C%96%E5%B7%A5


三家共同的特色是
1. 化工業
2. 公司成立超過百年
3. 跨國企業

 各項的工安作法在集團全球Global資源與經驗的支援下,其細膩度與業務間整合控管的成熟度,當然不是土法煉鋼的台灣本土local企業所能匹敵


扣除掉所謂企業文化與組織安全的部份,以三家公司的主講人與環安代表來看(學經歷都是化工與環工背景),講述內容與方式間接反應了他們的眼界與格局:

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人生的衡量與比較

是說有了Facebook 之後,可以輕鬆窺探得知親朋好友與偶像名人的動態:誰家的小孩會走路、叫爸拔或畢業了,誰和誰又去了哪裡玩、吃了什麼美食、敗了什麼東西,誰的人生又有了哪些新的感動、開箱文、挑戰了什麼山,同學師長又去了哪裡出差、飛到了哪些地方/見聞感受….

這些五光十色絢爛精采的生活,是喜悅與經歷的分享,卻也難免勾起一些心底的忌妒、讓人起了比較的差別心。

留在家鄉的羨慕出國的風光,出國的羨慕留在家鄉的自在;不管是出國還是留在家鄉的,總是對於哪種不是目前自己的生活型態有著幻想與羨慕;人或許就是這麼矛盾與卑微吧。

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石化業防災策略與SWOT 543

是說下載2013消防防災展各論壇講議

http://www.secutechfiresafety.com/13/tw/seminar_register.aspx?ff=9&rr=22

看到有以下這份講義

     "石化業工安現況及防災對策之探討"

講者似乎是勞檢處的吳處長

來觀察賞味一下人家怎麼架構(framing)一整個產業的防災對策

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

雜想+風景照

風險管理的三大詛咒
1. 禍起細微,無法預料情境演變
2. 風險與機會是一體兩面
3. 有限資源用在刀口的兩難

結論
1. 無法預測(量化機率)才叫風險
2. 失敗與出事意外才是”正常”(成功與存活反而是異常)
3. 我們只能看到發生的部份(事實),卻看不到沒發生的部份(可能的其他發展)



立法院18日三讀通過將原本的勞安衛生法修正更名「職業安全衛生法
國內不少同業先進轉載分享此ㄧ資訊(視為利多?)
不知道為什麼,我卻聯想到對岸因為人民水準不足,在旅遊時於各大景點或古蹟上刻寫"到此一遊"的行徑,擬制訂"旅遊法'來遏止與規範人民的行為
這種試圖藉著法律來規範人民的手法,不知是文明的進步,亦或彰顯人民的水準不足?
(如同安全水準不夠的工廠,才會需要貼一堆安全第一/生命無價的標語來自欺欺人)

法規只是導正人民行徑與社會風氣的一種工具,看似非常powerful, but它不是萬能的:
會受到下有對策的抵消與執法者的扭曲,也需要付出成本去落實與修正偏誤才能被當一回事
法律這個工具被適當的人拿在手上加上相關的配套措施,才能發揮功效(否則這些條文不過只是立法者自嗨的空洞文字)
(想起醫藥界要導入一些新藥品,都會經過漫長&重重的各項試驗,測試藥效與副作用,確認藥效大於傷害之後才會正式上路...為什麼證所稅、十二年國教等等這些攸關國家千秋大業的行政措施,卻總是像鬧劇般的推出與一下子草率全面推出?都不用小規模試行與pilot run嗎?行政與立法兩邊都自以為是神、耍嘴皮與摧毀這個國家的未來)

相較之下,職安衛這個新法實在無關緊要是福是禍還很難說

參考閱讀資料:
國敗論之西方文明的四個盒子
http://skygene.blogspot.tw/2013/06/the-great-degeneration.html?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genesky+(The+Sky+of+Gene)




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稽核543(下)

先前的文章

稽核543(上)
http://eshmanager.blogspot.tw/2013/05/543.html



這篇接著再來違反行規爆料一些內幕

分別從攻守雙方來談(稽核與被稽核)


2013年6月8日 星期六

找人543

是說工作夥伴有了更好的出路(要離職),留不住人只好再度把時間花在找人才與interview上

以下紀錄分享一些心得



先前的文章
履歷與自傳怎麼寫
http://eshmanager.blogspot.tw/2010/10/blog-post_03.html


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從黑心食品看專業道德的分際與悲哀

是說每隔一陣子就會爆出黑心食品的重大社會事件,例如毒奶粉三聚氰胺、Q彈黑輪肉圓之順丁烯二酸酐,連向來形象良好的食品大廠都爆出使用過期原料的爭議,各項人工添加物滿足了人的口腹之慾與對於口感的追求,至於健康風險,各式各樣的食品添加物太多難以釐清對於人體健康風險的傷害,外加現代人高油高鹽高壓少運動的生活型態本來就不健康,所以要把短命或得到癌症歸咎於這些黑心食品,其實就因果關係或健康風險的推論上有相當的困難。

