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3日 星期六

筆記-反脆弱(一)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90630

 

前言
如何與隨機和不確定性共同生活? 

有些東西(經濟體系、生態體系、個人身體健康與心智成長)會在隨機、混亂與充滿壓力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去除掉波動性、隨機性與外部壓力因子,反而會傷害這些東西

反脆弱的事物,喜愛變動,時間越長,越能突顯
脆弱的事物,討厭變動,時間越長,越會遇到意外例外

 

不同的風險管理哲學

研判某樣事物是否脆弱,遠比預測什麼情境下它會受到傷害來得簡單(研判事物耐受破壞的閾值threshold,比想出哪些情境與風險機率會這事物失效來的簡單),

只要耐震強度、損益平衡點能夠比對手低,那麼從隨機事件當中得到的利益就能夠多於對手(少輸、少賺為贏)=>透過減少脆弱性(評估脆弱程度,而非預測風險大小,越稀有事件的風險越難衡量),得到反脆弱的特質優勢

造成社會危機與脆弱的各種罪犯(有權無責),包括:官僚、銀行家、高階主管、空談理論與模型的學者、各種組織的代表與代理人=>成就自己的名聲與利益,而讓整個社會與普羅大眾承擔錯誤後果與損失。


大自然才是黑天鵝事件的最佳管理者,而非使用powerpoint投影片與機率公式的各種專家學者(因為黑天鵝事件難以預見與評估,結果這些專家學者反而對自己越有信心)


大自然靠多樣性、備份與隨機演化決定贏家與存活至今(柔韌耐受無常),而非正確的計畫與精準的預測(誤差與無常是計畫的大敵,越是堅固與精準的計畫死得越慘)


在實際世界與生活當中,要盡量建立與利用反脆弱的特質&理解自己知識的侷限,而非變得堅固(=僵固)或避免外部波動(用自己的理論套用去看世界)

脆弱的推手(=元兇)
醫學(否認人體自然痊癒的能耐、過度醫療)、政府官員(奉行干預主義)、直升機父母(讓孩子失去自理能力)、計量經濟(奉行風險模型,結果讓銀行體系風險更大)

 

三個不同特質事物的範例
脆弱(最好的狀況與保護下才能work):達摩克里斯的劍、朋友、法規、企業員工、中產階級、直升機父母

堅固(最好與最糟的情況下都不會受損):不死鳥鳳凰、血親、原則、專業工作者、最低薪資工作者

反脆弱(最糟的情況下還能存活、work):九頭蛇、吸引力、道德、計程車司機、貴族或游牧民族、街頭生活

 


 

對於深奧與複雜的系統來說,少即是多,而且更為有效(simple is power)。將經驗法則簡化,讓事情單純與容易執行,使用者也知道這只是原則與權宜之計,比較不會食古不化或被這些規則所愚弄。(太複雜的規矩與機制,大家知之所以、不知其所以然,反而會食古不化、自愚愚人。公務體系常見與最嚴重的毛病)

 

實務工作者的倫理準則:吃自己作的菜

現代社會以法律替代倫理,但是好的律師往往可以玩弄法律

如果你看到別人在詐欺(權責不相符)而不說出來,那麼你也是在詐欺

妥協與沉默是一種縱容罪惡的行為:當一個人以毫不妥協的真誠評斷這個世界與其他人的作為時,他在道德上是自由的-George Santayana

謎之音:我在道德上是不自由與膽怯的,我是一個詐欺的實務工作者..T _ T

 

雖然在小群的人際互動當中,絕大多數的人都願意寬恕別人、有愛心、信任別人敞開心胸;但放大到大型社會組織與活動當中,績效功勞等抽象觀念扭曲了人際關係,那些貪求各種證書與獎項的人,往往令人厭惡、反感與難以信任

 

 

 

第一冊 反脆弱:導讀

演化與有機體是典型的反脆弱系統
 

1達摩克里斯與海德拉之間

為什麼課堂上只有脆弱或堅固,沒有反脆弱?

