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7日 星期六

擇其所愛與愛其所擇

和同行的同學吃飯聊天(接受同學救濟,無誤XD)的心得




優秀同學任職於知名外商,難得可以撥空出來敘舊,聊到了工作、組織、學業、家庭、孩子、江湖與人生。




人生有得有失是天理(natural law),在平行時空的不同際遇下,可能我是你,你是我,大家都只能在既定的人生現實下,繼續摸索與探究自己人生的樣貌。

在有得有失的情境下,或許大家都欣羨著自己欠缺的哪一部份吧?!





自己珍視的人生風景












出了社會、成家立業累積些人生歷練之後,越能體會:「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例如隨著近年業界與就業機會的變化,上班族面臨的抉擇是
留下來沒有(職涯發展)機會與(薪資職位)成長,而走出去,
要拋妻棄子/離鄉背井(投靠左岸)或是早晚英文conference call(投靠外商)

殘酷的是-你如果不做出選擇,現實自會幫你做出選擇


老前輩說:
「這個世界是平衡的」。就好像物理學所說的「能量守恆」定律,人的一生也是守恆的,當你得到了一些,一定也失去了一些。重點是,得到和失去的各是什麼?因此,道家說陰陽、儒家談中庸,老子無為而治,都是強調這個平衡的道理:人的悲喜苦樂都來自「得到」與「失去」。

得到什麼,一定也會失去一些什麼,不是嗎?如果只用金錢和權力來衡量人生的成敗,就會覺得困惑。

有時候,敢輸才是贏;除了可見的金錢、權力之外,人生中還有很多更重要但卻無形的面向,尤其是自我實現。人生的成功與失敗,不是可以簡單地用金錢和權力來衡量的。每個人的內心還有許多自己所珍視的,比金錢和權力重要,而且絕非金錢可以換來的東西。

人生真正的贏家是搞清楚自己的價值觀,並且懂得取捨的人。在自己珍視的必須要贏(得到),在該放開的地方要主動去輸(失去)。不管是創業或就業、有錢或沒錢,人生追求的就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只有自我價值的實現,才能為你帶來幸福和快樂。


取捨與時間應用,反映出個人的價值抉擇

時間有其僵固性、不確定性與品質差異

僵固性
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
用在上班/工作八小時=可以用在其他的時數少掉8小時

不確定性
壽命長短(過勞與猝死)與意外事故(明天與意外哪一個先到)
每個人可運用的生命總時數不確性、不公平

品質差異
同樣的一小時,專心與分心/心不在焉有別
同樣的一小時,年輕與年長的專注或認知程度有差


每個人最寶貴與昂貴的(資產或負債)其實是時間(=生命)與情緒感受、而非金錢或機運(出生在貴族世家/含著金湯匙)

然而人最實際也最虛幻的莫過於自己的意識與自身的感受
  • 樂在其中或是身處地獄往往只是一念之差,與他人觀感或自身財富無關
  • 對於自身價值身分的認知與界定,就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


套用富爸爸與窮爸爸的觀點
富有與充實的人生-不過只是把時間用在、多去做那些讓自己感覺快樂與人生充實的事情,而非把時間心力用在累積財富、追求功名(擔心股價涨跌/損益、老闆對於個人績效的觀感其實很庸俗的事情)

只不過人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只知道去要跟別人一樣的東西(=從眾)
財富與功名是很大的誘惑與陷阱,很容易讓人迷失與drift to failure(步上身敗名裂與走火入魔)
是忌妒而非貧窮導致人汲汲營營

現代社會充斥競爭與功利導向的氛圍,往往讓人不得不從眾與活在落後/離群的恐懼中(e.g., 魯蛇、草莓族、下流老人);相較於古代社會,現代社會其實是更貧窮的社會(每個人雖然不太容餓死,但卻更恐懼自己的未來與收入不穩定與不保)


看穿與認清
  1. 時間=生命
  2. 生命=(虛幻的)意識與認知
  3. 生命的成就與意義=個人的認知與自我的定義(實際的成就或金錢數字是另一回事)

便能扭轉一整個(算計損益與效用)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模式

你的時間運用=你的價值觀,而你的價值觀也會反過主宰你的人生(時間運用方式)
偶而停下來反省、檢討與修正個人的價值觀,可謂是"活著"的一種功課

人只能活一次(至少你只記得這輩子)不論選擇為何,你總是錯過其他更多不同的可能,也不能從來。

金錢、各種資產與不知道多長的生命時間都是free lunch與上天的恩賜,端看你如何界定自己,而且更棒的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不知道自己想去哪裡? 那麼其實你怎麼做或怎麼選擇都是對的(增加自己的人生的色彩與豐富度)


覺得(不論是個人或企業)風險管理,其基礎都是認清自己的心性修為與認命(接受無常/認清現實與兩難取捨),搞垮自己的往往是走火入魔的狂心而不是外在的競爭壓力或天災意外


回過頭來想
富爸爸不見得富(因為心力放在玩錢滾錢的遊戲)
窮爸爸不見得窮(其實成就了更多非$的體悟)


對照以下新聞,很多打工仔,以為高薪是靠自已本身贏得的理所當然應得,殊不知:
薪水高低跟股價高低的道理相似-很多時候是環境時空的因素與機運所左右(=沒有道理可言)
利令智昏,然而普天下又有誰不貪名誰不好利?

能認清自己的收入所得:多少源於自己的努力?多少源於職位?多少源於公司?多少源於大環境?多少源於機運形勢?
=>不是個簡單容易回答的問題,然而很多時候,老天卻在默默地試煉著每個人是否想清楚了?!



安貧才能樂道,樂道必先安貧。


哥盤點的不是時間或資產,而是人生觀。

以下圖片出處: 台師大畢業典禮 江孟芝的演講簡報
https://udn.com/news/story/7270/3873686 

人比(鄙)人的社會,人人都是豬,用體重(收入薪水/職稱/權力)決勝負

成為神豬的同時,失去的不只是自由、靈魂還有你自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