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暴力、競爭、利他,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
BEHAVE:THE BIOLOGY OF HUMANS AT OUR BEST AND WORST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7326
出社會之後,上班在職場打滾多年,見多了人情世故(裝模作樣的經理人、腦殘缺心的、有權無責的騙子與盜匪)逐漸體會與理解,人的行為很複雜
與其關注各種外在的名聲或頭銜,不如將注意重點要放在這些人的實際作為以及和自己的利害關係上,來公正與武斷的評價這個人
依賴外界的認可(頭銜、獎項榮譽、薪水高低)來自我肯定,非常有害於你自己健康,因為人們給予認可的方式既殘忍又不公平,所以最好不要對這種遊戲過度認真!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15/05/blog-post_30.html#more
能夠誠實面對自己,不依賴外在的認可來定錨自己(不會被董事長或部長嚇得不敢講話,不會脹是欺負比自己弱勢的人),需要很大的勇氣與一輩子修煉。
第十四章 感受別人的痛苦、理解別人的痛苦、減緩別人的痛苦
本章要問的兩個關鍵性問題:
1.同理心在什麼時候真能引導我們做出有幫助的事情?
2.這麼做時,受益的人是誰?
同情與同理
聽著,我很同情與理解你的處境,但是…(未出手幫助他人減輕苦難,把別人當成別人)
慈悲:對於他人的苦痛感同身受與伸出援手(把別人當成自己)
「把自己當成別人」是「無我」=>成功是好運,失敗是自己要檢討
「把別人當成自己」是「慈悲」=>同情別人的不幸/在需要的時候給與幫助
「把別人當成別人」是「智慧」=>尊重他人的獨特際遇與不同的選擇
「把自己當成自己」是「圓融」=>不跟他人比較,活出獨特的自己