越成功、越大的事物越容易受到傷害與顯現出面對意外時的脆弱(站的越高、越多人想推翻你)

為了反制成功所帶來的脆弱性,必須要提組織或個人承受失敗的門檻與意外的劑量。

 

反脆弱性的原始觀念例子:

服用少量毒物,再逐步加大劑量,最後可以對此一毒物免疫(服用少量毒物反而可以促進健康)

針對自己的弱點不斷練習與強化,過度補償的結果,此一弱點變成自己的長處

 

 

 

2每個地方都有過度補償和過度反應

越忙的人做事越快越有效率,越不忙的人做事反而越慢/沒效率 

創傷後成長:針對自己先前的失敗,痛定思痛,反而因此一挫敗而自我超越 

創新與創造往往不是來自於由上而下式的規劃與預測,而是來自由下而上的需要與痛苦 

許多空難的發生,往往是因為自動駕駛讓飛行員太舒適、造成注意力渙散與反應遲緩 

受到壓力與刺激,才能把個人或組織的潛能激發出來
 

體力與組織能耐往往都隱藏相當的redundancy備餘,這些備餘在平常看似浪費,直到不尋常的事情發生。
redundancy備餘可以是保險也可是投資,一但機會或外部環境壓力變化,不但存活,更能夠趁機超越對手或獲得利益

依據所謂的worst case scenario(過去所遭遇最遭情境),往往是under prepare and under unvestment
人的認知往往只能應付上一場天災,而大自然發牌提供的則是下一場(超乎想像的)天災

 

激發潛能的方法:專注突破自己的極端上限(而非提高平均表現水準)

反脆弱是被壓力與傷害激發出來的過度補償,能夠適應更大壓力與挫敗的極端情境
 

資訊與名聲的反脆弱性(我覺得是不對稱性
好不容易建立的組織形象與個人名聲,其實是脆弱的
相對於自由作者或藝術家,形象與名聲反而越糟,大家越想看、想了解這些人
沒有負債、不需要在意個人名聲、利益沒有與組織綁在一起的,反而名聲越好、具備公信力 

讓我們受益最多的,往往是那些企圖傷害我們的,而非那些提供幫助給我們的。

 

 

 

3貓與洗衣機

有機與機械的差異 

人的骨頭會因為時常撞擊而提高密度(練武之人),盤子玻璃則不會
人的老化來自於身體的調適與療育能力的喪失
欠缺壓力,反而對健康不利(用進廢退),社會國家亦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工程發明物往往是簡單系統:按下開關,燈亮,可以有透過計畫與了解因果來執行

人體、生態體系則是相互依賴、沒有邊界條件的複雜系統=>沒有辦法釐清所謂的因與果,透過壓力因子傳遞資訊,讓各部份進行調適(不需探究原因與理由,也沒有人能夠綜觀全貌,只看怎麼反應有效與有利,群起模仿)

按以上觀點,複雜系統的市場經濟與國家政治,不應該有一個至高的治理者與管理者,這些自以為是精英的人厭惡變動、壓力、挑戰與變化,藉著法規抽象的體制意圖宣稱創造一個穩定的世界(奴役剝削他人以求自己的存活)=>這其實是對生活與活的東西犯下罪行,遑論這些最高領導者也常常無法抗拒權力而腐敗 

對於有機的複雜系統,只要存在就一直在進行調適變動,只有死亡會達到所謂的均衡(=穩定不動)”
 

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是生活的一部分與智慧的來源 

語言的學習來自於不得不和別人溝通、了解別人(以解決自己需求)的壓力,所以在不斷犯錯與吃力溝通的壓力下才能把語言學好

人的靈魂深處喜愛與某種程度混亂與隨機,古人沒有家庭作業、學業成績、沒有公務員、主管或企管顧問、沒有表單程序書,生活當中沒有一樣事情是工作(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現代人從小被父母與學校教育制約,要守規矩、認真唸書、考好成績讀好學校、再找到好工作當個好員工,最後生活的重心與高朝只剩每年一次的自助旅遊,才能感覺自己活著;其他99%的時間都有如是不自由的奴隸
 