以下為公衛圈內行家的投書
重點摘要:
順丁烯二酸酐遇水會轉變為順丁烯二酸,它是酸,溶於水,會被代謝排出;不太會累積在體內造成毒性。
誰是毒澱粉專家?(1)談順丁烯二酸酐

2013年5月25日 星期六

悠活環評大戲觀察(103/01/01追蹤更新)



紀錄追蹤一下這齣鬧劇新聞(雖然它沒有多久就被台菲漁權爭議所淹沒...)

工安環保無法脫離法律,
然而伴隨(缺陷不完美)法律而來的往往是 (政治)口水+(慘痛教訓)淚水


---------------------我是102/ 5/7新聞的分隔線------------------------------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7880074.shtml

2013年5月12日 星期日

心得筆記:Understanding Why Crime Fell in the 1990s

筆記:
Understanding Why Crime Fell in the 1990s: Four Factors that Explain the Decline and Six that Do Not
作者:Steven D. Levitt

觀摩賞味一下這位橘子蘋果名人怎麼做實證研究與推理論述

先看看人家的牛肉(文章內的關鍵圖表)



Disclaimer:文章全文請洽谷哥(google),以下僅為感想心得

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稽核543(上)

是說友廠同業日前受到了無預警的稽核,當然被開了很多缺失與改善事項,打電話過來探聽:是否曾經被同一位官員稽核檢查….

Disclaimer : 內容為草民發牢騷的胡說八道 ,相關從業人員勿入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賤人多繳錢 (201905 revised)

為什麼在工地喝維士比要被罰錢?



是說營造工地的危險與人員管理難度,就工安這個圈子可謂屬一屬二

坐辦公室/背法條的白領工安,往往不太能理解在工地勞動藍領的生態

把喝維士比的營建工人看作成不聽話的洪水猛獸


進場作業前要求上課簽署一堆表單,有的走火入魔的還會要求每個工人要走獨木橋(確定精神狀況良好)、繳出身上打火機、照相機(只差沒搜身了),訂定許多罰款天條,作業過程不時會有各種稽核巡查,一經拍照告發,輕者當事人被罰款扣考績,重者整包被請出去或連坐處分工頭


以上作法大概是圈內工地管理的主流看法與典範

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工廠參觀感想

日前去參加工廠觀摩活動,參觀了兩家企業的廠區

一家是食品業、另一家是汽車製造業

一家已經取得國家工安獎、另一家準備參賽?

兩家都是該產業當中的龍頭公司



開始之前,可以先看看以下連結,以獲得初步概念

食品製造業工廠的樣子與機台大概如同:
http://www.nord.com.cn/hyview.php?name=%E9%A3%9F%E5%93%81%E9%A5%AE%E6%96%99&name0=%E5%AE%9E%E4%BE%8B%E5%88%97%E8%A1%A8&id=%E9%A3%9F%E5%93%81%E9%A5%AE%E6%96%99&id2=25&id3=1105310934054030

汽車製造業工廠的樣子與設備大概如同
http://huangjie20070221.blog.sohu.com/117570193.html


2013年4月21日 星期日

改變姿勢就能改變心態,心態改變就能改變人生

推薦以下這部影片




講者Amy Cuddy說到她自己的親身經歷(影片第16分鐘開始):
她在19歲時發生嚴重車禍,導致腦部重傷,智商大降,讓她比同儕多花了四年才完成大學學業。

她後來掙扎地進入普林斯頓念研究所,就在第一年研究生演講前夕,她怕被大家看穿她就是個智商不足,不配進入普林斯頓做研究的學生,因此打電話給老師說她準備要落跑了。

她的恩師告訴她沒這回事(媽的,老娘已經下注在妳身上,妳還給我搞這齣),要Amy 假裝自己是個正牌合格的學生,即使腿也癱了、內心也怕死了、還是要繼續講,直到這件事情內化到她的一部分為止,靠著這些叮嚀,Amy熬過去了,還成為哈佛商學院的助理教授。

後來某次她在課堂上提醒某位女同學要多表現/參與討論(不然會被當掉、踢出門去),這位女學生垂頭喪氣地來辦公室找Amy ,說自己「不配在這裡」。

在那時刻Amy Cuddy突然發現兩件事,一是自己再也沒有這種「不配在這裡」的挫折感,另一是她深刻理解學生的這種感受,她要這個同學假裝,然後內化變成假裝的那個成功形象。

