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如何管理有毒員工

在當前高喊人權與DEI的風潮與脈絡下,管理害群之馬與有毒員工可謂是事半功倍與吃力不討好


台積電在美工廠員工提集體訴訟 控歧視非台灣中國背景員工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411140287.aspx 

  • 從員工的角度,公司不夠DEI與主管霸凌歧視
  • 從公司的角度,當地員工性價比不佳、有毒(HR幹部的收集公司的黑資料)



DEI多元容 是個自相矛盾相互衝突的概念

圖片來源出處

越多元,越難融和
特別是對於強調品質(6 signa)與組織文化的公司,高談DEI其實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緣木求魚


企業運作追求效率、商場競爭優勝劣敗成王敗寇

通常只有軟弱白目、缺乏判斷力+自我中心的員工,才會高調訴求(政府保護)職場霸凌侵害、DEI...

内心足夠強大的會知道:
  1. 保障勞工權益最佳的方式不是公權力而是自己有被其他雇主雇用的能力
  2. 知道老闆要的是什麼、部門在公司中的定位、自己在部門有無不可或缺的價值?
  3. DEI如同自由平等博愛般,是個不負負責任的訴求與空洞理想願景

Hint: 
  • 要談自由,請自問:是否願意為捍衛鄉土而戰(面對死亡的風險與代價),而非期待戰爭不會發生
  • 要談平等,請自問:是否願意吃大鍋飯,讓其他人搭便車? (自己做得比別人多,但不用=拿得比別人多)
  • 要談博愛,請自問:天下苦人多,自己是否願意拿出與捐獻1/2的收入來幫助比自己弱勢的人?

DEI的脈絡不過是:Good time create weak man 左膠 
少子化與高齡化+找不到可用的人了,所以對於外勞、白目的年輕人與中高齡勞工,不得不DEI


網路來源圖片



2024年12月14日 星期六

密涅瓦的思考習慣

https://reading.supply/@nick/habits-of-mind-and-foundational-concepts-PzlNMf 

Habits of Mind and Foundational Concepts

nick barr (nick) / 7-28-2019

Minerva's curriculum is structured around habits of mind and foundational concepts. Habits of mind (H) are cognitive skills that with practice come to be triggered automatically. Foundational concepts (C) are fundamental knowledge that is broadly applicable. Students are ultimately graded on their mastery of the "HC"s.

思考習慣與基本觀念(心法)

2024年12月7日 星期六

職場風向趨勢觀察

是說部門夥伴來來去去(人往高處爬或服從熱力學第二定律躺平逐漸腐爛理所當然)

一些有緣來共事的年輕夥伴不是壞人,只是上輩子結怨來報仇長不大與還沒長大

(因恨鐵不成鋼而發怒情緒失控的幹部亦然):

  • 覺得工作只是工作,有做就好(不用站在老闆的立場思考,做不對或不會做,老闆應該要教我、示範做一遍+教會我)
  • 覺得工作只是工作,把事情做好(不用看人臉色+想想老闆為何要翻白眼凌嘲熱諷,乃至於發飆職場霸凌)
  • 覺得工作只是工作,薪水越高越輕鬆越好 (小心不要犯錯、違反工作守則,防範主管與人資PUA,跟其他同仁結盟)

表現出的行為特徵

  • 用自己的節奏、偏好與優先順序來做事(而不是老闆或事情的輕重緩急)=>對私人或公司朋友的事情熱心與用心,對於工作沒有熱情與commitment
  • 覺得主管應該用"拜託"的態度及口氣來交辦工作,當我不會做或出錯的時候,耐心和善的教會我=>說話、眼神與肢體語言不可以讓人"主觀"覺得不舒服
  • 老闆問有沒有工作熱情,一定說有(配合演出);老闆績效考核問需要改善的地方,一定說沒有或自己沒有比OO或XX 差 (努力學習與自我提升,視公司與老闆的責任,不是自己的責任),不覺得自己努力不夠或畫錯重點


你有把努力放在對的地方嗎?

https://vocus.cc/article/5fa8055dfd8978000125e88e

摘錄:

許多職場初階工作人,往往還帶著在學校的習氣,把老闆當老師,以為老闆說過的話,如果沒繼續提起,應該就是忘記了也不用放在心上,彷彿像是老師說要小考卻沒考,學生就賺到一次的感覺。或者是,老闆給的作業期限沒放在心上,以為拖個幾個小時或半天,甚至是隔天交應該都還好吧?學校的作業簿不都可以補交嗎?這樣的觀念往往會害慘許多職場人,讓無法被信任或不負責任的標籤黏在自己身上,需要靠往後更加倍的努力,才得以重建不小心被弄壞的印象。

或許,面對跟學校不一樣的職場,我們可以學著理解幾件事:

1. 盡量與老闆保有一致的時間感:了解老闆對於事情輕重緩急的排序,通常也可以體現特定客戶或專案在老闆心中的價值。老闆主動交代的事情不但要放在心上,更要盡快釐清方向、動手執行並確實回報,若是要等到老闆再開口問,通常就是老闆開始急了,若是還在狀況外或是根本沒有著手進行,也就難怪老闆會不高興了。

2. 建立與老闆溝通的習慣與默契:主管與下屬之間的互信,往往會需要靠日常工作一個個任務和專案累積,無論小到一個日常的業務報告,或是接收到任務後的後續追蹤和回報,當主管對於下屬的工作進度理解更多,安全感和信任感通常也會隨之提升。定時回報工作進度,看似像是微不足道的步驟,卻是疊起個人信任的墊腳石,也可以大大減少主管因為無法涉入工作過程而在往後受到「驚嚇」的機會。

3. 不懂不需要裝懂,工作是用來表現不是用來逞強:在學校時,我們往往會把欣羨目光放在那些看起來無所不知的學霸身上,好像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以為這才是人生勝利組的樣態。但在職場上,因為業務繁雜,專業分工是很常見的模式,就連同一個單位,往往每個人都有自己專門執掌和擅長的業務範圍,而沒有一個人可以知道所有的事情。在職場上,每個人的薪資數字背後都代表著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完成一件工作或專案耗費的人力和時間愈多,也會同時墊高成本。因此,與其自己矇著頭摸索嘗試找出最佳解,倒不如多多請教同事或前輩,把其他人當作自己的導航,試著用手邊有的資源找出最佳路徑,也省去因為認知錯誤走錯路,到時候還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導回可行的解決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