能夠精準看見自己將來日子樣貌的人,其實就等同於踏進棺材
飢餓、恐懼、憤怒、痛苦、快樂、緊張等感受與壓力的刺激讓我們設法適應環境,有了活下去的動機

 

 

 

4害死我的,使別人更強大

要靠個體局部的脆弱與犧牲,來達成整體的反脆弱

別人的失敗造就了我們的成功,相對的我們自己的失敗,造就了別人的成功

公司每年淘汰考績後10%的員工,以求維繫組織的競爭力(而這種淘汰,要區分產品與階層,連高層也必須有淘汰,而非拿資淺與低階員工當犧牲品) 

基因的篩選喜歡競爭、混亂與壓力,生物基因與組織文化的存活,取決於許多個體與個人的犧牲/被淘汰。換言之,大自然與市場往往見機而作(不奢言仁義道德)、冷血無情與自私自利。
 
演化與市場是對大自然與整個產業效力(Macro),不是位單一物種或廠商(Micro)效力。
市場由許多產業構成,產業由許多上下游公司構成,公司由許多員工構成
公司的強化在於犧牲部分員工或部門,產業的強化在於淘汰部分公司,市場的健全在於犧牲特定產業

試煉是一場無情的考驗,淘汰弱者,讓存活下來的人更強

 

越不需要預測未來、越能適應錯誤與意外,反脆弱性越強
每一次的錯誤或災難都等於是找出資訊的有價值/有意義嘗試,不斷發現某些事情

鐵達尼讓人們不再造更大的船,每一次飛機的墜毀都或多或少對於飛安做出貢獻,福島核災亦同。 

成功和失敗都能提供你寶貴得訊息,讓你更明白自己,認識誰是朋友誰又是敵人只在犯錯之後,不懂得內省、從錯誤中學習到智慧的人才是所謂的輸家

社會應該鼓勵勇於失敗的人:他們發現很多行不通的事!而不應該表彰不擇手段的商人、道貌岸然的先知、不承受風險與責任的教授和政客。 

但目前的金融體系不健全,一家銀行的倒閉反而會提高另一家銀行倒閉的風險
沒有靠著捨棄倒下的失敗者、不拖累其他人來保全整個系統。
群體(極端宗教團體、軍隊)說服個人(自殺炸彈客)為團體而犧牲,是另一種誤謬

就環境保護與地球永續而言,人類自我中心犧牲其他物種,最後傷害的是自己

 

 

 

第二冊 現代化與否定反脆弱性

當政經體系去除波動會發生什麼事情

把非線性的波動(與灰色模糊)用線性(與非黑即白)的法律來規範,有如削足適履 

 

5露天市場與辦公大樓

看兩種不同的隨機性(極端與平常世界) 

上班族每月薪水固定進戶頭,以為自己工作安穩,直到公司無預警倒閉或者自己超過五十歲被資遣、再也找不到工作(對於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足夠的資訊)

計程車司機、水電工與妓女,雖然每月收入不穩定,但他們的工作不會無預警消失,可以工作到八十歲、打發時間。(可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場供需資訊) 

中央集權國家類似上班族(因應小變動的能力強、但面對巨變則脆弱),城邦國家則類似計程車司機個體戶(容易受小變動影響、但面對巨變的存活性佳) 

瑞士從其他國家與全球的動亂當中受益-瑞士沒有一個由上而下的中央政府,有的是許多獨立城邦由下而上組成的政治體。

各個自治城邦間展現劃地自限的敵意,但聚集在一起反而成為溫和與穩定的國家
 

小單位與部落處理事情與管理往往比巨大組織或國家的官僚自以為理性與負責任作成的決定來得好(交易成本低與代理人問題小)。

瑞士銀行的運作,是依據師徒模式,而非學術理論模式 

Machiaveli:在謀殺和內戰當中,我們的共和國似乎更加強大,小小的擾動能夠豐富人的才智,使物種繁榮的不是和平而是自由。
原來民主的進步奠基在吵吵鬧鬧上,沒有吵吵鬧鬧的都是受到壓抑的和協 