Amy 對這位女同學說了恩師對她曾說過的話,要女同學假裝自己充滿力量,幾個月後,這名女同學真的脫胎換骨。

Amy Cuddy的理論很簡單,就是人快樂的時候會微笑,反之亦然,擺出笑的表情使人感到快樂放鬆。人有信心的時候自然會擺出呈現信心的姿勢,刻意擺出有信心的姿勢,使人感到與展現出自信
建議大家,沮喪或關鍵時刻(譬如面試)想要展現力量與自信,可以藉著讓身體擺出有力量的姿勢或動作,只要兩分鐘然後心態也會被調整成有自信與決心,這樣持續內化的功課能讓自己得以表達最棒的那一面,甚至在關鍵時刻勝出,最後就會讓自己真的變成那個假裝的成功者。

演說最後她請大家把此一觀念與想法傳播出去,因為這樣子的心態改變,不需要花錢,就能幫助到最有需要、卻缺乏地位與資源的社會低層弱勢改變人生。

2013年4月13日 星期六

建廠風險管理與取捨個案

從公司投資建廠與老闆的高度來談相關決策的取捨與後果風險,
而非現場工地的設施安全標準


個案背景說明:案例公司為台灣製造業工廠,近年來公司營運狀況蒸蒸日上,隨著業務擴增需要,公司決定找地蓋工廠,經環安幕僚人員參與評估後,排除大陸經濟開發區與台灣工業區以外之廠址,配合政府經濟部活化工業區土地資產運用政策,選定中部某工業區大小約5000坪土地為建廠廠址

Disclaimer: 個案目的僅為刺激思考,數字與內容均為虛構(應該不會有雷同...)

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

筆記:思考的藝術(上)


請參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56649

http://skygene.blogspot.tw/2012/12/die-kunst-des-klaren-denkens.html



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一書當中提到:
http://eshmanager.blogspot.tw/2012/02/1.html

由於存在許多過度簡化的思維程序,人類大腦的運轉必定常常出現問題,人是很容易受到愚弄的,無論是人類精心設計的騙局,還是偶然出現的環境因素,抑或刻意練習的話語控制技巧,都能夠輕而易舉地讓人們上當。

因此思考一些重大決策應該向飛行員起前的檢查一般,要有一張查核表,逐項查核確認是否地方出錯,避免遺漏

認知偏誤與想法受到誤導是人生與企業風險的根本源頭

本書正可以作為查核表,辨識出自己思維的偏誤與盲點


2013年4月6日 星期六

筆記:如何塑造成功的安全管理?因素、構面與作法為何?

問題:
該用什麼樣的角度或分類來架構 framing這些構面與因素比較有條理?

Disclaimer:僅為雜亂的筆記與感想紀錄


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

簡報543

分享一些個人淺見和經驗(拋磚引玉),並檢附一些更棒的連結,聊供夥伴們參考

2013年3月17日 星期日

轉載文章:致命的抉擇

轉載以下超讚的研究個案
http://reswithoutnumbers.blogspot.tw/2013/03/blog-post_14.html#!/2013/03/blog-post_14.html

討論2005年8月30日卡翠納颶風侵襲,造成紐奧良紀念醫院無法持續運作,必須撤離病患,相關主事人員的一連串決策。

此一個案深具啟發性,意者請自行點入閱讀
(卡翠納颱風的案例,被好多顧問公司引用作為推銷BCP業務的案例,可是沒有一家能夠如此發人深省、點出問題的核心)

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職業生涯探索與準備

是說有機會向小學、國中與大學研究所介紹自己的工作與談論所謂的生涯規劃,
以下用講古說故事的方式,提供一些個人感想與淺見聊供在校學生參考,也當成是拋磚引玉、回饋社會。

2013年3月2日 星期六

企業風險管理的觀念與工具手法

企業風險管理的一些觀念與工具手法

是說討論此一議題的專家學者很多,然而看別人切入的角度與觀點,覺得沒有騷到業界實務的癢處與難處

以下為敝人剪貼拼湊之後的拋磚引玉

2013年2月24日 星期日

答客問:ESH Issue

如果新老闆不重視環安,甚至違法的話,我應該離職嗎?

