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

自私的基因(1/3)

自私的基因
本書的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AA%E7%A7%81%E7%9A%84%E5%9F%BA%E5%9B%A0 

看天擇有兩種方式,從基因的角度或是從個體物種演化的角度。而兩種不同的觀點得出的相同結論,很可能就是真理。不用訴諸情感與道德價值判斷,透過微觀基因競爭的角度,一樣可以解釋各種生物的行為現象。

 

2017年6月17日 星期六

行為控制ABC理論

說因為工作的關係,會遇到一些搞行為安全的同行,
然而聽到
ABC、下樓梯手扶扶手、標語口號、紀律等關鍵字時,鄙人腦中內建的反洗腦自我保護程式會自動開啟並有噁心不適的港覺,想要儘速離開現場以策安全。即便夸夸而談的人物是學界大咖與業界大老,都覺得他們談論的是偽科學與意圖誘拐誤導心靈的邪教人士(狀態顯示為偏激) 

可惜這個圈子絕大多數是理工背景的宅男與宅女,很會考試背誦法規及對法規說三道四,但想法單純(=)對於各種話數與似是而非的說法沒有判斷力暨抵抗力。
 

關於人與行為的控制,本文的結論如下
1.人必須被尊重而非控制
2.下流的把人當成巴甫洛夫的狗,用各種獎懲與儀式來控制與制約人
3.中流的訴諸人性、利用心理技巧與情感包袱
4.上流或許如道家老子所云:「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3/3)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作者2/2 James A. Robinson

牛人老師在芝加哥大學的網頁
内有簡報可供欣賞大師的丰采 

Youtube影片

 

台大林明仁老師對他的介紹:
羅賓森的父親則是英國派駐殖民地的官員,從小跟父親住過迦納、奈及利亞,以及千里達多巴等地,這個特殊的童年經驗,顯然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為什麼這裡人的生活與我如此不同」的疑問。他不但上起課來博學多聞,隨手拈來的史實與所要論證的觀點環環相扣,而且經濟、政治、社會學家的觀點,在他手上玩弄起來也是那麼輕鬆自然。更重要的是他一點也沒有架子,總是耐心聽完學生們的想法,再一一與其討論。對於他不喜歡的論點,也僅會以詼諧帶點嘲諷的方式加以評論;而對於尖酸批評他們的觀點,他也不會如某些沒有安全感的學者,以侵略性的言語加以反駁,頂多只是淡淡地說:「嗯,但這發表在《經濟學季刊》上。(ya, but it has been published in QJE.)」展現出一派輕鬆寫意的英國紳士魅力與氣度。

 

 

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

衰亡失敗、不刻意追求成功與無我

看看失敗與衰亡,永遠能夠帶給人更多的啟發與警惕(相較於那些光撿好的來說與穿鑿附會的成功經驗分享)


天底下最聰明的學習方式是-從別人(付出高額代價)的失敗經驗教訓當中,去得到自己的智慧(不要犯同樣的錯)
而最笨的學習方式是自己付出慘痛代價卻不願意承認錯誤與反省
(其次則是去追逐效法所謂成功者的成功方程式-成功者已經取得先機主宰市場與遊戲規則,去效法=依照別人的遊戲規則去玩,未贏先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