看似牢固的官僚體系,其實反而是國家脆弱的罩門;看似散亂無章、散沙似的部落,不斷在合縱連橫反而不容易摧毀;越接近現代,因為發動戰爭的需要,許多統一的國家開始出現=>擁有核子武器的國家比較不常發生戰爭,然而一但開戰,死傷會比傳統戰爭更迅速與數量龐大。

原來各部落間混亂不相容的情況,被單一國家所取代,風險沒有消失只是狀態改變。(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6告訴他們我愛(若干)隨機性

物理學之內與之外的退火 

Maxwell 1867 On Governors(論調節器)-緊密控制蒸氣機速度,反而造成更大的不穩定

每一段時間發生的森林小火災,可以讓森林中的可燃物不至於累積太多;若系統化的方式預防森林火災發生,反而會讓一但發生的大火後果更加嚴重!
所以公司三不五時有一些事故發生,其實是好事?-幫助大家留意;如果建了管理系統與嚴密的內控內稽體制,一但出事反而都是很大條的事 

就股票市場波動而言,一兩年內的新低,可以把一些不知道自己脆弱的投資人洗出場,維持市場健全,避免股價被錯殺;然而如果太久沒有新低,一但出現新低價,會累積太多不知道到自己脆弱的投資人一窩蜂逃命,會造成市場崩盤續跌(=過度反應) 

自然界當中的隨機變動往往可以幫助找出最佳解

古代雅典議會的議員,靠隨機抽籤選出(近代代議政治選舉,往往變成家族世襲)

政治暗殺,讓政府高層得以出現真空與改組的可能性(而非近代兩黨政治的壟斷)

有時候商業上的決策,機關算盡卻人算不如天算,求神問卜所得到隨機答案其實沒有比較差! 

我們都愛好政治與經濟上的和平(厭惡流血動亂與經濟損失),卻沒有看到這種和平背後長期所付出的代價(年輕人難以翻身出頭的剝削政商結構或者大崩盤) 

用人為力量抑制波動與變動的問題在於,不只容易使系統變得更脆弱(變異性更大),另外也讓人看不見/沒有意識到波動帶來的資訊=>長期的穩定有如貸款,終究必須償還。 

美國-一個所謂的民主政體,卻往往扶持極權政體,只為自己的利益,導致出現了更加極端的伊斯蘭教義派對抗美國。

所謂的均衡與穩定,其實是建構在不斷的變動與動盪上 

現代社會與政府,透過教育、宗教與法規,把所有的人制約成愚民(就是凡事怪罪政府或期待政府出面的那種),面對未來變化地球環境與商業環境變化沒有求生能力 

人的命運本來是在視天地萬物為芻狗(無常、隨機)的上天手中,今天傲慢的學者、專家、民代與官員藉偽科學與管理之名,行欺騙與剝削之實。

 

 

 

7天真的干預

來自於雜訊的過度干預 

Do something有時候是錯誤的,不必要的手術反而縮短人的壽命

機率性的利益(發現癌症而且切除之後增加的壽命),機率性的損失(檢查造成傷害的壽命損失+併發症的風險) 