Disclaimer:
以下為同行來信內容和答覆內容 (一些數字已經過竄改,以免徒增困擾與有心人對號入座)希望可以幫助到一些有類似困惑的朋友們,版上潛水各界先進與高人亦懇請不吝留言提供更好的見解


Hi Wayne,
個人為一家工廠的環安衛人員, 有個問題想請教您的意見 :
  • 工廠背景 : 金屬製造業/ 員工人數: 100/一開始為台灣人的老闆(約3年)後來賣給外商(約4年)近期再賣回台灣企業(至今), 目前已無工傷累積日數約為800日.
  • Issue : 一開始為台灣人的老闆時期 : 環安衛狀況很糟糕, 年度工傷發生件數最多層高達到70件, 一個月工傷發生最多5件, 堆高機有證書的寥寥無幾.
  • 外商階段:我們(總經理與管理幹部)想辦法把工傷發生件數降為零,並保持至今(我是在外商階段進入工廠). 規定堆高機及天車有證書才可使用, 外勞則不得使用
  • 近期賣回台灣企業 : 此企業在外縣市已有一家工廠, 我去參觀過, 該廠無實際工安負責人(工務兼職)僅有環保人員, 外勞與本勞使用堆高機及天車卻不見得有證照
  • 目前上面的說法是尊重原有的制度及規定, 其實我心裡是有點擔心, 新東家有天會開放無照使用危險性機械設備, (宣稱的說法是新進人員無照者自行舉辦廠內訓練), 
我有想過如果公司非得開放無照使用危險性機械設備, 我可能就考慮離開了此工廠, 想請問您的看法?
 
Thanks.
 


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

2013年2月17日 星期日

2013年2月16日 星期六

2013年2月12日 星期二

筆記 幾種評論的方法與角度

3C
一致性Consistency
前後論述的一致性,沒有矛盾與自打嘴巴

完整性Completeness
就文章內容架構與議題範疇而言,相關攸關的面向皆已涵蓋

正確性Correctness
邏輯推論有沒有偏誤?能否被應到真實世界?有哪些例外?

2013年2月10日 星期日

ISEP/ESH鄉民的觀點

去年與同業經驗交流的簡報
沒想到大家竟然有共鳴

鄉民與政府主事官員之間的觀點,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2013年2月3日 星期日

心理學的角度談溝通技巧

基本上就是想辦法改變與塑造老闆與其他部門主管等利害關係人對你的認知與態度觀感

接續昨天的心理學的課程筆記

態度如何形成
1.      以情感為基礎的態度:根據自己的價值觀或對事物的感覺(=刻版印象)聯想作評價。
2.      以認知為基礎的態度:根據事物的功能或預期反應作評價。
3.      以行為為基礎的態度:認知失調理論=>行為與信念不符時會感到不舒服,並且會試圖盡量維持行為與認知的一致性。

態度如何改變與說服
l          利用對方的言行不一的認知失調,逼迫對方改變態度與行為(有可能會變糟)
l          說服(persuasion):經由溝通以改變對方對於事物功能與價值認知的歷程。
l          利用對方的情感與聯想(要了解考慮訊息接受者的背景、人格特質與動機,乃至於訊息理解能力 EX:廣告代言人、看似專業的報告圖表與西裝打扮)

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救災543

評論兩則新聞
一則是戰技戰術
二則是戰略政治

請看以下本週新聞影片




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筆記評論:落實安全衛生管理關鍵因素之探討

勞研所研究報告IOSH100-S317
研究主持人:郭建志、曹常成

資料來源:二手文件+現場訪談與觀察(棒的地方在於訪談了不同階層的人)
方法:內容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
績優企業在推動安衛管理上共有10 項共通關鍵性的成功因素,分別為
政策面具有「無後顧之憂的行動氛圍」、「充足有餘的資源」、「領先同行的自
我要求」特性;
組織面具有「超級的工安推手」、「工安專業的實踐」特性;
執行面具有「管理科技的導入」、「將變數化為常數」特性;
管考面具有「不等待的行動派」、「見不賢而自省」以及「職涯發展的KPI」特性

很難得的質性訪談研究

Disclaimer: 以下為巷內鄉民text mining和專家學者content analysis的差異比較
先前的筆記

2013年1月19日 星期六

筆記-討論因果關係的方法

討論因果關係的幾種方法
因果關係是對於經驗關聯的理性推論

Disclaimer:僅為不嚴謹的二手筆記 

2013年1月12日 星期六

杞人憂天之社會風險(2)

先前的文章

http://eshmanager.blogspot.tw/2011/02/blog-post_06.html

主要論述氣候變遷與少子化/高齡化對於社會的衝擊



這篇接續(付不了責任的調性)來發想:民主制度的崩潰

造成民主制度崩潰的原因:

1. 討好選民造成的負債

2. 各國政府償還債務與振興經濟所採取的寬鬆量化貨幣政策,造成貧富差距加大

3. 貧富差距加大,激化左右派對立,引爆衝突與革命



悲觀來看,以上三點是扣在一起的結構性問題,悲劇性的結局似乎難以避免。


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關於經驗這件事

十年的工作年資,經驗(含金量)是十個一年重複?五個兩年的重複?還是兩個五年的重複?亦或是真真實實的十年?

如何向別人證明亦或檢定別人的經驗?

Disclaimer:以下單就個人經驗與偏見來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