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從馬太鞍看脆弱與韌性

花蓮光復馬太鞍堰塞湖溢流的unknown unknown事故,剛好映襯對照出脆弱與韌性:

事前(的unknown)預測、準備與第一時間的坐以待斃可謂是脆弱,脆弱的源頭與原因:

  1. 事故災害的不確定性(沒有料到溢流造成潰堤般的土石流,料敵從嚴某種程度是過度反應)
  2. 各利害關係人(學者專家、中央/地方主管機關、地方社區與民眾)的認知與理解天差地別,風險溝通與資訊理解存在極大落差
  3. 突如其來的事故,凸顯了種種的不到位與資源不足(反應最迅速的反而是中央與地方的相互卸責與水沒退政治口水接著)、計畫比不上變化(官員還在講法規官話與權責歸屬)



事後(的unknown)的鏟子超人是另一隻黑天鵝,凸顯出韌性(民眾的自發自主與任性):

  1. 中央接手接管指揮+國軍介入、提供QR code幫助救災志工投保/台鐵疏運(鏟子超人不計較錢,要的是有所幫助與貢獻的意義)
  2. 鏟子超人大軍的蝴蝶效應:有提供餐飲的、接送小蜜蜂、各種後勤保障的、甚至收驚的(會挖到大體,收驚可分東西方)...分工提高效率(每個人都思考自己能做什麼+作什麼最有幫助)
  3. 不缺人手與資源,反而缺的是如何讓這些人手與資源用在刀口上:

    • 一開始的救災與災民需求調查
    •  志工專查調查與派工分配協調
    • 滾動式的供需+資源調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hllg4RurQ 


韌性的能耐是在一次次事故意外經驗中提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