盤尼西尼問世之前,看醫生與手術通常會增加死亡風險=>在醫院生子死於併發症的機率高於家中產子。

今日因為醫療錯誤而死亡的人數約為車禍死亡的三倍到十倍=>醫生往往為了自己的業績而誇大疾病風險、過度治療。 

始料未及的意外結果:有時候,善意造成傷害,另一些時候惡意的欺瞞與凌虐反而幫助當事人成長 

社會運作、市場機制與人的身體,最常受到各種自以為善意的干預,不尊重自發性的運作與痊癒,更別提改善與成長 

所謂的科學理論,不過是將觀察到的規律性套上一些當事人的詮釋
因此(扣除物理學)大部分的理論都是暫代、來來去去,而社會現象與規律始終存在 

2008金融海嘯的教訓:
本來應該信仰市場機制的舵手,先是意圖藉利率與放款手段消弭景氣循環,等到氣球吹爆之後,採取史無前例的誇張方式救市
 

許多的編輯往往改正許多無關緊要的錯字,忽略了文章內容的關鍵誤謬 

小政府因為規模小、所以效率高,反而能夠比大政府控管更細膩。
國家的無能與政府的不作為,反而可以讓人民免於集權與干預的箝制
專業分工雖然有助於提升效率,一但市場機制或中央機構崩垮的傷害衝擊更大 

干預與管理都很耗費組織能量與資源,而且有後遺症、反作用力與餘波盪漾,往往要具備相當的智慧與經驗才能恰到好處

 

我們應該控制什麼?
限制最高行車速度有助於降低車禍(原古時代人類無法適應高速),而非設定各項街道標示與行車規則(只會讓大家以為安全降低警覺)
限制組織的大小,以免壟斷或大到不能倒
限制污染源的集中 

解除一些虛晃無用的標示與管制,反而能讓人意識到必須提高警覺,進而在遭遇風險時,提升應變能力
 

是否干預需要有一套準則
拖延-觀察事件演變、見機而作,反而有助於避免過度干預、作一些沒必要與急迫的事。 

人性的拖延,反而是一種內建的保護機制
能做大事的大人物通常不會過度反應、隨著當前的資訊起舞,只在必要時有所反應,一但他動怒大家都知道事情嚴重,非嚴肅面對不可。
然而很多時候,個人認知或人類知識無法區別訊號與雜訊,因此會過度反應 

政府官員、經濟學家與醫師,往往拿到過多即時資訊,因此過度干預與醫療

股票投資人也因為看太多資訊,被太多雜訊干擾,因此喪失判斷能力看年度的資料,資訊與雜訊約50%:50%(一半的變動是真的改善或退步)
看每天的資料,資訊與雜訊約5%: 95%
看每小時的資料,資訊與雜訊約0.5%: 99.5%
現代媒體是製造業,而非新聞傳播太平的好日子新聞應該只有一頁與五分鐘
 

要訓練自己只看非常大的變動,而非對於變動敏感。

在網際網路的年代,你得到的資訊越多,你反而越不清楚發生什麼事(還是只知道發生什麼事,不知道這些事情的成因與發生過程

 

美國政府往往將沒有預測到911、埃及革命等重大事件怪罪於情報失誤,然而這些事件的發生根本無法預測=>政治與經濟的尾端事件無法完全預測(不是擲骰子),而其發生機率無法衡量!

 

 

 

8預測是現代化的產物

用虛假來安撫大家對於不確定未來的恐慌 

而這些虛假、狂妄自大的預測(來自套裝道貌岸然的專家學者),造成的傷害往往更大(造成大家沒有防備或把資源心力投注在錯誤的地方) 

舉債的人比地下室囤積食物與金條的人更容易受預測錯誤的傷害! 

當重大、意外事件發生後,要怪罪的不是沒有預測到事情的發生,而應該是反省檢討為何我們對此如此脆弱?

造成我們如此脆弱的理由-天真的柏拉圖想法、短視近利、人性的貪婪與其他缺點。
 

不要依賴預測,讓單一反應爐作得小一點、防護多一點、埋得深一點(run away時傷害可以小一點)

要讓組織的運作單純到連白癡都可以來經營,因為早晚真的會有白癡上台來經營這家公司(或政府) 

現代社會創造出越來越多形而上的虛幻事物、越來越複雜、普羅大眾越來越難理解=>社會與經濟中存在很多黑天鵝(第四象限事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